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57节

  我还听说他犯了错,连礼数都被老太太免了,我听了都替老太太难过。

  出了个这样不省心的,政老爷真该管教管教,要是个个都像宝玉一样乖巧,老太太岂不省心了。”

  上首的贾母听了这些话,脸色有些发冷了,这王子腾做了好大的官,他这老婆居然是个蠢货!

  王夫人这时脸色也不好了,正待出面救火,让自己这不省心的嫂子快快闭嘴。

  王熙凤更是心中冷笑,自己那叔叔是王家一流人物,却有这么个夫人。

  明明是个一肚子草包的货,偏还要出来跳高窜底,生怕别人不知道她蠢似的。

  一旁的忠靖侯夫人李氏却先说了话:“王夫人这话可有些不准,别人送张纸做寿礼那叫失礼。

  可到了琮哥儿这里可就不算了。”

  ……

  保龄侯和忠靖侯都是贾母的亲侄子,这血缘亲情可比王家要亲近得多。

  忠靖侯夫人李氏如何看不出贾母脸上的难堪,心中不免起了同仇敌忾之感。

  这王家是连个爵位都没有的破落户,如果不是靠着贾家的人脉,如何能坐上京营节度使的位置。

  这张氏就是个小门小户的货色,眼窝子居然这么浅,难道忘了自己从那里爬出来的。

  家中男人骤得高位,就不知道怎么做人了,嚣张忘形到这个地步。

  这等场合竟说出这么些蠢话,搞得自己姑太太脸上难堪。

  ……

  可张氏还在觉得自己嘴好,这些奚落贾琮的话是在和贾母讨巧卖乖,左右不过个妓生的庶子罢了。

  却不知已得罪了堂上一推人,连王夫人都像看傻子一样看着自己这嫂子。

  她被李氏打断了话,显得有些不高兴:“侯夫人这话奇怪,他还和别人不一样了?”

  忠靖侯夫人李氏脸上的蔑视一闪而过。

  说道:“我们这些妇道人家原也不知外面的事,我却听我们侯爷说起过一些。

  五月是太上皇大寿,我们侯爷和其他文武,跟着皇上去重华宫给太上皇磕头拜寿来着。”

  张氏听了这话脸上抽搐了一下,自己男人这京营节度使虽有些风光,却是个新拔的官职。

  王家祖上也不过是个县伯,且早几辈就绝了封袭。

  这家世根底和一门双侯的史家相比,可是天差地别。

  自己男人官儿不小,却也没有皇帝老儿亲自带着给太上皇拜寿的体面。

  但她却不知史家的忠靖侯爵位,可是比史家世袭的保龄侯爵位,还要贵重三分。

  忠靖侯史鼎原是尚书令史公的第三孙。

  史湘云的父亲是长孙,后因早逝,保龄侯的爵位被尚书令史公次孙史鼐承袭。

  忠靖侯原不过军中一偏将,后因从龙之功保当今圣上登上帝位,才能从一白身被封忠靖侯。

  圣上以忠靖二字册封,便可知他对史鼎的嘉许信任是何等之重。

  史鼎的忠靖侯爵位,可是他自己刀山火海里拼杀回来的,又是今上所封,因此比史家世袭的爵位更有份量。

  要说如今贾王史薛四家中那位圣眷最重,就非这位忠靖侯史鼎莫属了。

  ……

  李氏继续说道:“侯爷那次在重华宫中,无意间看到一副手书的般若心经,据说是太上皇的心爱之物。

  后来听知道底细的人说,这幅般若心经是两年前琮哥儿亲手所写,原是送给嘉顺亲王的,后来亲王又献给了太上皇。

  据说太上皇对琮哥儿的书法喜欢的紧,他写的那幅般若心经,也就成了太上皇的心爱之物。”

  李氏这话一说,满坐的人都听呆了,这贾琮写的字居然如此了得,连太上皇这等至尊人物都喜爱。

  王夫人、王熙凤等虽知道贾琮写了一手好字,却不知道里面还有这等惊人典故。

  而且这事两年前就发生了,府上人居然一无所知,心中都惊骇不已。

  那年除夕,嘉顺亲王曾派人给贾琮送守岁礼,贾家人依稀记得,内官王栋说贾琮送了副手写佛经送给嘉顺王。

  没想到那幅佛经后又被亲王转送给了太上皇。

  这事因应在宫闱之内,所以外人知道的不多。

  当年工部侍郎李德康也是偶尔知道此事,才会对贾琮留意,还特意把贾政叫来清谈,只是他也没把这事告诉贾政。

  所以两年多过去,贾府中竟无一人知道此事。

  贾母也想起当初自己进宫找太后为贾赦求情,当时懿章皇太后曾说过:贾赦也不是一无是处,至少还养了个好儿子。

  当时贾母听了一直心中疑惑,甚至还问太后说的是否是贾琏,虽然最后知道说的是贾琮,却不知其中根由。

  如今听了自己这侄媳妇的话,才算破了多年的案,心中不免泛起一片悚然,这孙子到底还做了多少,别人不知道的事。

  李氏这话一说,王子腾夫人张氏一张脸火辣辣的臊,只觉得满堂的人都在用揶揄的目光打量她,恨不得找个地缝去钻。

  众人再看那件素白低调得过份的乌木卷轴,那里还会觉得,这是件寒酸不知礼的物件。

  其他小姐公子送的寿礼加起来,都不如这件金贵啊,那可是连太上皇都喜爱的宝贝。

  那坐在贾母身前矮凳上的女孩,笑说道:“老太太,这位琮三哥送你的字,能不能打开看看。”

  见贾母点头,她女孩从矮凳上跳起,兴高采烈的从丫鬟手中拿过那卷轴。

  又叫鸳鸯拿住另一头,将卷轴轻轻展开。

  满纸古拙俊雅的书道笔意便扑面而来,让人情不自禁要沉浸其中。

  那卷首分明写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贾琮知道这卷心经是这个世界所没有的,岂有不拿来多用几次的道理,送老太太贺寿用,抄这心经也正合适。

  那女孩雀跃的叫道:“果真就是那卷般若心经,老太太,这可是和太上皇手上那幅是一样的!

  而且这字比探丫头房里那副西洲词竟还要好些,笔力也更工巧老辣。”

  那女孩目不转睛看着手上的字幅,目光中都是欣喜敬慕。

  这一幕看在一旁宝玉眼里,心里一阵阵泛酸不得劲,可又有什么办法,谁让自己没这个本事。

  忠靖侯夫人李氏笑道:“那岂不是和太上皇手里宝贝一模一样的,老太太好福气,琮哥儿这幅寿礼可送的真是体面。”

  堂上的各家诰命太太都站起身,都到那幅心经面前看稀罕。

  既能做豪门的主妇,也大多都是念过书,些许识几个字的。

  虽都不是特别懂书法,但这卷字可是和太上皇的心爱之物出自一人,岂能不看个热闹的。

  于是各种赞许的话不要钱的向贾母抛去,老太太虽和这写字人不亲,听了这些话也觉得有脸,刚才被张氏搅起的不痛快顿时烟消云散。

  一旁的张氏脸上一片火辣辣,像是被人在左右开弓的扇耳刮子。

第85章 陌上人如玉(求收藏,求追读!)

  保龄侯陈氏听自己妯娌这些话,如何还看不出风向,便对贾母笑道:“云丫头从府上回来,常提起老太太膝下,有个能写字作词的哥儿。

  只是一直在外面读书,没得巧遇上,没想到竟是个这样出色的。”

  忠靖侯李氏也笑道:”老太太府上的哥姐儿都是出色的,我也都见过,唯独这琮哥儿是脸生的。

  既这般出色,不要说云丫头好奇,我们也想见个稀罕,老太太,不如今儿就叫来见上一见?”

  贾母听了这话脸上有些发热,没想到这孙子这几年竟闯出这许多名堂。

  两年前她免了贾琮的孝道礼数,让他连荣庆堂都进不来,如今这话茬可不敢再传出去,不然老脸都要撕光。

  只能早些让他进来见人,也就将以前那些话头遮盖过去了。

  于是对鸳鸯说道:“你去叫琮哥儿过来,拜见一下这里的老亲长辈。”

  鸳鸯笑着答道:“我这就去找三爷过来。”

  心中也为贾琮高兴,觉得三爷总算过了这个坎。

  却不知贾琮心中,对孝道礼数,对能不能进荣庆堂,根本就没在乎过。

  鸳鸯出了荣庆堂,问了几波人,才在东府找到贾琮。

  贾琮对贾母突然让他去荣庆堂见客,感到有些奇怪。

  又问了鸳鸯几句,鸳鸯便将堂上有那些外客说了一遍,又简单提了王子腾夫人张氏,当堂贬低贾琮送的礼物等事。

  贾琮心中一凛,思索片刻,又见鸳鸯在一旁望着他,微笑道:“多谢鸳鸯姐姐提醒,待会我进去也好心中有数。”

  鸳鸯笑道:“三爷不要客气,你送的字是极好的,给老太太争了脸面,我不过是给三爷提个醒罢了。”

  贾琮看了鸳鸯一眼,这丫鬟不仅聪明细致,人也体贴善良,怪不得贾母会这样看重,比自己儿子媳妇都要信任几分。

  鸳鸯又说保龄侯府的史大姑娘也在,这一两年她到西府小住,可巧三爷都在洛沧山读书,都没遇上面。

  贾琮听了要见的那些人,并不怎么放心上,只是对醉卧海棠春睡足的史湘云有些好奇。

  ……

  待到走进荣庆堂,只见满堂珠翠,群雌粥粥,一双双神情各异的目光都看了过来。

  这两年贾琮虽不常回府,王夫人王熙凤等人一年还是能见他几回的,虽贾琮这两年变化不小,但她们既常见也不觉得什么。

  只是保龄侯陈氏、忠靖侯李氏等外客从没见过贾琮。

  神京各房的主妇,个别见过贾琮的,也是多年前的事情了。

  此时见一少年走入荣庆堂,发簪青玉,着天青色儒衫,俊美无俦,盼顾神飞,一身的书卷清气,肩削背挺,风仪绝俗,宛如玉树芝兰。

  荣庆堂中竟有一刻,针落可闻,堂上的勋贵主妇,多少有些见识,都见过不少人物。

  但见了贾琮这等卓绝品貌,竟一时间都有些恍惚。

  贾母膝下那个清秀女孩,一双水灵灵的眼睛望着贾琮不住打量。

  忠靖侯李氏笑道:“我今儿算是开了眼界,天底下竟有这等俊俏出众的哥儿,更难得还有这般才情能为,老太太这福气真是叫人羡慕。”

  坐中各家贵妇心中都有惊艳之感,本以为那宝玉已是个生得极得意的,没想到这贾琮在这里一站,竟就将他比下去了。

  贾母、王夫人、王熙凤等人对眼前这一幕有些司空见惯。

首节 上一节 57/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