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谋圣,开局迎娶蔡文姬 第11节
陈玄继续保持着脸上那令人舒服的微笑,道:
“君子之交淡如水。
“我能理解志才兄。
“志才兄若也能理解我,那你我便已经是朋友了,不在这一杯酒。
“待他日得胜之时,志才兄取出此酒,你我在大帐中痛饮,岂不快哉?
陈玄言罢,微微抿嘴,颔首,向戏志才示意,最后转身离去。
戏志才脸色滞滞,看着陈玄的背影神色复杂。
到最后,他也如陈玄一般也微微点头,大步迈向营帐方向。
典韦从远处向陈玄迎来,朝他扔了一张黑色大氅。
“怎么这么久?”典韦粗声粗气。
陈玄看着混身覆雪须发皆白的典韦,伸手掸了掸其肩上的积雪。
典韦抖了抖身上的雪,像一头被雨淋湿后抖水的狗子。
“我故意的,好让你看看我等了多久!”
“你不会给我送进帐来?”
“你们谈劳什子军机大事,我哪敢啊!”典韦神色揶揄拿陈玄打趣。
陈玄拢了拢身上大氅,而后几声朗笑,把典韦甩在身后,“走,回去喝酒!”
陈玄注定了不会有什么朋友。
陈玄也不需要那么多朋友。
他对于朋党的认知远比这个时代的人要多得多,脑子里的历史经验和教训也多得多。
帝王无有不忌朋党者,曹操也不会是例外。
然而对于三国这个时期的人来说,却并非如此。
倒不是他们愚蠢。
而是一个词,头铁。
此时的名士之风太盛行了。
所谓结党,在此时的士人们看来,不叫结党。
士人志气相投坐在一起臧否人物,针砭时政,叫做清谈,叫名士风雅,是名士之风的象征。
甚至,谁家来往的名士越多,谁就越是名士中的名士。
就连曹操本人,在年轻时都拼了命地混入名士圈。
甚至大约十年前,曹操为了被名士们认可,还曾直接面见灵帝劝其解除党锢,任用名士。
然而曹操在当了掌权者后,最是明白这些结党的名士们能量有多巨大。
一时名士孔融、魏讽、崔琰等人最后死在曹操手上,很难说与结党毫无关联。
孔融【好士,喜诱益后进。及退闲职,宾客日盈其门】
魏讽【有惑众才,倾动邺都,自卿相以下皆倾心结交】
崔琰【琰虽见刑,而通宾客,门若市人】
这在陈玄看来,或许正是陈寿的春秋笔法。
而贾诩这样为了谋身而弃大义于不顾,遭天下名士唾弃之人,熬死了一大批名士,当上了三公。
程昱这样私德有亏毫无人缘的人,差点当了三公,也得了善终。
曹叡后来的“浮华案”同样也是一次对结党之人的震慑与打击。
所谓“浮华”子弟,内核仍然是朋党。
这些人清谈交游,褒贬人物,议论朝政,意在利用舆论来干预政治。
曹叡在时,就连夏侯玄、司马师都因为结党,遭到了“党锢”,不许为官。
不是司马师、夏侯玄愚蠢。
而是对于三国时候的绝大多数人来说,历史实在是太短了。
他们没有任何成熟的经验可以借鉴。
他们仍然以为,士人团结起来的能量是巨大的,是足以和王权、皇权对抗的。
然而曹操们会告诉这些人,这不可能.
第11章 陈玄预判了孙坚预判了曹操的预判
第二天,曹操把那些狗头军师打发去做别的事务,不再参与军议。
是戏志才提出来的。
曹操与戏志才说了他心底对孟尝君的仰慕,以及对“鸡鸣狗盗”之徒的看法。
戏志才却给出了是个绝对足以说服曹操的理由。
【孟尝君盛名之下,其实难副。】
【不然,以齐国之强,据山海之盛,占渔盐之利,若得一士,当可以南面而制秦,又何须仰赖鸡鸣狗盗之力?】
【鸡鸣狗盗之徒,恰恰是真正的大才之“士”,之所以不愿意归齐的原因。】
【陈太阿有济世经国之才,鸡鸣狗盗之徒必不忿之,恐日后有伤陈太阿之心。】
曹操如梦方醒。
之后连续几日风平浪静。
起码表面上看来确实如此。
曹操仍然去问了戏志才,如何有才有可能让诸侯听从戏志才所献的那个讨董之策。
戏志才却再也想不出什么好办法来。
毕竟陈玄已经解释得如此清楚了,不会有什么好办法的。
曹操心底也清楚诸侯不会听从那计策,但曹操依旧还是去献策了。
“纵使诸侯不采纳,我曹操也不会少了一块肉。”
“而且,万一成了呢?”
“如果真成了,那董卓灭亡指日可待,天下苍生也少受些苦。”
“至少,等日后我想起来的时候,我不会后悔于当日为何选择放弃了这个可能。”
这倒加深了陈玄对曹操的认知,一个敢于尝试所有可能的行动派。
其后,诸侯的表现,验证了陈玄之言。
他们真的对讨董兴致缺缺。
惟独袁绍对曹操给予了充分的肯定。
他把曹操拉到大帐中,两个人一起痛骂诸侯各怀鬼胎。
曹操试探着问道,联军是不是断了给孙坚的粮草供给。
袁绍说粮草是袁术负责,他不了解这件事。
曹操又跑去问袁术,被袁术大骂了一顿,说这事不归曹操管,曹操悻悻而归。
诸侯们的这些表现,让曹操最终选择了不将陈玄分析出来的,孙坚将有一败的战机捅出来。
谁知道这些人里,会不会真的有人丧心病狂地将这个事情告知董卓他们?
曹操却并不愚蠢,也并没有愤怒与不悦。
而是再次从冷静之后的犹疑,变成了不可抑制的兴奋。
陈玄对大势的判断,对人心的揣摩能力,已经在这几日得到了充分的验证。
曹操对陈玄的重视更上了一层。
陈玄之前献了三策。
上策,静待孙坚两万大军被西凉军打得溃败再渔翁得利。
中策,与孙坚合作,一起埋伏西凉军。
下策,孙坚不愿合作,等孙坚与西凉军两败俱伤之时再伏击西凉军。
陈玄当然更钟情于上策。
只要能达成目的,他并不在乎孙坚的死活。
然而曹操最后选择了中策。
他与孙坚同年,孙坚四年前在雒阳当过两年议郎,与他是旧相识。
他对孙坚这个沙场宿将也心有好感,算是英雄间的惺惺相惜。
既然中策也有极大的成功率能给把西凉军打败。
在不到万不得已的情况下,曹操并不愿意用上策。
即使他内心多少有些羡慕妒忌孙坚的战功,但上策还是有些过于狠毒了。
曹操是真的把自己放在汉臣的位置,也是真心想要除贼立功。
即使孙坚杀了朝廷命官,在他看来,也不过是为了讨董大计,为了粮草不得已而为之。
两千里运粮本就不现实。
孙坚的功过,自有朝廷和天下人去评判,轮不到他曹操来谴责。
三日后。
曹操与陈玄齐至孙坚梁东大营,与孙坚从中午商讨至黄昏。
孙坚笑着把曹操送出营寨,眼睛却是一直停留在曹操身后那人身上。
上一篇:让你当校长,军训活捉蓝军司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