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206节

  贾琏大大方方一拱手:

  “老大人好雅兴,可惜小子委实不善作诗。”

  贾琏的坦诚,在状元出身的姚老大人眼里,却不免是轻狂,脸色便有些不悦:

  “作诗虽是文字游戏,却是诗以言志,词以抒情,若是无以为志,何以昨日好意思当街自称是榜眼的师叔啊?”

  .

  聪明如贾琏,立马就明白了:

  这老大爷,估计当年不是状元就是榜眼,所以听说我昨日当街管榜眼严焱叫“师侄”,他不受用了。

  你说这帮文人,解决实际问题的兴趣不大,与人斗其乐无穷,搞得老百姓只能靠天吃饭,天天在温饱线上挣扎,国家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也被他们搞死了,生生错过了工业革命,搞得老子前世996的收入都不如西方修管子的,你们跟我还舔着脸骄傲什么呢?

  书友先生还是向着贾琏的,向姚老大人道:

  “写诗填词乃是兴之所至的乐事,永璧此时既然还无诗兴,那是他的损失。廷益兄此时诗兴正好,就不免多做几首。”

  偏偏姚谦之此时不肯罢休,竟然要了笔墨,亲自执笔向贾琏道:

  “便是旧作也可,念一首来,老夫替你写下来。”

  .

  赶鸭子上架!

  贾琏算是明白了,原来只要自己站在这帮考上科举的文人堆儿里,不搞个文抄公是真不行。

  可……可偏偏这是《红楼梦》,一直到明末之前的诗文,人家背得比自己还顺溜呢。

  这中间的历史一而贯之,还没有什么少了一个唐朝、丢了一个宋代的好设定,能让自己装李白、扮苏轼、甚至冒充写艳词的柳三变。就连自己看了《唐伯虎点秋香》之后,背得滚瓜烂熟的“桃花坞里桃花庵,桃花庵下桃花仙;桃花仙人种桃树,又摘桃花卖酒钱”,人家这儿都烂大街了。

  要不?背教员诗词?念教员语录?

  贾琏捧着脑袋想了半天,觉得清代诗词里头,自己能记得最清楚的,也就是纳兰性德、龚自珍和王国维了。

  但因为这几位在唐诗宋词强大光芒照耀之下都不甚显眼,他们的作品自己能记得的几首,也不免丢三落四,不少都是只记得其中一两句,背都背不全。

  看贾琏抓耳挠腮的样子,资深老状元、老宰相姚谦之的脸渐渐沉了下来:

  原来这小子真是个绣花枕头!草包一个,竟然还敢当街侮辱榜眼!可恨!

  老先生本来是个有涵养的文化人,可越是有才的人,越是看不得没才的人欺到有才的人头上。

  于是老先生也起了执拗性子,故意拿着毛笔、弯着腰、在宣纸前作势等着:

  “多少人为了求老夫一幅字,托人送金的有的是,能求到者,十中无一。

  今日老夫自请为永璧小友录大作,永璧小友可不要驳了老夫的面子哟。”

  .

  人家这是拿枪都顶到脑门了!

  贾琏退无可退。

  把心一横,大声念道:

  “沉沉心事北南东,一睨人材海内空。

  纵使文章惊海内,才尽纸上是苍生?”

第二百五十五章 老宰相就服你

  姚谦之老大人的手狠狠一抖,一滴豆大的墨汁便重重砸落在了如雪的洒金宣纸上。

  但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方才是自己咄咄逼人让贾琏作诗,以为他无可招架,最后只会自认无能,也算是给科甲出身的官员扳回一城。

  谁料想,这年轻人竟能绝地出手,还重重一刀扎在了自己的“软肋”之上。

  “纵使文章惊海内,才尽纸上是苍生?”

  唉——扪心自问,自己皓首穷经,做尽了天下文章,到底是为了什么?

  人家年纪轻轻的贾琏,直接在诗里给出了答案:

  苍生!苍生!苍生!

  苍生者,万民也!

  写多少诗,做多少文章,难道最后不都应该是落到“为天下百姓做了多少事情”上?

  当年,自己也是从他这个年纪过来的。那时候,自己意气风发,念了无数的之乎者也,说了无数“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理,但后来呢?

  做文章!

  只做好看的文章!

  为了能升官受奖,做了多少花尽心思的好看文章呈给自己的顶头上司?

  为了能斗赢同僚,做了多少人前背后的好看或者不好看的花样文章?

  写了一笔好字,做了一堆好诗,唱了无数赞歌,说了无数道理,可最后呢?是不是真的如同这年轻人所言,自己的才华都只穷尽在了这珍贵的洒金宣纸上?

  苍生呢?万民呢?

  自己一直引以为傲的事情,是自己做的是个从不贪腐的好官,但贾琏的一首诗,如醍醐灌顶,冰水淋头:

  不贪腐就已经是能够骄傲一辈子的“好官”了吗?自己到底有多少心思、多少时光是花在要为天下万民做些什么事情上的?

  自己方才还大言不惭地说什么“诗以言志,词以抒情”,自己当年兼济天下的志向,如今不也只剩下了湖光、山色、落霞、斜阳而已?

  原来是自己真的已经颓废了,苍老了。

  .

  兜头盖顶的颓然,让姚谦之身子晃了晃,几乎要站立不稳:

  “吾乃昨日黄花,不及新人矣。

  垂垂人已老,堪堪再无用啊。”

  贾琏赶忙上前扶住摇头叹息的老人:

  “姚老大人,晚辈还有一诗,可否恳请为晚辈录写?”

  姚谦之面有愧色,也不知这年轻人的下一首诗,还会给自己的内心带来如何严重的打击,但他还是道:

  “不妨念来。”

  贾琏沉声念道: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

  这年轻人不仅出口成章,还立刻反手就将自己捧高了一个境界,同时,也隐晦地表面了恳请自己“呵护”的愿望。

  姚谦之愣了好一阵,忽然一拍大腿,挑大指大声赞道:

  “哎呀!这样的文思,这样的才气,这样的胸襟!

  老朽叹服!老朽叹服!”

  栾霖虽然学问不及姚谦之,当年在朝里时,资历也稍逊一筹,但他当年协理军机,参赞朝政之时,却比老状元姚谦之要务实得多。

  他本来对贾琏有没有学问并不在意,只听闻他在扬州的所作所为,已经对这个胆大精明的年轻人印象颇好。

  此时听贾琏念出的两首诗,相当对自己的脾胃,拍手笑道:

  “书友先生果然巨眼识人!这小友有趣,十分有趣!”

  姚谦之低下头,口中反复念了两遍: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忽然抢步到桌前,提笔在手,就在方才滴了墨滴的宣纸上,奋笔挥毫,写下了方才贾琏念的两首诗。笔意之酣畅淋漓,前所未有。

  书友先生瞧着姚谦之矫捷如飞龙、俊逸中带着苍凉的墨迹,连连赞叹:

  “哎呀哎呀,好久未见廷益兄笔下气韵能如此酣畅挥洒!

  这一幅字必是传世之佳作啊。”

  姚谦之一气呵成,写完了最后一笔,竟是用尽了所有气力,甩手将笔丢了出去。

  身子一软,跌坐在一旁的椅子上,摆手道:

  “封笔了!封笔了!

  从此以后,再也不写了,也再写不出比这个更好的了。”

  栾霖大笑道:

  “快拿酒来!

  此时无酒,这辈子的酒就都白喝了!”

  .

  三人举杯豪饮而尽,

  姚谦之略带遗憾地说道:

  “永璧小友志向高远,又有此过人才情,当年若肯从科举入仕,岂不更名正言顺?

  如今从捐纳入仕,总归落了个‘异途’的名声,升迁时难免有诸多禁忌,未免可惜。”

  贾琏之前也早有耳闻,与正途科甲出身的官员相比,捐纳出身的官员最高也只能官至正三品,且不得在吏部、礼部任职,不得任教职。

  比如自己如今所任的知府职位,按照常规做法,捐纳的官员只能去险、偏、杂、累、难之地任职,顺天府这样责任重大的繁缺,按说是不会落到自己头上的。

  但他是重生后的贾琏,自知身上有二十辈子的富贵,“破格”这种事情,以后肯定还少不了在自己身上不断发生。

  于是贾琏笑道:

  “是金子到哪里都发光。

  在下未能参加科举,将心思用在杂学旁收上,却也能够悟出一番道理,也学得一些为天下百姓谋福利的本事。

  想来,也该算是‘曲线救国’吧。”

  姚谦之还未开口,书友先生先发问道:

首节 上一节 206/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