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谋圣,开局迎娶蔡文姬 第200节
“奉孝!”荀谌皱着眉赶忙眼神示意郭嘉,不要太语出惊人。
“奉孝你且继续。”袁绍抬手拦住荀谌,朝郭嘉扬了扬下巴。
荀谌推荐来的郭嘉,确实比其他人推荐的谋士更胜一筹。
而且郭嘉出身颍川郭氏旁枝,只能算是小半个寒门,他对郭嘉没有太大偏见。
“属下私以为,陶谦与公孙瓒合围青州,又是陈太阿设的一个局。”郭嘉不卑不亢,语气笃定。
“怎么可能?!”数人异口同声。
“对啊,这怎么可能?”袁绍皱了皱眉,本以为郭嘉能说出一番什么出人意料的分析,结果却是无稽之谈。
“我们布在临菑的数名眼线,全部窥视到陈太阿遇刺,身披数十刀。”袁绍不悦道:
“这如何能做得假?
“再者,陈太阿并非近日才独自出行引陶谦来行刺,而是向来独行。
“难道他从一入临菑时,便开始布此局了?
“他又怎么知道,陶谦一定会行刺于他?
“他难道不怕其他人,如杨彪,如我,对他动手?”
袁绍去年入冬时将眼线派去了临菑,让眼线们注意观察曹操与陈玄的动向。
结果竟得知,陈太阿出行居然完全不设防,只有典韦一人随护。
那时候袁绍就想,陈太阿如此不顾自身安危,日后必然死于刺客之手,他甚至想,要不要派些死士,去暗杀陈太阿?
结果他没动手,陶谦先动手了。
“就算曹孟德暗地里安排了人马,在一般人看不到的地方对他进行保护。
“可这些人可以藏一日,可以藏十日,他们难道能藏一百日,两百日吗?
“而且这些护着他的暗桩离得远了,那想要行刺的死士,想要得手岂不易如反掌?
“又难道他有刀枪不入之身,故意以身饲虎,专门等人来行刺于他?”
袁绍提出了一堆疑问。
其实他也如郭嘉一般,想过这会不会是陈玄布的又一个局?
然而他方才提出的这许多质疑,使得他否定了这个荒谬的想法。
“陈太阿,或许是习惯了当乡野村夫的日子,并没有想到,他在某些人心里,已经到了不得不除的地步.. .... ”袁绍提出了他的理由。
众谋士点点头,认为这很有道理。
他们这些人出行的时候,也从来没有想过会遇到行刺这种事。
如果真有有心人派死士暗杀他们,他们其实也挡不住。
但他们和陈太阿不一样,陈太阿名动天下,令太多人忌惮了。
他要么就是自大,以为没人敢在临菑城对他行刺,要么就是百密一疏,忘记了自身安危。
“可就算他想不到有人欲除他而后快,曹孟德难道想不到吗?”郭嘉质疑道。
“以陈太阿如今在曹孟德心中的地位,他不可能不注意陈太阿个人安危。”
“这……”袁绍有些迟疑,郭嘉的话说的也确实有道理。
“我看就是陈太阿为了所谓的‘亲善百姓,不扰民休息’,加上太过自大,强使曹孟德听他之言无需保护。”郭图道。
袁绍点点头,郭图说的,听起来似乎也有道理,曹操对陈玄言听计从。
郭嘉犹豫片刻,道:
“刀枪不入,自然是不可能的。
“但或许陈太阿有探知人心之能,能通过察言观色,洞幽察微,探知出何人对他动了杀心呢?
“或许那些刺客,早在探察陈太阿行动路线之时,便已经全部被他发现了呢?
“或许世人看到的行刺之人,根本不是陶谦的刺客。
“真正的刺客,早就被陈玄一网打尽,换成了曹操的人马,在世人眼前演了一出戏,也未可知呢?”
郭嘉连续提了几个“或许”、“可能”。
他自己都觉得不可思议,难以置信。
但这是他倒推出来的。
倒推出这几个推论,有两个绝对的前提:
一、以陈太阿心思之缜密,绝不会置自身安危于不顾;
二、以曹操对陈太阿之重视,绝不会置陈太阿安危于不顾。
然而陈太阿与曹操却如此反常。
事出反常,必有缘故。
他方才提出来的几个,听起来绝对不可思议的“或许”、“可能”,反而是他想到的所有缘故里,最合理的几个。
排除了所有的不可能,不管剩下的是什么,无论多么难以置信,都极有可能就是真相。
他不知道陈玄如何能拥有这种能力。
但与陈太阿横空出世以来展现出来的奇谋诡计,惊天布局相比,
这种常人看起来不可思议的能力,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不是吗?
“太荒谬了,”袁绍皱着眉连连摇头,“太荒谬了。”
田丰一脸的不解,道:“所以你认为,虽然陶谦行刺并非是陈太阿故意布局,但是陈太阿察觉,并利用了这一次行刺,故意诱使陶谦北上?”
郭嘉点头,道:“不是没有可能。”
沮授道:“那假设陈太阿真的没死,真的故意诱使陶谦北上,你说他将如何破解此局?他应该也能料想到,陶谦会联合公孙瓒吧?”
“不错。”郭嘉点头。
“他自然料想到陶谦会联合2.2公孙瓒。
“但我若是他,便直接放弃黄河防线,让冀州兵马来替他吸引住公孙瓒的注意力。
“只要冀州出兵,我料想公孙瓒绝不敢轻易渡河。
“他的目的,只是替陶谦吸引曹操部分兵马而已,他没必要犯险,为了陶谦损兵折将。
“如此一来,曹操的人马面对陶谦与臧霸,也就没有那么捉襟见肘了。”
众人顿时面面相觑。
所以方才郭嘉才会提议,冀州不要出兵,方才可以真正的渔翁得利。
只有冀州方面不出兵,才会逼得曹操不得不派人马防守西线的公孙瓒,以达到削减曹操的兵力的目的。
“可是就算如此,曹操真的有能力对付臧霸与陶谦的骚扰吗?”审配质疑道。
“若陈太阿未死,臧霸真的敢配合陶谦,入侵青州吗?”郭嘉答道。
“这……”众人再次面面相觑。
如果陈玄真的没死,出现在臧霸面前,或许真能把臧霸吓得不敢进军青州。
如此一来,此次青州交战,就变成了曹操独自对战陶谦,曹操胜机极大啊。
“可你说的这一切,都是建立在陈玄没有被行刺的猜测之上,建立在陈玄故意布局引诱陶谦之上的。”沮授摇头道。
“…”众人这才反应过来,除非这一切真的是陈玄的布局,否则郭嘉后面分析的所有事情,都不可能发生。
而如果陈玄想完成这一布局,就要提前将所有进入临菑城的刺客一网打尽。
只有如此,方才能上演那场陈玄遇刺的大戏。
可陈太阿真的如郭嘉所言,能探知人心吗?
否则他如何敢以身作饵诱引刺客?又如何能将刺客一网打尽,完成布局?
众人尽皆摇头。
绝对不可能.
第140章 郭嘉:这是属于曹操与陈玄的时代
专业的刺客,肯定会有人负责行刺,有人负责观察,有人负责传递消息。
而陶谦在临菑,肯定也还有除了刺客之外的眼线。
这些人林林总总,不可能都在同一个批次进入临菑城中。
就算陈玄留意了此次跟随麋竺入城的所有护卫的行踪,那没有跟随麋竺入城的那些刺客或眼线呢?
陈玄又怎么能发现他们?
所有人都在注视着陈玄。
只要有一个人遗漏,那郭嘉口中,曹操与陈玄导演的这出大戏,便如同笑话,功败垂成。
除非真的如郭嘉所言,陈玄能查探人心,能把所有对他有杀心之人一网打尽。
这太过于违反常识,天方夜谭。
“奉孝思想跳脱,也算是为我等拓宽了思路。”
袁绍对郭嘉还是有些赏识,对郭嘉勇于建策也持肯定态度。
思想跳脱之人,有时候确实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灵感。
但显然,这一次有些太过跳脱了。
郭嘉也不再执着,拱手退回席间。
他所有推论的前提只有两个:
一、以陈太阿心思之缜密,绝不会置自身安危于不顾;
二、以曹操对陈太阿之重视,绝不会置陈太阿安危于不顾。
但这些人,连这两个如此简单的前提都不愿相信,与他们还有什么可说的呢?
上一篇:让你当校长,军训活捉蓝军司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