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在红楼改气数

我在红楼改气数 第77节

  薛宝钗能媲美林黛玉,成为一时瑜亮,果然非此寻常。

  她看似“不关己事不张口,一问摇头三不知”,实际上,她是大智若愚,老谋深算,极为善于察言观色,不说话则已,开口即能达到目的。

  这样时时刻刻谈吐得体的女人,果然是《红楼梦》里顶尖儿的“情商高手”。

  .

  贾琏急急忙忙赶到了宁国府,可巧在大门口碰到了正要出门坐车回荣国府的贾赦和贾政,贾琏赶忙规规矩矩向父亲叔父行礼。

  他父亲贾赦显然是因为在宁国府支愣了大半日,身倦神疲,没什么心思搭理儿子,只冷冷甩下一句:

  “起来罢。你如今是里外上下的红人,多少人指望着你去办事呢,这边丧礼的些许小事,你也顾不上了。”

  贾琏没敢起来,赶忙低头道:

  “父亲教训的是,儿子原该再早些忙完事情,来这边多帮忙的。”

  贾赦见他乖顺,倒又说不出什么了,只随便摆摆手:

  “行了行了,叫你起来你就起来,还要你老子扶你起来不成?”

  贾琏这才站起身,故意做出欲言又止的神情。

  贾政倒一向都比贾赦忠厚有礼,颇有文人雅士之风。此时向贾琏温和道:

  “都这个时辰了,你还赶过来,也算是很有心了。”

  却是根本瞧不出贾琏的神情。

  贾赦在旁“哼”了一声:

  “他每日里都忙的什么,我也一概不知不问,由他自己忙去,对得起良心,也就罢了。”

  见贾琏一副欲言又止的模样,贾赦不耐烦道:

  “你有话要说?要说就赶紧的,我没耐烦打哑谜。”

  贾琏这才道:

  “我方才听说了珍大哥得了一副难得的上好棺木,只是,那副樯木板原系坏了事的义忠老亲王的遗留,只怕……只怕这等别人都避之唯恐不及的物什,委实不大合适用在蓉哥儿媳妇身上。”

  “这有什么‘委实不大合适’的?

  不过是一副棺木而已,既然原主用不上了,薛蟠送给咱们用,咱们承人家薛蟠的人情就是了,又不是不给人家银子!”

  贾赦的心思早不在这里,是以更加不耐烦。

  “这些都是鸡毛蒜皮的些许小事,无所谓而已,你赶紧去忙你的罢。”

  倒是贾政,想起今天薛蟠与贾珍说起棺木之时,自己当时也觉不妥,便劝了贾珍一句“此物恐非常人可享者,殓以上等杉木也就是了。”可贾珍痛失儿媳之心太甚,并不肯理会。

  此时想起,贾政觉得贾琏颇有见识,拈须点头道:

  “所见略同,所见略同啊。

  不过啊,琏二,此事终归是东府的事情,贾珍全权做主,旁人原本也不必置喙。

  话说回来,你有这样的见地,就已经甚是不错了,孺子可教,孺子可教啊。”

  又向贾赦道:

  “大哥,琏二的见识愈发长进了,也足以让你我老怀一畅啊。

  倒是宝玉,全无进益,委实是教人扼腕叹息啊。”

  贾赦瞥了贾政一眼:

  “天不早了,咱们赶紧回去吧。”

  .

  望着这一对贾府里“中流砥柱”的背影,贾琏心中只飘起另外四个字“肿瘤地猪”。

  什么都“无所谓”、只靠祖荫的贾赦,什么都“看不懂”、虚假上进的贾政,这样一对毫无政治敏感性的“难兄难弟”,却是荣国府的“领头猪”,把整个贾家往死路上带,却还自我感觉良好,贾琏只能说“我也是醉了”。

  虚在其位,还危及生命,不是肿瘤是什么?

  不割除,早晚要出大事。

  但要怎么取而代之,却需要贾琏好好设计步骤。

  贾琏暗自叹口气,正要继续朝东府里走,忽听得背后传来贾赦的声音:

  “那棺木已然赶着成殓了,你不用去找你珍大哥白费口舌了。”

  贾琏心中一沉——贾珍你这头要拖死全家的猪!老子那天夜里救秦可卿的时候就应该一步到位,棍子上再多加五分力气,直接把你送到你祖宗那里去!

  随即,贾琏心中又是一暖——原来贾赦是个心里都明白的人啊,他只是出于某种目的而一味装傻。而且,他一直是惦记着自己的,虽然他的表达总让人那么别扭。

  贾琏停下脚步,低头想了一阵,决定还是去与贾母说清楚此事。

  毕竟贾母经多见广,她必定能明白此事当中的轻重。

  .

  走进贾母院中的时候,刚好是贾母用过晚饭的时节。

  见有两个仆妇抬了一张炕桌出来,桌上碗盘森列,十数个菜色里,不过略略只动了几样。

  贾琏正要进去,忽见赖大家的带着一个女孩从屋里出来。

  那十三四岁的女孩子年纪虽不大,却已然出落得身材细挑,柔柔软软的水蛇腰,娇娇俏俏的削肩膀。

  迎面走近,贾琏不由轻轻一声:“鹊哥儿?”

  赖大家的笑道:“琏二爷,这是晴雯。”

第九十六章 宝玉贾环争人

  赖大家的紧走两步,赶到贾琏面前,赔着笑行礼道:

  “见过琏二爷。

  我家那口子刚刚从苏州回来,买了这丫头来孝敬老太太的。

  老太太一见啊,喜欢得什么似的,当即就给改了个名儿,叫做晴雯。”

  又转回头朝晴雯道:

  “还不赶紧见过琏二爷?”

  晴雯缓缓抬起眼皮,在见到贾琏的瞬间,黯淡的乌黑眸子,仿佛是暗夜里的春江潮水连海平,被海上升起的明月点亮,霎时间,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虽然樱花色的朱唇仍旧紧紧抿着,但精致的嘴角缓缓向上,渐渐弯起一个动人的弧度,

  但她是个聪明女孩,懂得自己初来此地,绝不可贸然在旁人面前失态的道理。

  于是,她很快就又垂下眼皮,轻声说了句:

  “见过琏二爷。”

  .

  贾琏心中一动——上回在苏州,只顾了救人,竟没发现这女孩原来竟生得如此动人心神。

  但随即,贾琏心下又是狠狠一沉——那个不惜生死,也要坚持“为人不称奴,为女不做妾”人生信条的执拗女孩,为什么会来到贾府做奴婢呢?

  贾琏也不动声色,只向赖大家的问道:

  “既是老太太喜欢,那怎么又出来了?不留她在里面伺候?”

  “老太太疼她,吩咐下来叫给她先换件衣裳再过来。

  这丫头在苏州是做绣娘的,一手顶尖儿的好针线活儿,方才也是她的福气,一照面儿啊,就给老太太一眼瞧中了。老太太又看见她手绢上绣的莲花,那叫一个好看,老太太拿在手里就放不下了,当下就发了话,抬举她做个二等大丫头。”

  贾琏正要再问话,忽然间就听得屋里众人同时“哎呀”一声惊叫,随即便有人道:

  “可了不得了。”

  贾琏闻听出了事,朝赖大家的一摆手:

  “你去忙吧。”

  自己则赶快返身进了屋。

  .

  屋中正乱作了一团。

  宝玉坐在贾母身边,正怒冲冲赌气大声道:

  “会念几本混账书就了不得了?

  就能骑到我头上作威作福了不成?”

  一旁早有丫鬟已经抢过去,从地上拾起了宝玉的通灵玉,用手帕子双手托着,跪在地上捧到贾母面前。

  贾母急急拿起通灵玉,翻来覆去仔仔细细瞧了一遍,见那玉完好无损,这才搂着宝玉跺脚道:

  “孽障!你要打骂人容易,如何一生气就摔那命根子!

  不过是个丫头罢了,值得你如此?”

  一身大红的小圆脸儿常规摔玉之后,拧着身子仍在赌气不已:

  “可见老祖宗不疼我了,有好丫头好东西也不惦记着我了。”

  而一旁站着的贾环,也嘟着嘴,不住嘟囔:

  “明明是我先开口要的。”

  贾琏见鸳鸯正在旁边,便过去小声问道:

  “这又是怎么了?”

  鸳鸯跟贾母日久,做事沉稳,神情喜气,嘴角儿上常年总是微微带着点儿笑意。

  此时她虽然微微皱着眉,但嘴角的笑意却仍旧凝固不化。见贾琏刚进来,想他还不知道这里面的来龙去脉,便小声道:

  “今儿是环三爷先来的,给老太太孝敬了几样甜软的吃食,还拿了学里的功课来,说是得了夸奖。老太太高兴,就留他在这里吃晚饭。

  可巧儿,赖大家的带了个丫鬟来,也是要来孝敬给老太太的。

  老太太最喜欢漂亮、灵巧又爽利的孩子,偏偏这小丫头都占全了。尤其那手针线活儿,老太太说满府头上上下下都算在里头,也没有这丫头心灵手巧。

  老太太听说她叫鹊哥儿,就给她起了名叫喜鹊。正赶上宝二爷也来了,一听这名字,便说不好。又说什么‘欲开未开花,半阴半晴天’,要叫做‘晴雯’才风雅,好像是晴空里有一片云彩的意思。老太太也喜欢,就给又给这丫头改名做晴雯。

首节 上一节 77/500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北宋穿越指南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