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明隐相

大明隐相 第224节

  此话一出,几人大惊失色!

  连忙想要再度询问。

  郭桓却再度瘫坐在椅子上,只有一句句嘶哑的声音,缓缓响起。

  “朝廷设立盐商考核!”

  “各地盐商,即刻将自己的财力、运送能力、雇佣民夫等等情况如实汇报。朝廷将在各省各府,分别遴选十位盐商……开始积分考核。”

  话音刚落,几位盐商面面相觑,只感觉一阵麻烦。

  而在其左手侧,儒雅中年人已经站起,“盐商考核?大人别急,敢问谁负责此事?”

  郭桓似乎知道他在想什么。

  闻言淡然道:“咱们这位户部尚书,李文泰。”

  胡益大喜过望,正要继续说什么话。

  却见郭恒又道:“副使,太子伴读……茹瑺!”

  胡益脸上的笑容顿时消失,官场之上的任命,他们再清楚不过。如果仅仅是尚书,还好说,可多了一个所谓的副使,其身份还是太子伴读。

  那这其中用意,就很明显了。

  尚书,不过挂名而已。

  “朝廷……朝廷这是要做什么?”

  终于,胡益再也忍不住,“没听说过,之前的朝廷有意给盐政上面设立条条框框,更不要说这巡盐御史,还有所谓的盐商考核了!”

  “哪来的主意?”

  ……

  “八成就是那苏闲的主意!”

  中书省。

  户部尚书李文泰早早到来,准备接手任命,同一时间到来的,还有新任工部尚书赵肃。

  此次圣上旨意,刚好趁着这个盐税收上来的机会,除了盐商考核之外,还需要工部协同,派遣一批工匠集中学习,然后分别派往各省的盐场。

  而此刻,李文泰眼中蕴藏恼火,“八成跟之前一样,咱们在朝堂上的事情还没定下,圣上却已经去大本堂又被蛊惑了!”

  显然,他们已经知道,圣上那一天又去大本堂的事情。

  毕竟那么多学子和先生都看到,连带着宫女太监和禁军,苏闲那个盐场实验,想瞒都瞒不住。

  “两位尚书,盐税是国之基石,陛下如此作为,虽然可以理解为心有谋划,监管盐政。甚至用加分减分来控制盐商,但最后结果,怕也是让人心多变……”

  李佑赶紧道,胡惟庸面色阴沉不发一言。

  忽然,中枢舍人宋慎到来,“丞相,太子伴读茹瑺到访。”

  “嗯?”

  几人诧异抬头。

  李文泰收起怒气,疑惑道:“他现在来做什么?”

  还想继续说下去,但胡惟庸已经将其打断,“让他来!”

  “是!”

  不一会儿,随着一个衣着简朴的年轻人来到门前,似乎是看到这里竟然有如此多国朝重臣。

  他有些愕然,但还是赶紧施礼道:“拜见丞相,拜见尚书。”

  只是其虽见礼,但眉眼平直,不卑不亢。

  “茹瑺!”

  胡惟庸眼睛眯起,看着这个即将操控盐商的年轻人。

  不知为何。

  他脑海里忽然闪过,当初苏贵渊第一次来拜访时,被张观策随便一个理由打发回去。

  那时候,对方应该是现在的前者一样吧?

  同样的衣着简朴。

  不同的是,此次自己接见了。

  “你是有才之士,殿下让你来管这盐引……本相也放心了。”

  胡惟庸语气温和,似乎一个和蔼的长辈。

  而茹瑺则是立刻道:“丞相误会,圣上只是让卑职管理盐商,此次来见丞相,只是想问问能否将往年,承运粮草,换取盐引的商人名单以及账目借阅一下!”

  唰!

  李文谈和赵肃几乎同时表情一肃。

  没这么贴脸开大的,这人怎么如此直接,也不通人情世故吗?

  胡惟庸也是愣了一下,只觉得其和某人越发熟悉。

  “罢了,李佑,给他去找。”

  “是!”

  眼看着其转身即将离去,不知为何,胡惟庸忽然拿起一旁的茶杯,似乎要喝水,但还是立刻问道:“你可知自己为何会担任这盐商管理的职位?”

  茹瑺一愣,转身,直言道:“卑职曾往格物院送了一片盐引见解,之后,听说是苏闲在大本堂如实相告。”

  “算来,应是其荐举。”

  茶杯凝滞在半空中,胡惟庸脸色僵硬。

  果然!

  只是一个小小孩童,也敢荐举?

  一直等到对方离开。

  他这才看向身旁二人,“尔等无事,也离开吧。”

  李文泰察觉到一丝不妙,索性公事已经办完,赶紧和赵肃走人。

  眼看着此地空无一人。

  胡惟庸将手中茶杯重重的放在桌面上,发出清脆的声响。

  砰!

  茶杯碎裂,手指被碎瓷划破,

  胡惟庸静静看着手上淋漓低落的鲜血,一言不发……

  ……

  很快。

  朝廷有关盐政改制的消息,终于正式下发传遍京城!

  第一、设立巡盐御史。

  第二。设立盐商提举!

  盐商提举:专管盐商,趁盐税缴纳之际,根据往年名单账目,各地审核盐商管理,其余暂时归为备选。

  同时,将朝廷各类盐场,根据路途偏远、矿物分类不同,可分三类。

  一类盐场,如两淮、山西盐场等地…商贾获取一万引,计一分。

  二类盐场、如通州、莱东、锦州盐场,获取一万引,计一点五分。

  三类盐场、川蜀、福州等地盐场、获取一万引,计两分。

  此举一出,民间关于盐引的商讨,再度成为热潮。

  而就在人群欢呼之际。

  以工部为中心,开始往各地盐场派遣工匠……

  至于之后降低盐价,以及开凿运河之类的事情,显然不会泄露在外。

  “消息都下去了吧?”

  谨身殿内,朱元璋听着近期京城汇报。

  对他而言,能在如此短的时间内,当机立断,做出数种果断行动,哪怕是在他打天下的时候,也很少有。

  然而正是因此,却让他出现有了少有的“奋进”之感,他想看看,看看这各大盐场,是不是真的能出现平价精盐?

  以后的大明天下,是不是真的能如其所说,不再托于一纸盐引?

  若真能如此,自己却也能加快一些步伐了。

  想到这儿,朱元璋不由得叹道:“真是江山代有才人出,幸亏,其不是什么功将之子,士绅之家。出于平民百姓,无牵无挂清清白白,如此人才,才能大用啊!”

  “若咱这大明能再给咱十个,不,五个长大后的他,何愁不能在咱手里,放眼天下,万邦称臣。”

  “可惜,此子真正重用,倒是要在你们手里了。”

  朱元璋看向朱标,殷切嘱托。

  “父皇何出此言?”朱标无奈道:“父皇正是千秋鼎盛之时,那小子再过十年便能任用,不过洪武二十一年,那时候我大明应该会稳定许多,父皇也来到最巅峰之时。此时大用,正是好时机啊。”

  “哈哈!”朱元璋也笑道:“说的也是,不过标儿你可要看好了,将来你坐到咱这位置,也要记得今日之话。”

  “再过十来年,等这天下稳定,咱也该和伱娘颐养天年了,你要管好这大明江山。”

  “爹,我还再当几百年太子,你今年才五十岁,等洪武八百年的时候,你再传位吧。”

  朱元璋笑骂道:“你小子……在说你爹活成王八?”

  看得出来,朱元璋最近心情非常不错。

  父子两个,也没有史书中所写的那些,对于帝位传承如何如何谨小慎微,惊心动魄。

  此类话就像是家常打趣。

  笑了一会儿后。

  朱标这才道:“不过,这小子整天闯祸,今天惹清流、明天惹丞相,从空印到藩王、从科举到盐商……这几乎是明里暗里,把文武百官、连带着盐商大户、尚书丞相都给得罪完了。”

首节 上一节 224/273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抗战:听说你老李想收编我?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