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44节

  如此出身在讲究门第的国公府中,可是大忌讳,想要过得自在可不那么容易。

  嘉昭帝想起上一份密札中,贾琮说出国法森严,家法难容这等惊人之语。

  这样一个身份低微庶子,却比贾政、贾母这些身负官职诰命的大人还看的通透,也是稀奇。

  嘉昭帝当然不知道,贾琮当时一番豪言,可不是为了维护贾家的体面,只是要打断那刁妇的双腿,给自己的丫鬟报仇。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好,志气磊落,气韵昂扬,却是首好词!”

  郭霖在一旁吓了一跳,嘉昭帝一向严谨内敛,威势甚重,极少会流露出这种肆意之状。

  那贾琮的词真写的那么好,竟能入圣上的眼?

  嘉昭帝放下手中密札:“小小年纪,不仅见识不俗,而且还诗书双得,如此资质,也算难得了。”

  接着又晒然一笑:“那贾赦这等荒溃纨绔之人,居然能生出这种儿子,也是奇事。”

  郭霖在一旁微笑说道:“皇上圣明,这贾琮的确有些气象能为,不然也不会被嘉顺王看重邀请参加楠溪文会。”

  “只是奴才却听闻,这贾琮因出身卑微,被生父嫡母厌弃,在贾家经常被训斥打骂,过得很是不堪。”

  中车司密探遍布,在王公勋贵之家多半都埋了钉子,知道这些内宅之事,自然不算什么。

  嘉昭帝听了脸上也是一愣:“这等才赋还被父母不喜,难道贾家似他这等的还是寻常,他们家中还有其他出奇的子弟吗?”

  郭霖道:“出奇子弟倒还有一个,据说是位衔玉而生的公子,取名宝玉,在神京传为奇谈。

  这宝玉极得贾家国夫人宠爱,家中无人敢管。

  而且自小不爱读书,终日在家中和丫鬟姊妹厮混,听着是个不成器,和贾琮这类不能比。”

  嘉昭帝对这个衔玉而生的传闻,也曾听说过一些,晒然道:“衔玉而生,古之圣人才有的吉兆。

  宝玉者为玺,贾家那些妇人倒是不怕死的,把这种产房混话传的满神京都是。”

  这话听得郭霖遍体生寒,衔玉而生,在陛下眼中竟是这等僭越大过,只是陛下宽容不做计较罢了。

  嘉昭帝转而讥讽道:“当年宁荣国公都是风云人物,各自离世后,贾家日益颓败,子弟庸碌,原来都是咎由自取!”

  郭霖自然是听得出皇帝的意思,贾家也不是没有出众子弟。

  只是他们有眼无珠,只以衔玉而生这等混话自得,见识粗鄙,弃金玉而就败絮罢了。

  “郭霖,传朕口谕,让宗人府传讯贾赦,其教唆奴仆以巫蛊暗害亲弟,如查实证,严惩不贷!”

  “此人好色昏聩,逼死良善,虐待亲子,有伤国勋体面,就算没做那等巫蛊邪事,也需严砭其过。”

  “奴才遵旨!”

  郭霖跟着嘉昭帝身边多年,早已练就听话听音的本事,他品味出圣上有心放贾家一马,毕竟贾家一门两国公,也曾大功于社稷。

  些许体面余恩还是要给的,只是这种东西用一次便少一次。

  多半圣上也忌惮四王八公同气连枝,担心动一发而动全身。

  但对贾家如今昏聩已生出厌念,让宗人府给贾赦一个下马威,严砭其过,已经是在狠狠敲打贾家。

  如到了时机生发那一刻,是罪是恩,还不是圣心独裁一念之间。

第65章 宗人势惶惶

  自从在清芷斋安定下来,又让晴雯给敷了一次药,贾琮背上的伤算是彻底好了。

  曲泓秀的伤药十分神奇,只用四五次,居然连疤痕都没留下一丝一毫。

  这次整治王善保家的,多亏有曲泓秀帮忙,只靠他一个人是绝对做不成的。

  不知道她是否还住在西城那个小院中,他本要去看一看她,但还是克制住没去。

  上次他伤没好结实,让郭志贵驾车带他去春华楼,又用贺季真、周希哲来打掩护,中途去见了曲泓秀。

  郭志贵性格朴质,不会对此产生疑虑,他也自认不会让人看出破绽。

  但现在王善保家的事情并没有真正结束,他不得不小心谨慎些。

  上次柳璧来看他时,曾说回去帮他推迟入青山书院读书的时间,但这个时间不会太长。

  没有了东路院那两夫妇的迫害肘制,如今又得了清芷斋这样的清静之地,贾琮终于把精力集中的读书上。

  虽然靠这些智谋诈术能摆脱一时之困,但是要立足长远,以他目前的情形,只有读书进仕这一条路。

  那怕他靠着后世的见识和技艺,成为腰缠万贯的富家翁,在这个官本位的世界,没有权势庇佑,迟早也会被人吞的皮骨不剩。

  贾琮曾在贾家族学读了三年书,主要读的是千字文、孝经等蒙童识字书籍,熟读后又开始读大学、中庸。

  听着像是四书都读了一半,但像这个年龄的蒙童,读书只限于死记硬背,认识上千个常用字,如此便算合格。

  且贾族义学的贾代儒自己也是才疏学浅,大学中庸估计都领悟得参差不齐,更不用说给蒙童们讲解微言大义。

  好在多少也背会了一些,加上前世在省博这样的文史单位工作,对国学有许多触类旁通的接触和积淀。

  他自身的起步其实并不算低。

  如今只需要万丈高楼夯实根基,从头开始梳理领悟,数年之功必定会有所成。

  四书之中,《大学》是万法根基,提纲挈领,教人穷理、正心、修己、治人的道理。

  学了《大学》以后,再学习《论语》和《孟子》,便可以体会其中细致精微的学问脉络。

  最后融会贯通,才最终能够领会《中庸》里的世道心法,所以《中庸》一向在四书中放在最后学习。

  等到读通了四书,接着过五经关:《诗经》《尚书》《周易》《礼记》《左传》

  便可在四书所领悟的世间根基大道上,构建对人生万物的高层认知和剖析。

  通晓四书五经之后,便可以去参加童试考取秀才,秀才之后便是举人,再进士,都说十年寒窗,对于普通人来说一点不夸张。

  此时贾琮便从视为根基的《大学》开始精读。

  好在他手头有萧劲东送的整套郁文轩出的四书,里面关键处还有名家的套红批注,又有几本贾政送的四书集注,正好眼前可用。

  ……

  就在王善保家的被抓进镇安府的第三天,宗人府的一个六品经历带了两个随从找上门来。

  让贾赦去宗人府接受大宗正问询,事关贾家发生巫蛊害人之事。

  那六品经历言辞冷淡,有些咄咄逼人的意思。

  门房战战兢兢的去报了贾赦,差点把贾赦吓的瘫软在地,祸事来了!

  八成是那该死的狗奴在镇安府胡说,惹得宗人府上门拿人了。

  贾赦是一百个不愿意去那劳什子宗人府,大周的宗人府管理宗室与勋贵子弟的序爵禄、申教诫、议赏罚。

  勋贵子弟被宗人府传唤可不会有好事,但是不去是不行的。

  那六品经历神情冰冷,贾赦也不敢拖延,走之前让小厮赶紧去报知贾母。

  贾母听到消息也慌了,只让赖大挑了精明小厮跟着,有什么消息及时回报。

  如此熬了几个时辰,一直等到天色微暗,也不见贾赦回来,又有跟去的小厮来回报。

  宗人府问询大老爷家中巫蛊害人之事,因事项未明,今日大老爷需在宗人府宿监,暂不能回来。

  一家子听了这话全慌了,贾母更是心急如焚,也不只是对贾赦爱子情重,最要紧的是贾赦身上还袭着老国公传下的爵位。

  如果贾赦真的牵连进巫蛊谋害亲弟的祸事中,八成是要被除爵的,那祖宗留下的爵位该怎么办。

  最好的结果不外乎是圣上允许传爵子嗣,那就是贾琏来袭爵。

  但贾家可不是世袭罔替的爵位,到了贾琏这里一等将军就要降为二等将军。

  虽然爵位减等,但毕竟爵位还在,还算侥幸。

  万一圣上因厌弃贾赦行罔顾人伦之事,竟把贾家的爵位收走了,那贾家就全完了。

  丢了爵位的勋贵还算什么勋贵,只是被满神京人耻笑的徒有虚名的纸老虎。

  若到了这等地步,贾母真是连死的心都有,自己百年之后,还有什么脸面去见老国公,去见贾家的列祖列宗。

  贾母如此心急火燎的熬了一夜,天微亮就让鸳鸯帮她换上诰命大妆,早早就坐车去了宫门,递上求见皇太后的札子。

  因清芷斋地处偏僻,贾琮得的消息已是第二天早晨,贾母已经大妆去了宫门。

  他听说昨日宗人府的官儿带了两个随从,请了大老爷去宗人府问话,又彻夜未归,心里大概就明白了几分。

  那王善保家的必定在镇安府上受刑不过,果真牵扯贾赦夫妇以脱身。

  镇安府尹张守安他在舒云别院曾见过,此人生性圆滑,问出了不该问的东西,必定是将这烫手山芋扔给了宗人府。

  只是因涉及一等将军这样的勋贵,区区一个贾家奴妇一面之词,根本不足以作为实证。

  所以宗人府的官员只是带两个随从过来,让贾赦去宗人府问话,而并不是直接带衙兵捉拿归案。

  可能最后也就是贾家丢尽了脸面,却多半不会伤筋动骨。

  贾琮对这种结果早有预料,毕竟是一门两国公的开国勋贵,那里会因为这等莫须有的巫蛊害人之名就倒了。

  而贾母一来年纪大了,二来也不是个睿智通透的妇人,虽在后宅中算是个人物,但外头那些场面奥秘纠葛,那里能明白多少。

  前几日镇安府上门,已让她心中发虚,如今儿子又被宗人府传唤,愈发的关心则乱。

  不像贾琮这个始作俑者能冷静旁观。

第66章 读书红袖香

  贾母的马车在宫门外等了一个多时辰,才有宫中内侍召他进宫觐见太后。

  当今懿章皇太后与贾母年纪相仿,同样也是出身世家大族,闺阁时两人就有往来,交情自比其他诰命更有渊源。

  这也是家里发生这等大事,贾母第一件想到的,就是大妆进宫,向这位昔日手帕之交求助的原因。

  “太后娘娘,我那儿子虽不肖,但却绝不会做出谋害亲弟的背伦之事,都是受了那恶奴的无端诬陷。

  老身已风烛残年,时日无多,求太后娘娘给老身做主,给贾家留一些体面,让老身九泉之下也好有脸面见先夫啊。”

  贾母一边说,一边流泪,将脸上的妆粉都冲去不少,形容狼狈凄凉,倒是让人有些怜悯。

  懿章皇太后与贾母差不多年纪,虽也有些老迈,但一身贵重繁复的凤霓华服,满头银发,神清目明,比贾母要更有精神头。

  此刻见贾母这种形容,心中有些叹息,自己这位昔日闺阁交,年轻时多爽利精明的人。

首节 上一节 44/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