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

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 第113节

  “可一定要记住,你肩负的不是一战之胜败。”

  “将来大明的担子,可都要落在你的肩膀上。”

  马皇后本就不是胡搅蛮缠之人。

  而且她也清楚,朱标向来都是目标明确。

  朱标想要临阵冲锋,也断然不是逞一时之勇。

  更重要的是。

  马皇后知道朱标心里的主意比谁都大。

  为了不让自己担心,此时朱标肯定是满口答应,郑重保证。

  可真要到了战场,这小子也定然不会落于人后。

  想到朱标亲征,徐达、汤和、蓝玉等人都会跟着,他们也不可能眼睁睁看朱标行险。

  马皇后倒也不想此时和朱标计较太多。

  旋即,马皇后将目光看向常氏三人道:

  “你们同标儿都是从小长大的,今后若是再见他行险冒进,也该当面劝谏。”

  “娘没什么东西给你们,待会儿到坤宁宫一人拿个鸡毛掸子回去。”

  “什么时候用坏了,什么时候来找娘换!”

  “嘶~”

  朱标闻言,不由倒吸一口凉气。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老朱何等的英雄,在一根鸡毛掸子下认怂的次数都不在少数。

  自己竟然要面对三个鸡毛掸子?

  问题是,这玩意儿还带永久质保的!

  什么时候用坏了,马皇后还给换新的!

  心中腹诽一阵,朱标倒也逐渐释怀了。

  常氏温婉,妙云识大体。

  她们二人自然用不到这鸡毛掸子。

  怕只怕汤瑛这个虎丫头会真的用鸡毛掸子招呼自己。

  果不其然。

  马皇后刚一说完,常氏、徐妙云脸上含笑却也不放在心上。

  可汤瑛竟直接谢恩道:

  “多谢娘,瑛儿一定仔细劝诫太子大哥。”

  “啧.....”

  “好!”马皇后有些幸灾乐祸的看了朱标一眼,随即冲着汤瑛温声说道:

  “此次前往凤阳,瑛儿也一并跟着。”

  见徐妙云、常氏眼神急切看向自己。

  马皇后继续道:

  “老大媳妇儿有孕在身,不宜舟车劳顿。”

  “妙云你还未过门,按理说是不该与老大相见的。”

  “可汤瑛姐姐....”

  “瑛儿好军武,这次也是充当护卫。”

  被马皇后这么一说,常氏、徐妙云无奈,也不好多说什么。

  只不过听到马皇后选择汤瑛同行凤阳。

  朱标自然也明白其中深意。

  汤和久居凤阳,上至州府官员,下至平民百姓,都对汤和礼敬有加。

  此次前往凤阳,免不了要明察暗访。

  汤瑛同行,也自然方便不少。

  让常氏带着徐妙云、汤瑛到坤宁宫领鸡毛掸子后。

  马皇后看向朱标,继续道:

  “标儿,你现在该跟娘说说,凤阳的事儿究竟有多大了!”

  

第99章 辖制天子剑

  “娘,朝政之事,您还是不要操心了。”

  见朱标一脸严肃,竟言说不让自己插手朝政。

  马皇后很明显愣了一下。

  也是见马皇后误会,朱标连忙开口解释道:

  “不是不是,娘,儿子可不敢责怪您干预朝政。”

  “儿子的意思是,对咱大明来说,您身体好好的便是万幸!”

  见马皇后松了口气,朱标这才继续说道:

  “娘,今日我爹发怒的样子您也看见了。”

  “儿子、徐叔、汤伯,我们三个加在一起都劝不住我爹。”

  “我爹盛怒之下,也就只能听进去您的话了。”

  “所以呀,娘!”

  “只要您身体好好的,便是对大明官员,对大明百姓最大的恩赐了。”

  朱标早就想对马皇后说这些话了。

  他和老朱都是那种胆大心细,喜欢大刀阔斧,锐意直前的人。

  而马皇后却是不同。

  马皇后心细如发,能洞察微末的同时,却还要顾及老朱和他这个太子的情绪。

  这么说起来,马皇后思虑的要比他和老朱更深、更多一些。

  朱标甚至怀疑,马皇后十五年薨逝,和思虑过深脱不了干系。

  “娘,为我大明,您也应该好好保重身体。”

  “这样儿子才没有后顾之忧不是?”

  后世一句话说的很对。

  马皇后的的确确是辖制朱元璋这柄天子剑的剑鞘。

  有她在,朱标劝说老朱也更有底气。

  有马皇后在,朱标便有最后的底牌。

  只不过听朱标说完。

  马皇后虽然明白朱标的意思,略微沉吟后还是开口说道:

  “标儿,凤阳毕竟是朱家祖荫之地,你爹也对凤阳很是重视。”

  “等从凤阳回京,娘就安安心心在后宫养花养鸟,不操心别的。”

  “成吗?标儿?”

  “好!当然好了!”

  见马皇后几乎是用恳求的语气冲自己开口,朱标哪里敢说半个不字,随即重重点头,连忙答应了下来。

  况且明日马皇后便要与他一起前往凤阳。

  等到了凤阳,该知道的,马皇后依旧会知道。

  “娘,刑场之上,儿子斩杀的那七八名文官,其实并非首恶。”

  “幕后贼首不是他们,直接坑害百姓的也不是他们。”

  “他们只不过是充当中间人,克扣了一部分银两罢了。”

  “嗯?”

  “坑害百姓的,自然是凤阳一地的主官以及营造中都的官员。”

  “这些官员不给征召而来的民夫发放月例银子,逼得数百民夫集结在一起,逃入山中,过着打家劫舍的营生。”

  “而且凤阳花鼓娘您也听了,凤阳百姓民不聊生,身背花鼓,背井离乡。沿路乞讨,勉强过活。”

  和后世人不同,此时的百姓对故土都有极其深厚的眷恋。

  而且朝廷也有严令,不准百姓私到外地。

  可即便如此。

  这些百姓宁愿冒着被官府缉拿,宁愿冒着被问责砍头的风险,还要背井离乡。

  更重要的是。

  他们背井离乡并非下海发财,乃是到另一个地方乞讨过活。

  这便足以证明凤阳民生艰苦。

  百姓宁愿被杀头,也不愿留在凤阳被活活饿死。

  换句话说,哪怕是乞丐都不愿意到凤阳乞讨。

首节 上一节 113/52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大唐:辅佐女帝的我,竟然是逆臣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