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之扶摇河山 第92节
应天府大狱。
那日薛蟠被冯渊一番谩骂,勾起满腔怒火,指使手下家丁狠狠教训,没想到那兔儿相公这般不经打,三两下下去就打死了。
他虽在金陵城中嚣张跋扈,但也知道人命关天,这下慌了神,正想带着家人开溜,可没想到被应天府的衙役逮了个正着。
他入狱的第一天,也吃了些苦头,关了半天一夜,狱卒连半点水米都没给,饿得他前胸贴后背。
他以前虽说纨绔,与人撕打的事也有过,可从没闹出过人命,这世上都是杀人偿命,难道这次要给那兔儿相公抵命不成。
这一晚上又饿又怕,生不如死,苦不堪言。
到了第二天,那本来正眼不瞧他的狱卒,突然给端来了牢饭,虽是狱中的粗粝物事,但是吃惯玉食金羹的他,居然狼吞虎咽,一扫而光。
紧接着家里的老管家来看他,带了吃食和被褥给他,那狱卒也当做没看见。
管家告诉他,太太已给神京贾府老爷去信,正想办法帮他周旋脱罪,又说金陵贾家的少爷和知府有交情,也在帮着疏通。
又说太太交代,让他在这里耐心待上一些日子,家里自然想尽一切办法救他。
薛蟠这才知道,为何今天上午狱卒给了饭菜,刚才管家往自己牢房里塞东西,那狱卒也装看不见,原来家里走了贾家的门路。
至于金陵贾少爷是那个,他却不知道,兴隆坊贾家老宅一直空着,那里有什么少爷。
他在牢房中熬了几天,就见这两天大狱中的乱糟糟的,不知搞什么玄虚,不断有犯人被带走,又带回来一些新面孔。
不过他也懒得理这些事,就盼着家里人早些把他捞出去。
……
贾琮在安定寺的抄经时光,非常规律而充实。
每日抄经之外的时光,都用来阅读在神京购买的那批书籍,涉及兵书、农书、律法、政论,为将来秋闱八股与策论打好根基。
闲暇之余便教授香菱写字,香菱当初在私塾门口听了几年课,能识字读书诵文,却极少有写字的机会。
如今遇上贾琮这个大行家,自然是再好不过的事。
香菱在其它方面有点娇憨憨的,唯独在文事上很有慧根,贾琮教她运笔使墨等窍门,几乎都是一点就透,缺少的只是磨炼积累之功。
对贾琮来说,空闲时教一教这么一个娇润美丽,又聪明好学的丫头,也是件赏心悦目的事情。
有时他也会站在官舍三层走廊上,眺望寺庙营造现场,这几日陆陆续续有工匠加入寺庙的建造中,一眼望去到处都是人影儿。
到了第二天,十多个应天府衙役,押了几十个罪囚进入营造现场,做搬运等苦力活。
这些罪囚都是脚带镣铐,衣衫褴褛,面目污灰。
使用罪囚做苦力活,历来都是官府常用的法子,即可以作为对罪囚的惩罚,还能省下大笔的劳力雇佣费。
贾琮也注意到频繁出现营造现场的,除了秦业这个工部营缮郎,便是那位水监司总旗刘海。
虽然他是被上司排挤到这里看守营造现场,但做事却并不打折气馁,每日都在营造现场来回巡视。
他手下一百多号卫所兵丁,被他调配得极有章法,凡是关要之处,都有兵丁看管,整个营造现场的护持警戒井然有序。
看的贾琮不禁暗暗点头。
秦业只能对营造的工艺和进度进行指导。
但营造现场六七百人的大摊子,一应行动秩序、物料运送、库房保护等,都是这个刘海带兵协管,且做得十分缜密妥当。
这需要很好的执行力,出色协调统筹能力,这个刘海也算是个人物。
这样的干才和勤勉,本应是卫所或水监司所倚重的,却被打发到这里看管工地?
……
到了休沐的那天,香菱起了大早,服侍贾琮洗漱后,又将更换的行李衣物整理好,就等着贾府的马车来接。
回了贾家老宅,贾琮进了自己院子,却没看到五儿,房间里就晴雯一个人坐在圆桌前。
晴雯穿件镶雪青桃红立领袄子,外套素白底绯红碎花纹缎面比甲,下身穿玫红长裙,腰上系嫣红绣花汗巾,显得异常俏丽。
桌上放着一个小簸箕,里面装着各式鲜花,她手上拿一个小药盂在那里捣弄,也不知在忙些什么。
“晴雯你在忙什么东西?”
晴雯见到贾琮,满脸喜色:“哎呀,三爷回来啦,我正想着这时候也该到了,我在淘胭脂膏子呢。”
“老宅里种了很多玫瑰、栀子花,南边的花,比我们北边的要好闻。”
“我采了许多,细细碾碎,用细沙滤去渣滓,晾干后滴上一点桂花油,就是上好的胭脂。”
晴雯笑眯眯将那小药盂举到贾琮面前:“三爷你闻闻,香不香。”
贾琮见那药盂中红艳艳一汪,恬香沁人,这几个丫头中,晴雯最爱美,平日没事总爱这些东西。
“很香,你弄这些个作甚,伱不用这些胭脂也很香。”
晴雯脸上一红:“三爷现在大了,听多了外面的浑话,动不动打趣别人。”
“五儿呢?”
“五儿去厨房招呼了,要她们整治三爷喜欢的果子菜肴,就等三爷回来呢。”
“香菱你可好了,跟着三爷出去逍遥,三爷,不能瞎偏心,下回可轮到带我出去了吧。”
三人正说笑着,五儿满脸笑着进来,后面跟着几个婆子和小丫鬟,端了六七个盘子上来,另有粳米香饭,一壶九沉女儿春。
几个人虽然只是短暂离别,但此刻又坐在一起,异常亲热,其乐融融。
香菱从没尝过酒的滋味,被晴雯哄着喝了半杯女儿春,红透了整张小脸。
几人正热闹着,外头下丫鬟来报,说营缮郎秦大人派人传信,请三爷下午至宁王行在公干。
贾琮这才想起,今天就是逢五之日,前几天宁王曾和他们约定,逢五之日要他通报大慈恩寺的营造进度。
这位宁王素有处事勤勉的名声,并因此受到嘉昭帝的看重。
大慈恩寺涉及嘉昭帝与朝堂臣工的礼仪之争,并最终以皇帝完胜结局,如今大慈恩寺营造也就成了彰显皇权威严之事。
宁王身为皇子自然是不敢有半分怠慢,如不是手头正在处置东瀛浪人之事,他可不单是逢五听报,而是三天两头往栖霞山跑了。
第136章 倭缎显端倪
宁王金陵行在。
秦业正在向宁王通报大慈恩寺目前的营造进度。
目前处于营造工程前期,夯基、培土、架梁、雕刻等前期工序,受外物制约极少,又遇上天公作美,所以这几日进度十分顺利。
宁王听了秦业的通报,自然是没有意见。
而贾琮只不过抄经祈福,不存在什么关隘之事,只是大概说了几句就好,在涉及营造进度上,他这个抄经奉议郎只是陪衬。
说完正事后,气氛也就轻松下来,秦业和贾琮便起身告退。
宁王却笑道:“奉议郎请留步,小王也雅爱书法,当日在太上皇宫中见了奉议郎写的那份心经,十分敬慕。
今日恰逢其会,正想向奉议郎求一墨宝。”
秦业一听,脸上流露出艳羡之色,前几日宁王亲赐牙牌给贾琮,让他可随时至行在吃茶谈书。
今天又特意留他以求墨宝,只不过见过几次,便有这等亲厚,这少年的命数缘法真是少见。
等秦业离去后,宁王又命侍女换上新茶,笔墨伺候,正想请贾琮挥毫之际。
突然宁王行在一名官吏,手捧一匹色彩灿烂的石榴红锦缎走进堂中。
这人是随宁王下江南的大理寺评事杨宏斌,因擅长案情侦缉,此次专门从大理寺抽调。
其实金陵作为陪都,也设置有留都大理寺,但是嘉昭帝却抽调神京大理寺人员下江南。
市舶司镇守太监汪恩因受贿酿成大祸,嘉昭帝震怒之下,连带对陪都各部官衙都起了不信任的心思。
杨宏斌正要说话,见贾琮在场,有些犹豫。
宁王一笑:“无妨,小贾大人是神京同僚,不需避讳。”
杨宏斌这才说道:“王爷,今日我带人在西市查探,在一家店铺中发现这匹石榴红倭缎。
倭缎乃东瀛司法西洋织绒锦之法,做了改良后所产,一向是东瀛皇室贡品,极少流出外国。
此次查获的市舶司文牍中,存有龙潭港肇事东瀛商船货品清单,其中恰有十匹珍贵的倭缎。”
说着又取出一份文牍递给永宁王,又说道:
“这份货品清单上有关于这批倭缎的数量记载,且缎面花色与我们找到的完全符合。
当日东瀛浪人掠走二十万贯洋货逃入长江水道,卫所水监司曾多方搜查,都杳无踪迹。
如今属于这批洋货中的稀有倭缎,突然出现在西市,此事大有蹊跷,所以特向王爷禀明。”
宁王接过杨宏斌手中那匹倭缎,轻轻抚摸那鲜红灿烂的锦面,若有所思。
“你是说那二十万贯消失无踪的东瀛洋货,如今浮出水面,且有人暗中进行倾销?”
“下官正是此意,那些肇事东瀛浪人携带洋货逃走,定是躲藏在不为人知的某处,自市舶司镇守太监汪恩被抓,已过去一段时间。
而我们又没有其他举措,这些浪人定是觉得事情风波已渐平息,所以便将手头的洋货偷偷放出销售,待清货获利之后再远遁回国。”
永宁王又问道:“发现倭缎的那家店主,可曾审问出什么吗?”
“那位店主姓陈,是土生土长的金陵人,家中三代都在西市开店为生,周围邻居都非常熟悉,一贯行为良好,审讯后并无可疑。
据他说这匹倭缎,是一位叫董老二的中人推荐给他的,他因听说过倭缎的名声,觉得有利可图,便花高价盘了下来。”
“董老二!”贾琮心中一震,不会是这么巧吧,难道是同名同姓?
宁王见一旁的贾琮,盯着自己手上那匹倭缎,眼中流露出诧异神情,不禁问道:“奉议郎,这匹倭缎是有什么古怪吗?”
“王爷可否让我一观这份肇事东瀛商船的洋货清单吗?”
宁王一愣,想到这个奉议郎才情出众,定也是个极敏慧之人,他见贾琮神色郑重,难道是想到什么什么关隘之事?
且这东瀛商船洋货清单,也不是什么机密之物,便把随手递了给他。
贾琮将那份洋货清单快速浏览,便看到了十匹东瀛倭缎的记录。
只是再往下看去,竟赫然看到岩手山水玉方瓶的字眼,数量为七百一十件,我和自己买到的数目几乎一致。
那董老二说过,这种岩手山水玉瓶货源,在金陵绝对找不出第二家。
原来自己竟然无意间买到到的水玉瓶,竟然来自那批失踪的东瀛洋货!
“王爷,这倭缎果真是稀罕之物,除了出自东瀛浪人劫掠走的那批洋货,不会来自其他渠道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