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131节

  即便是三等绿茶,这里也卖得贵,二十文一碗,茶叶分量要多些。

  看戏可以免费,泡一碗茶能看半天,票价全都在茶水里。绿茶的反复冲泡功能,提供了持续喝茶看戏的可能。

  此时正是半下午,酒楼里都快坐满了。

  洋州再怎么商业凋敝,也是整个利州路排第二的城市,从来不会缺少有钱人。

  郑泓选了一张靠前的桌子,泡上三杯一等绿茶,又叫了些蜜饯果脯。

  “这演杨贵妃的,是洋州名伶王寿奴,唐明皇是她丈夫。”郑泓嚼着蜜饯做演员介绍。

  朱铭好奇问:“他们夫妻是自由身吗?”

  郑泓说道:“朝廷不再养官奴,也奉劝民间不养私奴。其实奴不奴都无所谓,养奴不划算,还得供他们吃喝。签文契更省事,有五年的,有十年的,到了期限,各不相欠。”

  这是经济繁荣带来的社会转变,以契约形式雇佣演员,比养一帮演员做奴婢更划算。

  宋代也不分什么坤班,女人照样能登台,有名有姓的女明星就一大堆,她们的收入甚至远远高过小商人。

  越是大城市,老百姓就越“重女轻男”。

  北宋开封是“中下之户不重生男,生女则爱护如捧璧擎珠”,南宋杭州是“风俗尚侈,细民有女则喜,生男则不举(丢弃男婴)”。

  原因很简单,城市居民又不种地,养那么多男丁也没啥用,反而是女儿更容易找工作,结婚的花销也没那么大。

  “哈哈哈哈!”

  观众们忽然爆发出一阵哄笑,却是舞台上在插科打诨。

  这出杂剧,是根据北宋短篇小说《杨太真外传》改编的。大部分台词为念白形式,演着演着突然又唱起来,中间还夹杂着诸多笑料。

  朱铭还是第一次看宋代杂剧,觉得颇有意思。

  台上演完一幕,中间还有串场表演。

  两个演员在那儿翻跟头,又有个媒婆样子的,由男演员涂脂抹粉反串,嬉笑怒骂有点像单口相声。

  这些串场表演结束,媒婆也翻着跟头离开,中途故意把塞在胸口的布团弄掉。媒婆翻跟头都快下场了,匆匆忙忙又跑回来,捡起布团塞回胸前,还双手托了托,朝台下观众抛个媚眼。

  “哈哈哈哈!”

  郑泓被逗得拍桌子大笑,他是俗人,就喜欢看这种。

  白崇彦也看得津津有味,乡下只有逢年过节、婚丧嫁娶,才会请来戏班子演出。他平时在书院,也没啥娱乐活动,这种表演他并不讨厌。

  媒婆走后,杨贵妃再次回到台上,换了身行头边走边唱。

  看着看着,朱铭感觉味道不对,舞台上的某些对话,怎么好像在暗讽蔡京是奸相?

  朱铭问道:“这出杂剧,演多少年了?”

  郑泓回答:“已经有几十年,今年有位兴元府的杂剧名家,将这《杨太真外传》又改动了些,比以前演的老戏更滑稽逗趣。”

  朱铭没有再问,他已经可以确认,有人在故意讽刺蔡京。

  这种还属于小儿科,开封杂剧才狠呢。

  那出杂剧的内容为——

  蔡京的弟弟蔡卞,想把老丈人王安石捧上去,在祭祀孔子时重新排座位。

  孔子请王安石坐下,王安石请孟子上座。

  孟子推辞,对王安石说:“座次该按爵位排,我是公爵,你是真王,你该坐我前面。”

  王安石又请颜回上座。

  颜回说:“我只是陋巷匹夫,没有建功立业,你才是世间真儒。”

  于是,王安石落座,仅排在孔子之下。

  孔子也坐不住了,连忙避位退让,请王安石坐自己的主位。

  王安石惶恐推辞。

  子路在外面,看得愤怒不已,跑去礼室找到公冶长(孔子女婿),把公冶长拖出孔庙就一通臭骂。

  公冶长懵逼道:“我犯了什么错,你骂我干啥?”

  子路指着殿内:“你也不知道护着老丈人,你看看别人家的女婿(蔡卞)。”

  那出杂剧,把蔡京、蔡卞、王安石黑到天际,而且就是在今年开演的。

  蔡京、蔡卞为了巩固自身地位,去年撺掇宋徽宗追封王安石为舒王。

  而在此之前,王安石已经配祀孔庙。

  爵位一改动,座次也该改动,孔子和王安石都是王爵,孟子、颜回等人全是公爵。

  民间传来传去,就变成了王安石要排到孔庙第二。读书人对此义愤填膺,遂编杂剧讽刺此事,丝毫不给蔡相公面子。

  孔庙事件,是王安石被儒生唾弃的主要原因之一,而且谣言越传越真,就连当世大儒都纷纷发表反对意见。

  眼前这出《杨太真外传》,明里暗里讽刺蔡京,估计也是受去年的孔庙事件影响。

  王安石若地下有知,估计要掀开棺材板,跑出来胖揍蔡京一顿。

  时间渐渐过去,郑胖子喊了些酒菜,三人便在酒楼里吃喝。

  直至傍晚,结伴前往郑家。

  客房已经安排好,行李便在客房中,朱铭住东厢,白崇彦住西厢,都在一个院子里。

  刚搬出交椅,在院子里坐下聊天,忽然就有人进来。

  郑元仪盛装打扮,不但头上插满发饰,身上还挂着一些玉饰,搞得就像要去礼佛一般。

  “二哥不在吗?”郑元仪似乎是来找郑泓的,眼睛却一直盯着朱铭,还惊喜道,“哎呀,朱家哥哥也在!”

第132章 0127【与科举的第一次亲密接触】

  白崇彦正在跟朱铭聊天,见突然来了个女眷,连忙起身作揖问候,却又不知道对方是啥身份。

  还得朱铭帮忙介绍:“三郎,这是郑二郎的幼妹郑幼娘。”

  白崇彦立即鞠躬行礼,郑元仪也屈身回礼。

  人家妹子都这么落落大方,朱铭自然不可能扭捏,笑着招呼道:“郑家妹妹好久不见,快过来坐。”

  少女坐矮交椅不雅,朱铭进屋抱了个绣墩出来。

  如此细心妥帖,郑元仪更加喜欢:“多谢哥哥照拂。”

  男女之间,没啥可聊的,白崇彦就找不到话题,只在旁边干坐着,还取下灯笼罩挑灯花玩。

  朱铭也是没话找话:“妹妹可有读书?”

  “一直有读书,”郑元仪说,“王家请了女先生,专门教习女子读书。闵家后来也请了女先生,不要束脩,还提供饭食。”

  “有趣。”朱铭不禁笑道。

  这闵家和王家,都是书香世家,估计平时没少攀比,就连女子私塾都要抢生源。

  郑元仪问道:“上回多做了个香囊,哥哥可有收到?”

  朱铭回答说:“收到了,还戴了几天,香料淡了便没换新的,妥善保管在家中。”

  “那便好,”郑元仪有些小失落,因为朱铭没有随身携带,挤出笑容又补了一句,“香囊里还有一张符,是俺在庙里烧香求来的,可以保佑读书人金榜题名。”

  “那我真该戴上。”朱铭说道。

  白崇彦坐在旁边,总算是听明白了。

  这郑家妹子对朱大郎有意思,不但赠送香囊,还专门求了一张符。

  别人郎情妾意,自己当啥电灯泡?

  白崇彦起身说:“俺还有书没看,就先回房温习去了。告辞!”

  郑元仪连忙恭送:“白家哥哥慢走。”

  朱铭挠挠额头,提醒道:“交椅带上。”

  白崇彦弯腰捡起交椅,朝朱铭偷偷眨眼,意思是让他把握机会。

  等白二郎离开,郑元仪变得更开朗,说话声音都大了几分:“俺们那位女先生,可对哥哥推崇备至,将哥哥的八首诗词反复讲解了好多遍。先生还说,哥哥胸襟开阔、才志高远,非寻常士子可比。”

  朱铭对那位女先生有点兴趣:“令师是何出身?”

  郑元仪说:“先生名叫黄舒,乃兴元府黄家女,今年四十多岁了。着实命不好,嫁了三回,丈夫都早逝,先生索性出家做了姑子。后来姑子也不做了,还俗教导女子读书,王家每月八贯俸酬请她来的。”

  “确实命途多舛。”朱铭表示同情。

  郑元仪道:“先生还说,可惜科举不考诗赋,否则以哥哥的才学,必定少年金榜题名。俺们私塾里,好多女子都仰慕哥哥才华呢。若知俺能与哥哥说话,怕要羡慕死她们。”

  朱铭转开话题问道:“女私塾都学些什么?”

  “《女戒》这些要学,还有《论语》、《孟子》、《韵书》、诗词、女工、书法、绘画、音律……”郑元仪说出一大堆课程,忽从袖子里掏出一张纸,“俺前两日还写了首诗,正好带在身上,请哥哥雅正。”

  “不敢当。”

  朱铭接过一看,平仄韵脚都很工整,写得也有些趣味。但碍于才学和眼界,只是普通的闺中女子诗作。

  考虑到她初中生的年龄,已经颇为难得,放在后世绝对称得上才女。

  朱铭点头赞许:“写得极好,继续努力。”

  “先生也夸俺了。”郑元仪非常高兴。

  又聊一阵,不知该说啥,郑元仪问道:“哥哥可会打双陆?”

  朱铭说:“不曾玩过。”

  “很简单的,哥哥稍等。”郑元仪立即让侍女把双陆棋拿来。

  这玩意儿在宋代很流行,特别是茶肆当中,一边喝茶一边下棋还能赌钱,可以称得上北宋的棋牌室。

  双陆棋取来,郑元仪摆上棋子,开始给朱铭讲解规则。

  双方各有十五枚棋子,交叉分布在棋盘上。棋盘还有格子,用两只骰子的点数,来确定每次可以走多少步,中途还可进攻对方的棋子。将棋子全部移出棋盘的一方获胜。

  有点两军对垒的意思,也讲究策略,又要看运气,玩起来并不复杂。

  第一局,朱铭不怎么熟悉玩法,非常干脆利落的败北。

首节 上一节 131/10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