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166节

  一旁的英莲见此情景,心中古怪,小嘴微微一翘,少爷是长得俊些,这老头也不用目不转睛的看吧。

第247章 神医张士朋

  那老者微笑道:“这位公子莫怪,老夫沉浸医理,望骨观相,已成本能。

  公子神清骨秀,灵气充盈,着实罕见,当真是好人物。”

  贾琮见这老者气度不凡,多半就是自己要找的人。

  连忙问道:“老先生过誉,在下贾琮,亲眷身有伤患,得张友士大夫举荐来此求医,敢问老先生可是神医张士朋。”

  那老者微微颔首,回道:“舍弟前两日过来看我,已传过口信,老夫正是张世超。”

  贾琮喜道:“在下亲眷被夹棍刑具所伤,已有半月时间,积伤难愈,还请张先生施以妙手。”

  张士朋道:“贾公子勿须客套,医者父母心,但有伤患,老夫会全力医治。”

  两人又略谈了几句,张友超便开始检查封氏的伤患。

  贾琮见他一边为封氏拆解绷带,手法灵动轻巧,动作快捷如电,片刻间就将绷带拆解完毕,没半点触痛到封氏伤处。

  也就这片刻时间,将封氏对伤痛感知,也问的一清二楚。

  凡是专精大家,都是小处见大,光看这份医者手法,已极见不俗。

  张友士的医术虽远没兄长高明,但正骨手段却很到家,把封氏的指骨接驳很是到位。

  封氏虽指伤难愈,但伤势却控制稳定,也让张士朋省却了不少功夫。

  张士朋在封氏手掌和手腕上,各寻四五处穴道,用银针推宫迎血。

  操作了盏茶的功夫,封氏手掌受创后,本来已苍白枯瘦,受到银针刺穴,竟渐泛出温润的血色,犹如枯木逢春一般。

  贾琮以前只听人说张士友医术高明,而他的医术都是兄长张士朋所传。

  如今亲眼见张士朋这等奇异手段,片刻之间,立竿见影,比他兄弟张士友已高明了太多。

  针疗过宫之后,张士朋又用特制的温热药汤,将封氏的双掌进行浸泡,让双掌气血进一步畅通。

  最后才会用秘制的药膏热敷。

  因为封氏双掌浸泡需要半个时辰,张士朋请贾琮入内堂用茶,似乎对这初次相见的少年颇有好感。

  贾琮一入内堂,便看到四周墙壁上挂着很多丹青之作,花鸟、人物、山水不一而同,笔力精湛老辣。

  贾琮精通书法,前世出身书画裱匠之家,对丹青也了解颇深,自然看出这些画作不凡,且落款都是张士朋自己。

  没想到这位医道圣手,还是一位丹青大家。

  张士朋见贾琮浏览墙上画作,笑道:“老夫年轻时随先师研习岐黄针术,行针需心定手稳,便用丹青之法淬炼手法。

  年头一长,也就喜欢上了这丹青之艺。”

  贾琮知道凡是大家,经历和智慧,异于常人,经常是身兼多艺,且还是数技皆精,这位张士朋应该就是这样的人物。

  微笑道:“先生医道精湛,丹青同样不凡,晚辈十分佩服。”

  贾琮闻到内堂中,还有一股奇异透润的清香。

  他见内堂之上开着方形天窗,镶嵌着半透明的琉璃。

  明媚的阳光,透过琉璃洒下温煦的阳光,照在一个丈许宽的古怪瓦盆中。

  那瓦盆中种满葱郁飘逸的兰草,那股润透心肺的奇香,正来自这些兰草。

  只是这兰草和普通兰草相比,形状有些怪异。

  那每片兰叶的顶端,都有三道醒目的金线,就像是用金漆画上去一般。

  在阳光映照下,每片兰叶都闪着金光,有一种诡异的美丽。

  贾琮走近细看,那三道金线可不是画上去的,而是从叶子上天然生成,心中诧异,天下还有这样的植物。

  张士朋见贾琮对自己种的兰草好奇,笑道:“这种奇草生于天南大泽之中,钟天地灵气而生,十分罕见。

  外观与兰草相似,却不是兰草之属,草叶上长有三根金线,古医书屡有记载,叫做三生迎魂草。

  此草有安魂养神,荣养生死的奇效,能炼制出上等宝药,只是十分罕见,更难培植,所以极少有医生会使用。”

  贾琮见识过张士朋医治封氏的手段,又见他能培植这种罕见的药草,可见他不仅医术奇绝,见识也非比常人。

  等到封氏双掌浸泡过药水,张士朋又用一种黑色的药膏,给她敷涂手指伤处,又做了妥善包扎。

  那黑色药膏的气味十分辛辣刺鼻,让贾琮微微有些奇怪,因为这种味道让他有些熟悉。

  只是这伤药在辛辣刺鼻中,又透着一股奇香,和他熟悉的气味比较,又让人有些陌生。

  贾琮心中虽有些奇怪,不过也不算什么大事,中医伤药多半都是同宗同源,有些相似并不奇怪。

  张士朋又开了张饮用温补的药方,并一盒方才所用的药膏,让封氏隔日换敷一次,一月时间便可痊愈。

  等到张士朋诊治完毕,贾琮又恭谨奉上丰厚医资,张士朋也不推脱,随手收下,一直将他们送到了门口。

  ……

  从花溪村回来,时间很快过去近一个月,封氏的伤势也恢复的很顺利。

  大理寺已发布公文,赖家兄弟与荣国犯事一众老仆,根据罪责大小,被判斩刑或发配为奴。

  荣国府掀起的风波平息下来,尤氏婆媳被贾母安排在内院住下。

  而贾珍和贾蓉父子的刑判也下来,父子被发配琼州北崖盐矿苦役三十载,遇赦不归。

  消息传到荣国府,贾府中人不知琼州在何方,连贾政都不是太过清楚,只知道那是大周近年流放重犯之地。

  问了贾琮才知,那地方距神京近万里之遥,是大周南洋边陲,莽荒落后,瘴病频生,终年酷热,多生毒物,生民十不存一。

  贾母和尤氏等人听了大哭,苦役三十年,又是去这等凶险之地,贾珍这个年纪必定是有去无回了。

  贾蓉虽然还年轻,一个养尊处优的贵公子,在这种鬼地方只怕也熬不过三十年。

  虽然所判不是死罪,但和死了也没什么区别。

  只有那蓉儿媳妇并没有悲戚流泪,只是脸色有些苍白。

  众人只当她年纪小,没经过什么事情,大概是吓傻了,谁也不会去苛责她。

  因为所有人都知道,如今两府中她最可怜,新婚才没多久,就是个十几岁的女子,从此就要终生活寡。

  尤氏年过三旬,毕竟和贾珍已夫妻多年。

  就算荣国府的李宫裁,虽也是年轻守寡,但还有儿子贾兰可守。

  相比之下,她们都比这位蓉儿媳妇要幸运太多,她是真的一无所有。

  在贾家这种礼教森严的世家大族,这位蓉儿媳妇即将面临,一个女人永久沉沦的无望炼狱,直到她咽气那一刻。

  甚至像贾母等人,都希望这位蓉儿媳妇短命一些,省的活得太长,留在世上活受罪。

  这时谁也没有注意到,刚解说完琼州在何处的贾琮,似乎不经意般看向可卿。

  目光中充满柔和坚定。

  ……

  大理寺牢狱。

  贾蓉自从被抓进大理寺,就再也没见过天日。

  每日都在这暗无天日的牢狱中苟延残喘。

  往日锦衣玉食都是寻常,如今穿的是破烂腥臭的囚服,吃的是猪狗般的残羹冷食。

  想起往日浪荡风流,无所不为的奢靡日子,就像一个不真实的恶梦,这两个月的牢狱,他将一辈子的苦头都吃了遍。

  前日狱卒不无恶意的告诉他,自己和老爷的判决,看着自己吓得嚎啕大哭,那狱卒却满脸快意,原来宁国的人如此招人恨。

  如今他不敢再去想什么,以免被恐惧彻底击垮掉。

  他只是行尸走肉一般,熬一天算一天。

  族中也没一个人来看过他,如今宁国被削爵抄家,恶名昭彰,被世人唾弃,哪个人还敢往他身前凑。

  就在这时,狱卒突然没好气的告诉他,有人来看望他。

  那一刻贾蓉以为自己听错了,他入狱这么久,从来没人来看过他。

  而当他看清来人的样貌时,更是惊得瞪大了眼睛,他怎么也没想到,来看他的人,竟然是西府的琮叔。

  自己和他一向都没什么来往,他怎么会突然来看自己。

  难道是西府老太太终究心中不忍,竟让这位琮叔来救自己出去。

  这位琮叔可是东西两府最出色的子弟,小小年纪就做了官,据说还经常进宫,能在皇帝前面说上话,可是两府中极有能为的人物。

  贾蓉枯萎的心思,像是被注入了活水,一霎那生出无数狂热的妄想。

第248章 一书换一命

  贾蓉一脸迫不及待的问道:“琮叔,你来看我啦,是不是老太太让你救我出去!”

  贾琮冷冷一笑:“你们父子做下那些事情,三法司会审,圣上下旨,一切已成死局,谁也救不了伱了!”

  贾蓉本来见贾琮来看他,就像是溺水将死的人,一下子抓到救命稻草,没想到头来还是一泼冷水。

  嘴里神经质一般念叨:“不会的,我还有救,还有救……。”

  贾琮淡淡的说道:“此去琼州有近万里之遥,途中穿越大周十一州,三十八府,路上需走五个月。

  押解你的衙差,来回就要花近一年时间,摊上这样的苦差事,可是倒霉到家了,我想他们心情肯定很差。

  这一路上大概不会对你们太客气,而你一路经过的州府,水土、气候、饮食各不相同。

  就算一个健壮男子,也不能保证百病不生。

  而你是个养尊处优的公子哥,酒色荒唐早就掏空了身子,这么长的路途,还有凶狠如狼的押解衙差。

  要想活着到达琼州,只怕是极难的,大概会毫无意外的死在途中,其实将你们发配到那种地方,本就没打算让你们活下去!”

  贾琮的话音,冷冰冰的,毫无一点温度,像是地狱传出的死亡咒言,勾起贾蓉心底最深沉的恐惧。

  贾蓉吓得浑身发抖,嘴里不住哀求道:“不会的,我不想死,我不想死啊!

  后日就要押解启程了,琮叔,求求你,救救我……。”

首节 上一节 166/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