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大魏谋圣,开局迎娶蔡文姬 第308节
他孙坚虽是江东猛虎,却是绝不可能被困死在扬州一隅的。
在座众人对孙坚所作的分析连连点头表示赞同,认为孙坚分析得非常有道理。
孙坚自己也是这么认为的。
但他看着周瑜,却并没有从周瑜眼中读出赞同的态度。
“难道公瑾认为,我说的不对吗?”
周瑜摇了摇头,肃容恳色道:
“将军与少将军说的都有道理。”
孙坚与孙策父子俩顿时面面相觑,疑惑不解了起来。
“既然公瑾也认为我们的分析都有道理,却为何还提议我们向曹操交还广陵?又为何说我们的目光局限于江东一隅?”
孙坚语气带着些疑惑,却不是质问,而是诚恳地询问。
周瑜是公族子弟,二世三公,本人更是允文允武,在过去的一年时间里表现出了远超常人的才干。
孙坚对自己的儿子能与周瑜这样的少年才俊成为挚友非常高兴,对周瑜可以说是非常信重。
要是换个人跟他说让他交出广陵,还说他目光短浅局限于江东一隅,他早就把那人骂臭打跑了。
“我们不向曹操交出广陵,不就是为了离开江东这一隅之地做的准备吗?”
孙坚继续问道。
“若是把广陵交给曹操,那我们想离开江东,就只能靠合肥。
“就算我们能从袁术、郑宝二贼手中拿下合肥,合肥城下可就是淝水。
·· ·······求鲜花·· ··
“曹操的琅琊砲和巨石,都可以通过水路,直接运到合肥城下,如此一来,合肥如何能挡得住曹操的脚步?我们最后岂不还是直接被撵回江东?”
由于曹操琅琊砲的出现,合肥这个本来的“兵家必争之地”,已经变成了兵家不争之地。
至少面对曹操的时候是这样的。
其战略位置,已经远不如广陵。
周瑜少见地叹了口气,道:“从头到尾,将军的分析都没有丝毫差错。”
众人的疑惑更上一层,尽皆紧盯着周瑜。
周瑜恳色道:“曹操琅琊砲的出现,已经使得战争的逻辑彻底改变,就算我们手握广陵、京城,也不会是曹操的对手。
“他的实力已经强绝当世,我们不能主动出击,只能等他犯错,依靠长江天险与曹操隔江而治,是我们唯一的出路。
“但依靠江东一地,是绝不可能实现与曹操隔江而治的愿景的。
...... .... ....
“所以我说,诸位的目光被困在了江东这一隅,所以我说,要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
“所谓将目光放得更长远些,就包括,承认曹操的实力无敌于天下。
“我们必须与他划江而治,必须等他犯错,等他被天下群起而攻之。
“所以我说的,目光不能局限于江东一隅,不是把目光放在曹操的广陵徐州,而是放在长江上游。
“江夏的黄祖,江陵、襄阳的刘表,巴蜀、汉中的刘焉,甚至是马腾、韩遂的西凉。
“但是不论如何,只有先全据江南,我们才能够说,有实力与曹操分庭抗礼。
“从曹操祭出琅琊巨砲,不费吹灰之力从袁术手中拿下徐州的那一刻起,天下所有势力都已被惊醒。
“天下群雄,如今无不想着联起手来抗衡曹操,消灭曹操。
“我们,却偏偏要反其道而行之。
“因为,方今天下,已经再没有任何势力拥有与曹操抗衡的实力,更不要说消灭曹操。
“我们同样,也没有这个实力。
“想要消灭曹操,唯有天下所有诸侯都联起手来。
“可是天下群雄不管怎么联起手来,联盟就是联盟,这种联盟绝不坚固,绝对是一盘散沙,绝不可能劲往一处使,到最后,绝对会被曹操各个击破。
“我们不需要这种脆弱的联盟。
“我们要的是坚不可摧的联盟。
“与曹操联起手来。
“把广陵送给曹操。
“让天下群雄去与曹操争斗。
“我们去取我们的江夏,取我们的江陵、襄阳,取我们的巴蜀、汉中,取我们的西凉、关中。
“等到半个天下都是我们的时候,我们大概也会有我们自己的琅琊巨砲。
“到时候,再与曹操,一决胜负。”
周瑜,说出了他的吴中对刀.
第223章 虎踞江东,鲸吞荆益!
把广陵送给曹操,与曹操交好。
曹操取江北。
孙坚取江南。
孙与曹,两分天下。
这是周瑜的战略构想。
众人紧盯着周瑜,尽皆陷入了沉默之中,开始思索这个大战略的得失,开始思索这个大战略是否具有可行性。
如此脉络清晰,志在天下的大战略,在座的所有人除了周瑜外,从来没有考虑过。
一来,这种大战略离他们太远。
张昭、张纮两人是名士,孙坚可以靠他们治理江东,但若说让他们想出攻伐天下的战略,就有些强人所难,纵使他们心中有般大战略,也不敢如周瑜这般道出,怕惹来纸上谈兵之嫌。
而黄盖、程普、周泰、潘璋、凌操这些人出身又太过低微,让他们上阵杀敌自然没有任何问题,但让他们放眼天下,实在太过于为难他们了。
周瑜如今刚刚十八,与孙策同岁,有着不同于张昭等壮年男子的少年意气。
出身公族,见识过帝王将相,受过上流社会的熏陶,又使得他的眼界天然比在座所有人都要高上许多。
从周瑜这个公族子弟抛弃门第之见,与天下世家公认的逆贼孙坚之子孙策“升堂拜母,互通有无”这件事,就可以看出周瑜是个不会循规蹈矩,想着做出一番大事业的人。
而对于孙坚这个并不为江东人所接纳的扬州牧,周瑜更是有迎立之功。
他的叔父周尚是丹阳太守。
而周瑜说服了周尚,带着丹阳一郡举郡投靠孙坚。
孙坚之所以能如此迅速拿下“九七七”江东,周瑜,或者说庐江周氏功不可没。
现在的孙坚,自然还没有要篡汉自立的野心,实力还没到那个地步,甚至说差得太远了。
天下绝大多数诸侯们想得更多的,还是建立五霸之业,奉天子以令诸侯。
周瑜也并没有建立从龙之功的野心。
他这个公族子弟,与荀彧类似,想的都是与手握重兵的诸侯强强联手,通过自己的努力,光耀门楣,成为下一个汝南袁氏一般的天下仲姓。
不管什么时代,出身与学识,往往决定了一个人的眼界。
在座的所有人中,没有人的出身比周瑜高,没有人的家学比周瑜渊博,也没有人比周瑜更有少年热血,除了孙策。
两分天下。
当真大胆!
不论是张昭、张纮、吕范等文人,还是黄盖、程普、周泰等武人,心底都不由自主对周瑜暗暗赞叹。
孙坚看着周瑜,神色复杂。
有纠结,也有激动。
他当然有志参与到群雄逐鹿的乱世争霸之中,但他确实没有如周瑜这般,想着要凭借大江天险,与北方划江而治。
他纠结在于,他有自己的大战略。
——占据江东,再以广陵为跳板,攻略淮南,进取中原。
守江必守淮。
这句话在当世还没有人总结出来。
但孙坚身为一名水准线之上的统帅,他很明白淮河对于江南的重要性。
没有淮河,江南只能割据,没有任何进攻能力。
因为中原所有的大河,除了黄河与济水之外,全部通过淮河入海。
这些水路,就如同一捧花束,上宽下窄,收束在淮河的五个点上。
汝口,颍口,濄口,谷口,泗口。
即由无数支流汇聚而成的中原五大河汇入淮河的五个入水口。
这导致了一个局面:
面对中原,淮南只要守五处。
而中原守无可守。
淮河以南,易守难攻。
淮河以北,易攻难守。
孙坚很明白:没有淮河的江南,就如同没有爪牙的猛虎,丧失了进取的能力。
除了军事上的考量,还有经济上的考量:只有依靠淮南作为战略缓冲,江南才能够安心发展国力。
所以他才会在江东都还没有平定的情况下,还一边腾出兵力来抢占广陵,才会花了那么多人力物力筑了这一座京城。
要是他听从周瑜的战略,献广陵于曹操,与曹操划江而治,就相当于剥除了自己的爪牙。
上一篇:让你当校长,军训活捉蓝军司令?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