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宋泼皮 第427节
韩桢满意的点点头,继续问道:“军械上呢?”
匡子新答道:“铁甲沉重,行动不便,且海上潮湿,极易生锈腐烂。卑下觉得,纸甲最好,皮甲次之。此外,接舷混战之时,长刀劈砍多为不便,可给士兵额外配备一尺长的匕首,作为近身搏杀的兵器。”
老九疑惑道:“身着纸甲若是落入海中,岂不是瞬间成了秤砣,沉入海底?”
匡子新神色怪异道:“纸甲是以细绳串联,落入海中,只需用匕首割断细绳,便能轻易脱下纸甲。”
“……”
老九面色一红。
韩桢问说:“我准备建造三艘神舟作为战舰,你可有甚建议?”
闻言,匡子新顿时双眼一亮,兴奋道:“神舟作为战舰自然是极好的,一艘神舟,再配备三艘客船,一艘拖拽船,一艘火船,就是一股极其强悍的战力。横扫胶州湾附近的海域,根本不成问题。”
瞧瞧!
这才是干大事儿的人,用神舟当战舰,这份魄力和豪气,让匡子新敬佩不已。
要知道,一艘神舟造价可不便宜,再算上船上的军械等设备,价格不会低于二十万贯。
一旦沉了,二十万贯可就打水漂了。
韩桢一愣,眼中闪过一丝诧异之色。
一艘神舟,配五艘功能船,这他娘的不就是航母打击群嘛?
第321章 【老九的春天】
第321章 0318【老九的春天】
韩桢来了兴致,问道:“按你这般说法,一支由神舟组成的战舰群,约莫需要多少士兵?”
匡子新掰着手指估算道:“水师与陆军不同,兵贵精而不在多。人一多,混战之中反而更容易出乱子。神舟六百人,三艘客舟各二百人,火船三十人,拖拽船三十人,再加上厨子、匠人、军医、贴客、火儿等杂七杂八的人手,约莫一千五百人!”
韩桢点头道:“好,你就按六千人的标准来招。等我回去后,会按照你的要求,让军械工坊定制一批水师军械。”
“县长,能否再给卑下安排几个读书人做账房,俺识的字不多,粮草俸禄啥的算不明白。”
匡子新挠了挠头,面色尴尬道。
韩桢不由笑道:“放心,过几日会有录事参军与一批随军书记抵达,往后水师一应后勤,由他们负责,伱只需专心操练士兵便可。”
“多谢县长!”
匡子新顿时满脸喜色。
韩桢拍拍他的肩膀,吩咐道:“走,去你家坐一坐。”
“是!”
匡子新哪敢说不,将半框铜钱背上牛车,在前面带路。
他家村子距离港口不远,沿着小道走了不到两里地,便来到一处村落。
渔村很小,只有三四十户人家,黄土夯成的墙,外加一顶茅草屋,这是如今乡间百姓的标配,砖瓦房那是地主才能盖得起。
门前,是竹篱笆围成的小院子。
一名老妪和一名少女,正在院子里用木梭修补渔网。
靠山吃山,靠海吃海。
渔民几乎不种地,主要海边的土地与气候,也不适合种地,完全靠捕鱼吃饭。
捕到鱼卖钱换粮食,捕不到就饿肚子,就这么简单。
“二哥,你怎地回来了?”
见到匡子新,少女面色一喜,正准备迎上去,却见身后还跟着一群骑兵,立刻顿住脚步。
匡子新介绍道:“阿娘,四姐儿,这是韩县长,今日来巡视水师,顺带来家中坐坐。”
北宋的称呼很有意思,弟弟、妹妹称作哥儿、姐儿。
就连皇室也不例外,赵大私下里喊赵光义,都是唤二哥。
据说烛影斧声那夜,曾有带御器械听到赵大厉声高喊:“好为之,二哥杀我!”
韩桢的大名,如今整个山东之地无人不知,无人不晓。
老妪赶忙躬身道:“小民见过县长。”
匡子新不过才二十岁,其母最多也就三十六七,但看起来却如同六十多岁一般,腰背佝偻,头发泛白。
少女躲在老妪身后,露出半个脑袋,扑闪着大眼神,好奇地打量着韩桢以及老九等亲卫。
少女皮肤有些黑,不过眉眼却很俊秀。
察觉到少女的目光,老九神情有些不自然,努力挺直腰板。
“不必多礼。”
韩桢说着翻身下马。
匡母吩咐少女从家中搬来几个小竹凳,又亲自端来一碗水,局促地说道:“家中茶叶吃完了,只有清水一碗,韩县长莫要嫌弃。”
“夫人客气了。”
韩桢微微一笑,接过破了一角的陶碗。
就这个碗,估计还是她们吃饭用的,至于杯子,压根就没有。
赵宋朝廷把山东之地祸害的太狠了,哪怕韩桢推行仁政,轻徭薄赋,又贴钱又贴粮,但没有个两三年时间,底层百姓根本缓不过气。
山东多匪寇,也不想想为什么多匪寇。
百姓都他娘的被逼急了,实在没活路了。
坐在小竹凳上,韩桢抿了口清水,攀谈道:“匡子新才干出众,如今被我升为水师教头和旅长,过几日夫人与小妹随我一齐回益都,在郡城安心养老。”
去益都?
匡母诧异的看了眼匡子新,而后手足无措道:“这……俺一个乡间妇人,怎能去郡城呢。”
匡子新劝道:“阿娘,孩儿如今操持水师,也顾不上你们,不如随县长回益都,好生养老。”
“俺……俺在郡城也没个落脚的地方,往后怎么过日子,还是算了。”匡母连连摆手。
她在渔村生活了一辈子,如今骤然听到要去郡城生活,心里怵的慌。
倒是少女听到要去益都,双眼一亮,流露出惊喜和期盼之色。
韩桢打趣道:“夫人宽心,房子我会安排,况且你儿子如今当了官儿,每月光俸禄就七八贯钱,还怕养不起你么。”
“恁多钱呢?”
匡母面色惊讶,满脸不可思议。
“是啊娘,你就安心去罢。县长给的赏钱,都有十几贯呢。”
匡子新说着,将牛车上的箩筐搬下来,放在匡母脚下。
看着半箩筐的铜钱,匡母久久无言。
少女惊呼一声:“二哥,好多钱啊。”
“四姐儿,拿上钱去集市上买些粮食和酒肉。”
匡子新吩咐一句,而后朝着韩桢道:“县长,中午就在卑下家中凑合一顿罢。”
“行。”
韩桢点了点头。
“嗯嗯嗯。”
匡四娘忙不迭的点头,转身走进屋子拿出一个小箩筐,蹲下身子往里抓了几把铜钱,想了想似乎不够,又多抓了几把。
见她背着箩筐就要去集市,韩桢吩咐道:“此去集市好几里路,小姑娘一个人带着钱不安全,老九你赶着牛车送她去。”
“得令!”
老九高声应道,有些不情愿的上了牛车。
待匡四娘上了牛车后,老九扬起鞭子,轻轻抽在牛屁股上,老牛立刻迈开脚步,沿着小道缓缓行去。
环顾了一圈小院子,韩桢攀谈道:“夫人日子过得清苦啊。”
“唉。”
匡母叹了口气:“俺们渔民看天吃饭,本就饥一顿饱一顿,那些个官老爷又不管俺们死活,今个儿加税,明个儿又加税,家中好不容易攒了些余钱,想着换张渔网,钱还没捂热,就被收走了。”
韩桢问道:“现在的官儿呢?”
“新上任的官儿好啊,不乱收税,只卖海错的时候,交几文摊子费。前阵子有税吏乱收钱,被逮住了,当着大伙儿的面被打了板子。”匡母说起这个,脸上多了抹笑意。
韩桢笑道:“再等等,过阵子渔民的日子就好了。”
等到高速路修成,自然会有商人做海鲜生意。
渔民打了鱼,也能卖出个好价钱了。
要知道,以前螃蟹、海参、鲍鱼、蛏子之类的海错,集市上基本没人会买,渔民捡了也只能自己吃。
一旦市场铺开后,这些海鲜立刻会从无人问津,变成香饽饽。
……
哐当哐当。
牛车行驶在小道上,不断上下颠簸,匡四娘背后的箩筐中,不断发出铜钱敲击的声音。
老九听得有些烦躁,但匡四娘却百听不厌。
以往家中从未有过这般多钱哩。
匡四娘觉得有些不真实,看着老九身着铠甲的宽厚背影,忍不住问道:“这位军爷,俺二哥真的当官了?”
“啊?”
老九一愣。
匡四娘重复了一遍:“俺二哥真的当官了?”
“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