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57节

  却见他站在那里,双目低垂,连看都没看自己一眼,身上带着冷漠和疏离。

  贾琮心中一凛,这位内侍副总管,可是皇帝身边的晴雨表,他这番做派,贾琮心中便微微有些明白。

  “臣承事郎贾琮,叩见圣上。”

  御座上传来嘉昭帝低沉威严的声音,有一种撼人心魄的力量。

  “你可知朕为何传你入宫觐见?”

  贾琮恭声回道:“臣不知。”

  “近日张守安勾结勋贵,戕害秀娘香铺一事,招致民议汹涌,朝堂瞩目,其中颇有疑点,朕观部衙断案文牍,此事与你关联甚大!

  朕问伱,这秀娘香铺与你有何关联,是不是你假借他人之名私蓄的产业!”

  贾琮心中猛然一惊,大概明白了嘉昭帝传他入宫觐见的原因。

  不外乎皇帝对张守安一案的过程,察觉到些许疑窦,但却并未勘破其中玄机,不然就不会是眼下这种场景了。

  自从乡试之前,曲泓秀告诉他,有人和香铺谈入股,那时就已显觊觎端倪。

  其实这一点都不出乎他的意料,一间两间开脸的店铺,靠着香水提纯手段,奇异的售卖手段,生意如此红火,又怎么不会引人贪欲。

  从那个时候开始,他就已开始一系列准备措施。

  他让曲泓秀在城外施粥难民,又收留大批孤儿抚养,就是为了让秀娘香铺在市井中树立贤名,以为荫护。

  购买茶楼之后,又开办女舍,营造口舌风言渠道。

  他又让曲泓秀在金陵筹备分店,转移了一部分资产,以备万一。

  这一切都是为将来做好备手!

  他又和曲泓秀仔细商议,她过往隐门身份的处理问题,对他和曲泓秀来说,这其中隐含最大的危险。

  好在这三年时间,曲泓秀完全和隐门脱离,也在身份问题上下了不少功夫,三年时间足以遮蔽掉可见的风险。

  而这些都是为将来秀娘香铺进一步曝光,做好查缺补漏之事。

  他和曲泓秀在一起三年,她对自己有授艺之恩,患难之情,从情感上他是无法割舍的。

  既然走到一起,自然要护她周全,哪怕其中风险叵测。

  只是贾珍贾蓉突然通过镇安府,用强横的手段夺取制香秘方,的确有些出乎他的意料,也将秀娘香铺的曝光程度大大提前了。

  随着香铺的生意越做越大,有了第一波人觊觎抢夺,以后就有第二波,第三波,他对此不会抱任何侥幸心理。

  因为如今这个世道,就是如此,权贵当道,弱肉强食,巧取豪夺,弱者怀藏金璧,最终都是死路一条!

  所以他要为自己精心营造的产业,找一条一劳永逸的道路。

  从去镇安府救人的同时,他便开始散播信息,鼓动民议,不仅是为了除掉张守安这样的风险,更就是基于那个最终目的。

  虽然这样做存在风险,但他也仔细推算过,哪怕有明眼人能察觉端倪,却也很难勘破其中玄机。

  这不外乎是信息之间不对等,以有心算无心,灯下最黑,险中求胜!

  嘉昭帝一贯谋深疑重,他会有这样的反应,其实贾琮并不意外。

  “圣上,臣还是荣国府未立户子弟,按宗规是不能积蓄私产的,三年前臣偶然结识秀娘香铺东主曲姑娘,当时曲姑娘孤身到神京谋生。

  她虽资产窘迫,但为人却有善心柔肠,抚养了几个无家可归的孤儿,让臣十分钦佩,臣就将受古籍启发,自创的制香秘方送给了曲姑娘。

  让曲姑娘和她抚养的几个孤儿,可以以制香技艺为生,这才有了现在的秀娘香铺,这香铺的确是曲姑娘的产业,并不是臣私蓄之产。”

  嘉昭帝奇道:“哦,原来这制香的秘方是你所创!”

  不过嘉昭帝并没有在这个问题上纠结。

  贾琮一贯多奇思妙想,能拟定出缜密的火器方略,又能创制鲁密铳改造之法,再想出一个制香秘方,也在情理之中。

  嘉昭帝继续说道:“就算不是你私蓄产业,那也是和你纠葛极深,那张守安擅权害民,原是罪有应得。

  但你救了秀娘香铺的女掌柜,她没有立即去大理寺举告,而是等了好几天,直到此事民议沸腾,难以遏制之时,才突然去大理寺举告。

  此举将事态激化到顶点,也把张守安退路全部斩绝,如此循势扼要之术,她一个普通的市井商妇,朕可不信她这等城府心机!

  哼!堂堂乡试案首,才高八斗,你学得心术手段,都用在这上面了,那妇人就是被你指使,才拖延几日去大理寺举告!

  贾琮,你好大的胆子,竟敢借势民间非议,辖制官府行事,妄图国器,公报私仇,此乃扰政之举,你该当何罪!”

  “你以为瞒得了三法司的那些官吏,以为瞒得过朕,未免太小看天下人了!”

  嘉昭帝的话音越来越严厉,一字一句在空荡的殿堂里嗡嗡回荡,带着震怒和杀机,似乎能噬人心魄。

  贾琮的背上不可自制的沁出一层冷汗,那种顷刻间生死沦于他人的感觉,让人窒息。

  空气变得如寒冰一般凝固,御座之上悠悠传来一句话:“你还有何话可说!”

  嘉昭帝生性寡恩多疑,这种性子也不是天生的。

  他少年时生母远离,饱受冷落,在皇子之中平平无奇,不得父皇器重,身无臂助簇拥。

  却靠着奇绝之机登上皇位,而坐稳皇位又花了极大的心力,日久天长之下,才会养成这种寡恩多疑的性子。

  他最痛恨臣子阴谋私利,妄图蒙蔽圣听,所以登基以来,才会大力扶持中车司、推事院等内司衙门,以为臂助鹰犬,掌控朝野内外。

  贾琮所行,虽没有触碰国法,却是犯了他心中的忌讳,这才让他如此震怒。

  贾琮跪伏在地,心神凝聚,微微抬头,声音似乎带着一丝颤抖:”圣上明鉴万里,臣惭愧,当日臣对张守安戕害无辜之举,深恶痛绝。

  秀娘香铺东主曲泓秀,秉性良善,微弱之时,便有善举,靠着制香发家之后,更是散财行善,不仅周济城外难民。

  还在城西租赁宅院,抚养了十几名孤儿,秀娘香铺积善之名,传遍西城。

  这等贤德义商,张守安这等牧民之官,不去庇佑倡导也就罢了,还勾结权贵,欺压谋害,败坏国朝纲纪。

  臣虽官职低微,也是堂堂大周之臣,难于坐视,恨不能亲手除之而后快,所以才行了这等背悖之行。

  如今张守安伏法,臣甘愿领罪,臣恳请圣上念臣除恶心切,再降隆恩,臣愿自赎其过。”

  嘉昭帝听说秀娘香铺曲氏竟有如此善举,脸上的神情稍稍和缓,历朝君主对这种散财行善的商贾,大都还是比较优容的。

  贾琮对付张守安的手段虽阴郁,如是为了保护这等义商,多少也有几分宽宥之情。

  又问道:“你既自知其罪,想如何自赎其过?”

  码字中,今晚还有一更,手中有票的砸一个支持,感谢。

第235章 入册内务府

  贾琮回答道:“为赎己过,臣与曲氏愿将秀娘香铺和制香秘方,献于圣上,充实禀库,为国生利。”

  嘉昭帝听了此言,脸上神情微微和缓,说道:“朕听闻你那制香秘方十分奇特,秀娘香铺一年利银达五万两。

  这对中上之家来说,已是一笔极大的生意,你有相献之心,也算诚心赎过。

  只是这香铺在你眼中算是不凡,在朕眼里却是寻常,朕要来又有何用。”

  嘉昭帝言下之意,竟还是看不上制香的生意,其实这也在常理之中。

  大周内务府主管铜铁、盐业、茶马、铸银、丝绸等国持之业,下辖各地皇商,数代相传,各家商号年银流水都在十数万之巨。

  一家年银不过五万两的商铺,的确不会被嘉昭帝放在眼里。

  贾琮却不觉得气馁,继续说道:“圣上明鉴,秀娘香铺虽年盈利只有五万两,但制香一业却是大有前景。

  中原用香多为焚香,制作工艺耗银耗力,盈利细微,且多用明火,常有火患之险。

  而臣研制的制香之术,乃是以西夷格物之法,从天然香物中提起精华,使用时自然挥发,不涉明火,所以无火患之忧,此其一。

  且提取香精之法,多为借用外物,耗费人力微小,盈利空间却极大,如今只是在神京一地设店,所以盈利有限。

  再观大周两浙富饶之地,其银流富庶比起神京,有过之而无不及,江南数州,崇尚轻奢精巧,香水之物定能大行于世。

  圣上如以内务府之权,在江南富庶城邑开办香铺分店,其获利将数倍之,此其二。

  圣上远见卓识,数年之前便在金陵、宁波、福州等地开设司舶司,广开海贸之业。

  近年,此三地周边城镇,民生日益繁盛,更可为香业兴旺孳生之地。

  且据臣所知,香料之用,最早兴于西夷,西夷之人,身体发肤与中原之人大不相同,他们对香料的依赖使用,远在中原人之上。

  如通过海贸航运,将香水之物远销西夷各国,获利更是中原之地数倍之,此其三。

  有以上三者,如有妥善周密之法,用三年时间铺设商路,据臣粗略估计,秀娘香铺的盈利当在如今十倍之上!”

  ……

  嘉昭帝听贾琮分析细密,有理有据,心中已相信了八成,听到他最后的断言,更是眼睛一亮。

  喃喃说道:“十倍以上,岂不到了年银流五十万两!”

  侍立在一旁的郭霖,听到五十万两,也吓了一跳,这该是多大的一笔银子,对他来说实在难以想象。

  宁荣两府是顶级勋贵,七十余年资产积蓄,在大周勋贵中也算豪富。

  两府如今也还未曾衰败,即便如此,两府每年田庄店铺的收成,加起来也不过在五万两之数,这也是秀娘香铺为何被贾珍觊觎的原因。

  由此可知,一年盈利五十万两,是多大一笔财富,连嘉昭帝这样的九五之尊,都有些动容。

  大周内务府册中有数十家皇商,但年盈利过五十万,也只有区区几家,而且还是数代经营的积累。

  而贾琮却说,只要用数年时间铺设商路,便能做到……。

  不要说数年,就是花十年功夫,扶持一家能年利银五十万两的皇商,嘉昭帝也会觉得,是极其划算的事情。

  嘉昭帝深知贾琮虽年幼,但颇有城府心计,处事多有谨慎,他说出五十万两的数额,只怕还留了余地。

  如今内务府中,不少老皇商处于疲惫之态,经历数代,人才凋敝,每况愈下,比如当年号称金陵四大家之一的薛家。

  如果有革旧出新的机会,在皇帝看来也算一件好事。

  对于嘉昭帝来说,为政治国,不能单靠田赋、盐税、商税这些常态进项,内务府皇商利银是极其重要的一环。

  如今大周境内还算安康太平,虽然这几年天灾不断,小波民变时有发生,不过这些只是癣疥之疾,完全不足动摇大周根基。

  嘉昭帝的心腹之忧在边患,北有女真,西有残蒙,粤东之地也常被西海沿子诸国侵扰,而东海之滨倭寇之乱难平。

  嘉昭帝之所以采纳贾琮的建议,大兴火器之业,就是为了护国强军,为将来可能激发的边患做好准备。

  但不管是火器、强军、安边诸事,都缺少不了大把的银子。

  现在贾琮和他说,用数年时间,就能打造一家年利银五十万两的商号,他岂能不感兴趣。

  他没想到自己敲打贾琮,却意外给内务府敲出了一条生财之道,心中不禁有些意外之喜。

首节 上一节 157/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