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23节

  朱国祥说:“找沈娘子要的缝衣针,烧红敲弯就是鱼钩。”

  朱铭看着那简陋的鱼钩,还有用麻索做的鱼线,吐槽道:“能钓上鱼才见鬼了。”

  挖了些蚯蚓,父子俩结伴前往河边,朱铭顺手把马儿也牵走,正好让这瘦马出去透透风。

  半路遇到几个村民,都热情的朝他们打招呼,父子俩明显已在村里混熟了。

  河边有艘客船,并非用来渡河,而是老白员外家的出行工具。

  这条船会定期开往县城,村民也可付钱搭乘,只是不能随意进船舱。

  江面还有两条小渔船,迎着阳光,一网洒下,溅起万千碎波,闪烁着粼粼光彩。

  “朱院长,你到处瞎转悠啥?”朱铭喊道。

  朱国祥仔细查看水文地形,随口回答:“找合适的钓点。”

  朱铭才不管什么钓点,选处杂草较少的,挂上蚯蚓往水里一扔,便躺地上优哉游哉睡觉,还拔了一根野草咬在嘴里。

  和煦春风轻轻吹拂,二月暖阳照在脸上,那感觉说不出的惬意。

  不知不觉,便酣然入睡。

  再次醒来,已不知何时,朱铭伸懒腰坐起,终于记得自己还在钓鱼。

  拉杆一看,鱼饵没了。

  这厮扛着鱼竿朝老爸走去,笑嘻嘻问:“朱院长,收获如何?”

  朱国祥说:“钓了几条。”

  “让我看看。”朱铭探头望向水桶。

  一共七条,数量挺多,可惜全是小餐条。

  朱铭调侃道:“你这钓鱼技术不行啊,一条正经鱼都没钓上来。”

  朱国祥反问:“餐条就不正经了?”

  “这种鱼特别傻,”朱铭讲述自己的光辉历史,“有一次过年,我买了一盒擦炮,就是可以擦燃的那种鞭炮。路过爷爷家附近那条小溪,我看到很多餐条在游来游去,顿时就有了天才想法。我用泥巴裹住擦炮尾部,等明火熄灭就往水里扔。擦炮落到水里,会冒出白烟白泡,餐条以为是吃的,全都游过来啄,砰……一个擦炮,炸翻十多只餐条。”

  朱国祥一脸无语:“什么乱七八糟的。”

  朱铭得意洋洋:“这可是有诀窍的,我试验了好几次才成功。首先,必须裹泥巴,否则擦炮会浮在水面上。其次,泥巴不能裹太多,裹住了火药位置,爆炸就没啥威力。那天是大年初二,我用几盒擦炮,炸翻一斤多餐条回去,倒是便宜了爷爷家那只胖橘。”

  提起爷爷,父子俩沉默,他们都非常想家。

  特别是朱铭,信誓旦旦要争霸天下,其实巴不得能穿回现代,啥都缺的古代他已经受够了。

  “来了!”

  朱国祥猛地拉杆,迅速将鱼儿拖出水面,这次却是条四指宽的大鲫鱼。

  朱铭赞道:“可以啊,朱院长,今晚吃肉就靠你了。”

  吃肉的诱惑,让朱铭有了动力,开始似模似样的挂饵垂钓。

  可惜他那性子太过跳脱,根本就没有耐心,别说钓鲫鱼了,就连餐条都钓不上来。

  朱国祥对此很无语,吐槽道:“你这性子,居然能沉下心来看那么多古书。”

  朱铭说道:“那不一样,爱好所在。”

  连续好几次钓到空气,朱铭终于放弃,挽起裤腿去抓螃蟹。

  忽有一行人朝着河边走来,为首者穿着丝衣,陆陆续续踏上白家那条客船。

  虽然不认识,朱铭还是拱手问候:“有礼了。”

  那个穿丝衣的人,见状一怔,瞟向朱铭踩在水里的双腿,带着不屑表情钻进船舱里,就连点头回礼致意都欠奉。

  客船离岸,渐行渐远。

  朱铭嘟囔道:“切,什么吉拔玩意儿!”

  估摸着快到煮饭的时间,父子俩提着鱼获回去。

  一共四条鲫鱼,一条小鲤鱼,剩下的全是餐条,另外还有朱铭摸的几只螃蟹。

  严大婆乐呵呵拿着鱼去打理,沈有容则去采摘配菜。

  朱铭跟在沈有容身后,将遇到的丝衣人形容一遍,问道:“那人是谁?无礼得很。”

  沈有容说:“眉角有个痦子,定是白家大郎白崇文,他可能要坐船去县城。”

  “老白员外有几个儿子?”朱铭问道。

  沈有容说:“老白员外有一房原配,几次怀孕都流产了,那白大郎虽生下来,但生母却因难产而死。后来老白员外又续弦,生下两子三女。白二郎叫白崇武,白三郎叫白崇彦。续弦夫人的娘家很强势,不准老白员外纳妾。听说年轻的时候,老白员外在县里养了外室,也不晓得有没有诞下子女。”

  “这三个儿子都在干啥?”朱铭又问。

  沈有容说:“白大郎留在村里,管理田产、茶山和店铺。白二郎在县城做押司,是正经的县衙文吏。白三郎可了不得,在州城求学,还中过举解送入京,差一点就考上进士。”

  朱铭再问:“我跟那白大郎拱手作揖,他连正眼也不瞧,白家的几个郎君都如此?”

  沈有容低声说:“白大郎从小就没了娘,性情古怪得很,跟继母也关系不好。白二郎就很圆滑,见谁都笑脸相迎,听说在县里有个绰号叫笑面虎。白三郎是真正的读书人,喜欢风雅,好交朋友,待人也极为热忱。”

  喜欢风雅?

  好交朋友?

  朱铭心里乐开了花,他也好交朋友啊,特别是有钱的土豪朋友。

  (感谢往事成烟、姬酉等兄弟的打赏和支持!)

第24章 【白三郎】

  第24章 0023【白三郎】

  汉江之中,两条船顺水而下。

  一艘客船,体型较小。

  一艘货船,就要大上许多。

  白家奴仆已在岸边等候多时,船刚靠岸,就立即簇拥过来。

  一头头肥猪,被陆陆续续赶下船。还有人挑着担子,全是各种食材。

  距离老太君九十大寿,足还有二十多天,白家就已在准备寿宴了。而且要大摆流水席,周边村子的肥猪不够,直接去县城统一采买。

  村里养羊的较多,这畜生吃草就行。

  养猪的却没见几个,毕竟猪要吃粮食,村民哪有足够的剩菜剩饭喂猪?

  如果红薯得到推广,养猪的农民就会越变越多。

  负责采购事宜的,正是白家大郎白崇文,已经年过四十岁。

  他在岸边忙得不可开交,三弟白崇彦却在船头潇洒清闲。

  忙活一阵,白崇文回头看向三弟,脸色带着几分阴鸷。

  自己整日忙里忙外,三弟却逍遥快活。偏偏父亲凡事都顺着三弟,却又对自己呼来喝去。这搁谁受得了?心理不平衡啊。

  白家三公子白崇彦,大约二十五六岁。头戴东坡巾,手持白折扇,正指着对岸远山说:“此山如虎踞,俺家的后山如龙盘。两山隔江耸峙,大有虎踞龙盘之势,先祖便是看重这风水,才安宅建屋开荒立业。”

  “确实好风景。”旁边的士子点头赞许。

  这士子名叫李含章,乃洋州通判李瑞之子,已随父寓居洋州大半年。

  一听州判这个职位,似乎是知州的副手。其实不然,它是设来牵制知州的,初时几乎跟知州平起平坐。

  宋代的官僚体系复杂,不仅文官牵制武官,文官内部也互相牵制。

  通判,掌握着财权!

  “可贞兄,请移步下船。”白崇彦邀请道。

  李含章道:“隽才兄先请。”

  两人互相谦让着下船,沿途欣赏田园风光。

  他们看不到百姓穷困,只晓得乡下景色宜人。辛苦锄禾的老农,满身泥土的牧童,皆是这山水画卷里的风景线。

  行不多远,路遇二童子。

  一个童子手持竹棍,奋力大呼:“玉帝老儿,吃俺老孙一棒!”

  另一个童子不干了:“你都做了三回孙悟空,这回该轮到俺了,俺才是孙悟空。”

  “俺再做一回。”

  “不行,不行,你再做孙悟空,俺就不玩了!”

  “那你做孙悟空,俺不做玉皇大帝,俺要做二郎神杨戬。玉帝老儿太不经打了。”

  “……”

  于是乎,孙悟空和二郎神,就在路边开始大战,棍棒相交打得不亦乐乎。

  时不时还施展法术,变成老鹰、庙宇之类。

  什么鬼?

  李含章好奇问道:“隽才兄,贵乡的童戏,看来别开生面,不知出自哪个诗话戏本?”

  “俺也不知。”白崇彦有些迷糊。

  北宋已有了《大唐三藏取经诗话》,孙悟空的原型早就诞生。但不叫孙悟空,还是“猴行者”这种路人甲名字。

  至于猪八戒,暂时没有,只有沙和尚的原型“深沙神”。

  百年之前,宋真宗正式册封玉皇大帝,而且这位玉皇大帝还姓赵。自此之后,玉帝便成为众仙之主,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家喻户晓。

  白崇彦唤来童子,质问道:“伱们为何对玉帝不敬?那孙悟空又是何方神圣?”

  童子回答:“孙悟空就是美猴王,美猴王就是孙悟空。”

  “美猴王又是谁?”白崇彦问道。

  童子说道:“美猴王是石头里蹦出来的。”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

  白崇彦越问越迷糊:“你们听谁讲的?”

首节 上一节 23/836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