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大明朱元璋:老四你咋穿咱的衣服 第99节

  作为洪武十八年会试第一的黄子澄,真的不能算是一个天才。

  相比那些十几、二十岁就拿了第一的人来说,已经35岁才取得会试第一,也只能说明,他的学问作的确实很扎实。

  以殿试第三名的成绩入仕,由编修到修撰,再到东宫伴读,黄子澄的仕途之路,比他的考试之路要坦荡得多。

  而这,都源自于朱元璋对他的看好。

  将这个老成的黄子澄,放在东宫伴读的位置上,这是朱元璋给未来的储君留的财富。

  朱允炆即位后,兼翰林学士之职,与齐泰共同建议削藩。

  齐泰是洪武十七年应天乡试解元,次年成进士。

  洪武二十八年被提拔为兵部左侍郎。

  朱元璋临终,齐泰召授顾命辅佐皇太孙,朱允炆登基后,命他与黄子澄同参国政,不久晋升为兵部尚书。

  齐泰才是朱元璋最看重的人,是朱元璋的托孤大臣。

  说起来朱允炆是很听话的,这三个人都是朱元璋认可的。

  他也重用了。

  朱元璋沉默了。

  “允炆重用的是他们三个?”朱元璋难以置信。

  之前只是知道建文一朝没有什么功绩。

  朱元璋还不知道是这三个人被重用。

  “是啊!”建文朱棣连忙说道。

  “老四,奉天靖难,清君侧针对是他们?”朱元璋问道。

  “是!”建文朱棣也不否认。

  “大姨父有什么想法?”萧然说道。

  “哎!误国误民啊!”

  朱元璋感叹一声,朱元璋没想到这三个人会是这种水平。

  “黄子澄只是一个把学问做得很扎实的书生,他没有接触过战争,在军事上也没有天分,面对靖难期间的复杂局势,他以书生意气妄图帮助君王削藩成功,这才是他最大的误国。”萧然淡淡说道。

  “这方面咱也有错,之前这些人是咱留下的。”这是朱元璋愿意给朱允炆一个机会的原因。

  朱允炆的大部分人才是朱元璋留下的。

  “爹,这和你没有任何关系,允炆他只知道听这些人人的,没有自己的判断力。”建文朱棣觉得和朱元璋没关系。

  “作为一个帝王没有识人能力,确实很伤啊!”萧然感叹:“大明史书评价三个人:抱谋国之忠,而乏制胜之策。然其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是岂泄然不恤国事而以一死自谢者所可同日道哉!由是观之,固未可以成败之常见论也。”

  学识是有的,忠心也没问题的。

  但做的事情就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要是教书育人,应该是不错的。

  治国是真的不适合,害人害己!

  “抱谋国之忠,而乏制胜之策!”朱棣点点头,“这两句说的很准。”

  有想法,能力不行。

  不是这个的料。

  单独把他俩拎出来看,都不是庸庸无为之人,只不过,他们俩的才能还未达到辅政治国罢了。

  “胖虎,你说要是于谦在会怎么样?”朱元璋突然问。

  “不怎么样!”萧然淡淡回复一句,“于谦能施展抱负的前提是帝王要有容人肚量,很显然,朱允炆没有,于谦到建文一朝,他估计待不了多久就被打发到偏僻地方了。”

  “允炆真的如此不堪?”朱元璋不愿意接受自己挑选的继承人一无是处的。

  “爹,你记得铁铉吧?”另一边的朱棣开口了。

  铁铉性情刚决,聪明敏捷,太学读书时,熟通经史,成绩卓著。

  由国子生被选授礼部给事中,后调任都督府断事,曾经审理悬而未决的案件,立刻就做出了合理的判决,其才干深得明太祖朱元璋器重,朱元璋赐给他‘鼎石’的字。

  朱允炆即位后,铁铉升任山东参政。

  “自然是记得的。”朱元璋印象深刻,这个人实干人才。

  “我觉得铁铉和于谦倒是有几分像。”萧然心里对比。

  朱元璋点点头,赞同说道:“确实,性格方面类似。”

  “铁铉在我奉天靖难前,给我说了几句公道话,被允炆从朝廷贬到地方了。”朱棣还记得这个人。

  这个人宁死不屈,朱棣印象深刻的。

  “除了铁铉就没有靠谱的吗?”朱元璋不甘心。

  “卓敬!”萧然和朱棣一起说道。

  萧然说道:“黄子澄和齐泰虽然都主张削藩,但是两个人想法却不一样,两个人的想法也不好。”

  “卓敬不一样,卓敬另别有一番出奇的议论。”

  “卓敬给朱允炆上奏折说:燕王智虑绝伦,雄才大略,酷类高帝。北平形胜地,士马精强,金、元年由兴。今宜徙封南昌,万一有变,亦易控制。夫将萌而未动者,几也,量时而可为者,势也。势非至刚莫能断,几非至明莫能察。”

  卓敬论述削藩的核心在于不动干戈的情况下先以迁徙的办法消祸乱于无形,应该说是相当高明的一招。

  而这样做理由光明正大,即使燕王一百个理由也不会不同意,更不会拿出祖制靖难的招牌说事。

  可是,这么一个“天下至计”竟然得不到朱允炆的任何响应。

  卓敬其人“凡天官、舆地、律历、兵刑诸家,无不博究”是一时的天下奇才,

  朱棣杀卓敬的时候也不得不承认“国家养士三十年,惟得一卓敬”的事实。

  朱元璋生前对卓敬非常看好,可惜朱允炆没有给予足够的任用。

  后人以此论之,称朱允炆少朱棣之庙算,未及朱元璋之识人,可谓定评。

  建文武将投降成风,而建文文臣的抗节不屈则是史不绝书的,而且其间可歌可泣的事迹和人物至于后世仍然传颂不已。

  史称:忠愤激发,视刀锯鼎镬甘之若饴,百世而下,凛凛犹有生气。

  自宋以来的士大夫的节义至此达到高峰。

  可惜遇到一个杀伐果断的永乐大帝,屠刀一挥这些人才全部死。

  很多是非常可惜,卓敬,铁铉,徐辉祖这些人,都因为朱棣是造反,宁死不从。

  这场异常惨烈的屠杀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之后才告结束,朱棣亲手导演的这幕悲剧比之朱元璋的屠戮功臣有过之而无不及。

  对大明来说,这也是损失,建文忠臣,也是大明忠臣。

  作为守节的建文文臣秉承了南宋以来的理学思想中的气节一章,宁折不弯的举动也被世人所敬仰。

  这中间不乏愚忠的成份,但是,这种不屈服于暴力的精神一直以来都是很可宝贵的精神财富之一,值得给予肯定和认同。

  朱元璋点点头,“咱也不知道怎么说这个孩子了,说他不听话吧!他也重用咱留下的人,说他听话吧!”

  朱元璋一时语噻。

  “闲散王爷是他最好的归宿,皇帝真的不适合他。”萧然说道。

  耿炳文忍不住多看萧然一眼,这种话徐达和两个朱棣都不敢说。

  否认朱允炆,其实就是否认朱元璋的选择。

  朱元璋这一次还忍不住给建文朱棣两脚的原因就是这个。

  掀朱允炆的桌子,就是打朱元璋的脸。

  ...

  京城

  御书房

  “混账!这个耿炳文,没有交战就直接降燕了!”朱允炆气的不轻。

  黄子澄,齐泰,方孝孺跪在下面也不敢说话。

  朱允炆长长呼了口气。

  “三位卿家,起来吧!”朱允炆靠在龙椅。

  “谢皇上!”三人这才起身。

  “朕这个四叔,到底是用了什么神仙手段,耿炳文居然不战而降?”

  朱允炆看向几人。

  黄子澄几人面面相觑,他们也没办法回答朱允炆。

  “这个四叔真了不起啊!”朱允炆现在后悔之前没有直接弄死朱棣。

  现在很明显是成大麻烦了。

  四十万大军浩浩荡荡朝京城来,谁不怕!

  “皇上,现在当务之急是调集附近军队北上,要不然用不了多久,燕军就要兵临城下了。”齐泰也着急。

  方孝孺,黄子澄几人很清楚,朱棣奉天靖难清君侧,只要朱棣进南京,他们绝对死得很惨。

  几人很清楚。

  “齐卿速办!”朱允炆也急了。

  之前不觉得,现在真的慌了。

  四十万大军。

  “皇上,现在谁挂帅合适?”方孝孺问道。

  “曹国公和魏国公!”齐泰说道:“军务谋略方面魏国公远胜曹国公,但是魏国公是...”

  魏国公姓徐,这是他不被信任的原因。

  朱允炆略微沉吟,“加曹国公为征虏大将军,领兵北上抗燕!”

  朱允炆怕了,魏国公徐辉祖要是再和耿炳文一样直接投降,那皇位就要没有了。

首节 上一节 99/78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我,浙江军阀!称霸上海滩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