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第643节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以当时季汉的国力,再送五千人去长安城九死一生,显然有些奢侈。
可是,晋军的国力远非历史中的季汉可比,子午谷奇谋对于季汉来说,是险象环生的一步死棋。
然而,对李靖来说,却是一招闲棋。
成功了最好。
就算失败了,损失不少人马,也不会伤筋动骨。
简单来说,季汉时期的诸葛亮没有本钱去试。而李靖的本钱足,财大气粗,赌一次失败,还可以继续赌,总有成功的时候。
当然,虽是要赌,但李靖也只给了五千兵力。
北方面军的主力大军分三路进攻汉中去了,整个雍州只留下了三万兵力留守,确实空虚了一些。
天下不乏胆大之徒,万一李靖自己派人走子午谷、奇兵偷袭南郑的同时,对方反其道而行之,也出兵偷袭关中怎么办,那里有无数军械、粮草,供应着几十万大军消耗。
虽然李靖也知道子午谷不好走,但打仗,不怕一万,就怕万一,就算有一丝可能,该防备也得防备。从三万兵力中抽出五千,已经是一个极限了。
更何况,子午谷也无法容纳太多人了。子午谷栈道狭窄难行,人马多了走不开不说,后勤供应也是大麻烦,人去多了,和玩没什么区别。
而且,有关兵出子午谷的人选,虽然是岑彭主动提出的,但真正的人选不可能是他。
岑彭乃军中老将,不说战功赫赫,但也多有战功,且任劳任怨,雍凉大战期间,独拒项氏一族兵马,期间表现可圈可点,之后,更是关卡将破之时及时焚关阻敌,给岳飞援兵争取到了时间。
一般来说,这种九死一生的活,是轮不到这种军中老将的。反而是耿弇、耿纯这种地步尴尬的降将更为合适,他们对于这种凶险的任务的接受程度也更高。
只要这些人还不想当混子,还没完全熄了建功立业,留名青史的心思,多少会对这些任务意动。凶险是凶险,但成功之后,收获同样惊人。
耿弇、耿纯、张光翰、乐就这些是想要建功立业,并且摆脱降将尴尬的身份局面,是主动请战的。
而杨士瀚、薛文玉、熊冯贵、冯茂这些人就令李靖头疼了,这些人表现得像一堆憨憨一样,这种任务都主动去接,而且还斗志昂扬。
当然,这些人请战了,李靖还不至于不允,当主帅的,早已见惯了生死。再说了,上战场,哪有不凶险的?只是,子午谷那边更凶险而已。
更何况,拒绝了这些人,让耿弇、耿纯、张光翰、乐就这些降将派这么看?李靖是带兵的,不得不考虑人心的问题!虽然降将与其他人之间确实肯定是不一样的,但这种不同有归有,不代表可以说出来!
只是,这些人,杨家的、熊阔海的兄弟、薛家远亲,还有冯异的弟弟,都是让李靖头疼的人物。就算是以李靖的地位,一些人情事故也得考虑考虑。
但是,李靖哪里知道杨士瀚、薛文玉、熊冯贵、冯茂这些人的难处,自己的兄长或是亲人大多功勋显著,他们自己也很难堪!
因此,虽然知道凶险,但也不得不迎难而上。至少,有朝一日,别人谈论起他们的时候,不是说他们是谁谁谁的兄弟或晚辈,而是直接提到的是他们的名字。
栖身于兄长的光环之下,有些人会随遇而安,并以此为荣,可有些人,却是要付出加倍的努力,直到他们的光芒也能有机会显露在光环之外。
而对于他们来说,最好的方式,那自然是将军功名马上取。
子午谷北口距长安六十里,就算是步兵行军的话,一日间就能到达了,而耿弇带领这支步兵队伍,却整整走了两天才到,每天推进不过三十里,以求保存将士们的体力。
人马到达之后,也没急于进入子午谷,而是原地休整两天,做好远征之前最后的准备,耿弇带着一众将领们,登上附近一处山坡,观看秦岭的地势……
“峰峦如聚,波涛如怒”虽然这首诗词这个时代还未出现,但是,耿弇这一刻却切切实实有了对于这短短八个字的感触。
“人言秦岭为关中龙脉,真是一点也不错,却有龙蟠大地的气势!”耿弇身侧,耿纯似有所感道。
“一处龙脉对应一姓王朝,秦岭势如巨浪、重山迭障,乃是龙跃四海之像,故而大秦吞并六国,一统华夏九州之地,可惜气势过于猛烈者,往往的后劲不足,大秦二世而亡了!”
“周朝的龙脉在岐山,秦朝的龙脉在秦岭,汉朝的龙脉在芒砀山,不知下一条巨龙、将在何处飞腾而起,又有多久的国运……”耿弇同样感慨莫名道。
算起来,他们作为刘秀的手下,当初也是刘汉阵营,只是,终归还是物是人非,只得徒劳道上一句奈何。
人生在世,本就有很多无可奈何!
一行人登上山坡之后,顿时被眼前的景观震慑了,只见峰峦如聚、山岭纵横,一眼望不到边际的翠绿色,且有阵阵白雾升腾而起,真好似一个梦幻的世界!
子午谷就在山岭之中,蜿蜒崎岖犹如蛇道,上有白云悠悠、飞鸟成群,下有河水汹涌、奔腾不止,更有虎啸猿啼传来,引起了空谷回音……
第1566章 出发,子午谷!上
栈道数百年无人行走,早已腐烂的不成样子了,只剩下一些石柱、石桩、石孔,密密麻麻的分布在绝壁上,这样的道路别说行走了,看一眼都会魂飞魄散。
在东侧的石壁上,雕刻着成行的草撰文,每一个都有六七尺大小,虽经风雨侵蚀、青苔遮盖,众人仍能清楚的辨认出来:
“高祖受命,兴于汉中,道由子午,出散入秦,建定帝位,以汉氏焉,后以子午,途路涩难,更随围谷,复通堂光,凡此四道,阂隔尤艰…………”
正是大名鼎鼎的《石门颂》,又称《杨孟文颂》,乃是东汉建和二年之时,汉中太守-王升撰文,司隶校尉-杨孟文所写的一篇颂词,记录了刘邦入汉中的故事。
当年关东联军推翻暴秦之后,项羽一举分封十八位诸侯王,因为忌惮刘邦的才能,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就加封他为汉王,管理巴蜀、汉中偏僻之地,定都于南郑城!
汉军前往南郑之时,走的就是子午谷栈道,结果见到山势险恶、道路难行,士兵们都不愿往前走了,要求杀回关中去,刘邦就借着这股力量,揭开了统一战争的序幕!
汉军将士宁可杀回关中,跟数十万楚军决一死战,也不肯走汉中栈道,可见子午谷多么难走了,真比杀人如麻的霸王还要可怕!
当年汉军行走完好的栈道,尚且吓得魂飞魄散,如今耿弇一行人面对的、可是残破不堪的栈道,前方更是不知敌军几何,其难度增加十倍不止!
“去!请向导过来!”耿弇脸色凝重道。
虽说这一次任务,也需要如耿弇这么一个降将类似的人来执行。可是,李靖也不会随便交给一个人做这一项任务。
这一行本就凶险,如若去的人能力不足,原来的九死一生就该成十死无生了。
耿弇虽是降将,但能力却也得到了李靖的承认,李靖这才愿意交给他这个任务。
在刚刚接到这个任务之后,联弇就已经主动派人去找寻了大量的猎户、樵夫、采药客出身的,这些人常年在深山老林中穿梭,对这一带的情况非常熟悉,还有丰富的野外生存经验。
这些猎户、樵夫、采药客被推到一队队士兵的面前,本就心中一颤,都说明民不与官斗,这些普通的平头老百姓在看见官兵之后,天然有一种畏惧感,更别说他们眼前的这几个明显是几个大官了!
而当这几个人听说了耿弇让他们带领大军进入子午谷之后,更是被吓得三魂七魄丢了个干净,一个个被吓得跪倒在地上,更有甚者,更是直接打起了哆嗦。
“子午谷东北、西南走向,全长六百六十里,出口在汉水北岸,过河就是南郑城了,不过至今已有两百多年没人走这条路了!”
“没人走的路,自然也就没人修了,早已毁坏的不成样子,小人平日里走的都是褒斜道、陈仓道,着实不敢走子午谷!”其中一个采药客壮着胆子小声地说道。
“听老人们说过,子午谷崎岖难行,里面毒蛇、猛兽、瘴气不计其数……”其中一个猎户同样出声应和道。
猎户、樵夫、采药客这样类似的身份,进入大山之中是常有的事情。否则的话,他们也就没有什么收入来源,一家老小可都指着他们的,如果他们没有收入来源,那岂不是让一家老小在那里饿死不成?
但就算是他们,也不敢踏足子午谷之内!
有了这两个胆子比较大的人打头,剩下的人也多少敢壮着胆子插上几句话了。就这样,你一言,我一语,将他们对于子午谷所了解的情况都说了个差不多。
只不过,基本都是一些老人们口口相传的传言,那个地方他们本人也都没有走过。
而且,这些人说不准言语之间多有夸张之处,毕竟,这些人本身也绝对不愿意真的带领晋军往子午谷上走一趟,人都是有趋利避害的心理的,他们将那里说的越是凶险,说不定还可以“劝服”这些军官老爷,换上一条其他的道路。
耿弇、耿纯这些人也不可能完全相信他们的话,但是,就算是只相信了一部分,也足够令他们烦恼了。
其实,就算是走不通子午谷、偷袭南郑失败,也算不上是什么大事情。说到底,李靖就没有将希望放在他们这一路人马的身上。他们如果可以成功的话,对于李靖来说,自然是一个大大的惊喜。可要是他们失败的话,李靖也早就已经做好了,这也并不会影响他们其他的计划。
可是,走不通子午谷虽然可以接受,但就怕大队人马走到一半,粮草断绝、进退两难,活活困死在重重大山之中,这种事古代不乏例子!
春秋之时,齐桓公率军讨伐孤竹,春往冬反,迷惑失道,几乎陷入绝境之中,幸亏听从管仲的建议,靠着几匹老马找到了道路,这是比较幸运的,可也有不幸运的!
西汉太初元年,汉武帝为求汗血宝马,让贰师将军李广利率军进攻大宛,因为西域道路难行,粮草、饮水俱缺少,加之大宛人的激烈抵抗,汉军遭到了惨败,生还者不及十分之一!
这些军中将领,他们怕的不是战死沙场,瓦罐不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对于一名将领来说,能够有机会战死沙场,说不定是他们的幸运。
可是,如果是窝囊的被困在这些群山之中,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最后只能被渴死累死,那对于这些军中将领来说,绝对不是什么光荣的死法?
“出发!”耿弇的脸色阴晴却是变幻不定,但良久之后,脸色却是一下子就再次坚定了起来。
对于一名征战沙场的将领来说,如果真要是选择了这种死法,这确实是一个比较窝囊的死法。
可是,作为一名将领,如果选择怯战而逃的话,那就不只是窝囊那么简单了,而是耻辱,不可磨灭的耻辱。
第1567章 出发,子午谷!下
“出发!”耿纯、杨士瀚等人也是跟着应喝道。
“出发!--出发!”
“全军呈一字长蛇阵,各部按序缓缓而行!”
“有破坏秩序者-斩!有不听号令者-斩!有畏惧不前者-斩!”
……………
男人要想成就大事,武艺、智慧、钱财……这些东西是缺不了的,可是,盖世胆魄却同样不能缺少,有胆者狸猫可赛猛虎,无胆者雏鸡妄插凤羽!
陈胜、吴广没有胆量,就是长城边两具无名白骨,如何留大名于青史。
刘邦没有胆量,还在做小小的泗水亭长,如何建立大汉王朝。
李世民没有胆量,如何有后来的玄武门之变,又如何有后来的大唐盛世。
朱棣如果没有胆量,恐怕运气再好的话最多也只是一个福贵王爷了,又如何有之后的永乐大帝!!!
而对于他们这些将领而言,没有胆量,何以建功立业,何以拜将封侯?这世上,任何一场大战都不是毫无风险的,都需要胆量去拼。只不过,这一次的风险更大,需要的胆量也更大罢了!
“踏踏踏……”
耿纯一声令下,五千锐士坚毅地踏向了未知的命运所在之地。
五千锐士,上至各个将领,下至普通士卒,尽皆依靠双脚赶路,而无人骑乘战马。子午栈道年久失修,若是骑乘战马出发,人再加上战马的力量,这可能会发生意外的概率可就不止上升一筹了。
不过,每一个人的后背上,却都背负着一个巨大的行军背囊。
里面装着绳索、油布、针线……驱虫药、金疮药、行军散、备用衣服,林林总总几十样东西,这些东西虽然看似零散,但这一路上艰难行军,却绝对少不了这些东西。
这即将到来的一路上的路程皆是潮湿多雨,栈道崎岖难行,一般的铁制铠甲沉重不说,还很容易生锈腐蚀,不如皮甲轻盈防潮,故而耿弇早就下令了,全军更换上皮甲、牛皮盾牌,以更好的适应山区作战!
大军征战,事无巨细,在提前的时候都应该尽可能地考虑清楚,并作出相应的准备。几十万大军,就算是再小的一些事情,但如果几十万人累积起来的话,说不定最后也会形成弥天的祸端,甚至是最终影响到整个战局的胜败。
刀枪、弓箭以及各种武器上,也都涂抹了一层牛油脂,可保短期内不会生锈,其余几路人马也都如此,牛油用了不计其数,也幸亏晋军之前针对草原的大战顺利,这才能从西凉、河套弄来几万头牛,才勉强供应几十万大军的需求!
六百六十里长途行军,吃饭可是个天大问题,因为沿途悬崖峭壁,生火做饭很困难的,且不说干柴、清水不好寻找,就算找到了也不敢用!
否则五千多人的伙食,起码要几百口大铁锅,炊烟袅袅,直上青天,百里之外都能看到了,岂不是明告诉敌人,晋军从子午谷进兵,要偷袭南郑城吗?
故而上到将军,下到士兵,每人背负一条干粮口袋,内装整整三十多斤马铃薯饼子,都是精料细作出来的,按照每人每天一斤半消耗,可供全军至少半月以上食用!
又担心行军劳累,粮食消耗量大增,每人还发了两个大锅盔--一种用麦面做成的饼子,干硬耐嚼、内酥外脆,一个就有三寸多厚,七八斤的重量,乃是关中地区特产!
锅盔是在秦代更是被发扬光大、普及推广。
秦人制作的锅盔,个儿大、饼厚、瓷实。据说锅盔最初不叫锅盔,因其外形酷似树墩的横截面,因而被叫做墩饼。
当时秦军行军时士兵配发的墩饼,一个都有五六斤重,一个墩饼的直径大约在50—60厘米左右,厚度也都在15厘米左右。
而且士兵的携带方式也很独特,两个墩饼为一组,在每个墩饼上钻两个眼儿,用牛皮绳系好,前胸、后胸各搭一个,如同民间过去常用的褡裢一般。这一特殊的携带方式在突遇作战时,墩饼竟成了的单兵护具,起到了盔甲(防弹背心)的作用。
更难得的是,敌军射过来的箭,扎在墩饼上,被秦军士兵拔出来后,又可用来射杀敌军。
墩饼能“吃箭”,也成了秦军获胜的一大法宝。而后士兵们便把墩饼唤做“锅盔”,即用锅烙出来的硬面盔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