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朱标:朱元璋头号黑粉 第463节
“叔正兄,北伐大军刚刚得胜,国战未完。”
“况且亲征之前,大多武将都是把所有家产尽数冲入军中。”
“如今之际,不好苛待武将吧。”
“这如何能算是苛待!”
李叔正表情严肃,郑重回道:
“饶是他们先前将家产交出,充作军用。”
“可北伐之战中,他们难道没有缴获?没有私藏?”
“加之这些武将的爵位,每年最少是五百石的俸禄。”
“让他们交出些,不过是从千金家产出些微末罢了。”
听李叔正说完。
李俨沉思数秒,旋即似意识到了什么一般,猛的严肃了起来。
“尚书大人,你似乎对武将,多有不满啊。”
“嗯.....”
见李俨反应过来,李叔正倒也不意外。
毕竟同为尚书,李俨又能比他笨到哪里。
“李俨兄所言不错,在下的确对武将有些不满。”
“只不过,在下所为乃是为我国朝长治久安!”
“为我朝长治久安.....”
就在李俨愣神的功夫,李叔正表情甚是严肃,朗声说道:
“年初勋贵案,难不成李俨兄忘了个一干二净?”
“胡惟庸虽是叛逆,可他位居丞相一职,加之早前陛下对武将也多有不满。”
“先前朝廷之上,我等文臣也算与武将旗鼓相当。”
“可如今呢?”
李叔正目光灼灼紧盯李俨。
语气高亢的同时,甚至还带着几分狠意。
“如今朝廷裁撤丞相,文臣位高者,无外乎六部尚书。”
“可武将位高者,不仅有五军都督府主事,还有总领大军的大将军,甚至还有那直属天子的锦衣卫。”
本小章还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精彩内容!
“难道俨兄还看不到,眼下我大明朝堂,文武早已失衡!”
“加之现如今我朝最重无外乎国战一事。”
“国战之后,不仅武将地位更盛,他们的子嗣也会逐步进入朝堂!”
“李俨兄难道想看我巍巍大明不重礼法,只图强兵?”
被这么一说,李俨表情微顿,却也不知该如何作答。
的确。
若只是追随老朱打天下的那些武将位高,若只在洪武一朝武将地位超然,那倒罢了。
毕竟历朝历代,开国定鼎之初,武将地位自然要比文臣更高一些。
等国家安定个数十年,文臣的地位便会慢慢上来。
这本没什么好在意的。
只是也的确如李叔正所言。
那些功勋武将的子嗣,也在逐步进入朝堂。
李景隆、徐允恭、邓镇、汤鼎,各在地方震慑外敌。
最重要的是,冯胜侄子冯诚甚至已在高丽,统帅一军。
如此下去,日后大明的文臣恐怕都难以翻身。
“李俨兄,在下身在礼部,深知那些悍将平日所行,多不合乎礼制。”
“早先廖永忠私藏龙凤器具,太子殿下只是免其爵位,让其到凤阳种田。”
“国战一开,竟不顾其过,将他调往高丽,统帅海军。”
“邓愈之女,秦王侧妃邓氏违抗圣旨,蛊惑秦王。”
“可太子殿下却丝毫不提其过,只是将此事掩盖下去。”
“甚至还赏赐了卫国公一家。”
“诸多勋贵平日宴席,亲友婚丧,年节诞辰,所设宴会多不合乎礼制,甚至有僭越之嫌。”
“可陛下顾念同袍之谊,太子不拘小节,故而从未严惩。”
“李俨兄,若长此以往,国朝礼法何兴?”
“难不成还要让这些武将继续玷污礼法,难道我大明也要沦落到礼乐崩坏之境地?”
第140章 都是糊涂蛋
看着双目圆睁,双拳紧握似痛心疾首般的李叔正。
李俨倒也能理解他的心情。
毕竟身为礼部尚书,李叔正最在意的,恐怕就是一个礼字。
而那些武将粗犷豪迈,莫说对礼法规制不甚在意。
即便是国朝法度,他们先前也有僭越。
如此说来,李叔正这个礼部尚书,自然对武将多有不满。
只不过......
让李俨不解的是。
李叔正平日里都是性子极其平和之人,在六部尚书之中,也是最不显眼的那个。
怎的今天好似铁了心一般,要对武将发难。
而且还是在国战大兴,北伐功成,一众武将最为得意的时候。
“叔正兄,你之所为,可有私心?”
“私心?”
原本情绪激动的李叔正听到这话,身体猛然一僵。
片刻沉吟后,这才淡淡说道:“私心自然是有。”
“在下希望我朝礼部的地位,能与其他五部持平。”
“嗯?”
李俨愣了一下,不过很快便恍然大悟。
虽说他与李叔正都是六部尚书,均为正二品官职。
可六部职责不同,所辖事宜不同,其主官的地位,自然也有所不同。
詹同所在的吏部,主管官员调度,年中述职,地位自然凌驾其他五部。
刑部,主管律法,也是无人敢惹。
至于他所在的户部。
正如朱标在大殿上说的玩笑话,户部主管钱财,乃是朱家的大管家,朝中官员自然也要给他李俨几分面子。
只是李叔正所在的礼部......
若非眼下需要举办册封太孙,以及纳太子侧妃等诸多庆典。
恐怕于朝会之上,李叔正都不会被人想起。
“李俨兄放心,届时太子殿下问询开源节流之法。”
“在下自会当着文武百官的面,提议削减武将公侯的俸禄。”
“你可知此举,是何后果?”
“在下不怕!”
李叔正语调慷慨,眼角微微抖动,满是大义凛然。
“无外乎是触怒一众公侯,备受排挤。”
“最次也不过是被那个喝醉酒的功勋武将冲入府邸,将我阖家上下尽数屠戮。”
“可若以此能让太子殿下顿悟,重礼、重法。”
“在下身死道消,又有何惧。”
语罢,李叔正似将满心踌躇付诸酒中之水,当下便是一饮而尽。
吏于洪武,享于太平,已然大幸。
然洪武爷出身微末,不喜繁文缛节。太子朱标只求实效,亦不喜繁重礼数。
虽是太平之时,可他李叔正重礼之心,依旧有种郁郁不得志的踌躇。
莫说是让大明回到重视礼数的上古周朝。
即便是回到南北朝的重礼之风,他李叔正也算是得慰平生。
“李俨兄,晌午便到,在下少叙。”
~~~~
上一篇:大唐:辅佐女帝的我,竟然是逆臣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