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232节

  ……

  众人下车之后,因为工部改造之事,贾琮来过几次查看,此间路径已熟悉。

  带着姊妹们过仪门,大厅,暖阁,内厅,三门,内仪门并内塞门,直到正堂。

  而贾琮选定的住处是正堂右侧一所大院子,这里原先曾是东府的核心院落。

  当年曾是贾代化的居所,后来贾敬住过一年便出家修道,每次祭祖回来,也选了另外住处。

  贾珍等因生父尚在,也不便入住,多年来这个院落一直空置。

  出了院子的后廊小门,走上两步便是会芳园,再往里走便是依山水榭、登仙阁、逗蜂轩、天香楼等宏丽雅致的建筑。

  后来元春省亲兴建大观园,便是划走了会芳园的一半区域,如今整个会芳园还是完整无缺的。

  一条从东墙外引入的活水,流经整个会芳园,临水之处,多建楼台亭轩,间隔处搭建湖石假山。

  小桥通蜿蜒之溪,曲径连青石之路,石中清流激湍,树下篱落飘香。

  而贾琮让工部在府邸降制时,将各处建筑过于艳俗奢靡之处,改为雅致清朴之风,愈发与水光树影相融,更生朴拙俊雅风姿。

  芷芍五儿等忙着规置院子,贾琮却去尽地主之谊,带着姊妹们在会芳园中游荡,看水登楼,寻芳赏花,各自都觉胜景新奇。

  等到返回自己的院子,芷芍五儿等人带着家奴,已将四处归置如新。

  姊妹们各自找地方坐了说话,黛玉看到英莲还在书房中忙碌,便信步过去观看。

  见英莲正在归置书架,但书桌上文房四宝,香炉檀鼎等都摆得齐整有序。

  还有两本摊开的书,里面还夹着书签,旁边还有批注,就像是刚刚摊开看过的样子。

  黛玉过去一看,一本是四书集注,另外一本是时文集子,而这两本都是常见的科举用书。

  “英莲这两本是三哥正在看的吗?”

  “是啊,这是昨晚少爷看过的书,我是按他看到的地方码放,这样少爷再看的时候不乱。”

  黛玉笑道:“真是个好丫头,三哥让你管着书房,还真找对人了。”

  黛玉正说着,却听后面传来沉稳的脚步声。

  听到贾琮的声音:“妹妹这是发现了什么稀罕?”

  黛玉举着手中的时文集子,笑道:“三哥哥如今已贵为伯爵,难道还要去蟾宫折桂,可让别人怎么活。”

  贾琮笑道:“我倒是喜好读书,这次从辽东回来,本想偷懒几载,无奈时势不由人,明年说不得还要下场一搏。”

  黛玉疑惑道:“时势不由人?”

  贾琮不想和黛玉说那些事,免得惹她多思,笑道:“先生号称文宗学圣,我是他入室弟子,不搏个进士出身,就愧对师门了。”

  等到一应迁居安置都办妥当,姊妹们几个一处,探春和英莲读书写字,贾琮和迎春、黛玉下棋观局。

  芷芍和五儿,或读经,或煎茶,各自有事做。

  湘云、惜春、晴雯好动,带着几个小丫头去园子里玩乐,斗草簪花,坐荡秋千,也都自有乐趣。

  等到东阳西沉之时,贾琮便让柳嫂开席待客,照着礼数,又让芷芍和英莲,去请老太太、太太、凤姐儿等当家女眷。

  只是两人回来后说,老太太身子不爽利,让他们自己姊妹顽笑。

  王夫人见贾琮只请了女眷,却没叫她的宝玉,心中不自在,自然也不来。

  倒是王熙凤带着平儿过来入席。

  一顿乔迁酒宴就此开席,席上都是自己姊妹,亲密无间。

  王熙凤也是个能来事,懂得凑趣的,推杯换盏,常常说些热闹话。

  酒宴的气氛倒是被烘托的很好,等到散酒之时,已夜色幽蓝,贾琮又把众姊妹和王熙凤等,亲自送回西府。

  等到贾琮返回东府时,在二门口看到等候在那里的江流。

  那日他在荣庆堂提到孙绍祖出身大同世袭边军,贾家与之结亲有结交边将之嫌,当时他察觉到贾赦的表情十分古怪。

  心中便有了疑虑,于是这两天让江流在外头查探,孙绍祖和贾赦是否还其他勾连。

  江流见到贾琮,便上前说道:“三爷,我跟了大老爷两天,看到他常去宏平街一家皮货店,那是家三间开脸的皮货店。

  专卖虎、熊、豹等北地裘皮,还兼卖一些北地药材,这家店的老板,表面上是店里坐堂的掌柜,但他对大老爷十分恭敬。

  这家店的幕后东家必定就是大老爷。”

  贾琮听过心中一惊,他在家中,从来没听说过贾赦在外开有店铺,既然隐瞒不说,必定就有蹊跷。

  而且卖得都是皮裘药材等北货,而孙绍祖就来自北境大同,这就有些凑巧了。

  他记得芷芍告诉过他,自己还在辽东时,宝钗因薛蟠从大同做生意回来,就送了些大同的皮裘和药材给自己

  据说大同那边这种北货很多,那贾赦的店铺偏偏就卖这些东西,那他这家店和大同孙家有关联,其中可能性不小。

  江流又说道:“我听附近的街坊说,店里生意不错,经常有外地商队过来取货,不过都是晚上过来,装完货就走。

  至于那里来,往那里去,这些街坊就不知道了,而且今天孙绍祖来过店里,然后下午突然就离开了神京,不知去了那里。”

  贾琮听到这里,目光有些闪烁。

  他是知道贾府最终败落,其中一项罪名便是贾赦交通边将。

  结识边将并不算罪过,交通两字就有商榷空间了,有勾结枉法之意.

  而贾赦又如此迫切,通过迎春的婚事交好孙家,难道哪项罪责正应在大同孙家身上?

第327章 防祸改薄命

  荣国府,梦坡斋书屋。

  贾政望着贾琮,颇有些意外的说道:“琮哥儿,你怎么突然想要接二丫头入住伯爵府?”

  贾琮微笑道:“我就二姐姐这么一个胞姐,当年我从东路院迁入西府,不过才十岁,二姐姐对琮手足情重;

  琮生母早亡,这些年来,衣袜鞋履,寒暑冷暖,二姐姐都无微不至,琮心中无时不忘。

  只是二姐性子柔顺,矜持寡言,又是庶出之女,将来婚嫁多有隐忧,再加上又出孙绍祖之事,虽免误入污浊之患,多少有些不美。

  如果让二姐姐迁入伯爵府,以后她便是伯爵府长小姐,有我做弟弟的护持一二,将来不管是过日子,还是寻婚姻归宿,都有不少益处。”

  贾政听了这话,眼神恍然,他是大族子弟出身,自然是懂贾琮的意思。

  说道:“琮哥儿的意思是要给二丫头抬身份!

  本来她是庶出之女,将来出阁难做世家大族正妻,多半要嫁中下之家;加上二丫头这性子,日子要想过得和顺,只怕有些不易。

  但是做了伯爵府的长小姐,那便多了一份贵重,不仅省了不少出身隐忧,将来婚嫁旁人更不敢小视。”

  想到这里,贾政神情满意,望着贾琮言道:“难为你小小年纪,自身荣发之后,也不忘关怀姊妹,为其计谋深远。

  此事我来和老太太去说,自然没有不愿意的。”

  贾琮要接迎春入住伯爵府,除了他和贾政说的原因,还有另外一重原因却没有说。

  自从他让江流查出,贾赦在外私开的皮货店,并且贩卖大同北货,而且和大同世袭指挥孙家,深有牵连。

  而且每每有外乡商队,夜间才来店里取货,行为有些鬼祟,其中多半深藏隐祸。

  他想到红楼贾家遭遇大难,便是因贾赦作祸,被朝廷削爵发配,宁荣两府大厦倾倒。

  其中最重要的罪名,就是贾赦交通外官边将,至于是通敌还是谋反,并无详述。

  根据查探到的这些消息,不管是直觉,还是有因推断,他几乎肯定交通外官的罪名,必与此事相关。

  一旦贾赦祸事被拆穿,他自己除爵发配也就算了,重者整个荣国府都要被抄家查没。

  其他人倒也罢了,贾政一向待自己亲厚,还有园中那些姐妹都要连带遭殃,这是贾琮万不能接受的。

  不过真的到了那一步,作为牵罪的二房,毕竟不是主要目标,到时候捞几个姊妹出来,应该不是太难的事情。

  还有一种可能,如果贾赦事发问罪,被拿问的只有荣国长房,荣国二房可以幸免。

  这种可能性也是极大的,因为当初贾代善临终遗奏,长子袭爵,次子袭府,将贾家世袭一分为二,实为分宗立房。

  而且贾政为官虽平庸,但官声一向不错,长房获罪,二房保存,这样的概率还是很大的。

  当初贾代善如此安排,可能就是为将来家族留存,多上了一道保险,免得一旦生出罪责,全族玉石俱焚。

  但是不管最终会出现哪种结果,身为贾赦子女的贾琏和迎春,都万万逃不过牵连,因为血亲之故,极难得到开脱。

  最后的结果必定是发配充军,或入教坊司。

  其中,贾琏身为嫡长子更是首当其冲。

  本来,贾琮身为贾赦庶子,如果长房被入罪抄家,他也绝难独善其身。

  好在如今他已爵封威远伯,皇帝又赐他立府别居,已等同分宗立户,这也是皇帝一直的用意。

  所以,就算荣国府如今山崩海陷,都不会对他有什么影响。

  现在,他最需要防范于未然的,就是尽快做好铺垫,把迎春从荣国府中摘出去。

  好在,他和迎春是同胞血亲,关系比其他姊妹更亲近,要将她接到伯爵府过活,他有很充分的理由。

  而且,在贾赦作祸这件事上,他不会去推波助澜,也不会去设计举报。

  因为事情一旦暴露出来,对于造成的伤害和影响,贾琮并没有把握能完全控制态势。

  好在不管出现怎么样的局面,对黛玉几乎没什么影响,因为她只是寄居贾家的表亲。

  除了株连九族,怎么也伤害不到她。

  ……

  荣庆堂。

  贾政将贾琮要接迎春入伯爵府的事,和贾母详细禀明。

  贾母还没说话,王夫人听了却皱眉头,宝玉自小就是姊妹们陪着长大,把这几个姊妹看得极重。

  如今贾琮接走了迎春,我的宝玉少了一个姊妹陪伴,心中必定不喜。

  这琮哥儿也是多事,得了伯爵便了不起了,连家中的姊妹他都要带走。

  王夫人手捻数珠,对着贾母说道:“老太太,前儿你让琮哥儿接珍儿媳妇入府,他却是否了的。

  如今又要接二丫头入府,厚此薄彼,珍儿媳妇脸上可会不好看,外头亲戚知道了,会不会惹出话头。”

  贾政皱眉道:“珍儿媳妇只是琮儿的族嫂,亲情疏远,二丫头可是他的亲姐姐,两者如何同日而语。”

首节 上一节 232/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