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我给昏君当替身

三国:我给昏君当替身 第131节

  刘明此次送张仲景没有整得太大张旗鼓,没有皇帝的仪仗,也没有穿他在军中的金盔金甲,而是普通便服,这样倒是让众人觉得更加随和。

  送走张仲景,还没等回城,就见北方缓缓驶来庞大的一队车辆,似乎还有军兵护送。

  “请陛下回城,末将前去看看是何方人马。”吕布谨慎地说道。

  刘明习惯性地把手往旁边一伸,史阿已然明白他的意思,将随身带著的单筒千里眼递了过去。

  刘明拿起望远镜向那队人马看了看,笑道:“是文若(荀彧字)来了,想必是带来了好宝贝。”

  “真的?末将这就去看看!”吕布一听大喜,急忙请令。

  看著吕布的猴急样,刘明笑著点了点头,道:“去吧,让文若来见朕。”

  “遵旨!”吕布一边说已经一边催动胯下马冲了出去。

  他等新式马鞍和马蹄铁已经很久了,荀彧在后方负责督造,此次前来,必然已经带来一批成品,他就是要率先体验一下。

  不大一会儿,一骑飞驰而来,众人远远就认出来了,正是荀彧。

  荀彧虽然也会骑马,但毕竟是文士,骑术一般,但是此刻,任由那匹马四蹄狂奔,他也稳稳当当骑在马身上。

  “陛下!”荀彧远远便喊道,声音中带著兴奋之意,同时开始放慢马速。

  战马还未停稳,他便跳了下来,只是他还是有点太高估自己的骑术了,借助马具他可以骑稳,但是下马的时候如果没点真本事,还真得需要马停稳了再下。

  由于惯性使然,荀彧身体一个趔趄,跌跌撞撞向前扑了过来,动作幅度越来越大,眼看著就要扑个狗啃屎了。

  张飞眼疾手快,大步上前抱住荀彧,这才止住其扑倒之势。

  “先生练得好一手苍鹰扑兔。”张飞打趣道。

  众人哈哈大笑。别看张飞是个粗人,有时候还是蛮有趣的。

  荀彧闹了个大红脸,赶紧跪倒给刘明见礼,“陛下,后续的一千三百具马镫已经打制完成,马蹄铁完成一千个,新式高鞒马鞍相对复杂一些,已完成五十具,臣已全部赶运过来了,还请陛下检验。”

  “文若办事朕放心,不必亲自验了,刚才看爱卿骑马奔腾的效果便知道了。”刘明笑道,“走,一起入城,朕带你体验体验南阳风情。”

  一行人有说有笑走入城中,溜达著欣赏宛城的风土人情。

  经过前几日的慌乱之后,现在各行各业已经恢复到正轨,各种商铺也都开张了,虽然还比不得战争之前,但至少人心已经安定。

  “陛下因何对行医之道如此看重?”大司马丞黄琬不解地问道,然后便开始巧妙地劝谏,“此乃旁门小道,非治国之道,医者更没法与古之先贤相比,如今天下纷乱,还请陛下以治国兴国为要。”

  作为皇帝身边的重要辅臣,劝谏皇帝走正道、重国事,这是基本职责所在,何况还是在这种两军交战的前沿之地,他这位大司马丞必须对皇帝的跑偏行为及时劝谏。

  黄琬一番话也说出了身边其他人这段时间的心思。

  荀彧还不太清楚怎么回事,便低声询问身边的戏志才,戏志才简要介绍了一下,荀彧陷入沉思。

  “世人皆谓以武打天下,以文治天下。”刘明摸了摸下巴笑道,“但若要兴天下,却不仅仅是文武之道,要想天下兴,须得农槡、商贸、文教、医疗等百业皆兴,天下本无贵业贱业之分,皆庸人自扰,文人自我拔高罢了。

  “试想,名满天下的大儒不也得吃农夫种出来的粮食吗?生病了不也得请医者医治吗?若没有农夫、医者,他们再高贵又如何能够独存?朕以天下为念,自然要以天下为治,让百业皆兴,让万民皆安,如此才能为万世开太平。”

  刘明就是想给这些精英们逐步树立一种百业兴旺的观念,打破万般皆下品、只有读书高的理念,打破三教九流贵贱之分,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拆除壁垒。

  大汉要兴盛,靠舞文弄墨是兴不起来的,必须从上至下、社会各界全都推动发展,这才能形成一个盛世。

  “好!”荀彧和戏志才两人听了刘明的一番话之后不由得异口同声地赞道。

  “好一个为万世开太平!”戏志才道,“陛下能以百业万民为念,实社稷之幸、苍生之幸。”

  戏志才出身贫苦,所以他对皇帝能有这种百业平等、万民平等的观念十分敏感,如果真的如此,那么至少穷苦之人就多了许多出路。

  “若是陛下力推百业兴盛,则各方世家必然大兴商贾。”黄琬犹豫一下说道,“天下攘攘,皆为利往,如此岂不是更多农人弃地不种转而经商?长此以往,天下无粮,臣恐危及国本,还请陛下三思。”

  刘明没有直接回答,而是看向还在深思中的荀彧,道:“文若以为如何?”

  “其实如今各大世家也都在经营商贸,只不过是没那么大张旗鼓而已,光靠种地肯定无法支撑起世家的运行。”荀彧沉吟一下说道。

  他本身就是大世家中人,因而对世家的操作心知肚明,现在朝廷对经商并不友好,商人地位低不说,而且税收还重,官场上也没有出路,不被仕人阶层认可。

  但是如果经营得当,利润可观,自然就会有人趋之若鹜,世家也不例外。

  人都是趋利的。

  “据臣了解,如果种地的农夫少了,粮价必然上涨。”荀彧继续解释道,“粮价上涨就会有更多人种地,然后粮食供应充足,价格回落,如果循环。”

  黄琬流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

  “文若所言极是。”刘明赞道,“商贸是激活整个社会要素的重要纽带,并非文人儒士眼中那般洪水猛兽,恰当引导,当是盛世之所以兴盛的关键所在。”

  众人一边聊一边往前走,更多的时候是刘明在讲,他们在听。

  南阳位置特殊,四通八达,正是发展商贸的绝佳之地。

  作为后世商业无比兴旺时代的“过来人”,刘明随便拿点众所周知的东西说一说,就够他们这些时代精英回味半天了,众人都觉得这个皇帝不一般啊。

  这还是之前那个沉迷酒色的皇帝吗?还是说之前的传言都是谣传?

  别的不说,就其睿智程度,恐怕在大汉开国以来当属首位。

  渐渐的,众人对于汉室中兴的信心开始一点点积累。

  众人正在溜达,突然见前方的一处高宅大院门外围了一群人,人群中有喝骂声和女子的哭喊声。

  “真是大胆,俺去将他们哄走。”张飞瓮声瓮气地说道。

  “不必了,这里是哪家的宅邸?”刘明问道。

  “这是杜家大院。”蒯良答道,“杜家虽算不得南阳大族,但这几年也是人丁兴旺,家主杜祺也颇为干练,若臣所料不差,如果天下太平,假以时日杜家必然会崛起。”

  看来目前杜家只能算个中等家族,如此一个家族虽说不能与那些大世家相提并论,但在当地也应该是有一定名望的,门前乱纷纷的成何提统?

  “进去看看。”刘明说前向前挤去,张飞、史阿将人群推开一条通道,众人走了进去。

  但是进去后,刘明的脸色就沉下来了,眼前这一幕让他不由得火往上撞。

  只见一队胥吏衙役大约有十来人,横眉立目站在门前。

  在他们面前有一个三十出头的中年人,正和一个县尉打扮的人争辩著。

  地上坐著一名十六七岁的少女,此刻正哭得梨花带雨,让人不由得心生怜惜。

  “认识吗?”刘明看向蒯良。

  “那中年人便是杜家家主杜祺,地上坐著的那个是他的妹妹。”蒯良的脸色很不好看,道,“那个皂吏是宛县的县尉秦宜禄。”

  “秦宜禄?”刘明诧异道。

  对于这个人他自然没有见过,但是但凡读过三国演义也好、史书也罢的人,就都会知道这个人,那个乱世著名的绿帽王。

  据说秦宜禄本是一个守城门的小官,老婆杜氏十分漂亮,不知为何,董卓进京之后,地位崇高、武艺高强、心高气傲而又偏偏爱好美女的吕布突然就与这个城门小吏走得十分亲密起来。

  甚至后来一直把秦宜禄带在身边,而且越来越器重,引为得力干将,常常派出去干一些重要的差事。

  其妻杜氏之美为众人垂涎。

  曹操攻下邳时关羽曾想把杜氏纳过来为妾,还亲自跟曹操多次提起此事,没想到引起曹贼的好奇心,就先去看了看,这一看不要紧,立刻就激发了曹贼属性,据为己有,沉迷其中不能自拔。

  而这一世,刘明没想到在这里遇到了秦宜禄,而且这家伙还在杜家宅院门前搞事情。

第180章 平荆州与治荆州

  “别以为你们杜家有几个臭钱就能为非作歹,你们再有钱能有陛下有钱吗?”秦宜禄双手叉腰,大声喝斥道,“本县尉如今是给陛下办差,哪个敢说个不字,就是与陛下作对!”

  “秦县尉,我们杜家奉公守法,真的没有为非作歹啊。”杜祺极力辩解道,“不管为谁办差,总得拿出证据来才能给我们定罪吧。”

  “还敢狡辩,你与叛贼桓阶关系密切,整个全宛城的人都知道,伱还有何狡辩的?”秦宜禄继续道,“既然你不承认,那就把你家人抓到官府拷问。”

  杜祺气得脸色发白,双手颤抖,有种欲哭无泪、有理难辩的心酸,只得道:“桓家也是南阳大族,甚至是荆州大族,荆州有头有脸的人物谁和他没有过来往?就说如今的南阳蒯太守与桓阶没有来往吗?再说杜某已经答应给你十亩良田息事宁人,你非要将我妹妹带走,是何居心?你就是这么给陛下办差的?”

  “少在这里胡说八道。”秦宜禄也大声道,“既然你杜家不认罪,那就先拿你妹妹抵罪,待本县尉禀明陛下之后,再将你们杜家抄家灭族,看你还敢不敢嘴硬!”

  杜祺听闻不由得一惊,脸色煞白。

  周围看热闹的人起初还敢低声议论,现在一听官差是给陛下办差,谁也不敢吱声了,生怕哪句话说得不对就惹下泼天大祸。

  “哼,一个小小的县尉,好大的官威!”突然人群中有人发出一声冷哼,声音中带著一丝令人难以抗拒的威严。

  众人一看,只见一个穿著整齐得体、气度不凡的中年人正站在人群中,而在他的旁边站著几人,其中一人赫然便是南阳太守蒯良。

  可能老百姓们未必认识蒯良,但是杜祺和秦宜禄两人却全都认识,两人一看南阳的最高长官在此,全都凑了上来。

  “还请子柔府君为杜家做主,杜家真的没有与桓阶勾结。”杜祺声音中带著凄然。

  “府君来得正好。”秦宜禄也赶紧说道,“属下按照府君的吩咐办差,这杜家不配合,属下正准备将其家人拿回去拷问。”

  刘明看向蒯良,意思很明显,难道秦宜禄在此狐假虎威,是奉了你蒯良的命令?

  “陛下明鉴。”蒯良急忙说道,“桓阶乃是孙坚心腹,孙坚杀了原南阳太守之后,将官府没收的何家土地全部交给桓家打理。现桓阶仍在襄阳为官,前天桓阶派人偷偷回宛城接桓家人南逃,被微臣给抓住了,这才责成宛县彻查与此事相关人员,没想到这县尉秦宜禄竟然……”

  杜祺、秦宜禄以及围观的百姓,一看蒯良的姿态和称号,就立刻明白旁边站著的这位中年人正是当今皇帝,急忙“呼啦”一下跪倒一大片,场面很是壮观。

  “请陛下为草民做主!”杜祺大声道。

  秦宜禄一声不吭、抖若筛糠。

  刘明想了想,虽然他已经能够大体推测出个大概,但凡事要讲道理、讲证据,特别是在众目睽睽之下,自己的权力固然足够大,但越是这样,就越要一碗水端平,不能乱用,不能任性。

  “朕一向禀公办事,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谁对谁错暂时不下定论,戏先生与蒯子柔一起将这件事彻查清楚,报与朕知。”刘明沉声道。

  “遵旨!”戏志才与蒯良齐齐答道。

  这个插曲之后,刘明也没有心情再领略宛城风情了,回到自己的临时行宫,其实就是太守府的后院。

  张飞拉著荀彧去体验新式马鞍和马蹄铁去了。

  只剩刘明和黄琬两人。

  刘明笑道:“爱卿也是荆州人氏,且是荆州世家大族出身,不知对平定荆州有何良策?”

  黄琬乃是江夏黄氏,其祖父曾经做过太尉,位列三公,曾祖父做过尚书令,也是手握大权。因而黄家的影响力绝不仅仅是江夏乃至荆州一地,放到天下那也是响当当的世家大阀。

  他作为如今的大司马丞,同样是看待荆州之事,与同样荆州大族出身的蒯良就会有所不同,视野也会更加宽广。

  黄琬笑了笑道:“其实平荆州容易,难的是治荆州。”

  刘明作倾听状,道:“原闻其详。”

  “平定荆州之乱,只需要打败孙坚即可,如今孙坚实力大损,四处逃命,因而平定荆州不难。”

  黄琬解释道,“但是要治理荆州,便不能用金戈铁马了,荆州大族林立,相互争斗又相互纠缠,千丝万缕,治荆州最根本的便是要平衡各大世家的利益,如此才能获得各家支持。只是……”

  黄琬迟疑一下,继续道:“只是陛下推行新税制之后,臣作为陛下近臣,自然知晓此策对于江山社稷之重要,但是在野世家只重自家之利,他们多数会将新税制看作是打压制裁世家的新政,不自觉地就会反对,再加上被别有用心之人煽风点火,恐怕要真正取得各家支持、平衡各家利益,尚需一些周折。”

  “哈哈哈哈……”刘明听后放声大笑,道,“朕乃天下之君,自然是要以天下为重,世家影响力再强,也不过是一域之家,如何能与江山社稷相比?朕就是要趁著兵威南下,将不听话的世家用铁血手段强行拔起,比如南阳的桓家,支持孙坚反叛不说,还死不悔改,当诛!”

首节 上一节 131/13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明末:我,孙可望!绝境翻盘!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