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677节

  秦梓望着远去的车驾,羡慕道:“三郎从此简在帝心也!”

  秦桧说:“二哥刚才应该也被记住了。”

  秦梓担忧道:“虽说三郎不是每次都来,但多次种地与天家相遇,官家、太子会不会怀疑什么?”

  秦桧笑道:“官家和太子,皆为当世智者,他们心里怎会不清楚?但只要我把官做好,一切政务都处理得井井有条,他们根本不会在意别的许多,反而认为我在这里种地有上进心。我之所以偶尔来一次,不敢每回都来侯驾,只不过是避免有窥测天家之嫌。”

  “三郎做事密不透风,为兄佩服。”秦梓由衷赞叹。

  秦桧说道:“当今朝廷,努力迎合圣意者不知凡几。最成功者,无非萧楚与胡安国二人。他们嘴上说着春秋大义,不过是加强皇权而媚上,皇帝、太子又怎能不喜欢?”

  秦梓问道:“二郎与这两人关系如何?”

  秦桧说道:“我与胡安国一见如故,私交还是极好的,今后在朝堂可以互为援引。”

  这个时空,胡安国终究还是被秦桧忽悠了,他认为秦桧拥有经世济民的宰相之才。

  估计在未来的某天,胡安国又要被秦桧给牵连。

  秦桧突然问:“兄长在外做官时,没有贪赃枉法吧?督察院盯得紧,万万不可因小失大。”

  秦梓说道:“大贪肯定不敢,去年邻县才被流放两个。但谁做官不弄点小钱呢?朝廷给的那点俸禄,都不够我平时的花销。”

  秦桧终于安心:“只要做得不过分,应该是没有问题的。”

  宋朝还没覆灭的时候,秦桧就已经定下策略。他要做清官和能臣,让哥哥去暗中搞钱,这样权力、名望和钱财就都有了。

  秦家太穷,小门小户,没有大族底蕴,不搞钱实在难以支撑。

  马车之上。

  朱国祥对儿子说:“这人是下了功夫的,种菜也讲得头头是道。至少,他记下了我写在农书里的种菜篇章。”

  朱铭笑道:“他若没有真本事,历史上南宋初年,怎会有那么多正直大臣助他做宰相?这货把好多有能力的官员都骗了,直至其原形毕露,才气得无数人跟他分道扬镳。”

  朱国祥说:“秦桧这么会做官做人,还真没法随便找个理由下手。”

  “暂时用着呗,”朱铭说,“他要是一辈子不犯大错,我就承认他真牛逼。”

  休沐日很快过去,朱太子又开始整天忙活了。

  富直柔带来一份文件:“殿下,这是大元帅府、枢密院和兵部,共同草拟的一份兵制改革计划。”

  “这么快就做完了?”朱铭有些意外。

  宋朝的军队,分为禁军、厢军、乡兵和番兵。

  禁军在宋徽宗一朝,数量达到顶峰,纸面上的禁军共有67.6万人。多驻扎在东京及周边府县,也有不少分散在全国各地。

  李纲在守城时声称,禁军缺额三分之一。

  这话明显有所保留,实际缺额至少超过了二分之一。

  河北禁军吃空饷的现象最严重的,十个禁军里面,真人只有两三个,其余全是虚空之兵。

  北宋的厢军也有几十万,不但吃空饷,还随意克扣,而且当成苦力来使用。

  现在的大明新朝,基本收复了前宋国土,军队方面也该大清理了。

  并且,朱铭还把禁军、厢军、乡兵,名字改成了野战军、驻防军和民兵。

  野战军暂定为二十万人,其中包括一些正规文职、后勤人员。

  驻防军暂定为三十三万人,其分布为:京畿3万,河北5万,山西5万,陕西5万,山东3万,河南2万,四川2万,淮南、湖北、湖南、浙江、江西、广东、福建、广西各1万。

  另外,还有十八万人的漕军,各地的驿站和递铺,也统归入漕军系统。

  又有三万规模的水师,分为海军与河湖水军。

  地方的缉私、剿匪、巡检任务,都交给驻防军和水师负责。

  这些属于暂时编制,总计兵额74万人。

  等灭了金国,河北、山西驻防军会变少。等灭了西夏,陕西驻防军也会变少。

  若是要征讨西南,则相应省份的驻防军会增加。

  大明野战军的军饷,按北宋的中上等禁军规格,再稍微往上调整一些来发放。月工资600文到1500文(从小兵到基层军官),另外每个月还发粮食,夏天和冬天要发衣服。行军作战之时,另有额外津贴。

  大明驻防军的粮饷,按北宋的中等禁军规格,进行上下调整来发放。月工资400文到1200文,粮食、衣服、津贴也有。

  如果该部队驻扎在物价较高的区域,另外还有相应的生活津贴。

  漕军的粮饷比驻防军稍低,接到运输任务的时候,也会再额外发放津贴。

  海军与河湖水军,粮饷介于野战军、驻防军之间。

  七十四万人的部队,日常发放军饷,每个月就要60万贯(大明朝廷现在只论足佰),一年的军饷开支为720万贯。

  这720万贯只是军饷,没有包括粮饷、衣服和津贴。

  更没有包含其他后勤军费!

  另外,骑兵特别花钱,战马的各种费用也没算进去。

  如果按照这套标准,就算不再打造武器装备,也不再外出行军打仗。算上粮饷、维护和各种津贴,每年的军费开支估计会超过1200万贯。

  一旦开战,军费蹭蹭蹭上涨!

  富直柔说:“兵部拿给户部看过了,户部官员认为,给驻防军和漕军定得粮饷太高。”

  “不定这么高,难道像前宋一样不饿死就行?”朱铭反问。

  宋代的下等禁军和厢军,日子过得跟乞丐没两样,大部分都得靠自己打工糊口。如果只依靠实发粮饷,养活自己都难,更别提养活家人。

  富直柔道:“他们说新朝米价稳定,各地都降下来了,就算军饷不变,也比前宋士兵过得更好。”

  “放屁!”

  朱铭说道:“让钱琛想办法搞钱。也不为难他,今年不打大仗,只在山西打些小仗。”

第694章 0689【新首相没威望啊】

  翟汝文刚刚接任首相,就遇到兵部提交的军队编制方案。

  他看得脑袋都大了!

  翟汝文找来前宋的军费相关档案,扎进纸堆里整整查阅了两天,然后召集内阁成员开会:“兵部的劄子,诸君都看过了吗?”

  李邦彦捂嘴打哈欠,一副昨晚劳累过度,迫不及待想要补觉的样子。

  跟军队沾边的事情,谁爱管谁管,反正李邦彦不会掺和。

  开国之时,李邦彦在内阁当中排名第三。

  张根和高景山一退一死,按理说应该李邦彦接任首相。他还暗中兴奋了几天,可接替高景山的却是翟汝文,这导致李邦彦彻底躺平摆烂。

  “军饷岁支七百多万贯,比前宋已经少了很多嘛。”柳瑊的态度有些模糊,但倾向于不跟太子闹别扭。

  种师道则说:“不算多。”

  萧楚说道:“灭了金国和西夏,陕西、河北、山西就不用恁多驻军了。到时候,军费应该能够减下来。”

  黄裳和萧楚一样,都是上次讨论五行德运,被朱国祥拉进内阁搞平衡的。

  黄裳更像是来打酱油的:“我对军事一知半解,就不发表意见了。”

  张根辞官归乡之后,又有一人补为阁臣,而且升迁途径特别诡异,竟然以河北左布政使的身份入阁。

  他就是……宗泽!

  另外,以太原知府、陕西左布政使之身,领弱兵死守太原两年半的张纯孝,这次也调回中央担任兵部左侍郎。

  宗泽说道:“兵部劄子切合实际,并非胡乱弄出来的。如果首相认为军费过多,万万不可降低士卒军饷,从哪里减少一点兵额才是正途。”

  七个内阁大臣,居然只有自己反对兵部方案?

  翟汝文就感觉非常离谱,他拿出档案里的一组实际数据:“七百多万贯自是不多,但这只是军饷啊。就以前朝英宗年间来举例,这一年的军饷约为994万贯,但还支出布料742万匹,军粮2317万石,草2498万束!”

  “那么多?”李邦彦听得一愣。

  种师道解释道:“前朝英宗年间,虽然没有打什么大仗,但一直在西北边境构筑军寨堡垒,有不少都拿去宋夏边境筑城了。筑城不但需要军队保护,还要征集大量民夫和土石木料。这岁费能少得了吗?”

  说完,种师道又补充一句:“当然,肯定用不着每年2317万石粮,怎么用出去的谁也说不明白。即便是宣和年间(徽宗朝),历经大战也没如此离谱,英宗朝肯定有人在大肆侵吞挪用。”

  翟汝文又说:“去年先灭钟相,又与金国大战,还造了无数兵甲火器。去年的军饷虽只有400多万贯,军费总支出却达到2800万贯,另耗费布料400多万匹、粮食1200多万石、草1300多万束!”

  宗泽提醒道:“别处我不晓得,河北那边的军粮,好多都用于战后安置流民了。金人撤离之时,到处烧杀劫掠,无数百姓需要救助。”

  “湖南的军粮,也有近半用来救济战后饥民。”种师道说。

  李邦彦见内阁风向已经明了,也跟着说:“去年花了2800多万贯,那是在大量打造兵甲、火器、战船。这些东西造好之后,每年维护修缮用不了太多。就像百姓修房造屋,一开头肯定要花大钱,把房子修好摆在那里也值钱,又不是把钱扔进水里听响了。特别是打造战船,整顿旧宋好几处船场,只恢复船场就已花销不小,这些船场今后是可以造漕船、商船的。”

  翟汝文看着众人,终于意识到一个严重问题。

  他不是张根,他不是太子的岳父。

  他也没有很早就投靠大明,资历和威望完全不够。

  他唯一能拿出手的,不过是太子座师的身份!

  甚至就连李邦彦这个佞臣,也完全可以凭借功劳不甩他,因为李邦彦有串联夺取东京之功。

  剩下的几人,柳瑊在四川就投靠朱国祥,而且还是章惇的孙女婿,资历和人脉摆在那里碾压翟汝文。

  种师道拥有西军背景,有军队给他撑腰,种氏女还嫁给太子做侧妃。

  宗泽在河北坚持抗金,河北系将士就是他的倚仗。

  而萧楚,是皇帝、太子跟前的大红人,破例以布衣之身执掌翰林院,接着又从翰林院补入内阁。

  算来算去,翟汝文猛然发现,他身为内阁首相,竟只能压住黄裳一人!

  李邦彦此时也意识到这种情况,没来由心中一阵狂喜。他庆幸不是自己接任首相被架空,又开始觊觎首相这个位子,他的内阁排名早就已是第二。那么,能不能拉拢其他阁臣,把翟汝文搞下来之后,自己再取而代之呢?

  “不如,投票表决吧?”李邦彦迫不及待的牵头做事。

  内阁投票,是朱国祥搞出来的,只在内阁无法做出决策时进行。

  看似民主,公平公正,其实蕴含着巨大隐患。另一个时空的明末党争,内阁投票制得背大锅,阁臣们拉帮结派排挤首辅,导致内阁成为党争的工具,很长一段时间内无法正常运转。

  宗泽看了看翟汝文,又朝李邦彦看去,突然明白怎么回事儿。

  他既不想帮着李邦彦架空首相,又赞成兵部的这次提案,一时间不知道该怎么选择。

首节 上一节 677/10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