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399节

  历史上,王禀坚守太原九个月,才被金兵攻入城中。又率残兵巷战,身中数十枪而死,长子王荀投河殉国。

  此时的情况更糟糕,一来士兵战斗力堪忧,二来兵粮已所剩无几,三来全城百姓都在饿肚子。

  钟相抢得太狠,把城中富户和粮铺全洗劫了,而底层百姓家里又没啥余粮。

  “将军,在下愿意进城劝降。”军中掌书记荣觉说。

  李宝笑道:“你也不怕被一刀砍了?”

  荣觉说道:“若我身死,请将军为我报仇。”

  “好!”李宝立即答应。

  荣觉是巴州人落魄士子一个,甚至加入了私盐贩卖团伙。

  他昂首挺胸来到城下,朗声高呼:“请问此城守将是哪位?可敢放我进城一叙?”

  王禀回应:“两军交战,不斩来使,且速速退下,否则就弓箭伺候。”

  荣觉问道:“城中还有几多粮食?如果不够吃,城外有的是!将军自己为朝廷尽忠,死了也能得到美名。可将军麾下的将士呢?他们死了别说姓名,便连尸骨都不知在哪里安葬。将军欲以全城百姓、全军将士的性命,成就自己忠君报国的美名吗?何其刻薄自私也!”

  王禀的脸色阴晴不定,竟然没有下令放箭。

  荣觉继续说:“尽管射死我,若是我死了,城内军民全都要陪葬!我军不必强攻,只需围城半月,城内守军便饿得没力气了。我军的兵不多,将军也可带兵出城决战!要么速降,要么速战,拖下去对将军着实不利。言尽于此,告辞!”

  王禀目视荣觉离开也不知心里在想什么。

  儿子王荀说:“父亲,此人虽是来惑乱军心的,但他所言句句属实。要么速降,要么速战,趁着粮草耗尽之前必须做出决断。”

  王禀又犹豫片刻,终于开口:“开门,杀敌!”

  弓箭手全部站在城墙上,防备义军趁着官兵出城时进攻。

  王禀亲率大军,打开城门徐徐而出。

  除了王禀的亲兵,以及用来奇袭的两千精锐,剩下全是收拢来的开封籍、两淮籍溃兵。

  别说打仗了,就连出城都战战兢兢,列阵时更是混乱了好半天。因为原有编制已被打散,现在是重新编制的,来自不同部队的残兵,临时任命军官组合在一起。

  军令都传递不畅!

  李宝的部队本来就不多,还要留兵防守夔州,这次只带了水军和三千步兵过来。

  三千义军,列阵站在石阶下方。

  六千多官兵,从台阶上方往下前进,城头还站着两千弓箭手。

  还未走出弓箭手射程,王禀便下令停止行军,重新整理队形列阵。近战兵原地待命,又让弓箭手也出城。

  “击鼓!”

  眼见官兵的弓箭手离开城头,李宝立即下令进攻,趁着弓箭手不在的间隙杀出。

  三千义军,朝着六千多官兵杀去,李宝甚至都没把水兵叫上岸帮忙。

  还未接战,义军的盾牌手,就连续投出标枪,小队长沿途不断射箭。

  王禀率领亲兵和两千精锐在前,他必须这样做,否则杂牌部队一触即溃。眼前义军从正面冲来,王禀让儿子和部将,带着杂牌部队绕向两侧,凭借兵多的优势三面夹攻。

  正面战线不分胜负,很快陷入僵持。

  因为义军在前进过程中变阵了,正面宽度很窄,纵向变得更厚,跟王禀本部交战的士兵不多。

  王禀总算体会到韩世忠的心情,初遇鸳鸯阵毫无破解之法,着实被恶心坏了,只能寄希望于两面包抄。

  然而,三千义军被两倍之敌三面围攻,最先崩溃的却是官兵的杂牌部队。

  他们仗着兵多围攻义军,还能稍微鼓起勇气作战。

  可发现义军没有溃逃,而且还在继续厮杀,来自京城的禁军率先溃逃,紧接着两淮籍乡兵也跟着逃。

  李宝再次变换阵型,后排的鸳鸯小队向两侧前进展开。阵型的纵深变薄,战斗宽度却陡增,反过来包围王禀的本阵。

  王禀身边的士卒,本来就因友军溃逃而恐慌,义军还没完成包围,就开始有人陆续逃跑。

  李宝打下半个四川,这三千人是骨干,是优中选优挑出来的。

  别说对阵官兵,便是遇到金兵,只要李宝还在战场,这些精锐也能死战到底。

  在阵型散乱之际,王禀奋力向前冲杀,被狼铣割伤脸部,又被长枪捅了两下。有盔甲保护着,这些都不致命,他又被镗钯推开,再吃长枪手一枪。

  其余部队都溃了就连王禀的儿子,都被溃兵裹挟着逃跑。

  王禀还在率领亲兵作战,而且遭到鸳鸯小队围攻。身上也不知中了多少枪,反正多处铠甲被刺破,依旧在亲兵掩护下死战不退。

  一个长牌手没耐性了,举着巨盾往前撞,直接把王禀撞翻,连人带盾将其死死压住。

  “敌将已死!”小队长趁机大喊。

  王禀的亲兵终于崩溃,转身朝城门逃去。

第405章 0400【医生知州】

  王禀全身十二处受伤,竟然无一致命,甚至被俘之后还活蹦乱跳。

  只能说,他那副盔甲够牛逼。

  王禀被单独关押,其子王荀被带去见李宝。

  李宝开口便说:“你来带兵守城,严禁士兵劫掠百姓,若有差池定斩不饶!”

  “啊?”

  王荀以为自己耳朵出毛病了。

  他只是俘虏,连降将都不算,更谈不上归顺。

  都不搞什么亲自松绑、礼贤下士、好言相劝的戏码,直接让他带兵守城是什么鬼?

  李宝懒得绕弯子,实话实说道:“俺手里的兵不多,留了一些驻守夔门,其余士卒还要攻打秭归。也就是说,我没有兵力看守俘虏。你要么带领俘虏守城,约束他们不许作恶,要么俺就把几千俘虏全杀了。自己选!”

  还能怎么选?

  只要王荀说个不字,几千颗人头就要落地。

  王荀忍不住问:“阁下就不怕我带兵再战?”

  李宝说道:“想死也随你。那些俘虏的兵甲,我会全部带走,只给令尊的亲兵留武器。伱可以逃跑有本事带兵游去秭归。你也可以据城而守,反正每半月运来一次粮食,看你没粮了能活几天。还有,令尊要被押往夔门!”

  王荀瞬间无话可说了。

  第二天早晨,李宝果然领兵离开,一个兵都没留下,仿佛从没有来过巫山。

  不对,还留了些军粮。

  王荀站在城头,目送李宝远去,便如做了一场梦。

  他爹的亲兵,武器还在,但甲胄被扒了。

  其余俘虏,全部两手空空,跟普通百姓无异。

  然后,王荀要带着这些兵守城,而且是帮贼寇守城。他还是治安官,那些无甲亲兵,就是他统治巫山城的根本。

  粮食根本不够,还得救济百姓。

  李宝说了,会定期运来粮食,保证士兵和百姓不饿死。

  不饿死,仅此而已。

  所以王荀的主要工作,是弹压士兵不去抢粮,每天吃顿稀饭吊命,苦苦等待战争结束。

  这他妈都叫什么事儿啊!

  没法逃跑,顶多逃去更北边的大宁监(巫溪县),然后便是难以翻越的连绵大山。

  向北再向东,那里也有山村,翻山越岭还能去巴东,但巴东正是李宝进兵的方向。而且最多到巴东,再往东只能坐船。

  东西两个方向的水路,西边是瞿塘峡,东边是巫峡,更远还有西陵峡。

  王荀也可以试试,拆除民房做木筏,看能不能带着全军划水过三峡。

  还有,他爹被带走了,明摆着是做人质!

  李宝的船队彻底消失不见,王荀和一群亲兵大眼瞪小眼。

  “俺们算是从贼了?”一个亲兵军官迷糊道。

  王荀也不确定:“没有从贼吧?只是帮贼寇守一下城。”

  众皆无语。

  王荀对亲兵们说:“各位记住,从今日起,须得严守军令。万万不可劫掠百姓,特别是那些被解除兵甲的士卒,严禁他们侵扰百姓,最好全关在军营里不放出来。贼寇每次运来的粮食,要分一些给百姓。各部不准克扣,军官和士卒一起饿肚子,肯定是饿不死的。”

  一个亲兵吐槽道:“咱给朝廷卖命也没这般,不沿途劫掠已是纪律严明。现在帮贼寇守城,反而要饿着肚子救济百姓了。”

  王荀说道:“若不听那贼将的,你我全都要死在这里。”

  有军官建议:“不如去大宁监征粮,大宁河两岸的乡村,也能弄来一些粮食,总好过守在县城饿肚子。”

  王荀怒道:“你想害死全军?沿河劫掠乡民,跟抢劫城内百姓有何区别?等那贼将回师杀来,定然要杀尽官兵泄愤!”

  于是乎,一群军纪奇差的官兵,他们的任务是来剿贼的。现在老老实实帮反贼守城,而且变得军纪严明,自己饿着肚子也要分粮救济百姓。

  期间有军官,克扣麾下士卒口粮。

  一群士兵闹起来,王荀立即杀了军官,让满肚子怨气的士卒泄愤。

  城内富户也不是省油的灯,害怕官兵饿极了翻脸,串联保甲长组建市民武装。

  每次有粮食从夔州运来,由本地民兵搬粮上岸,再跟官兵协商进行分配。

  很快又出现第三股势力,起因是富户串通保甲长,在分粮时侵占百姓口粮。几个青皮混混串联街坊,把保长给活活打死,抢到粮食又被王荀带兵弹压。

  消息越传越邪乎,说官兵勾结富户和保长,想把百姓的口粮全部霸占。

  稍微有些见识的工匠和店铺伙计,带领平民组建武装打死了十多个富户和保长,甚至有人趁机侮辱妇女。

  王荀再次派兵来弹压,搞出一场混战,军民加起来死伤数百。

  运粮队得知消息,下一次运来粮食的时候,还带来一缕王禀的头发。

  王荀又惊又怒,派人全城张贴告示,谁再敢侵占、克扣、抢劫粮食,不但全家斩首,而且连坐五户街坊。每五户编为一甲互相监督,检举者可免罪!

  砍了五十多颗脑袋示众之后,城内秩序总算安定。

  大家一起挨饿,谁也别折腾了,反正也饿不死,等打完仗便能解脱。

首节 上一节 399/1159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