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10节

  在他们的认知中,海东青最多起了些微不足道的辅助,主要还是贾琮亲自出城,通过某种方式查探到敌踪。

  而在这之后,贾琮出于某种考虑,便再也没提起这件事。

  ……

  而自离开盘陀城之后,右路军沿途经过的女真村寨,已很少遇到女真青壮的抵抗。

  大多数女真村寨都只剩下羸弱的妇孺老弱,四处饿殍,形状凄惨,村寨中的粮食牛羊几乎洗劫一空。

  甚至少数有较多存粮迹象的女真村寨,出现了屠杀抢掠的惨象。

  而参照这些迹象,贾琮能判断出,鸦府关一战折损的女真精锐,对女真三卫的打击是何等沉重。

  沿途女真村寨青壮减少,要么就是在战事中折损战死,要么就是被退却的女真三卫强征壮丁。

  还有就是女真三卫对粮草物资的掠夺,即便面对族人都已到如此凶残地步。

  这只能说明董善和李蛮铸所率领的三卫残军,已到了山穷水尽,孤注一掷的地步。

  他们可能是最羸弱的敌人,但也可能是背水一战凶悍之师。

  ……

  时至四月末,这几日气温回升,冬雪消融,大军所到之处遇上大雾,连鹰奴对女真军动向窥探,都变得含糊不清。

  贾琮担心因此拖慢行军速度,失去女真三卫的踪迹,于是加快向霸朱江进发的速度,意图从前路截停女真三卫败军。

  这一夜,右路军行进到距离霸朱江五十里的地方,并在附近一处草甸安营扎寨。

  一直到月上中天并渐渐西斜,整个右路军营地一片寂静,只有贾琮的营帐还亮着灯光。

  昏黄的油灯下,一张羊皮销制的行军图舆被摊开。

  在贾琮的眼中,这种所谓的行军图舆,非常简陋,上面纵横的线条蜿蜒起伏,描画了河流山峦及它们的名字。

  还有一些圆点,代表了附近稀少的集镇,而其中一个地名引人瞩目。

  永辉城,女真部族在霸朱江畔修建的重要市镇,有高大的城墙和门楼,能藏万兵,是女真东北境最重要的关城。

  当初在鸦符关的兵务会议上,梁成宗等许多辽东将领,都断定董善和李蛮铸在山穷水尽之际,会带三卫残余退守永辉城。

  靠着勇辉城高大的城墙工事,据城而守,与大周军队做最后的对峙,为他们赢得喘息之机。

  所以梁成宗布置的三路大军,其中贾琮的右路军,邓辉的中路军,行军追击的终点,都靠近永辉城。

  而距离永辉城三十里处,是一处被废弃的集市,当初高丽为与女真各部交易物资建造的清元集。

  而清元集的背后就是宽阔的鸭绿江,一江之隔就是高丽控弦之地。

  油灯的火焰在跳跃着,而贾琮的目光都集中在永辉城和清元集。

  三路大军近八千人马,如果围困永辉城,女真人就算沿途收拢部族青壮,也不过两千余众。

  在粮草后续无援的情况下,他们又能据城坚守多久呢?

  ……

  营帐中的羊毛卧榻上,艾丽正蜷缩着身子熟睡,昏暗柔黄的灯火映照,俏脸透着酣睡的娇红。

  整个右路军中只有艾丽一个女人,她在军中的身份是贾琮的随身护卫和向导。

  一个女人在军营中总是诸多不便,于是她只好咬咬牙,干脆晚上都宿在贾琮营帐中,美其名曰近身护卫。

  其实不过是躲避军营中过重的阳刚之气,这让她有种天性的恐慌,便拿贾琮的营帐当做了避难所。

  虽然贾琮也是个男人,但对艾丽来说是不一样的……。

  只是随军的郭志贵和蒋小六等人却不会这么看。

  特别是郭志贵,本来就对贾琮花二两金子,雇一个鬼婆当护卫,就觉得有些不值当。

  如今那眼睛冒光的鬼婆,居然都睡到三爷的营帐里去了,三爷这是雇了个护卫,还是找了个婆姨。

  好在鸦符关一战,艾丽快马冲阵杀敌,刀法凌厉,挡者披靡,让这些火器兵都非常佩服。

  而贾琮在鸦符关一战,精用火器,指挥若定,在火器兵中树立了非常崇高的威望。

  所以这些兵士对艾丽留宿贾琮营帐,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做没看见,最多也就是背后说一些暧昧的笑话。

  艾丽在朦胧中,感觉到昏黄的灯光依旧亮着,揉了揉眼睛,坐起身子:“这都多晚了,你怎么还没睡。”

  贾琮看了一眼睡眼惺忪的艾丽,笑道:“不睡了,你也起来,我们去一个地方。”

  艾丽好奇问道:“这么晚了又去那里?”

  贾琮说道:“离这里不到五里有一座清元山,上到山顶不仅能看到清元集,还能看到鸭绿江对岸。”

  艾丽有些纳闷:“清元山距离鸭绿江有些距离,恐怕看不清楚大江两岸。”

  贾琮笑道:“可以看清楚,我有这东西。”

  艾丽见贾琮从革囊中拿出一截黄灿灿的圆筒,在两端一拉,竟然神奇的长出一大截。

  这支黄铜佛朗机望远镜,是贾琮出征之前,火炮教习玛德仑送他的礼物,如今正好派上用场。

  ……

  清元山距离鸭绿江西岸不到千步,山高不过两百步,却是方圆几十里的制高点。

  贾琮和艾丽带着二十多个亲兵,快马奔袭半个时辰就到了山下。

  一行人登到山顶,果然能看到鸭绿江东岸,只是黑葵葵一片无法看清细节。

  贾琮一直在山顶等到旭日初升,取出黄铜望远镜,借着火红的朝阳,向着鸭绿江东岸眺望,一幕幕景象便映入眼帘。

  他可以清晰看到东岸有不少成建制的兵马在运动,人数虽然不多,却像是有备而来,似乎在密切的巡视江面。

  而岸边停靠着许多大小不一的船只,粗略点算竟然有六七十艘。

  因为辽东镇防区靠近高丽,所以贾琮自来到辽东之后,通过鸦府关兵务衙门的文牍,对高丽东岸边军布防有一定了解。

  高丽军边镇大营,距离鸭绿江东岸五里的地方,在鸭绿江边只设置兵堡烽哨,一般情况下不可能有这么多兵马运动。

  更不可能无缘无故在东岸集结这么多船只。

  而这些船只来回两岸几次,就能运走上千的兵马。

  高丽和大周国力相差悬殊,大周立国之时,高丽趁满蒙败退草原,无力东顾,曾跨过鸭绿江占领东岸铁岭卫。

  结果被大周的军队穷追猛打,损兵折将,大败而退,赶回了鸭绿江东岸,从此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

  贾琮可不认为,他们凭借这数百人马,还有几十条大小不一的船只,敢渡江东犯。

  那剩下的可能性就只有一种了!

  极可能是董善、李蛮铸也已看出固守永辉城不是长久之计,已派人勾连高丽,想要渡江逃往高丽境内。

  不然很难解释鸭绿江东岸奇怪的布局。

  在贾琮返回的途中,跟随的亲兵带着他的军令快马返回。

  很快,右路军派出了十多只斥候小队,向方圆五十里的范围,查探女真三卫的踪迹,以及左中两路大周兵马的动向。

  在贾琮回到右军宿营地后,一千名火器兵整军向清元集押速进发,另外五百精骑断后。

  等到鹰奴和斥候带来准确消息,全军便会全速进驻清元集。

  或许他这样的举动有些突进,但是,水无常势,兵无常法,等到所有消息落地再去行动,可能一切都晚了!

第302章 高丽的野望

  永辉城,以东十五里处。

  一支千余人的女真队伍在快速行进,这支队伍除了大部分骑兵,还有数百押送粮草物资的步卒。

  这些随车的物资五花八门,既有常见的随军牛羊,还有家养猪鸭鸡鹅,以及一车车装满五花八门杂粮的车辆。

  只是这些物资的数量不多,要支撑千人大队的消耗,已捉襟见肘。

  甚至还有几辆囚车装个十几个年轻的女人,衣裳褴褛破烂,露出不少肌肤,脸上随处可见淤痕。

  如果不是如今天气转暖,这些囚车中的女人,恐怕早就被冻死。

  这些物资和女人,怎么看也不像正规军伍会携带的东西,倒像是他们四处抢掠而来。

  在一群彪悍忠诚的女真亲卫拱卫之下,女真左卫董善和女真卫李蛮铸,策马走在队伍最前头。

  董善身形魁梧精壮,正是三十出头的巅峰年岁,但这几个月的溃败奔逃,也让他身心倦怠,一脸风霜疲惫。

  李蛮铸本来就年过五十,在三卫头领中年岁最高,经过这数月奔波逃杀,似乎一下子就苍老,连头发都白了许多。

  自从在鸦符关大败,女真精锐大部分折损,右卫头领凡尔察被当场斩杀,董善和李蛮铸仅带来千余骑兵逃遁。

  可是他没等到缓过喘息之机,大周兵分三路发起追击绞杀,一步步将他们逼入绝境。

  他们领兵一路逃遁,经过沿途女真村寨,不仅凶狠的掠夺粮草食物,还刮骨敲髓收拢女真各部仅存青壮。

  竟然让他们重新聚拢了千余兵员,给大败之后的女真三卫残军,补充了宝贵的新鲜血液。

  而三卫的残余兵力重新超过二千之数,而且一半都是血战余生老卒,这些都是女真最后的精锐,也是最强悍的精锐。

  只要女真三卫还拥有这最后的血勇,只需十年时间,女真各部就能重新恢复元气,最多十五年时间,他们还能再次叱咤辽东。

  那个时候年老的李蛮铸或许等不到了,但他还有子孙后辈可以继承他的荣光。

  而正当精壮之年的董善,十五年后还是可战的余勇之年。

  不管是董善,还是李蛮铸,在如此大败之后,他们的野望依旧没有沉沦,这新增的一千余新勇,让他们生出更多希望。

  ……

  但这些仅存的希望,很快就被击得破碎不堪。

  因为他们没想到的,追击他们的几路周军之中,居然会出现如此犀利难缠的对手。

  这一路周军具备异乎寻常的洞察力,似乎能随身精确锁定他们的动向,对他们紧追不舍,穷追猛打。

  最让董善和李蛮铸感到棘手惊惧,这路追兵都是由大周精锐的火器兵组成。

  鸦符关一战,大周火器的巨大威力,给女真人留下难于磨灭的阴影。

  那些在火光中顷刻血肉横飞的生命,完全不同于刀砍枪刺的恐怖死法,已成为这些女真骁勇脑海中的梦魇。

  所以,每当这支奇怪的大周军队,追击至与女真大队首尾相接时。

  双方刚一交战,在对方轰鸣的火枪声,以及瓷雷的爆炸声,女真士卒很快就会一触即溃。

首节 上一节 210/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