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786节

  朱铭兴致来了亲自划桨,知府和通判连忙来帮忙。

  “你们把雄安府治理得极好。”朱铭夸奖道。

  刘一止说:“此皆陈通判之功,臣安坐府堂而已。”

  陈康伯说:“刘知府是掌舵之人。”

  “哈哈哈哈,”朱铭开心大笑,“你们这对主贰官,倒是配合得默契。天下官员都能如此,那还愁什么国家不兴?”

  “不敢当陛下夸赞。”

  二人心头大爽,就似三伏天饮下冰水。

  朱铭问道:“你们有什么想办,自己却又办不到的。趁着今日,可直说无妨。”

  刘一止看向陈康伯,陈康伯点头回应。

  刘一止说:“巨马河北岸两个县,也应当划归雄安府管辖。如此做法,好处有二。一便于治理河湖,二便于协调灌溉,出了什么争水的纠纷,府衙也能快速着手调解。如果不把北岸并入雄安府,等到一二十年之后,恐怕这一大片河湖都会纠纷不断。”

  朱铭认真思考,点头说:“有道理。”

  朱铭扭头对通政院调来的秘书说:“且记下来,新城、永清二县,明年划归雄安府管辖。”

  这位新秘书叫苏钦,泉州人,前宋太学生出身。

  他少年时身体瘦弱,被同窗戏称为“衰鸡”。苏钦作诗回应:“莫道衰鸡衰未衰,羽毛簇簇锦成堆。五更一唱天报晓,顿使千门万户开。”

  (南宋之时,吴璘镇守汉中,多仰仗苏钦后勤调度。吴璘为了笼络文官,赠送他几万贯钱、数十匹蜀锦,而苏钦却分文不取。两人因此关系极度融洽。)

  苏钦连忙记录。

  旁边一人,也在记录,那是随驾的起居郎。

  起居郎叫做陈鳌,今年才十七岁,是大明第二届进士。

  历史上,这人更是牛逼。十六岁就中了文进士,看到国家衰败、万民陷于水火,陈鳌竟然辞官跑去学武。

  几年之后,他顺利考上武举第一名,在韩世忠麾下担任水军将领。

  又过几年,赵构召集武将们廷对,陈鳌又是武人廷对第一,基本可以算作是武状元。

  他的弟弟陈鹗,同样弃文从武,同样考上武状元。

  可惜,兄弟俩卷入政治斗争。他们的爹属于主战派文官,他们自身又都是武将,在岳飞死后被闲置二十年。

  陈鳌快速写下一句起居注,然后安静听着皇帝和官员对话。

  他能做起居郎,是皇帝钦点的。

  身为大明开国以来,年龄最小的进士,陈鳌还没做官就受到多方关注。

  朱铭也很喜欢他,还经常招他一起晨练,就连去天驷监骑马也带着。

  因为陈鳌本身就会骑射小时候还学过剑术。

  “这可是采藕时节?”朱铭问出一个白痴问题。

  刘一止说:“入秋之后,方可采藕。”

  陈康伯说:“此地莲藕比南方发得晚,这个时节还能采藕鞭(藕带)。”

  朱铭朗声笑问:“谁去帮我采些藕鞭上来?”

  “我去!”

  只见起居郎第一个站起,放下毛笔脱掉衣服,然后猛地跳入湖中。

  “哈哈哈哈!”

  朱铭拍手大笑:“宏老可为水将也!”

  陈鳌少年心性,又洒脱不羁,站在齐腰深的湖水中:“官家若是缺将可用,臣就弃文从武领军打仗去!”

  “你是南方人,能憋气多久?”朱铭问道。

  陈鳌回答:“不多,半刻钟而已。”

  说完,陈鳌就潜入湖底,给皇帝采藕带去了,两条大长腿伸出湖面乱蹬。

  这他妈是起居郎?

  一众官员士子都看愣了,也太没正形了吧?

  朱铭面带微笑,愈发喜欢这年轻人。

  他非常明白老爹的心思,妹妹年岁渐长,是该挑选驸马了。

  朱国祥一直在物色女婿,备选人员有二三十个。

  直到陈鳌少年中进士,又生得高大帅气,立即进入朱国祥的视线。接着又考察其人品,愈发对陈鳌满意,因为此人不但品行俱佳,而且性格开朗非常有趣。

  公主如果嫁过去,绝对不会感到烦闷。

第810章 0805【少年鞍马适相宜】

  任丘县学教授带来的士子,大半也是年轻人。

  他们见陈鳌下水采藕带,于是也不甘落后,纷纷脱衣跳进湖里。

  平时这属于有辱斯文,在皇帝面前表现却是风流不羁。

  众人采了许多藕带,朱铭吩咐道:“拿去做菜,今日一并分享。”

  任丘县令连忙朝吏员招手,低声安排几句,很快就把藕带拿走。

  人挺多,肯定不够吃。

  在皇帝看不到的地方,这些吏员去找村民帮忙。

  此时亦非农忙季节,老百姓听说皇帝想吃藕带,都嬉笑着去附近帮忙采集。

  顺便再弄点湖鲜过来,县令猜测皇帝可能喜欢。

  南风阵阵吹送,湖面波光粼粼。

  朱铭一路巡视奔波,此时站在船上心情舒爽。他对知府刘一止说:“刘晓行之名,我也如雷贯耳。今日何妨再作一首?诗词皆可。”

  “晓行”并非表字,而是刘一止写的一首词。

  他蹉跎半生考不上进士,太守推其为八行士子,想要举荐给他谋个官。但刘一止没有接受四十多岁终于考中,当时实缺太难补,直接被扔去收酒税。

  设身处地的想想,你考了半辈子科举,却只捞到收酒税的小官。而且这个国家还满目疮痍,你一腔抱负根本无处施展。

  直至宋徽宗禅位,赵桓才把刘一止召回京城。

  当时全国已是一团乱麻,刘一止在进京的路上,早晨起来看到残月照疏林。他想起满朝奸臣祸乱国家,又想起自己蹉跎半生前途未卜,而家中妻子也久未重逢,有感而发写了一首《喜迁莺·晓行》。

  这阙词当时轰动京城,又迅速传遍大江南北,因为戳中了太多读书人的泪点。

  刘一止说:“仓促之下,臣未有好句。倒是今年插秧之时,雄安府稍微有些春旱,臣看到百姓用水车灌田,便写了一首诗还未与人看。”

  朱铭笑道:“且吟与诸君听。”

  刘一止说道:“此诗名叫《水车》。”

  “村田高仰对低窊,咫尺溪流有等差。我欲浸灌均田涯,天公不遣雷鞭车。

  老龙下饮骨节瘦引水上泥声呷呀。初疑蹙踏动地轴,风轮共转相钩加。

  嗟我妇子脚不停,日走百里不离家。绿芒刺水秧初芽,雪浪翻垄何时花。

  农家作劳无别想,两耳未厌长呕哑。残年我亦冀一饱,谓此鼓吹胜闻蛙。”

  这首诗,朱铭还真不知道。

  全诗借农家母子的视角,展现出农民的心酸劳苦,以及只求一饱的微末奢求。

  而且描写水车也极为精彩,想象力既雄奇又质朴。

  “好诗,”朱铭拍手赞道,“太上皇见了肯定喜欢!他是爱种田的,还亲手造过水车。”

  刘一止拱手道:“拙作而已,让官家见笑了。”

  朱铭又看向陈康伯:“你呢?”

  陈康伯张口就念:“海国民皆兴礼义,潢池盗已息干戈。农桑四境丰年屡,箫鼓千村吹气多。”

  “亦是好诗!”

  众皆赞叹。

  在皇帝面前,这首诗更讨喜啊。

  四海安定,兵戈已息。全国屡屡丰收,人间一片祥和。

  这歌颂的是我大明盛世,而且还隐隐踩一脚前宋。

  陈康伯比刘一止年轻二十岁,锐气十足,开拓进取,自然聚焦于好的一面。

  而刘一止却已年过半百,经历过太多挫折,更能体会到人间苦难。

  陈鳌从湖里爬出水渍未干,半穿衣服坦着上身,此刻飞快记录两人的诗。

  几个县令和校长也来作诗,其实都是半路想好的,内容主要是歌颂大明,也有写河北这几年大治的。

  继而,那些士子也拿出作品吟诵,想要趁机在皇帝面前展露才华。

  众人请皇帝留下诗词,皇帝欣然接受。

  朱铭没有去改那首“接天莲叶无穷碧”,而是用诗词道明自己的来意。

  苏钦捧来纸笔,朱铭挥手写就:“传诸河北各府县,让他们秋收之后征发民夫随军作战!”

  “是!”

  苏钦吟诵道:“《从军乐》。

  “塞上秋风鼓角,城头落日旌旗。少年鞍马适相宜。从军乐,莫问所从谁。

  候骑才通蓟北,先声已动辽西。归期犹及柳依依。春闺月,红袖不须啼。”

  众人闻之肃然,虽早就已经猜到,但此时终于确认要打仗了。

  刘一止拱手说道:“官家,巨马河两岸数县皆种水稻,比南方收获时节更迟。一旦大量征发民夫,恐会影响秋收,百姓也多怨言。”

首节 上一节 786/10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