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45节

  于是便向曲泓秀要了江流,帮他查探各种消息,将来也好有应对之法。

  曲泓秀当年抚养了五个德州隐门的遗孤,当初贾琮和曲泓秀做香水生意,就是要给这些孩子找个生计。

  可以说曲泓秀和那五个孩子,是他在贾府之外,最信任的人。

  虽然他回到神京后,可卿对他拒千里之外,他知道可卿是顾忌到他的名声,怕他因此坏了前程。

  在红楼这个宗法礼教极其森严的环境中,可卿是官宦千金,是宁国府三媒六证的媳妇,除了一死,再没其它方式解除婚约。

  这一点他明白,可卿心中更明白。

  不然自安定寺一别后,她不会这样刻意疏远自己,必定是秦业知晓了隐情,严厉警示过她。

  如果他放弃自己的一切,带着她远遁莽荒。

  那么清芷斋中生死相随的那些丫头,还有家中那些一直关爱他的姊妹,从此也要弃之不顾,不再相见,他做不到!

  不过他却从没放弃过,哪怕是为了她的安危。

  宁国府是个什么地方,他比任何人都清楚。

  如今江流查证了消息,可见宁国府贾珍贾蓉之流的卑劣,明知道事情成了这样,还是拉一个姑娘入火坑。

  而且贾珍还从西府公中借了三千两银子,要大办婚事,想想都觉得恶心。

  ……

  神京城西。

  一个穿亚纹团花锦袍的瘦高男子,走在一条僻静的小巷中,后面一个小姑娘已跟了他许久。

  小姑娘身材纤瘦,穿着一身白底印蓝花的裙裳,头上包着同色的头巾,步履之间透着异样的灵巧。

  她手上提着一个竹篮,上面还蒙着粗布,看样子就是市井寻常人家的女儿。

  等到那瘦高男子走到巷子的中央,小姑娘看了一下周围,悄无声息靠近男子身后,掀开竹篮上的粗布,竟抽出一根粗短的棍子。

  别看小姑娘样子纤纤瘦瘦,似乎弱不禁风,下手可着实凶狠,对着那瘦高男子的肩颈处,重重一棍敲了下去。

  她这招背后敲闷棍,做得十分娴熟,似乎轻车熟路,那瘦高男子连哼都没哼一声,便被打晕在地。

  见那男子晕倒在地,小姑娘上前查看了一下,又把他拖着往前走了几步。

  小姑娘虽纤廋,可力气着实不小,拖着一个比她高大的男子,竟然恍若无物。

  等将人拖到一个隐秘的角落,抬起小脚丫对着男子又踩又踢,样子有些奶凶。

  嘴里还轻声咒骂:“黑了心的家伙,竟然敢打我们香铺的主意,还敢吓唬封姨!”

  她那一棍敲的很有技巧,这样一顿折腾,那瘦高男子还是死人一样昏迷,也醒不过来。

  等出了气,小姑娘又看了看四周,才快步跑出了小巷,白底篮花的裙摆在巷口一晃,便失去了踪影。

  见她又穿街走巷了几处,才从一家店铺的后门钻了进去,身手甚是灵活。

  不一会儿,从秀娘香铺的内堂,出来一个眉清目秀的小厮。

  正在店铺中忙着照顾客人的封氏,看到她笑骂道:“宝珠,你又跑到那里去闲逛,店里正忙得不可开交呢。”

  那小厮笑嘻嘻说道:“我出去办了点事情,封姨以后再没坏蛋到店里捣乱了……。”

  红楼背景是礼教十分森严的时代。

  三媒六证等同死契。

  私奔、假死那些俗套不想用,因为太出戏,太敷衍。

  那种不顾一切,霸气侧漏英雄救美,太无脑。

  不管是小说还是现实,人都是活在一个环境中的。

  那种既然都穿越了,还在乎这些的论调,只能……。

第216章 护情有深意

  居德坊,荣庆堂。

  一大早,贾母心中有些奇怪,往日这个时候迎春、黛玉等孙女儿,过来请安都会陪着说些闲话,逗着自己解闷。

  今天个个也不知怎么了,黛玉和探春总是窃窃私语,迎春也有些心不在焉,个个像是心中担着事,只有惜春年龄还小,倒是看不出什么,

  黛玉、探春机敏细腻,知道老太太和三哥不亲近,很少在贾母面前提贾琮的事,迎春少言,更不会多说。

  所以贾母倒知道那小子前段时间忙着考学,却哪里会留意今天是乡试放榜之日,除非是她的宝玉也参试了,这事自然也不可能发生。

  老太太今天最留意之事,莫过东府蓉哥儿娶亲,一大早凤姐和贾琏都去了东府帮衬料理,只是现在还不到时辰,迎亲还早。

  ……

  今天正好是各部休沐之日,贾政也不用去上衙,只在梦坡斋书屋清谈,程日兴、詹光、单聘仁等清客正陪着说得火热。

  话题不外乎圣贤书经、诗词雅趣之类,最后话题又拐到这次恩科乡试。

  贾家自从三十多年前出了个进士,便像是被断绝了书香之气。

  在京八房子弟,除了早逝的贾珠,还有早早因遗奏赐官的贾政,竟连个进学秀才都没出过。

  这等鼎盛大族,文气衰败如此,实在有些难以启齿,这也是贾政对宝玉不肯读书,如此耿耿于怀的原因。

  这两年贾琮于文华一道,异军突起,先点雍州案首,又被数次敕封,更以词名书法震动江南,给荣国贾家增添偌大光彩。

  众清客自然知道,这一桩是贾政心中得意之处。

  今天又是恩科放榜之日,哪里不会在这上头做文章,变着法子讨贾政欢心,都言玉章此处必定高中,雏凤新于老凤声,前途不可限量。

  贾政心中估量,琮哥儿是前科院试案首,于书经上根底扎实,得中的希望还是很大的,不过总归还没准信,心中自然少不了忐忑期待。

  这时,两个跟着贾琮去看榜的小厮,终于赶回了府,一脸兴奋的往梦坡斋跑。

  这时书房中还有其他人,两人规矩礼数也顾不得,争先恐后,一脸喜气,将贾琮得了乡试魁首的消息说了。

  他们倒不是因贾琮得了榜首高兴,只是知道老爷十分在意此事,这会子三爷得了魁首,这喜讯报了进去,老爷重赏是免不了的。

  贾政听了消息,大喜过望,贾琮不仅上榜,居然还是乡试榜首解元,如此算来已是二元登科,祖宗庇佑,贾门何等荣耀!

  听了这等喜讯,程日兴、詹光、单聘仁等人各种好话乖话,不要钱似的喷涌而出,把贾政乐得云里雾里,似乎已忘自己身在何处。

  旁边两个小厮心中焦急,这般混闲食的混账秀才,把老爷哄得团团转,竟让老爷忘了赏喜钱的事。

  其中一个机灵的,又把琮三爷得了榜首,在场的读书人还有不服气的,结果贡院里的官老爷贴了三爷写的文章,立马就没人说怪话了。

  又说贡院的官老爷说三爷写的文章好,还给三爷施礼,贡院门口这么多读书人,黑压压一片,都给三爷施礼……。

  程日兴、詹光、单聘仁也是混过科举的,听了情景也有些呆了,怎么还闹出这么大事情来。

  贾政更是两眼放光,琮哥儿一篇文章,竟能让这么多人给他施礼,这其中必定发生了了不得的事。

  连忙问两个小厮,写的是什么文章,那两个小厮大字不识,哪里又记得住,支支吾吾半晌也说不出个屁来。

  贾政气得大骂蠢材,又问道:“怎么就你们回来了,琮儿没一起回来?”

  那小厮见贾政生气,连忙回道:“三爷马车看方向去了西城,说是去办事,要稍候才回府。”

  贾政有些焦急,说道:“什么事情非要这个时候去办,他应该早早回府,说不得礼部登科报喜的差役就要上门。”

  一边让这两个小厮去找人,一边又吩咐下去,在府门张灯结彩,只等礼部报喜差役一到,便燃放烟火爆竹,扬一扬喜气。

  此等美事必定要与人同乐,最好是让整个神京城都知道,荣国贾家出了乡试解元公。

  只是那两个报喜的小厮一脸沮丧,因说不出三爷写的是什么文章,老爷连讨彩赏钱的事也一并忘了。

  又让他们去找三爷回府,可他们只知马车去了西城,具体是什么地方却不知道,西城这么大地方,可要去哪里找。

  ……

  西城,鑫春街,街角到底那处小院。

  “你要宝珠帮你的忙?一个毛丫头又能做什么。”

  “伱不是说这几个孩子,宝珠最有灵气,而且小姑娘身手也好,必定能帮上我的忙。”

  贾琮自己的事,也不瞒曲泓秀,便将原委说了一遍。

  曲泓秀白了他一眼,说道:“还以为你去金陵办皇差,又惹这么笔糊涂账回来,怪不得迟迟不回,原来乐不思蜀呢。”

  贾琮听出她心中有些不满,心中赫然,却不知该怎么回话,想想还是闭嘴最好,省的越描越黑。

  曲泓秀又说道:“其实香铺的生意越来越好,金陵那边生意也要做起了,你又是擅长这些,做个富家翁也是容易的事。

  将来你家里放你出府,就能安安稳稳过日子,用不着招惹外头的风险纠葛,倒是极好的事。”

  说到这里,曲泓秀怔怔的望着他,目光闪烁,却见贾琮并没反应,心中有些失望,知道他如今刚中解元,哪里听得进去。

  又微微叹了口气,说道:“你既要科举做官,也由你自己,只是官面上最在乎这些体面名声。

  惹上这些事情,小心毁了自己,那人……那人算起来还是你的晚辈呢。”

  贾琮听出她有些嗔意,却是真心关心自己,微笑道:“哪里会惹上什么事情,宁国府藏污纳垢,我只是心有不安罢了。”

  曲泓秀哼了一声,说道:“那位姑娘也是可怜,我就让宝珠帮你一次。”

  贾琮笑道:“谢谢秀姐,谁说不是呢,我也觉得她处境可怜,相识一场,怎么可以袖手旁观。”

  曲泓秀纤腰一折,站起走到门口,似乎心中有气,回头说道:

  “我是说那姑娘遇上你可怜,以后不许再沾惹这种事回来,我可只有一个宝珠。”

  贾琮:“……。”

第217章 时势多悲欢

  贾政派去找贾琮的小厮还没回来,礼部报喜的差役的倒先上门。

  荣国府门口,锣鼓喧天,爆竹轰鸣!

  荣禧堂中贾政和众清客早就等在那里,礼部报喜差役被引入荣禧堂,一番唱报功名后,献上礼部应榜喜报。

  贾政喜报上盖着礼部官印,上面写着:嘉昭十三年恩科乡试中文举人第一名。其下有贾琮的名字,还有主官郑俨的亲笔签章。

  不禁喜笑颜开,恨不得以身代之。

  一州乡试解元,虽还比不上进士及第的荣耀,但也是大多数读书人一生梦寐以求,又难以企及的高度。

  且贾琮这个乡试解元,又与寻常不同,雍州院试已得头名案首,如今已是二元登科,这个解元份位愈发贵重难得。

首节 上一节 145/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