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163节

  “见过学正!”又有几个学生过来。

  有学生意见领袖陈东,还有朱熹的亲爹朱松。

  这些太学生,之前经常听陈渊讲学,而且尤其喜欢数学。

  其中不乏心思活络之辈,想要凭借数学讨好皇帝,说不定就能直升上舍。

  因为宋徽宗也喜欢数学,在专门开设算学校之后,民间掀起一股算学研究热潮。甚至有阿谀幸进者,提议将黄帝(算学祖师)移入孔庙祭祀,由于不好排位置才被宋徽宗放弃。

  “朱学正,朱学正!”

  学录谢伦疾奔而来,气喘吁吁道:“礼部发来公文,官家下旨增加讳字,君、主、龙、天、万年、万寿之类,全部需要避讳。太学生亦当遵守,外舍下等这边,需要学正督促避讳之事。”

  朱铭问道:“姓氏需不需要避讳?”

  谢伦说:“通通都要!”

  朱铭觉得不可理喻:“难道天下龙氏,皆要因此改姓?”

  “正是。”谢伦说。

  朱铭瞬间无语,对勾龙如渊说:“你今后只能叫勾如渊了。”

  宋徽宗是真的疯了,不知听信哪个道士的鬼话,认为带君、主、龙、天这些字的,会抢夺或分走他的气运。

  现在还只有人名需要避讳,再过几年连地名都得改,比如龙泉县改为泉江县。而且科举考试,文章里也不能带君、主、龙、天、万年等字样,简直要把考生给逼疯。

  于是乎,朱铭上班之后,经手的第一个事务,便是督促本年级的学生改名。

  吃过午饭,朱铭把陈东叫来。

  “伱是斋事人(班长),改名之事须认真执行,”朱铭叮嘱说,“此次私试若考得好,便让你做外舍职事人(一年级的学生会长)。”

  “是!”

  陈东领命,忍不住说:“此次避讳,实在有些过分,哪有姓氏都避的?太学之中,便有人姓龙。人家姓了几百上千年,竟然要被逼着改姓,官家未免过于霸道了。”

  朱铭告诫道:“这种话,在我面前说便可,到了别处不能再讲。”

  “我晓得。”陈东嘀咕道。

  朱铭又拿出陈渊的书稿:“誊抄之后还给我,私下学习,不可声张。”

  这份书稿,包含《我本》、《方矩》、《道用》、《纲常》、《农学》、《数学》、《物理》、《几何》等内容。

  特别是农学、数学、物理、几何,占用的篇幅最多,陈渊没有写清楚的,朱铭还执笔给补上。

  农学篇,直接搬来朱国祥的农学书稿。

  封面作者有三人,排序为:朱国祥、陈渊、朱铭。

  陈东拿到书稿,快速翻阅其中内容,顿时如获至宝:“此真济世之书也!”

  朱铭再次叮嘱:“在誊抄完毕之前,不可招摇,尽快把正本还给我,避免奸党下令焚书。”

  陈东郑重点头:“学生只邀两三个信得过的,同时誊抄此书,尽快把书稿抄完。”

  半下午,1500名一年级学生,以班级为单位,把改过的姓名报上来。

  被迫避讳者,足足近百人,多带有君字、主字、天字、龙字。

  朱铭叫来谢伦:“把学生名册重做一份,做好了交给我过目。”

  谢伦回去,又叫来学吏:“重做一份。”

  琐事都不用自己动手,朱铭靠椅子上看书,每天的工作便是这般清闲。

  他这两天,正在读《列子》,纯粹当小说看。

  《三传》、《老子》、《庄子》也打算学学,反正属于太学必修课,可以偶尔站在教室外旁听。

  看书半小时,朱铭离开办公室,骑着马儿下班回家。

  路过一家官办煤炭铺子,却见店外排起了长龙,好些百姓挑着箩筐来排队买煤。

  什么情况?

  就算煤炭半价出售,也用不着这样吧。

  朱铭立即下马,问一个正在排队的百姓:“你们为何都来买炭?“

  那百姓不认识朱铭,见他穿着官员常服,便回答:“炭行罢市了,若不多屯些,今后怕是有钱都没炭烧。”

  朱铭指着官办煤炭铺:“这不在开门做生意吗?”

  那百姓说:“官铺还在卖,私铺已经关了。听说外地的运炭船,也不会再来东京,那些炭商全都要罢运。”

  朱铭翻身上马,朝着州桥那边奔去,张家和车家煤铺果然大门紧闭。

  把商人逼得没活路,那是要集体罢市的。

  罢市行动,有行会主导。

  宋代的商业行会很牛逼,他们内部制定统一价格,禁止会员随意降价、打折促销。也会制定行业规范,会员必须严格遵守。

  但其真正作用,乃是抱团取暖。

  即联合所有商贾的力量,对抗官府的肆意盘剥。

  面对科配摊派,可以跟官府讨价还价,尽量减少商人的损失,遇到困难也是大家一起分摊。

  比如熙宁六年,东京肉商被盘剥过度,肉行行首徐中正闹着要罢市,借此获得与官府谈判的胜利。朝廷甚至因此颁布“免行法”,让各大行会按时交免行钱,今后不必再给官府提供物资和劳役。

  这次童贯率军征讨西夏,同样引发了长安罢市。

  北宋战争时期的军用物资,如果出现短缺情况,由户部(以前是计司)调拨现金,再拿钱向地方商人采购。

  前些日子,户部勒令陕西两路商贾,一律降价40%,把各种物资卖给童贯做军需。

  商贾不堪盘剥,长安各行各市,全部停止营业以示抵抗决心。

  朱铭弹劾石炭司,只弄倒了几个小官。

  蔡党把怨气撒在商贾身上,趁机勒令商贾降价,想要把更多炭商逼破产,还不准运煤商再卖煤给私营铺子。

  煤炭铺的商人,还有外地的运煤商,当然不愿坐以待毙,居然联合起来罢市。

  城内私营煤炭铺全部歇业,外地的运煤船不再过税场,把一船船煤炭原封不动运回去。

  一般而言,商贾不会选择罢市。

  除非,官府已经把他们逼得活不下去!

  朱铭看着那些排队买煤的长龙,心里笑开了花,闹得越大越好啊,否则自己去哪里进货?

第163章 0158【加入炭行】

  回到家中,朱铭没打算再做实验。

  他发现如果降低沙土配比,加入木炭粉和锯末,能让蜂窝煤更易燃。如果锯末轻微碳化,蜂窝煤就更好烧了。

  但考虑到成本,通通放弃。

  直接来简单粗暴的更好,煤加泥土一样能烧。还要什么木炭粉?还要什么锯末?

  煤80%,泥20%,这是最佳比例,烧得久也容易点燃。

  泥土没有别的选择,开封附近多为黄壤土。而且,并非适合做蜂窝煤的黏性黄壤土,是那种黏性稍弱的沙质黄壤土。只能说,可以用。

  “相公,家里有客人等你,正在听陈先生讲学。”白胜接过缰绳,牵着马儿进去。

  朱铭问道:“士子?”

  白胜说道:“姓车,自称是炭行行首。我把家里的炭炉和炭球,全都搬屋里藏起来了,没让他看见。”

  “做得好。”朱铭夸赞道。

  白崇彦和闵子顺,依旧在看书备考,关试已确定在下月初二举行。

  朱铭得罪了蔡京,蔡党又掌控吏部。

  即便他们考试合格,估计也会遭受打压,扔去穷乡僻壤几年别想挪窝。

  朱铭必然连累朋友,也不知该如何安慰。

  却见陈渊坐在廊下,给一个商人讲道:“石炭司与官办场,违背了方矩之论。你们炭行难以画方,只得寻求罢市,这是对的,无可厚非。”

  商人高兴道:“在学问上,俺们也占理?”

  陈渊点头:“自然占理。天道无非人道,仁者爱人,商贾也是人,朝廷当以仁政待之。”

  商人问道:“可那些相公们,却说商贾是奸猾之徒,朝廷也说咱是工商杂类。”

  陈渊反问:“商贾之中,多奸猾之辈,难道不是真的吗?”

  商人对此无法辩驳,因为这属于事实,只能比烂道:“商贾多奸猾,难道读书人就不奸猾?朝堂上那些相公,有几个不奸猾的?”

  陈渊说道:“若想不被鄙夷,商贾应当生财有道。须谨记,是生财有道,非生财有术。道与术,道为先,术在后。君乃炭行行首,若无官府盘剥,尔等就不会囤积居奇、哄抬市价吗?”

  商人说道:“自然不会,炭行也是有规矩的。”

  陈渊微笑:“既如此虚伪,阁下也不必听我废话了。告辞。”

  “先生莫走,”商人连忙拦住,“俺喜欢听先生讲大道理。”

  陈渊说道:“商贾的坏名声,并非读书人强加的,而是千百年来,你们自己给自己戴的帽子。汝可知,南方有儒商?”

  商人摇头:“不知。”

  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以及读书人的泛滥,从北宋中期开始,就有越来越多的落榜士子经商。

  其中一部分,将儒道与商道结合,自称为“儒商”。他们奉行“君子爱财,取之有道”,将儒家“义利之辨”融入商业活动,不管私底下如何,至少表面上无可指摘。

  而王安石的新学,对“儒商”起到了推波助澜的效果。

  陈渊说道:“儒家有义利,君子喻于义,小人喻于利。这是《论语》里的句子,阁下想必早就读过。但君子可以言利吗?可也。君子当以义理财……”

  以义理财,是王安石的观点。

  最近一段时间,为了能在京城讲学,陈渊重新翻开王安石的文章。

  以前他读王安石,带着批判的眼光,纯以洛学门人的角度出发。

  如今再读王安石,则以吸收为目的,摘取新学的可用内容,把“道用学”包装成新学拿去推广。

首节 上一节 163/10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