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18节

  宁国一旦复爵,就会给四王八公不好的示范,只会觉得旧勋贵重,削而不死,灭而不决,增其气焰!

  贾琮甚至很肯定,就算宁国一脉,有人铁了心去九边从军立功,只怕也会不明不白死在军中。

  只要皇帝稍微漏一些口风,会有数不清的人排队,帮着皇帝去干这种脏活。

  贾母在后宅是个人物,但是对政局大事的认知,她和其它庸碌的妇人并没有太大区别。

  如果一直这么办糊涂事,迟早要把荣国府的家业折进去……。

  还有眼下荣国袭爵的贾赦,本来他才能平庸是好事,能让荣国府多持续几年富贵。

  可偏偏越菜越爱玩,贾琮想到贾赦唆使贾蔷进入火器工坊,就猜想贾赦在外面必定也不消停。

  在他看来和贾赦这种祸胎相比,贾琏倒是更安全的袭爵人,因为贾琏除了在女色上瞎胡混,其它方面基本不作死。

  出了宫门,贾琮便驱马直奔居德坊荣国府。

  身后还跟着一辆马车,上面装的都是辽东将领送的辽东特产,还有送家中姊妹和芷芍她们的礼物。

  不知林妹妹这半年身子怎么样了,有没有按自己教的法子保养身子。

  三妹妹本来说等自己回来,要趁三月春光一起放风筝,可自己回来却已是初夏。

  还有,很久没有和二姐姐下棋了,不知她现在是否一切安好……。

  还有清芷斋里那些贴身丫头,出门时让林妹妹和三妹妹帮着照看,应该一切都安好吧。

  等到隔着远远距离,看到敕造荣国那高耸的飞檐,贾琮心中泛起凝滞且喜悦的复杂心绪。

  ……

  荣庆堂。

  今天不仅贾母、王夫人、薛姨妈等人在座,连贾政、贾敬、贾效也在场。

  贾琮今日回京的消息,闹出的动静有些大,贾府中人自然也都知道了。

  贾政自然是满怀欢喜,当初贾琮出行之前,他将荣国祖传青犀宝甲相赠,如今成了类似宝剑赠英雄的佳话。

  琮哥儿此去辽东,竟然立下如此泼天之功,一战灭千军,扫平女真三卫豪强,即便先祖荣国当年,也少有这样的战绩。

  往后世人说起这场战事,自然也少不得琮哥儿出征之前,自己以家传宝甲相赠的典故,想到这些贾政心里大乐,这孩子争气!

  不过看到在座的贾敬、贾效那副模样,贾政未免有些大皱眉头。

  对于贾敬和贾效来说,他们甚至比荣国府的人,还在意贾琮回京一事。

  因贾母已向宗人府递交贾琮转宗继嗣的文牒。

  贾琮承嗣宁国一脉,只剩下临门一脚,让贾敬和贾效如何不心情紧张。

  他们已听说贾琮今日回京不是直接回府,而是先去了宫中面圣。

  他们担心贾琮会不会面圣之时,就被皇帝当场册封爵位,如果是这样的话,想贾琮继嗣宁国就难了。

  不管是贾敬,还是贾效,对他们来说贾琮是不是封爵,还在其次,重要的是他能入嗣宁国,被封的是宁国爵。

  只有这样,贾敬恢复宁国爵的野望才真正实现,贾效之流又有宁国爵这颗大树来蚕食享用。

  什么恢复祖宗功业荣光,什么宁荣两脉同气连枝,贾敬对此或许还有些信念,对贾效之流这些不过是遮羞的鬼话。

  等到二门外传来贾琮回府的消息,荣庆堂中众人都是精神一振,贾母连忙让人传贾琮进来问话。

  等到贾琮进了荣庆堂,众人见他一去半年,脸上多了风霜之气。

  白皙的肤色变得微沉,映着浅浅的古铜色,人也精瘦了许多,个头倒是长高了不少,想来在辽东打了半年战,没少吃过苦头。

  贾政见贾琮身上正穿了那件青犀甲,目光变得越发温润,说道:“琮哥儿一去半年,为国建功,平安回来,当真太好了。”

  贾琮微笑道:“多谢老爷挂念,说起来还要感谢老爷赠我这件青犀甲,在战场上救了琮一命,不然可能就回不来了。”

  贾政闻听大惊,上前仔细查看,发现青犀甲上新添一道很深刀痕,位置在胸腹部位。

  心有余悸的说道:“当真是这么险,战场上刀枪无眼,还好我给了你青犀甲,真是万幸!”

  一旁的王夫人望着贾琮,目光有些闪烁:这小子的命可真大,不过好在他要过继到宁国了,也不再妨事了。

  贾母很是认真的看了贾琮几眼,心中微微有些叹气,说道:“你平平安安回来,那就是再好不过的事情。

  今天叫你过来说一件要紧的事,对你也大有好处的,我和敬哥儿都商量过了,让你过继到他膝下承嗣。

  这样你就可以转庶为嫡,成了宁国府正脉嫡子,将来还是宁国之长,如今你有了军功,宁国复爵有望,将来宁国便都是你的家业。”

  贾母这话听起来还是有些诱人的,一旁的王夫人听得都有些嫉妒了,我的宝玉都做不得荣国之长,这小子倒是做到前面去了!

  贾政本来是舍不得贾琮过继宁国,但是听了贾母一番话,贾琮可以因此转庶为嫡,将来能独镇宁国。

  这对琮哥儿可是大好事,再也不用背着庶子的名头,心中也便愿意了。

  此时堂中之人,不管是怀着何种心态,都觉得贾琮必定会满口答应此事,在他们看来这明摆着是天大的好处。

  连一向对贾琮继嗣之事,有些缺乏信心的贾敬,此刻也放松了精神,心说还是老太太老道,几句话就把其中机缘说得通透。

  任何一个家门庶子都无法抗拒这样的诱惑,想到这些贾敬不禁轻捻胡须,又恢复了世外得道的气度,含笑等着贾琮答应下来。

  却听站在下首的贾琮,朗朗说道:“老太太,此事万万不可!”

第311章 宿命不覆辙

  贾敬一听贾琮这话,手猛然一颤,竟揪下一绺胡须,痛得他直咧嘴。

  贾敬怎么也想不到,在贾母说了承嗣宁国的巨大好处后,贾琮居然二话不说就拒绝了。

  堂中众人面色惊讶,都有些奇怪,这样的好事情贾琮居然不愿意。

  连薛姨妈这样的外人,都觉得这对贾琮来说,就是天上掉了馅饼。

  自从她在金陵见过贾琮,不管相貌能为都是没得挑的,说心里话她还是喜欢的,可偏偏贾琮是个庶出,沾染不了荣国府的权势家产。

  可要是这小子做了宁国府的嫡子,那事情就完全不同了,再得了宁国的爵位,贾家哪个还能和他相比。

  自己女儿这么相中他,便是许了他也是可以的,可这琮哥儿居然不愿过继,这不是犯了傻吗。

  不过薛姨妈毕竟是外亲,这个时候可没她说话的份,心里只是干着急。

  贾敬定了定神,心中还是抱着侥幸,所以马上想到另一种可能,问道:“琮哥儿,你刚才进宫面圣,圣上是否已封了你爵位?”

  贾琮这么快就拒绝承嗣宁国,贾敬能想到的原因,就是贾琮刚才面圣已经受封爵位,所以才拒绝过继宁国。

  贾敬这话一问,荣庆堂中所有人目光都看向贾琮,很多人的目光都透着灼热。

  那可是爵位,贾家能荣华富贵数代,归根到底就是有贵勋爵位,如今贾琮才这么点年纪,封爵之事似已指日可待,怎能不让人眼热。

  “今日入宫面圣不止琮一人,还有其他辽东之战有功将领,圣上召见只是予以勉励,三日后宫中献俘礼成,才会依功封赏。”

  贾敬一听这话松了一口气,对贾母说道:“老太太,三天之后才会封赏,时间还来得及。”

  贾母皱着眉头,这小子三天后,要是真的被封爵,那荣国就是一门双爵,多大的体面啊,贾母想想都心动。

  不过前几日已给宗人府上了文牒,这会子已没办法反悔了。

  贾母心疼唾手可得的体面,心情就有点魂不守舍,贾琮刚才拒绝的话似乎都忘了,有些郁郁的说道:

  “如此正好,我让人看了日子,明天就是黄道吉日,琮哥儿你明日就进入宗祠祭祖转嗣,算了了一件事。”

  ……

  贾琮眉头微微一皱,说道:“老太太,我刚才说了,此事万万不可!”

  贾母抬头看了贾琮一眼,见他脸色沉静,嘴角微抿,一副不愿的样子。

  不由脸色微微一沉,说道:“琮哥儿,刚才我已说了过继的好处,对伱来说可是天大的好事,你可不要犯糊涂。”

  “老太太,如果琮去辽东之前,让我承嗣宁国一脉,倒是无伤大雅,只是现在承嗣宁国,那就是给贾家肇祸了!”

  贾母听到肇祸两个字,吓了一跳,主要是去年宁国府被抄家爵,给老太太留下太大的心理阴影。

  可心中到底不信,没好气的问道:“好端端的,你说什么丧气话,大家子里面转宗继嗣是常有的事,怎么就肇祸了?”

  贾琮朗朗说道:“老太太,宁国除爵后封爵三年,宁国子弟立下军功才能复爵,时间过去一年,宁国竟无一人从军,懈怠至此!”

  贾敬和贾效一听这话,脸涨得通红,宁国那些浪荡子,听到从军就吓得腿软,他们又有什么法子。

  “此次琮在辽东琮立下军功,宁国不思振奋子弟作为,只是让琮承嗣宁国,有巧取国勋之嫌,此乃欺君之罪。

  当今圣上是明鉴万里的圣君,这等魑魅邀取之事,岂能遮蔽得了天日昭昭。

  家中只要行了这一步,都察院的弹劾必定蜂拥而至,荣国贾家必定成为众矢之的,祸事就会朝发而夕至!

  老太太,当初珍大哥枉法胡为,致使宁国被抄家削爵,琮万不能重蹈覆辙!”

  ……

  堂上人听了这番话,都倒吸了一口凉气,贾母等人就想着恢复宁国爵位,壮大贾家的声势,哪里想的出贾琮那些弯弯绕绕。

  此时贾母也被这话吓到了,让贾琮承嗣宁国居然会弄出欺君之罪,那她是万不敢如此的。

  此时贾政说道:“老太太,这事我们原先想差了,琮哥儿的话大有道理,如今宁国已除,荣国万不能再出事了!”

  贾敬突然说道:“琮哥儿,你说的只是揣测之词,说不定圣上念宁国先祖功业,对你承嗣复爵不会介意,不试一试如何能知?”

  此时荣庆堂在座的,有一个算一个,大家都不是傻子,都用惊讶的眼光看着贾敬。

  再也没想到一个两榜进士,修了这么多年仙道的高士,居然会说出这么自私冷酷的话来。

  贾琮好奇的问道:“敬老爷的意思,是让琮一个荣国子弟,用自己的性命和前程做赌注,去搏你们宁国一脉的爵位?”

  贾母在一旁怒道:“敬哥儿,你知道你在说什么话吗,杀头抄家的事也能拿来试的,我看你想复爵想魔怔了。”

  又望了一眼站在一旁的贾琮,自己觉得挺好的一件事,被这小子一说竟然如此要命,这小子毕竟是个厉害的。

  倒像显得自己真有些老糊涂了,贾母心中说不出的便扭,还有些臊得慌……。

  没好气的说道:“这事就此作罢,政儿你亲自去宗人府把文牒拿回来,就说琮哥儿不再转宗承嗣,免得留下话柄。”

  贾敬听了这话,脸色大变,对着贾母哀求道:“老太太,不能这样啊,这可是宁国复爵唯一的希望……。”

  贾母理都没理他,就让鸳鸯扶着自己离开了。

  贾琮有些厌恶的看了贾敬和贾效一眼,宁国先祖刀山血海拼杀出的功业,没想到后世子孙如此不堪,从此世上再无宁国爵。

  他一刻都不想留在荣庆堂,和贾政施了一礼便匆匆离开。

  ……

  贾琮出了垂花门,绕过抄手游廊,突然前面香风飘动,一个窈窕的身影从斜刺里穿出来。

首节 上一节 218/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