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宋穿越指南 第371节
汤求弯弓搭箭,瞄准管叔言射出。
管叔言连忙躲避箭矢从他身边飞过,惊恐叫喊:“姐夫,你还真射啊?川峡四路,朱相公已占了其三,便这夔州路也只剩几座城了。铁锁关是天险不假,但防的是下游之敌,伱那点人怎防得住上游?”
“休要多说,”汤求喊道,“想要拿下此关,让贼将带兵来取,真刀真枪做过一场再说。”
管叔言呼喊:“夔门的将官都听着,我姐夫已经疯了,快快绑了他献关投降!”
“谁敢?”汤求转身扫视麾下军官。
义军数百艘战船,已经朝夔门驶来,正在寻找合适的登陆点。
汤求似乎颇有威望,军官们被他瞪得往后退。
终于有人胆子大,退后一步,复又向前:“汤三哥,管兄弟说得在理,四川都快全丢了,只剩几座城哪守得住?大头巾都有投降的,咱们丘八投降不丢人。有这夔门天险,官兵杀不进来,朱相公肯定能做皇帝。你我早早投降,说不得今后还能封侯。”
汤求冷笑:“你晓得个屁,等禁军和西军杀来,贼寇定然一溃千里。只要守住夔门,你我皆是功臣!”
另一个军官质问:“就算立下大功,这功劳真是咱们的?怕要不知被哪个抢了去。”
“如此大功,谁也抢不去!”汤求说这话,自己心里都没底儿。
又有两个军官从别处城墙过来,互相之间用眼神交流,然后呈扇形一起逼近汤求。
汤求的亲兵,假装看不到,故意拉开距离。
除了主将,大家都想投降。
守住夔门不失的大功,或许汤求能保住,但其他人肯定保不住,论功行赏根本没他们的份。
汤求拔刀呵斥:“谁敢过来,便辟了他!”
已经有人绕到侧后方,各自打着眼神,然后同时扑过去,将汤求五花大绑捆了投降。
李宝登上关城,看着险峻狭窄的瞿塘峡,顿时生出无限豪迈。
他有一股作诗的冲动,但书读得不多,只能写出首打油诗。
占据此地,可保四川东大门不失,而且还不需要投入太多兵力。
反复确认汤求不愿投降,李宝笑道:“如此义士,俺不忍杀之,把他放回夔州城!”
一艘船载着汤求,往夔州城驶去。
夔州路转运使郭伦、副使赵世鼎、运判张深,还有许多大大小小的官员,包括其他州县的太守、县令,但凡没被义军抓住的,此刻都云集在夔州城内。
有些官员,甚至来自成都。
有品级的官员,夔州城内就聚了七十多人。
“城下是谁?”张深问道。
汤求回答:“夔门守将汤求。”
郭伦大惊失色:“你难道降了贼寇?”
汤求哭丧着脸说:“我没有降贼,是麾下将官作乱,把我捆了献给反贼。夔门和白帝城已失,贼将故意把我送来夔州城。”
“胡言乱语!”
张深突然挽弓搭箭,毫无征兆的射出去,随即大喊:“此人是贼寇冒充的,并非夔门守将汤求。”
汤求莫名其妙中了一箭,惊得直往后退,从陡峭的石阶滚下去,半路摔得七荤八素。他低头看着肩上的箭矢,伤口很疼,心里更疼。
他知道张深是啥意思,夔门若失,夔州城就成了瓮中之鳖。不说守城的士卒,就连官员都会想着投降。
夔门不能丢失,所以他这个夔门守将必须是假的。
汤求滚落石阶时头破血流,一瘸一拐回到船上,咬牙切齿对船夫说:“送我回夔门老子今天便要从贼了!”
夔州城头,一片死寂。
越来越多的官员闻讯赶来,就连成都知府都在这里。
张深说道:“尔等莫要胡乱猜想,刚才那就是贼寇冒充,夔门守将汤求我见过,跟这厮长得一点也不像。”
名义上的主帅郭伦,只觉口干舌燥,看着滚滚长江发呆。
其他官员也面面相觑,夔门没了,夔州已是一座孤城。就算能坚守半年,也别想等到援军,官兵水师根本过不了铁锁关!
一个又一个官员,失魂落魄离开城墙。
这破地方,逃都没法逃,要么自杀,要么战死,要么被俘,没有第四种可能。
第二天,李宝带着军队过来,在梅溪的东岸依山扎营,与夔州城遥遥隔河相望。
数日之后,大年三十。
城内见不到过年的喜气,一个个都愁眉苦脸。
全城百姓实行口粮管制,所有粮食都被征用,所有青壮都要守城,老弱妇孺负责搬运物资,张深要跟贼寇打持久战。
这位老兄,是夔州路的三把手,也是最懂军事的人。
至于一把手和二把手,都在宅子里借酒消愁,把守城事宜交给张深处理,他们自己不愿面对现实。
百姓和士兵,皆怨声载道,好好的新年变成这样。
过年这天,李宝带着军队登岸。
他让士卒顶着倒扣的小船,去城下喊话:“城里的兄弟姊妹,今天是大年三十,只要白天投降,晚上就能吃年夜饭。要是不投降,这辈子都别想吃年饭了。李将军说了,再负隅顽抗,义军就杀进来屠城!厢军和乡兵兄弟,你们快点杀了当官的,个个的年夜饭都带肉。李将军杀了几头猪,就等你们来吃。大块的肥肉,解馋得很!”
夔州城建在半山腰上,一条陡峭的石阶路通往江边码头。
李宝在弓箭射程之外,选了处石阶架锅。不煮粥,不炒菜,只用肥汪汪的大板油,放进锅里慢慢煎熬。
好几口大锅,一起熬猪油,江风一吹,油香味就飘到城头。
城下的义军,还在顶着小船喊话:“快出来吃猪肉,大肥肉,都来过年啰!投降就有肉吃,大鱼大肉的年夜饭!快快杀官投降,出来吃大肉。吃了肉就能回乡,做生意的做生意,种地的种地。朱将军在成都降了苛捐杂税,那里的百姓都在过好日子。没有贪官污吏,贪官污吏都被杀了……”
“夔州父老,随我杀官吃肉过好日子!”
一个临时任命的乡兵军官,猛地举起武器高呼,同乡之人纷纷响应,朝离他们最近的官员杀去。
越来越多乡兵动手,很快城市青壮也加入,他们这些日子已经受够了。
武官吓得加入其中带兵对文官展开屠杀。
来自四川各地的文官,被堵在城里杀了好几十个。管他官声如何,好官坏官一起杀,渐渐演变成对城中富户开刀。
还是一个武官,带着士卒打开城门,其他人全都杀疯抢疯了。
李宝进城的第一件事,不是遵守承诺给肉吃,而是赶紧让士兵阻止烧杀抢掠行为。
第370章 0365【大族投效与朝堂争斗】
2023-08-02
朱铭刚刚进驻成都时,虽然张榜安民秋毫无犯,但四川百姓还是生活得小心翼翼。
市面明显变得更萧条,大户害怕漏财,小民储蓄防身,都不敢上街花钱了。
高档消费场所,更是直接关门,担心朱铭专盯这些地方抓肥羊。
一天,两天。
一月,两月。
随着时间流逝,大家都已适应朱铭的存在。
特别是到了春节,各种商业活动再次兴盛,成都城内外也繁荣热闹起来。
临近元宵,商人们甚至主动跟“官府”联络,共同筹备今年的元宵灯会。画船游舫也冒出来,载着富贵子弟宴饮歌唱。
“这位是张邦英,字国彦。”高景山引荐一个老头。
朱铭笑着上前拉手:“久仰先生大名。”
张邦英拍马奉承道:“将军此来成都蜀中一切如故,百姓甘之如饴,此天命人心皆在将军也。”
“老先生才是明白人啊。”朱铭感叹。
张唐英、张商英共七兄弟,蜀州新津人,也即后世的成都市新津区。他们这一支不算啥望族,当时还得卖地读书,也就比小地主条件好一些。
张唐英最高做到殿中侍御史,举家迁到广安定居。
张商英做过宰相,跟蔡京斗争激烈,被贬后搬到江津隐居。
张邦英是七兄弟中的老七,没有官身,一直住在新津。分家之后,也就几百亩地而已,另外还有几间县城里的店铺。
虽然不算富贵,在蜀中名声却极大,他来投靠对朱铭很有好处。
“后蜀燕王宫,其海棠之盛四川第一,”张邦英说,“再过两三月,海棠花开,若大将军有空,还请屈尊去赏花宴饮。”
高景山在旁边解释道:“燕王宫几易其手,如今被成都张氏购得。成都张氏与新津张氏,皆为张九皋(张九龄弟弟)之后裔。这成都张氏,世为商贾,前阵子捐了些钱粮以充军资。”
朱铭听懂了,成都张氏没出啥进士,但生意却做得很大。不但愿意举族投靠,还怕自己地位不够,把新津张氏也拉过来。
朱铭自然愿意接纳,对张邦英好言笼络。
一番交流之后,张邦英开始试探:“听闻大将军的兄弟,也是文武双全之少年英才,而且如今还未有婚约?”
“确实未曾婚配。”朱铭微笑道。
张邦英说:“老朽膝下有一孙女,才貌俱佳,不知是否可以高攀?”
朱铭说道:“此天作之合也。”
朱铭毕竟不是皇帝,更不是什么太子,张邦英还算要点脸面,不愿把孙女嫁过来做妾。于是另辟蹊径,打算把孙女嫁给白祺做正妻。
双方一拍即合。
婚约定下,代表着成都张氏、新津张氏,全面投靠朱铭这股新兴势力。
而且,张唐英在广安的后代,张商英在江津的后代,也极有可能举族投靠过来。
当晚朱铭便设宴款待,还邀请蜀中张氏族老。
两个张家承诺,待元宵之后,各送来十个优秀子弟,以供朱铭随便调用差遣。
成都张氏,更是愿意拿出各种物资,一部分直接捐赠,一部分无息借贷,无条件支持朱铭打仗。至于回报,提也不提,朱铭肯定会给好处的。
喝得半醉回到后宅,朱铭开玩笑道:“我家着实与张家有缘。”
张锦屏让侍女去端来醒酒汤:“这里的张氏,却跟我娘家没有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