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北宋穿越指南

北宋穿越指南 第994节

  太上皇多半已窥测到天地奥妙,今后是能登仙飞升的!

  可以登仙飞升的太上皇,此刻正在跟后妃子女们一起玩电报。

  尤其是李清照,守着电报玩得不亦乐乎。他们分别位于皇宫各处,通过电报发送消息,进行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网聊”。

  朱铭溜达到老爸那里,提醒说:“电报司正式铺开之后,你们就不要干扰信号了。”

  朱国祥说:“错开早中晚的发报时间就行,我再试试整出一个私聊频段。”

  每天固定的收发电报时间,由于目前的时钟有误差,对于电报员来说比较辛苦。如果对面上线比较晚,另一方就得不断发报,等手按得差不多都酸了,晚上线的一方才终于有回复。

  而且,暂时不民用化,更不会对外营业。

  等朱国祥把手摇电机改进之后,又或者省会城市把小型水力发电机弄出来。到那个时候,专门让工部整出一套民用电报系统。

  朱铭的最终设想是,把漕军和驿站从兵部剥离,再把民用电报系统从工部剥离。

  这些拎出来单独组建一个邮部!

  (古代没有信号干扰,小功率电台也能发很远。抗战时期,一部功率大些的手摇式电报机,就可以直接从上海给延安发报。当然,延安那边有大型天线,参观人员还曾误以为那是雷达。)

第1013章 1008【出兵高丽】

  灭高丽之战,用不了多少军队。

  三千野战军,五千驻防军,总兵力八千已经足够。

  但征用了一些民间商船,都是常年跑高丽、日本贸易的。

  辽宁文武在等待朝廷的命令时,虽然不敢擅自出动军队,却可以提前调动粮草。辽东各地的常平仓,粮食纷纷调往盖县,然后通过海船运到大同江北岸。

  与此同时,大明军队也在往平壤集结。

  这么明显的军队和粮草调动,不可能完全保密,很快就有高丽商贾把消息传回。

  高丽西海道巡抚使白公美,吓得疯狂给军政府发信求援。

  面对大明兵锋,首当其冲的是西海道。而西海道三州,分别是黄州、海州和杨州,这些破地名显然是借鉴中国。

  杨州很远,都已经挨着汉江了。

  黄州城却很近,距离平壤仅百余里。

  郑仲夫把高丽中枢变成阁部院制,地方官职却懒得去改,而且特别古怪有意思。

  省级别的行政区,沿用唐朝旧制为道。

  早年跟宋朝一样,每个道都有转运使,后来不知为何却废置了,改为非常复古的“州牧”。

  此外,还有巡抚使、廉访使等等。

  道一级下面,还有知府、知州、县令,跟宋朝没啥区别。

  “朝廷怎还不派来援军?”白公美焦急万分。

  黄州知州郑世佑冷笑:“一群武人,忙着在开京争权夺利呢。他们不信任地方文官,估计还以为是假消息。怎么可能迅速派来援军?”

  “如何应对?”白公美问。

  郑世佑摇头:“不知。此间武事,得问辛都统。”

  都统使辛稼说:“没有钱粮,将士们都在饿肚子呢。我怎么率兵打仗?”

  负责管理西海道的州牧,由中枢官员兼任,目前窝在首都毫无实权。

  西海道的实际长官根本没有,都被几个“使”给分权了,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巡抚使和都统使——可以理解为巡抚和总兵。

  这位叫辛稼的都统,已经憋了一肚子怨气。

  文官执政时粮饷不足,武将夺权还是粮饷不足。中枢朝廷已经迎来武人时代,但地方依旧由豪族把持。

  对于地方武将而言,狗屁的武人时代,就他妈换汤不换药!

  辛稼的意思很明显,想让他卖命打仗可以,赶紧让文官和豪族把粮草搞来。

  白公美说:“皇甫氏已在说服各大家族给粮。”

  “让他们把粮食凑齐再来找我!”辛稼拂袖而去。

  高丽黄州第一大族为皇甫氏,高丽开国君主的第四妃,即为太尉皇甫悌恭之女,号为神静太后。

  由于武人政变,皇甫氏的显赫人物,已经在开京被一股脑儿杀了。

  老家黄州最有威望和才名者,又跑去开京做有名无实的文官。皇甫氏捞到一个阁臣、一个尚书、两個侍郎、一个翰林、三个御史职务,以及乱七八糟的许多寺官。

  如今在老家控制局面的,是一个叫皇甫敏中的老头儿。

  “叔父,我皇甫家的钱粮,都是自己辛辛苦苦赚来的,凭什么要拿给那些武人做粮饷?”一个中年人率先反对。

  又有一人立即附和:“就是!大明天兵战无不胜,连金国都被他们灭了。仅凭黄州那些老弱病残,怎么可能挡住虎狼之师?把钱粮交给他们,跟直接扔海里有什么区别?更何况,若是大明吞并高丽,查出我们出钱出粮资助守军,到时候皇甫氏就有灭族之祸啊。”

  话音刚落,又有人说道:“我是管家族生意的。自从大明占了平壤,我们就能在大同江南岸,跟那些大明商贾做生意赚钱。这几年,皇甫氏各宗支的钱粮收入,一年抵得上过去好几年。索性皇甫氏整个投了大明,何必守着高丽这条破船?”

  拥有半个黄州土地的皇甫氏,又分出大大小小好几个宗支。

  而已经六十岁的皇甫敏中,是因为武人作乱杀了家族头面人物,他才顺势坐上了皇甫氏的族长之位。不论威望还是能力,他都管不住各宗势力。

  眼前各宗都不愿提供钱粮,皇甫敏中只能无奈叹息。

  众人吵了许久,皇甫敏中说:“派人去跟大明接洽吧。若能保住皇甫氏一半土地和浮财,我们就愿意效忠大明。否则必须拿出钱粮,把大明军队给挡住!你们要知道,平壤大乱之后,那里幸存的豪族,可是没能拿回自家田产的。大明官府,把田产都分给的寒门和平民,甚至就连以前的贱民也能分田。”

  各宗代表不说话了,他们也在考虑得失。

  他们觉得高丽军队太烂,肯定挡不住明军。可又害怕明军杀来,把自家的田产给没收。

  这该如何选择?

  ……

  一个叫皇甫英的年轻人,渡江找到平壤知府李易。

  李易甚至都懒得说场面话,直接给出待遇:“皇甫氏如果弃暗投明,可以获得商业特权,给你们颁发一些特许牌照。你们的浮财,也可以全部保留。但是,你们的店铺和田产,必须拿出八成来充公。你们家里养的奴仆,必须重新签订雇佣契书。你们掌控的那些佃户和农奴,必须全部释放为自由民。”

  “这……未免也太苛刻了吧。”皇甫英听完待遇,已经有募兵抵抗的冲动。

  李易说道:“天兵一至,你们还有别的选择?如果顽固到底,那两成的店铺和田产都保不住!”

  皇甫英说:“事关重大,在下需要回去跟族老商议。”

  皇甫英很快回到黄州,把大明的条件一说,气得皇甫氏各支破口大骂。

  然后就是内部争吵,有人说要自己募兵御敌,有人说给守军捐赠粮草,有人怕死想要接受大明的条件。

  莫衷一是,根本讨论不出来结果。

  当天晚上,就有人偷渡大同江,代表自己这一支皇甫氏,接受大明朝廷的苛刻条件。

  亦有人拿出钱粮,给高丽将士送去,并且还就地募兵守城。

  “轰轰轰轰!”

  日常巡逻的大同江明军内河战舰,突然朝着南岸守军开炮。

  继而,无数被征用的民间船只,载着明军将士开始渡江作战。

  大同江南岸有好几处高丽堡垒,全都已经有了防备。守军士卒不再打工赚钱,终于可以领到口粮,已经进入堡垒驻扎一个多月。

  大炮一响,竞相逃命!

  他们愿意留在堡垒之内,纯粹是想混口饭吃,怎么可能拼命防守?

  第一批渡江的明军将士,才刚刚登船而已,对岸的高丽守军就已经跑光了。

  多数守军逃回家里,跟忍饥挨饿的妻儿一起,等待着战事赶快结束,然后继续出来找活干。

  也有将领带着少数精锐,一路逃至黄州城内。

  其实,在这里渡江的,只有平壤总兵张翼,麾下仅仅三千人而已。

  另外五千明军,直接坐海船绕去海州。

  三千大明将士,没有遇到任何抵抗,就杀到百里之外的黄州城下。

  沿途招募高丽百姓做民夫,宣称每天都能吃饱,而且能领一斗米做安家费。

  南岸百姓领到一斗米之后,立即欢呼雀跃,把自己当成大明人。他们还被派出去招人,一路奔走相告,把更多高丽百姓拉来做民夫。

  黄州城。

  巡抚白公美、都统辛稼、知州郑世佑,带着一众高丽文武登上城楼。

  他们身边,还有其他官吏和本地豪族。

  城外,只有五百大明骑兵,作为先头部队来劝降。

  白公美问道:“辛都统,城外只有数百敌军,我们却有一万多兵。能否出城作战,把敌军的先锋给杀掉?”

  辛稼苦笑道:“我们这一万多兵,有一半是临时招募的,许多人甚至手里只有一根棒子。真正的精锐,也就千余人而已,怎么跟大明的骑兵作战?”

  “看来只有据城死守了。”白公美叹息。

  死守个屁!

  辛稼看着城外的大明骁骑,完全没有丝毫守城的想法。

  天黑之后,辛稼带着百余亲兵,直接打开城门一溜烟跑路。之所以不献城投降,纯粹是担心老家的亲人被牵连处死。

  主将跑了,军心大乱。

  巡抚使白公美怒斥一通,干脆也跑路了。他出身世家大族,不怕被问斩,退守海州还能继续打。

  文武一把手全部跑路,很快带动逃跑风潮。

  尤其是临时招募的民兵,眼见官老爷都跑了,他们也跟着一哄而散。

  城外的五百大明骁骑,趁机追杀和俘虏。

  当张翼率领主力抵达时,黄州城已被五百先头部队拿下。

  皇甫敏中带着族人,在城外跪地高呼:“炎黄后裔皇甫敏中,携族人恭迎将军进城!”

  骑兵将领崔善迎上来,详细汇报道:“总兵,这些高丽人古怪得很。劝降时他们不打开城门,夜里莫名其妙开始溃逃,俺带兵抓了三千多俘虏。天亮时分,城门突然就打开了,本地豪族带着没逃的官吏出来投降。”

  张翼感慨道:“希望南边的敌军能抵抗一下,否则给朝廷的详细战报不好写啊。”

首节 上一节 994/1017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红楼之扶摇河山

下一篇:我在红楼改气数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