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我成了赵佶

北宋:我成了赵佶 第17节

  这艮岳的主峰,完全是由太湖石堆成的,其高一百五十米,遍栽奇花名木。山上存了两样东西,一样是大量的雄黄,可以避蛇鼠蚊虫;另一样是大量的炉甘石,它的妙用是在下雨时,炉甘石遇水会冒‘烟’。这视觉上的‘烟’,实则是水蒸气凝结的众多小水滴。

  因此,下雨时,这艮岳的主峰万岁山上,看上云蒸霞蔚,恍如仙境。

  而为了营造艮岳主峰这种仙境感,所用到的大量雄黄和炉甘石,又是一笔巨大的开支。

  毕竟,北宋的采矿业绝对没有赵吉穿越前的现代社会发达,无论是采雄黄或是炉甘石,再加上长途运输,其花费都是巨大的。

  赵吉站在雾气缭绕的极目亭中,恍如仙境。

  他放眼看向万岁下的艮岳这皇家园林,皆是白墙黑瓦的江南风格,山下的御道两则,全是那些耗费重金运来的太湖奇石、奇花名木……

  从御道的中段向南看去,居然还有一条买卖街,那街上还有一间高阳酒肆……

  仙境!

  人间!

  赵吉所在的这仙雾缭绕的万岁山,仿佛置身仙境。

  而站在这万岁山上,看着下面江南风格的园林、买卖街、高阳酒肆,犹如仙人正在俯视脚下的人间……

  赵吉暗忖:

  繁华遍地的汴梁城,犹如仙境的皇家园林艮岳,就在朕的眼前。

  可是,京城汴梁之外的地方呢?

  现在,北宋国内满目疮痍,百姓饿殍盈路,各地官逼民反的农民起义如雨后春笋。北方蛮族还虎视眈眈地窥视着我大宋。

  我赵吉还能像原主那位艺术家皇帝,无忧无虑地徜徉在这仙境般的艮岳皇家园林中吗?

  “朕不想再看这美景了。”赵吉对杨戬说道:“朕要回宫!”

  他之所以这样决定,就是怕自己也像原主宋徽宗一样,沦陷在这人间仙境般的艮岳中而不理朝政了。

  杨戬听到赵官家的突然决定,他虽然心里很诧异,但是,他也得必须无条件地服从官家的旨意。

  “咳咳咳。”杨戬咳嗽几声后,提高嗓门,高声宣道:“起驾回宫!”

  赵吉看了一眼可能是患有肺疾的杨戬,又思量着应该逐渐地把身边大宦官的权力给分化掉,他便道:

  “杨太傅,朕交给你的艮岳开放、并收取捐献的事,重大无比!

  这,关乎如今国库的开源。

  因此,杨太傅在宫中的事务,暂时就别管了,你要专心用在这艮岳开放收取捐献一事上。

  朕现在起驾回宫,杨太傅也不必跟朕回宫了。

  爱卿留在这艮岳里,按朕的心意布置一下,争取到了明日,迎接朝中官员们进园,让他们捐钱时,捐得心悦诚服!”

  “咳咳咳。”杨戬剧烈地咳嗽起来,咳得他心惊肉跳。

  他听着官家的话,好像是在对他委以重任,

  但是,嗅觉灵敏的杨戬隐隐地感觉到,这怎么好像是官家以此悄然地疏远他呢?

  杨戬那鹰钩鼻子,微微地抽动了两下,两行热泪,潸然流下。

  他跪在赵官家的脚前,哭道:

  “老奴侍奉官家至今,已有十九年。虽然,老奴知道官家将艮岳开放这种大事,交由老奴来管理,这是器重老奴。

  然则,老奴却是觉得这段时日,老奴若是见不到官家,可真是寝食难安啊!”

  赵吉继续拼着演技,弯下腰,伸出双手,将杨大宦官从地上扶起,安慰道:

  “朕心,何尝不似爱卿呢?!

  无他法,朕器重之近者,唯爱卿耳!”

  杨戬听到赵官家这话,一下子就将原来的怀疑和担心全都放下了。他真情流露,感动得大哭了起来……

  ……

  当赵吉回到大庆殿内,立即又拟写了一道圣旨:调睦州守军主力,向睦州歙县七贤村附近集结,准备预防乱民造反……

  这道防止或者说是以最快速度,铲除方腊在七贤村起义的旨意,昨夜赵吉已经命令大宦官梁师成写下,并送出。

  赵吉知道,历史上,第一波去平定方腊起义的睦州兵将,是以失败告终的。他觉得,有必要再送出这道八百里加急圣旨给睦州守军的主官,以提高他们的重视程度,万不可轻敌,最好能将七贤村起义,扑灭于星火刚起之时……

  …………

第24章 还能忍受吗?

  穿越者赵吉知道:如果自己学史之时,史料上的记载无误,那么方腊起义,就应该在这宣和二年的农历十月初九,也就是今天。

  即便是自己昨天和今天,连继地下了两道八百里加急圣旨,调睦州守军主力,向睦州歙县七贤村附近集结,准备预防以及趁早扑灭乱民造反;

  但是路途遥远,两千来里,也就后世的一千来千米的路程,以这北宋全靠快马为交通工具,这两道圣旨从京城汴梁送到睦州,也得数日后才能送到吧?!

  赵吉感慨,若是自己不是昨夜才穿越来到这北宋成为宋徽宗赵佶,若是早穿越来几日,应该能提前阻止方腊在睦州歙县七贤村的起义。

  可是,这会儿怕是不赶趟了吧?

  但是,自己下达的两道让圣旨,调睦州守军主力开赴七贤村附近趁早扑灭乱民造反,也许能扑灭方腊起义吧?

  赵吉面向南方,仿佛遥望到了睦州歙县七贤村里,那位被记载于后世之史书上的农民起义领-袖方腊,

  现在,方腊正靠先前他所宣扬的迷信活动而拉拢到了信徒骨干,再利用今日的十月初九日的聚会宴饮之时,发泄着不满,慷慨激昂地痛斥着他这位赵官家如何荒淫无道、重用奸臣阉货,对辽对西夏屈辱纳岁币,对内徭役税赋沉重,还在东南征收花石纲,搞得东南老百姓们民不聊生……

  而事实,还真的如历史系学霸赵吉所猜想的那样。

  这几年来,朝廷在东南设立造作局,采集花石纲。

  这造作局,可是给朝廷外派到东南地区专门给皇帝办差的部门,那权力大得很,看中了任何百姓家的树木、奇石,只要贴上封条,便是造作局的了。

  而且,造作局的大小官史,把手中的权力运用到了极致。比如,他们想敲诈某户,那么,把那封条往某家正住得好好的房子上一贴。

  美其名曰“你家房子所用山墙所砌的那块石头挺好看啊,可以运到京城为官家所建的艮岳,当通道的铺路石!”

  然后,你这户口小老百姓,若是会办事,那么就给主管这事的小吏,背地里献上孝敬的大额钱财,那贴在房子上的封条,第二天就能被扯掉,百姓破财免灾,房子或许能保住。

  若是百姓自己将那封条解下,或是拒不听从造作局的征收呢?那就违抗圣意,全家死罪!

  造作局在征办花石纲之时,也必须办好差事,在东南若是真的遇到了好看的奇石、花草、大树,那么,他们必然不惜一切代价,给运到京城汴梁,博得赵官家开心。

  这些奇石、花草、大树,若是长在大自然里也就罢了,可是,这些好看的花木奇石,挺大一部分已经是东南州县的官员、富商、地主家中后花园里的一个景观,那么造作局也以为圣上征收花石纲为名义,还是无偿征运。

  而且,这也是造作局里的大官们,敛私财的一个好营生。

  比如,其想要某位富商家后花园里的一块大型奇石,明明可以扒开院墙运走的。

  他们故意设计的路线是,必须扒掉这户富商的房子,才能运出这块奇石。富商若是私下里花巨款打点一下造作局的官老爷们,那么,运输奇石的路线就可以改了,不用扒房子了……

  这几年来,搬运无数的巨石、大树时,是需要大量人力的。

  造作局理所当然地在东南,就近无偿强行征用当地青壮年服徭役。导致东南百姓各户的男性壮劳动力极缺,致使很多耕地因缺少劳动力而荒芜。

  致使东南地区的粮食减产严重,百姓们闹起了饥荒……

  若是,百姓不愿意为造作局出免费的劳务,那么,就是抗旨不遵,也一样是死罪。

  在这样的大背景下,东南地区被花石纲搞得民不聊生。

  东南百姓还能忍受吗?

第25章 宰牛滤酒,谋划起事

  东南地区,被花石纲搞得民不聊生。

  这些百姓还能忍受吗?

  绝大部分的百姓也没有办法,只能心中怨恨。

  唯独,

  睦州歙县七贤村,有一位土财主,姓方名腊,又名方十三,家有漆园,使奴唤婢,小日子过得还算舒坦。

  可是,自从朝廷在东南地区,设置造作局和应奉局以来,方腊的好日子就不复存在了。

  当然,方腊所在的地区,是造作局主管采办名花、佳木、奇石的。

  造作局的基层官吏,经常来方腊的漆园打秋风,他们残酷地榨取方腊漆园的出产,搞得方腊几乎快要破产了。

  他心中自然非常怨恨,但是,人家造作局打着的是给赵官家办差事的旗号,谁敢不服他们的敲诈勒索呢?那就是违抗圣意的死罪。

  因此,方腊只有将心中的怒火先隐忍着,不敢发泄。

  他私下以招募漆园劳工为名义,不惜钱财,将附近乡里的一百多名青年壮士招到了手下,准备伺机而动。

  而今年,主管东南花石纲的朱勔,要求其所管的造作局官吏们,在东南搜刮奇花异石的力度加大、再加大……

  造作局的基层官吏到处侵扰,犹如一群又一群披着吏服的土匪一般,搞得东南老百姓真的是没有了活路……

  一向有雄心壮志的方腊,觉得时机已经成熟了,他不能再隐忍了。

  他自认为,自己也是堂堂七尺男儿,在这种乱世之际,也应像汉高祖刘邦那样,招揽乡里壮士,手提三尺长剑,斩杀白蛇起事,博出一个崭新的天下来……

  昨日,也就是宣和二年的十月初八,白天,睦州歙县的天空高挂在中天的太阳,渐渐地黑了下去,发生了天狗食日——即出现了日食。

  当地众多百姓,也看到此天象。

  而,素有雄心壮志、隐忍未发的方腊,当然也看到天狗食日的天象,他便觉得这是天佑于他。

  方腊与家人经过一夜的谋划,特别是其妹,素来是位女中大丈夫,非常支持他起事……

  今日,在离北宋的东京汴梁城,两千余里的睦州歙县七贤村漆园的空地上,方腊召集了一百多名私下早已交好的壮士,宰牛滤酒,聚会宴饮,谋划起事……

  酒过三巡,菜过五味,方腊命令手下家丁,给席间百余位壮士的大碗里,都斟满了酒。

  不惑之年的方腊,不知道是在酒精的作用下,还是难以掩盖住激动而澎湃的心情,他红光满面,举起酒碗,起身高声说道:

  “吾等,世居在这睦州歙县土曷村。吾村盛产竹子和漆树。

  然则,朝廷派造作局的官吏来吾辈的土曷村,征收奇花、美竹、漆树后,

  那些舞文弄墨的官老爷们,却觉得土曷村的名字不美。

  怕官家嫌弃运到京城的美竹漆树产地之名不文雅,他们硬将吾等的土曷村,以有竹林为由,取‘竹林七贤’之典故,

  由‘土曷村’更名为‘七贤村’!”

  众壮士点头,这事他们是都知道的。

首节 上一节 17/35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私兵80万,皇帝逼我交兵权?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