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 第419节
“末将蓝玉,拜见大将军!”
“蓝玉,你不在高丽战场待着,怎么突然过来了?”
“大将军,如今的高丽一片混战。”
“末将让廖永忠、纳哈出盯着,自己快马前来禀告太子殿下。”
蓝玉左右环视后,疑惑问道:
“太子殿下呢?末将还未拜见太子殿下。”
闻言,徐达指了指门外正在行刑的朱标。
也是看到李文忠、邓愈两位国公亲自动手,军棍下趴着的正是朱标后。
原本神情放松,表情随意的蓝玉。
此时如临大敌般,瞬间严肃了起来。
“谁他娘的敢......”
话未出口。
当看到徐达、汤和、冯胜三人都面带愠色,紧紧注视着自己。
原本准备破口大骂的蓝玉生生将到嘴边的话给重新咽了回去。
他还真是糊涂。
此时军中,能仗责朱标的,只有徐达。
甚至说以军棍严惩朱标,是徐达、汤和、冯胜这几位老将共同的意思。
“末将失言,还望大将军恕罪!”
“起来吧。”
徐达倒也不在意,冲门外侍卫喊道:
“若五十杖罢,便把太子殿下抬进来。”
“是!”
片刻过后,朱标趴在行刑用的长板凳上,被几人抬了进来。
一看到朱标屁股高高隆起,血迹更是浸透了半幅衣衫。
蓝玉表情凶狠,喉咙发出轻微怒吟。
那样子,就如同一头愤怒的青年狼,此时心中大有不满。
纵然积攒了许多怒火,可在无数头狼以及狼王的注视之下,他也终究不敢扎刺儿。
“殿下,怎会如此啊!”
“您智谋超群,难道还逃不脱一次杖责?”
“嗯....”
蓝玉到底是长进了,如今都会阴阳怪气恶心徐达了。
当看到徐达略有不忿,缓步上前准备踹蓝玉的时候。
朱标忙开口问道:
“你不在高丽战场待着,怎的突然跑到这里了?”
“哦!”
蓝玉收敛情绪,忙郑重说道:
“回禀殿下,如今的高丽境内早已乱成一锅粥了。”
“高丽的臣子李子春、李成桂父子,反叛高丽。”
“叛军夺下高丽国都开京后,言说要献给我大明。”
“高丽王,王颛之子王禑率领高丽旧部,退守开京北面百余里的江原道(道,行省。)”
“还有纳哈出在北,过鸭绿江。”
“北元旧部不断朝高丽遁逃。”
“我明军十万,自西南沿海登陆高丽。”
“还有倭国北朝的足利尊氏,自东南沿海登陆高丽。”
“如今高丽境内那叫一个乱啊!”
说到这里,蓝玉甚至觉得有些好笑,此时嘴角也微微扬起。
也是听蓝玉说完高丽的情况。
包括朱标在内的众人都不禁有些咋舌。
且不说高丽自有臣子李子春、李成桂从中反叛。
单说外敌。
高丽便有北元残部、倭国北朝,以及大明纳哈出、蓝玉两支劲旅。
区区弹丸之地,安能容下如此多的强兵。
纵然未曾亲临,可朱标不用想都知道,此时的高丽定是一片修罗场景。
“殿下,高丽那边该如何处置?”
朱标浅浅思量,旋即看向徐达道:
“孤已不是国战主帅,一切听凭大将军吩咐。”
徐达闻言,暗戳戳瞥了朱标一眼。
臭小子还挺记仇。
高丽虽小,好歹是一朝之国。
如何处置高丽,自然只有老朱、朱标才有资格开口。
此时朱标问询自己,无非是记恨自己下令揍了他一顿。
“听凭太子殿下吩咐。”
朱标轻哼一声,扶着半跪的蓝玉,缓缓停直身子。
“传令纳哈出、廖永忠,于高丽境内暂且屯兵。”
“孤会上书陛下,请陛下放归居于应天的高丽王王颛。”
“既然高丽乱,那就任由他们乱下去。”
朱标顿了一下,看向蓝玉继续问道:
“倭国北朝在高丽如何?”
“回殿下,倭国兵卒自海港登陆后,两日便占据高丽庆尚南道。”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而且高丽无论兵卒、百姓,老幼妇孺,倭国尽数屠灭高丽之人。”
“后倭国让他们随行的百姓,居住在原本高丽人的房屋之中”
“嗯。”
朱标微微凝眉,不由重视了起来。
和朱标先前料想的一样,倭国此次当真是要霸占高丽的土地。
倭国这些个渣滓对他国土地,素来是出奇的贪婪,这点倒是不意外。
只不过....
“倭国此次出兵多少?”
以为朱标是担心倭国会是强敌,蓝玉眉头一挑,似有调侃说道:
“倭国倒是没有兴兵太多。”
“能战兵卒不过十万,披甲兵卒不超两成。”
“只是随行百姓人数颇多,隐有二十万之数,甚至殿下借倭国的大船还在往返高丽、倭国之间,运送倭国百姓。”
闻言,朱标沉吟片刻,旋即沉声下令道:
“传旨廖永忠,明军在倭国大营五十里处驻扎。”
“传令倭国北朝足利一氏,高丽战场缴获之物,金银、粮草倭国可自取,然战马、铠甲、火器,凡敢私藏便是与我天朝为敌!”
此话一出,朱标的意思已是再明白不过了。
于倭国大营五十里驻扎。
但凡要对倭国动手,五十里的距离,大明骁骑转瞬即至。
至于准许倭国收敛金银、粮草,却不准其纳入战马、铠甲、火器。
徐达、冯胜这些统帅过三军的大将一眼便能明白。
朱标不仅要屠灭倭国,甚至还跟带着私愤一般。
要让倭国之人尽数死于大明将士之手。
粮草、金银充沛,倭国对敌高丽,不弱下风。
铠甲、火器短缺,倭国何谈与大明为敌?
第101章 汤和,你不会想走后门吧
毕竟在场的都是百战之将,大家伙也都很清楚铠甲的重要性。
浑身甲胄的明军,面对身披半甲亦或是以棉布、藤条为防护的倭国、高丽士卒,那简直就是狼入羊群。
最简单一个道理。
上一篇:大唐:辅佐女帝的我,竟然是逆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