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209节

  虽然来书院的学生大多都有了一定的学习基础,但因为书院的教习和教授都是学识过人的大儒,学生们个个会觉得茅塞顿开,同时又会倍感压力。

  别说书院里的教授,就是教习给学生讲一遍四书,通常还要五个月的时间。

  当然,自己之前让唐先生教授贾琏的时候说过,因为贾琏不参加科举考试,他读书完全就是为了兴趣,所以给他讲书之时,多以明理为要,不须要求他一一背诵下来。

  既然不用一字一句地熟练背诵,那教授的速度自然要比其他学生快得多,可……可这也太快了。

  囫囵吞枣,恐怕也不好吧?

  书友先生是文化人,平时说话讲究个点到为止,这回太惊讶了,显得很没涵养。

  唐先生也是文化人,平时讲究个响鼓不用重锤,这回挨了狠狠一锤,当然得仔细解释解释:

  “确实是快了些。

  但琏二先生说他能跟得上,让我只管放开了讲。

  我开头还以为是琏二先生不耐烦听,谁知竟然见他自己给自己加码,不但能够随着我讲书当中,就做了许多笔记,还能将许多重点段落都背诵了下来。

  我也不信他能记得住那许多,便偶尔考问他几句,他竟然都能答出来。

  我便问他,如何能做到过目不忘的?他说他并非聪慧如此,只不过每日多做笔记,回去多做复习,有事没事就将当天讲过的内容在脑子里翻来覆去地想。

  而且,他说他还有个每隔三天再复习一遍前头内容的习惯,所以才能将讲过的知识记住不忘。

  我教了这许多学生,竟没有一个像他这样善于学习的。

  先生啊,只可惜他不考科举,他若是参加考试,没有个不成的道理。”

  书友先生点头说了句“那就好”,就出屋而去,心中一片感慨。

  他知道贾琏有胸襟,有思想,但还是没想到他这样的公子哥儿,竟然还能如此肯下功夫用心钻研,不由得对贾琏更青眼有加。

  .

  正想着,书友先生迎头又碰上了沈教习,见面就道:

  “请先生赶紧给那个晴雯另择名师。”

  低着头沉思的书友先生一惊:

  “怎么?她不好好学?”

  “非也,是她学得太快太用心,每日的功课都超额完成。

  今日她交来的课业里又多了四张,其中两张画得尤其精妙。

  我问她时,她自己也说不清,只说这两张跟她梦里所画的一样,估计是她昨夜做梦的时候起来画的。

  如此全情投入的学生,鄙人怕耽误了人家,请先生给她另择名师。”

  书友先生说着“好好好”,又溜达进屋而去,心中更是一片感慨。

  之前老以为自己能教出几个状元、榜眼,就是天下名师,现在看来,还是自己的见识有限啊。

  在山野确实是逍遥自在,但还真得去京城长长见识喽。

  .

  这书院之中,除了四书五经的学习之外,还有琴棋书画、算术、说文、经术、金石、史学课程可以选修,在教习老师之外,鹤山书院还会延请当地名家来授课。

  这种仿佛回到高中、但又没有高考压力;仿佛回到大学、但又没有浪费青春的学习经历,让贾琏感觉相当的享受。

  算上他前世的那十六年学校经历在内,是鹤山书院让他第一次深深喜欢上了学习。

  一转眼,就到了端午。

  因为有贾琏在,今年鹤山书院上上下下得到的节礼相当丰厚,各人都喜气洋洋。

  贾琏则是在书友先生的屋里,吃了一只姑苏特有的猪油夹沙粽,完全惊讶于这种在红豆馅里加了猪油和砂糖,另外再加上一片肥肉的糯米粽子,是怎么做到只油润不油腻,只甜香不甜腻的的?

  他又拿起一只白水粽,正要蘸上白糖桂花酱,门外传来兴儿的声音:

  “二爷,京里有信来了。”

  贾琏还没说话,书友先生先便笑道:

  “永璧,这怕是尊夫人要催你回去了。”说着就替贾琏叫兴儿进来。

  贾琏一咧嘴。

  兴儿已经进来了,跪下磕头道:

  “二奶奶叫人给二爷送衣裳来了,还特意带了二奶奶亲手做的端午香囊呢。”

  哟嗬,王熙凤什么时候这么贤惠起来了?

第二百五十九章 夺权的薛宝钗

  端阳佳节,蒲艾簪门,虎符系臂。

  王熙凤的端午节,过得极为窝心。

  宫里的贤德妃娘娘赏赐了节礼,提前十天就送来了贾府。又是宝玉和宝钗是一样的,其余各人不同。

  第二日老太太身上就不受用起来,说是忽然间着了时气,也不用请太医来看,只躺着静养不见人就罢了。

  王熙凤自然明白,这是老太太心里不受用了。

  元春在未入宫时,自幼都是由贾母教养,及至有了小弟宝玉,姐弟二人也始终同随祖母,刻未暂离。

  同样是孙女,其余的迎春、探春和惜春可都没有元春当年的待遇,元春能够得以“才选凤藻宫”,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老太太当年的悉心教导。

  宝玉因为跟着老太太长大,跟老太太就比跟王夫人亲密。

  有什么好东西,历来都是先想着老太太。就是折了两枝桂花要插瓶,都是亲自灌水插好桂花,亲自先送过去一瓶给老太太。

  闹什么摔玉啊,想要什么东西啊,宝玉都只在老太太面前才肆意妄为,祖孙两个亲热得不得了。

  再反观元春,在宫里熬了十年,刚刚得到了加封,有了个贤德妃的名头,立刻就替自己亲娘王夫人撑腰杆子,压着老太太赶紧把宝玉和宝钗的婚事定下来。

  这真是养了一条白眼狼啊。

  可老太太再怎么心里不受用,贵妃娘娘下旨安排的事情,老太太不乐意也得去。

  因为来送节礼的夏太监,顺路还带来了贵妃娘娘单独赏的一百二十两银子,让贾家在清虚观初一到初三打三天平安醮,唱戏献供,由贾珍领着贾家上下人等去跪香拜佛。

  .

  初一乃是月之首日,何况又端午节前后,此时做功德不同往日一样,凡需要用的什物,样样都须比平时齐全周到。

  何况又是老太太带着一家上下出门,车辆纷纷,人马簇簇,一点儿不能出纰漏.

  执行管家大奶奶王熙凤此时怀着将近七个月的身孕,却不肯休息片刻,操心费力呕心沥血,还要时时说笑哄着老太太开心,全家上下都不得不承认:二奶奶真是个脂粉队里的英雄。

  .

  可精明如老太太,也没猜到这竟然又是王夫人联合元春预备好的一个“局”。

  清虚观里被一众王公都以“神仙”相称的张道士,当年是荣国府国公的替身儿,后来又作了“道录司”的正堂,被先皇御口曾经亲呼为“大幻仙人”,如今做了“道录司”掌印,当今皇帝钦封为“终了真人”,见了贾母还没说上几句热乎话,目标就直指宝玉:

  “前日在一个人家看见一位小姐,今年十五岁了,生得倒也好个模样儿。我想着哥儿也该寻亲事了。若论这个小姐模样儿,聪明智能,根基家当,倒也配得过。但不知老太太怎么样,小道也不敢造次。等请了老太太的示下,才敢向人去张口。”

  王熙凤跟在老太太身后,一听得“十五岁”三个字,登时脑中就炸开了一连串“薛宝钗”的名字。

  听得老太太立刻便说:“上回有个和尚说了,这孩子命里不该早娶。”

  王熙凤不得不钦佩:

  别看老太太年近七旬,可比自己应对迅速从容得多。

  但王熙凤也明白了:

  老太太也再没有了别的办法,所能做的,不过是想方设法再“拖一拖”而已。

  可又能拖到什么时候呢?

  又能拖出个什么结果呢?

  王熙凤不愿意承认贾琏之前跟自己说的那些话都是对的,所以只能就不再往下想。

  .

  第二日老太太便说头疼,后面两日也就都没去清虚观。

  老太太不张罗,也没接湘云过来,加之黛玉又回了南边,这个端午节立时就显得有些冷清。

  偏偏王熙凤是个极好热闹的,也不在意自己挺着大肚子,照样带人去清虚观看戏。

  初三这天,乃是薛蟠生日,在梨香院又摆酒又唱戏,力邀宝玉过去听戏。宝玉因得了蒋玉菡的帖子,立刻兴头头地去了紫檀堡,也没赴薛蟠的约。

  到了端午正日,一向吃斋念佛爱清静的王夫人一改素日的脾气,特意命人治了酒席,预备了许多宝玉爱吃的菜色,请薛家母女过来赏午,说是王家人聚一聚。

  王熙凤正在自己屋中嫌冷清,听说了“王家人聚一聚”,立时兴头大起,一大早便穿戴打扮好了,只等着王夫人派人来叫她。

  结果,听说那边薛姨妈和宝钗到了,听说那边已经开席了,听说王夫人派人去叫宝玉陪席……反正就是没叫王熙凤过去。

  王熙凤气得在屋里坐卧不宁,却又不敢发作,最后好容易找了个善姐递上来的茶不够热的茬子,狠狠给了善姐一个嘴巴子。

  直到宴席结束后,王夫人派人来叫王熙凤过去。

  .

  在走去王夫人院里的路上,王熙凤还一个劲儿地给自己打气:

  怎么说也都是咱们王家人。

  怎么说也都是一家人一条心。

  怎么说咱们王家人也一定会向着王家人。

  虽然在端午之前,她就觉出了王夫人对她的态度渐渐疏远冷淡,可那都是因为老太太。

  都是因为老太太不肯同意赶紧定下宝玉和宝钗的亲事,都是因为自己平时太讨老太太喜欢,所以才跟着吃了挂落,让王夫人不待见自己。

  但这都不是什么大事,都是王家自己人,还能在意这点小声?

  可等到王熙凤从王夫人屋里出来的时候,她的脸白得像被抽干了血,人像丢了魂儿。

  平儿赶忙上前扶住,却被王熙凤一把推开。

  .

  王熙凤是怎么也想不到,她的亲姑妈,在宴请了她的另一个亲姑妈和亲表妹之后,把她叫过来,说了这样一番话:

  “你眼下也有了七个月的身子了,眼瞧着就要生养,可家里的事情还管着一堆。

首节 上一节 209/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