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322节

  宝玉是个全没心机的,听了这话,连连摆手儿笑道:

  “都说琏二哥精明,还是叫人骗了不是?

  昨儿的事情,是周瑞的主意,李贵哪儿有那么大的胆子?

  不过话说回来,下回我也还是老老实实走角门绕个远儿得了,免得听他们唠叨,耳朵疼。”

  .

  这就是贾琏的精明之处。

  他绝不会只听一个人的说法就相信,任何人都不行。

  这件事上,一方面说明李贵是靠谱的,另一方面,也说明了宝玉身边这一群王夫人的陪房,正在背后教宝玉许多乱七八糟不守规矩的东西。

  贾家这些世家公子,号称受着严格的礼仪和道德教育,其实呢,身边这些下人为了争宠、献媚,常常变着法子地教小主人不学好。

  看来贾家的教育大计,必须得赶紧抓起来。

  .

  贾琏进了荣禧堂后面的正房,王太医正在给贾政扎针灸。

  王家祖传的“梅花五针”果然有效,贾政虽还不能说话,可手指头已经能动弹了,腿上也有了知觉。

  王太医开的药方里头,就要用到上好的鹿茸,一见贾琏正好送了鹿茸来,还有安宫牛黄丸,便连连点头,说这些正都是用得着的好东西。

  王夫人的脸却板得死沉沉的,冷冷道:

  “昨儿要不是薛姨妈送了鹿茸过来,单只靠着你叔叔五品官的那点子俸禄,可吃不起这等贵重的药材。”

  贾琏明白,王夫人这是怨恨自己抢了贾政的爵产。

  但他不愿当着贾政的面儿给王夫人难堪。

  毕竟,贾政还在病中,又是急性中风,再生气着急就不好了。

  .

  贾琏看过很多穿越小说,很多穿越者都自持“和原来那些人又没有血缘关系”,就可以想怎么没人性就怎么没人性地为所欲为,还自鸣得意,说这叫做“杀伐决断”。

  其实,那不过是因为他本身就是个烂人罢了。

  人性这种东西,穿越前有多少,穿越后,也还只有多少。

  贾琏自认为他自己人性挺好的,而且也觉得没必要去做个没人性的烂人。

  他身上有他祖宗积累下来的十几辈子福气,好好享受就是了。

  又不是就怕自己活不到明天了,干吗非要急着靠缺德找“爽点”呢?

  .

  所以贾琏向王夫人恭恭敬敬道:

  “婶子这话说外道了,叔叔看病是大事。

  但凡需要什么,句打发下人去跟我说一声儿,我必定给叔叔弄来。我若不在,支会凤姐儿也是一样的。”

  贾政虽是个没本事的庸人,可绝不是个坏人,贾琏是从心里很希望他赶紧好起来。

  当然,如果他能精神抖擞就更好了——那没心没肺的小圆脸儿宝玉还很需要他亲爹的“大板子套餐”呢。

  王夫人冷笑道:

  “你这会子来充什么好人?你叔叔病成这样是谁害的?他这样可不是称了你的意?”

  诶?这话是怎么说的?

  贾政是自己办砸了差事,被皇上派嘴损的太监来给臭骂了一顿,然后又听说要交部议处,他这才急得中了风,怎么能赖到了我头上呢?

  这王夫人可以啊,跟王熙凤真是一个德行的,屎盆子直接就往贾琏脑袋上扣啊。

  这不又是个把贾琏的“好脾气”当成了“好欺负”的?

  想啥呢?

  .

  贾琏语气温和,话里的内容却不再客气:

  “婶子这话侄儿可不敢当,还是多想想法子治叔叔的病要紧。

  侄儿最担心的,是万一给外间传说叔叔这病是因为听了圣旨才得的,那才是麻烦大了呢。”

  这句客客气气的话里头,半是提醒,半是威胁。

  王夫人也是正经官宦大家出身,自然听得懂贾琏这话里软中带硬的意思。

  可她一来十分不甘心二房失去了爵产,二来忧心宝玉的将来,三来,就是周瑞家的在她耳边说了许多贾琏的坏话,所以王夫人一看见贾琏,就没来由地一股子邪火冲上脑门。

  “把宝玉的长随调去替了钱华,这事儿你就擅做主张了?”

第四百十二章 聪明人宝姐姐

  贾琏淡淡一笑,恭恭敬敬地将王夫人给怼了回去:

  “钱华是外头管采买的,不归内宅管。

  我奉旨承袭家业,换个家里下人的这点子事情,未必还需要写个折子上报给皇上。

  至于李贵,他是跟着宝玉的长随,昨儿既然赖管家和周瑞都说他挑唆宝玉不守规矩,那自然就不能将这等人还留在宝玉身边。

  我将他赶紧调出去,免得带坏了宝玉,太太说是不是应该的?”

  王夫人给噎得说不出话来,只愣怔怔瞪着贾琏发呆。

  贾琏也懒得再跟王夫人纠缠,继续恭恭敬敬道:

  “我今儿是来瞧叔叔的,跟婶子说了好一阵子话儿,倒还没见着叔叔呢。

  婶子且先坐着,我进去瞧瞧,跟叔叔也说说话儿。他虽口不能言,心里是明白的。”

  说罢,便起身去内间看望贾政去了。

  王夫人回过神儿来,狠狠在心里骂了句“眼里没人的没家教东西”,就气哼哼带着小丫头朝贾母屋里走去。

  其实从昨天到今天,王夫人已经到贾母跟前哭过两回了。

  两回都是先说起贾政的病,贾母跟着落泪,及至说到宝玉的将来,贾母更是老泪纵横。

  可婆媳两个相对哭了一阵子之后,贾母也只是摇头没奈何。

  .

  老太太不是不疼儿子不疼宝玉,可没办法啊。

  老太太再厌恶贾赦贪财好色,贾赦还是嫡长子;老太太再偏疼贾政懂事贴心,贾政还是嫡次子。

  纵然老太太是贾家的老祖宗,可老太太不是天下人的老祖宗啊,这天下的宗法,不是老太太说了算的。

  宗法制度起源于夏朝,完善于周朝,确定了贵族按血缘关系分配权力的分配和承袭顺序,就是嫡长子——嫡长孙——嫡长子同母弟——庶子——嫡长孙同母弟——庶孙。

  祖宗传下来、天下都认可的,就是由嫡长子一脉承袭祖宗传下来的土地、财产和政治地位,为的就是防止内部纷争。

  可如今的贾家,纷争正因此而起。

  唉——谁让贾政是次子不是长子呢?

  按照常理,嫡次子的地位其实比庶子高不了多少,只能靠个人能力去奋斗,若是能科举入仕,也能有尊贵的身份地位,否则,迟早是要分家出去另立门户,只等着父母都下世之后,能分得一份家产罢了。

  就好比贾母的小叔子贾代儒,就是荣国公贾代善的亲弟弟,如今只能靠管理贾家家学为生。

  还有贾蔷,也是宁国公的嫡系玄孙,可跟人家嫡长子一脉同辈的贾蓉一比,那也过得很是惨淡。

  贾政的本事,似乎也不比贾代儒强多少,虽说爱读书,可也没考上个秀才。偏偏皇帝一句话,就额外开恩,赏了贾政一个从五品工部员外郎,却从此彻底断了贾政的科举之路。

  而贾政自己资质平庸,又不擅交际,十几年下来,才将将升为五品官而已,连他的工部同僚秦业都不如——秦业还知道拿闺女的婚事攀上了宁国府呢。

  .

  因为贾政还在病中,二房就暂时没有搬出荣禧堂,自然也就还没商议后续荣国府里各房的居所安排。

  按照皇帝的旨意,贾琏承袭了爵产,可问题是,贾琏他爹身上有承袭的爵位呢,那到底是贾琏搬进荣禧堂呢?还是贾赦搬进荣禧堂呢?

  贾母正为此事发愁,外头人来报说王夫人又来了。

  贾母就知道,王夫人这又是来哭的。

  果然,王夫人此来,又是先哭贾政的病,再哭宝玉的将来,第三,又哭贾琏竟敢擅自调走了宝玉的长随,去顶替买办总管钱华,而钱华却至今不知下落,想来也不知被贾琏抓去了何处。

  贾母此时心乱,便随口敷衍道:

  “我如今老了,你身上也七病八痛的,咱们呐,都干脆省省心得了。能吃口,就吃口,能乐一乐,就乐一乐,多活几年比什么不好?

  儿孙自有儿孙福,老天爷饿不死没眼的瞎家雀儿,他们只要不是败家,就由他们吧。”

  王夫人闻言,心中大恸,一时也顾不得忌讳,在贾母面前就哭起了早亡的贾珠来。

  贾母劝了几句,又说:

  “要紧的事情,还是要盖好省亲别院,让娘娘来省亲是正经。此事除了琏二,你说还有谁能倚靠?”

  王夫人拭泪道:

  “东府里的珍儿,乃是一族的族长,做事自然不差。何况他是东府里的人,也不至于来把持了咱们的产业,叫宝玉以后没了仰仗。”

  贾母轻轻摇了摇头:

  “他们东府里惹了多少不堪的闲话,自己还管不过来呢,哪里还能一心顾得咱们府里的事情?

  琏二是长子长孙,宝玉我的心头肉,两个我都疼。

  我在一日,就不能叫宝玉吃了亏;赶我不在了,自然也会给宝玉留下个仰仗。”

  .

  及至王夫人走了,贾母才屏退屋里众人,只跟鸳鸯说体己话:

  “唉——

  不是我不疼宝玉,只是我心里比谁都明白,这副家业要是到了宝玉手里头,也就和到了大老爷手里,是一样的下场。

  宝玉是个可人疼的体面孩子,可也教人操心。

  他头一样不爱读正经书,也未必考得上科举,第二样也不喜骑马射箭学兵法,他啊,就只爱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真正是一个富贵闲人的命。

首节 上一节 322/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