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宋泼皮

大宋泼皮 第225节

  “多谢县长!”

  众人双眼一亮,齐齐拱手道谢。

  先前,他们只能算临时编外人员,俸禄很低,一个月三五百文而已,外加早晚两顿饭。

  这个待遇,两个月前确实很不错。

  可到了现在,就不够看了,因为小王村随便一个工厂的工人,月俸就有三百文钱,同样管饭。

  如今总算熬出头,转正了。

  要知道,现在县衙的胥吏可是今非昔比了,一个个俸禄丰厚,逢年过节还有各项福利,外加额外的效绩奖励。

  不说多有钱,起码能把一家五口人养活的很好,隔三差五还能吃顿肉,喝顿酒。

  “小事自行决断,大事上报县衙。”

  韩桢顿了顿,继续说道:“这几日你们另寻一处地方,仿造县衙的布局盖房,作为今后的办公地点。”

  总是占用这处宅子,也不是办法,毕竟还有杨父等人居住。

  况且也不方便,真正能用于办公的,也就只有一个大厅。

  朱正则点头道:“俺晓得了!”

  交代完任命后,韩桢转头看向猴子,吩咐道:“给你七日时间,将制盐厂安排好,随后去益都寻我!”

  “好!”

  猴子心知又有重要的差事交予自己了,神色郑重的应下。

  韩桢站起身,画了张大饼:“好好干,往后未必没有做官的机会!”

  ……

  出了宅子,韩桢翻身骑上战马,一路出了村子。

  他并未回县城,而是直奔松山岭。

  再次来到松山岭,巨大的变化差点让韩桢没认出来。

  只见山脚下,开垦出了无数荒田。

  数条水渠,自山上而下,灌溉在新开垦的荒田之中。

  此外,原本狭窄陡峭的山路,也被重新修缮,变得平稳宽厚。

  韩桢刚刚翻身下马,就见一队巡逻的乡勇,快步朝着他走来。

  这群乡勇手持哨棒,腰间挂着手刀,虽还是略显瘦弱,但精神头却很足。

  犹记得当初刚刚打下松山岭时,山寨中的逃户简直比乞丐都不如,一个个瘦的皮包骨头。

  经过两三个月的将养,简直就像换了一批人。

  “你是何……县长?”

  为首的队正下意识的大喝一声,待看清来人之后,立刻改口问候。

  其余人纷纷抱拳行礼:“见过县长!”

  韩桢笑问道:“马三狗可在村里?”

  闻言,那队正答道:“近日闹猪患,村长带人进山猎杀野猪去了。”

  这会儿野猪数量还是非常多的,一度成灾成患。

  野猪能吃又能生,几头野猪,便能将上百亩田地祸害干净。

  尤其是山寨中已经没地方开辟荒田了,于是山寨中的百姓,便将主意打到山脚下。

  可山脚下没有山寨保护,自然会引来大批野猪。

  抬头看了眼天色,韩桢摆摆手:“你们继续巡逻,我去山寨里等一会。”

  “得令!”

  队正应了一声,领着乡勇们继续在附近巡逻。

  韩桢牵着马,缓缓朝着山寨走去,目光不断打量着四周。

  三狗倒是有些能力,把寨子建设的不错。

  进入山寨,韩桢轻车熟路地来到白虎堂。

  迈步走进白虎堂,迎面便撞上张益。

  “县长?”

  张益先是一愣,随即面露惊喜。

  “这是要去哪?”

  韩桢微微一笑,上下打量了一眼张益。

  这个曾经的说书先生,如今已没了那股市侩的气息,多了一丝干练。

  张益答道:“寨中有老人去世,俺代马村长去吊唁一番。”

  “既然有事,那你先去忙罢。”

  “县长稍待,俺去去就来。”

  张益拱了拱手,匆匆出了白虎堂。

第189章 【跟韩二哥学的】

  第189章 0186【跟韩二哥学的】

  “见过县长!”

  白虎堂里,还有几名值差的文书,见到韩桢,立刻起身问候。

  韩桢一手虚压,示意他们坐下。

  自顾自地来到首位坐下,一名文书很有眼力劲儿的沏好一杯茶,端到韩桢面前。

  此人韩桢有印象,唤作何荣,算是山寨里的老人了。

  “有劳了。”

  韩桢微微一笑,接过茶盏。

  吹了吹茶水,轻轻抿了一口,韩桢随口问道:“如今松山村有多少人口?”

  何荣答道:“回县长,如今村中共计三千四百三十二人。”

  “这么多?”

  韩桢微微一愣。

  难怪常知县从山上拉不来多少逃户,感情都跑松山岭和小王村来了。

  不过想想也可以理解,这些年朝廷以及地方官员的所作所为,已经将官府的信誉彻底耗尽了。

  百姓畏之如虎。

  山中逃户一见差役,只怕跑的比兔子还快。

  在那些逃户眼中,山匪流寇都比官府可信。

  闻言,何荣苦笑道:“其实远不止这么些人,但寨子实在住不下了,马村长只能把多余的人送到县城,让知县安顿。”

  韩桢问道:“寨中粮食可够吃?”

  当初打下山寨时,寨中粮仓的粮食已经所剩无几了,好在当时赶上了夏收。

  现在人口暴增了三倍,不知道先前夏收的粮食还够不够了。

  “若是秋收能得五成,省着点吃,勉强能撑到来年。若是低于五成,就需购买粮食了。”何荣如实答道。

  韩桢点了点头,表示明白。

  只要撑到明年夏收就好了。

  北宋苛捐杂税这么严重,为何百姓始终没有崩溃?

  招安法是一方面,另一大功臣则是占城稻。

  在没有玉米红薯土豆等高产作物时,占城稻就是产量最高的农作物。

  不择地,耐旱,哪怕是在北方贫瘠的旱地都能存活,一年一熟。

  若是在雨水充沛的南方,则能达到一年两熟,甚至三熟。

  一年三熟的粮食,关键产量还不低。

  宋初时,全国各地每年运送到东京城的粮食,只有三百万石。

  可自从真宗时期引进占城稻之后,这个数量便暴增到了七百万石。

  等到了徽宗年间,已经来到了八百多万石。

  占城稻的出现,足足让北宋的粮食产量,翻了近三倍。

  就不说轻徭薄赋了,只要没有那么多苛捐杂税,百姓仅靠种田完全能吃饱穿暖,若是年景好,年底还能有一笔余钱。

  一杯茶喝完,外面传来一阵喧闹。

  紧接着,马三狗的大嗓门响起:“吩咐厨子,将这些野猪宰了,晚上好好吃一顿。”

  不多时,就见马三狗牵着一个粉雕玉琢的小女娃走进白虎堂。

  “韩二哥?”

  见到韩桢,马三狗面色一喜。

  韩桢笑问道:“怎么样,围猎了多少野猪?”

  “十几头,剩下的听到动静,全跑深山里了。”

  马三狗说着,抄起一杯凉茶,就往嘴里灌。

  小女娃瞪着大眼睛,好奇地打量着韩桢,奶声奶气地说道:“阿叔,你又来找爹爹顽了。”

  爹爹?

首节 上一节 225/72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乱战三国之争霸召唤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