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红楼之扶摇河山

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90节

  本来他想着如何置身事外,却被她温婉缜密的一句又牵连上,左右有些话自己就算不说,以薛宝钗之慧,也定会想到。

  而贾家与贾雨村的关系,薛家可能一时不清楚,但是以薛家的人脉,就算自己不说,她们稍一打听就能知晓。

  他顺口一言也是惠而不费。

  “姨妈、宝姐姐,贾琮毕竟年幼,如去求那贾雨村高抬贵手,只怕是份量不够,反而会让事情反复,让薛大哥多吃了苦头。

  不如姨妈修书一封给府上老爷太太,由他们出面请托贾雨村,这人禄心极重,一贯倚重贾家,绝不会推辞,如此方为妥当。”

  薛姨妈一听觉得大有道理,没有比这更妥当的法子了,却没品出贾琮出这个主意,是完全想让自己置身事外。

  贾琮又说道:“书信往复神京,如果用快马急送,七八日就能到,让薛大哥在应天府熬一熬也就过去了。”

  贾琮心想,就算让薛大傻子吃几天苦头,也是他自找的。

  薛姨妈感激道:“哥儿毕竟是读书人,心思聪明,强过姨妈百倍,如不是你出这等妥当法子,姨妈真是方寸大乱,不知该怎么办了。”

  说起来这薛姨妈只是个娇惯儿子的糊涂人,不然也不会养出薛蟠这样无法无天的。

  她归根到底只是个慈和平庸的女人,比起她那个既鲁钝但又阴私狠毒的姐姐,那是好了许多了。

  薛姨妈毕竟心疼儿子,这左思右想一番。

  又说道:“书信来往神京时间不短,大事我会让姐夫出面说和,就怕潘儿在大狱里吃苦头,哥儿与贾雨村毕竟有些情面。

  能否和就近和贾雨村打个招呼,让潘儿在大狱中少吃些苦头,事情成了,姨妈一定承哥儿的情义。”

  贾琮心中一叹,到底还是没办法完全摘干净,便说道:“姨妈放心,我回去就办这事。”

  贾琮见事情说完,便要告辞。

  薛姨妈过意不去定要留饭,贾琮只说薛蟠之事紧迫,需要尽快书信寄出,自己不好在这里耽搁时间,以后有暇定会常来拜见。

  薛宝钗望着贾琮离去的身影微微出神。

  她并不像自己母亲那样庸碌糊涂,这位琮兄弟虽小小年纪,却是十分通透老辣,是个极有主意之人

  她刚才冷眼旁观,哪里还不明白,他是极不愿意掺和到哥哥的事情中。

  听说他还是当世文宗柳衍修的关门弟子,这样的学统出身,都是把清名令誉看得极重。

  他定是很不屑哥哥这种纨绔暴虐的行径,才唯恐避之不及。

  想到他说完事情,便要匆匆离去,像是半点时间都不愿多呆,宝钗的心中有些羞愧黯然。

  这又有什么法子,那是自己的亲哥哥,如果他能度过此难关,自己定要好好劝诫,让哥哥从此安分守己,迷途知返。

  薛姨妈见自己女儿独自出神,默默无语,自己这女儿明丽大气,眼光瞻远,如不是生了女儿身,就是个顶门立户的。

  平日里极少有这种小儿女状,心中不禁一动。

  “这些年就听说你姨妈的宝玉,衔玉而生,在贾家是个极不凡的,却没想到又出了琮哥儿这样的人物。

  不仅是个有才学的,这模样竟然能生成这样,这些年再没见过比他生得更得意的,他要是投身到太太肚子里,这世上真没人比得过他了。

  只是这孩子不走运,却是个庶出的,像贾门这种大族,免不了一个出府别居的路数,将来怎么样还真说不定呢。”

  薛宝钗听了脸上一红,说道:“妈说这些没头没脑的话作甚,还是早些给姨丈去信要紧。”

  ……

  金陵应天府衙。

  幕宾严元亮快步走进后衙。

  “东翁,兴隆坊贾家送了一封贾琮的书信。”

  贾雨村拆开信一看,眼中露出饶有意味的神情,哼了一声,又把信递给严元亮。

  “元亮,你看一看这份信,看能否看出些什么。”

  严元亮把信看了一遍,脸上露出迷惑的神情,贾琮这份信言简意赅,只有十几个字。

  大义是说自己表兄因事入应天府大狱,请族兄雨村代为关照。

  这份信的内容看起来非常清楚,但又透着古怪。

  严元亮知道,昨天大人派了捕头衙役,去大宰门抓捕拐卖女童的人犯,结果正好遇到金陵薛家少爷打死了人,便将人锁拿回府衙。

  那被薛家大少打死的苦主名叫冯渊,是金陵本地一乡绅之子,自小父母双亡,家中薄有资产,除了几个老仆,也无其他亲眷。

  冯渊被打死后,他家中老仆已状告到应天府衙,因事涉金陵四大家的薛家,知府大人又听了他人之言,这案子就暂时搁在了那里。

  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丰年好大雪,珍珠如土金如铁。

  贾家和薛家同为金陵四大家,一个是权势深沉,一个是富贵盈门,且两家数代联姻,关系紧密,一荣俱荣,一损皆损。

  按常理贾琮作为贾家子弟,给知府大人来信,必定是想给薛家少爷请托减罪。

  可这份信的内容却不是这个意思,只是让大人对关在狱中的薛蟠予以关照,半点没有请知府大人徇情周旋之意。

  就算是请大人对薛蟠在狱中予以关照,按官场不成文规矩,也要带些仪程亲自上门才是,哪里是这样随便打发个家仆送信了事。

  那贾琮小小年纪被点为雍州案首,还被御赐八品官身,怎么也算个不凡人物,怎么连简单的世故都不懂,也不怕得罪了知府大人。

  “东翁,按理说贾薛两家世代姻亲,同气连枝,相互帮扶,都是常理。

  但贾琮这份信却轻描淡写,不痛不痒,写了和没写一样,学生真是看不出他是什么意思。”

  贾雨村脸带讥讽之色,说道:“他到金陵我便为他接风,这事知道的人可不少,定是薛家人以为他与我交情匪浅,于是求告于他。

  贾薛两家同气连枝,他必定也不好推脱。

  但他是学宗弟子,言传身教必重清名,那薛蟠涉及害人命案,他根本不想有所牵扯。

  所以才弄出这样一封无用之信,不过应付薛家人罢了。

  小小年纪便如此爱惜羽毛,手段分寸拿捏之精准,便是官场老饕也不过如此。”

  严元亮脸带惊诧:“东翁是否多虑了,他才多大年纪,就有这等城府,这信不会是他世故浅薄,不知轻重之下写的吧?”

  贾雨村笑道:“伱可知道昨日我为何会突然派人,去大宰门抓捕拐卖女童的嫌犯。”

  严元亮目光一闪:“莫非是那贾琮!”

  “不错,就是因为他亲笔书信举告,可我们的人刚到,正好遇上薛蟠打死了人,如果不是事有凑巧,倒像是他能未卜先知一样。

  如今又搞出这份信来敷衍了事,整件事从头到尾,这小子像是有意躲避因果,爱惜令名,置身事外。

  不留半点把柄给人,这少年实在是不简单。”

  严元亮目光闪烁,又问道:“东翁,那薛蟠一案该如何办理。”

  贾雨村轻轻抚须,一副智珠在握的样子。

  “让大狱那边不要亏待薛蟠,把人关好就行,至于下一步,先搁着,等着就是了。”

  他又转念一想,突然觉得有些窝囊,自己堂堂从四品应天知府,接一个八品散官随意送的信,却不得不照办,这都什么事啊。

第133章 栖霞见宁王

  贾家老宅,贾琮院中。

  午后阳光融融,院子里的小丫头在洒扫庭院,房中各人做着各人的事,一片安逸温馨。

  晴雯正在做一件藏青刻丝八团翻毛褂子,手上针线翻飞,动作灵巧悦目。

  金陵虽不是神京那般处于北地,但冬天却比浙闽之地寒冷许多,再加上南边湿气重过北方,冬日湿冷更胜北方。

  近几年大周气候异常,刚进入九月天气就一天比一天转凉。

  贾琮这次皇差一直要持续到年关,所以晴雯早早就开始给他预备新冬衣。

  五儿正在外面的花廊上炖一盅枣泥山药碧梗粥,空气中飘着山药清香和碧梗米的甜糯味。

  五儿从小跟着柳嫂耳濡目染,对大宅门里这种金贵饮食最是在行。

  贾琮每日写字读书,最耗费眼力心神,这枣泥山药碧梗粥最能补血生精,还能温养脾胃。

  贾琮自从让家仆送了封信给贾雨村后,薛大傻子的事就和他没关系了,他更是懒得理会。

  昨日秦业便让人送来消息,大慈恩寺的兴建庙址选在金陵栖霞山中锋西麓。

  如今地亩丈量都已完成,选定明日就是黄道吉日,要举行庙址奠基开光典仪,贾琮需明日到场,开始抄诵经文祈福。

  香菱正将一套御赐的毛笔、墨盒、砚台等书写之物,整齐的码放在书盒子中,这些东西明天要带往栖霞山使用。

  这几天是香菱记忆以来过得最好的日子。

  不用担心举止失措被打骂,也不用每天站在湿滑的井边打水,让扁担压疼柔嫩的肩膀,更不用担心随时要被卖掉。

  她性子娇柔腼腆,和五儿自然相处的非常融洽。

  就连嘴巴厉害,心肠却软的晴雯,遇到她那娇柔的性子,也像撞进了棉花,没两天功夫就被香菱同化,有时还能有说有笑。

  她似乎很快就适应了自己的新角色,每天把贾琮的书房收拾得亭亭当当。

  还常跟着晴雯做些针线活的下手,跟着五儿学煎茶烹汤,很快三个丫头就打成了一片。

  香菱这种亲和力连贾琮都有些惊讶。

  这天上午,贾琮去大宰门找了钱彬,因钱彬的店铺做得也是洋货生意,对金陵城洋货流通行情熟悉。

  他让钱彬帮他留意金陵洋货进出,特别是东瀛岩手山水玉瓶的情况,他对水玉瓶包装香水非常看好。

  如生意有成,约定照旧让钱彬抽佣。

  钱彬虽是长于市井的人物,却也有一些丘壑和眼光,他日常接触的不是贩夫走卒,就是董老二那样跑单帮敲边鼓的小人物。

  他心中也隐约认识到,这样干下去,一辈子都只是大宰门里的小店店主。

  而贾琮对他来说就是另外一个阶层的人,一个出生豪门的贵戚公子,且智谋手段也非常不俗,重要的是他愿意和自己这样人交往。

  钱彬甚至隐约觉得,能结交这样一个人,可比赚几两佣金要值当得多,所以对贾琮交托之事也是满口答应。

  另外贾琮还将买到的一半水玉瓶,通过驿站寄送回神京,让曲泓秀推出一批精装香水,看看在神京售卖的行情。

  如果这种用水玉瓶包装的香水,能像他预想中那样大卖于世,他就会在金陵收集囤积这种东瀛水玉瓶。

  甚至可以在金陵开一家秀娘香铺分店。

  虽然他现在走的是科举仕途,但他不会像这个时代人,低贱轻视商贾之道,他比任何人都清楚,商贾之道对强国富民的有其无法替代作用。

  而回归到个人,资财丰裕,在任何一个时代都是重要傍身之法,谁还会嫌钱太多。

  ……

首节 上一节 90/27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我成了赵佶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