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第278节

  四十亿钱不算多,抛开全国官吏俸禄、各地赈灾款、军费开支、宫廷房屋等建设,余下来府库每年大概只有数千万钱。

  索性财政没出现赤字。

  余下的这些钱还要投入教育、开山、疏浚河流等,国家财政依旧处于紧张状态。

  北方百姓平均年收入不过两千多钱,这说明百姓的生活水平依旧低下,更别提南方人均年收入不过千余钱。

  南方如此多的渔泽之利都还没开发出来,大汉的潜力依旧无限大。

  卫宁想发展建设的东西很多,公共设施、国防、海防、开荒等,但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只能耐心的等待国家经济发展。

  这场重大的财政会议结束,让卫宁对大汉的基本财政情况有了大致的了解,在年末的财政会议结束后,大汉也到了休沐期。

  十二月初的时候,东宫禁军从临淄将淳于意的后代和弟子们全部抓到了长安。

  江充虽然在历史上名声不怎么好听,但医术确实出乎卫宁的意料,庄青翟的病被他治好了,不过庄青翟今年确实年纪大了,几次上表辞职,汉武帝都未同意。

  这只是君臣面子上的默契,卫宁估计明年开春庄青翟就会下来,让赵周上位。

  临淄淳于意的后人叫淳伯仁,宋邑、冯信、唐安、高期、王禹、杜信六人则是淳于意的嫡传弟子,这群人被卫宁全部抓到长安来了。

  淳伯仁对卫宁的蛮横无礼行为嗤之以鼻,说什么也不愿意替朝廷效力。

  卫宁理解他,毕竟他父亲被权贵伤害过,他不信任朝廷也实属正常。

  但卫宁需要这些人才去发展大汉的医疗事业,民间百姓生病不能总去寻找巫医,这些半吊子水平哪里是医病,去索命还差不多。

  大汉每年因为一些小病发展到不可逆最后死人的状况比比皆是,丞相府统计过一则可怕的现象,大汉人口的平均寿命不过二十六左右,相较于唐朝的二十九还低了三岁。

  或许有人会疑问,史料上一抓一大把都活了天命之年,为什么古代平均寿命还会这么低?

  但这却是不争的事实,战争、瘟疫、天灾……一个寒冷的冬天都能带走一大批百姓的性命,华丽的史料之下,普通民众的黑暗艰辛从无人来叹。

  一个国家想成为盛世,在卫宁看来就该让百姓的死亡率降低,不再饱受战争之苦,经济循环旺盛,科学技术、医疗技术、教育事业发达。

  未央宫,卫宁陪汉武帝吃了午饭,汉武帝在一旁烤着火,手里抱着瓷杯暖手,对卫宁道:“你抓来的临淄那群老家伙,似乎不听你话啊。”

  刚才东宫来人,说以淳伯仁为首的那群山东郎中正在东宫绝食表示对卫宁的抗议。

  汉武帝笑道:“人才是人才,但你这方式……是不是太激进了?落到外面又是一身腥。”

  “朕知晓伱的拳拳之心,这群老顽固未必能明白你的苦心。”

  卫宁笑了笑,道:“先把人给请过来,才有谈的机会。”

  “一直在山东,永远都不会出仕,事在人为嘛,这些人才不思替国效力,躲在一隅算怎么回事?他们不愿意来,我便给他们抓也抓过来。”

  汉武帝笑道:“好小子,强势的性子类朕……唔,你不怕他们饿死?”

  卫宁道:“待会儿我便去和他们说说道理。”

  “能说的通么?”汉武帝狐疑的看着卫宁。

  卫宁道:“事在人为,最起码已经成功第一步了。”

  “好啦父皇,我去会一会他们。”

  “嗯。”

  看着卫宁风风火火离去的背影,汉武帝欣慰的笑了笑。

  这才是朕的儿子,就该如此,不上手段哪里能招揽来人才?婆婆妈妈的儒家那一套,有时候就是行不通,呵呵。

  ……

  东宫。

  卫宁背着手来到后院,天气有些寒冷,树叶凋零,寒风凌冽,淳伯仁和六名弟子便坐在院落大理寺的地上,任凭寒风风吹雨打,食物已经凉透,他们一口未吃。

  秦子榆对卫宁道:“一路过来都没吃过饭,水也没喝,再这样下去要出事。”

  卫宁拍了拍秦子榆的手臂,道:“你先回去,我来说。”

  “嗯。”

  卫宁缓缓地来到淳伯仁的面前站定,道:“你就是临淄名医淳伯仁?”

  淳伯仁抬眸看了一眼卫宁,然后缓缓闭上眼睛,并未搭理卫宁的话。

  卫宁也不气恼,问淳伯仁道:“你父亲传承你的医术为了什么?”

  “为了闭门造车?”

  “还是说你们淳家就是沽名钓誉之辈?”

  淳伯仁终于忍不住,怒喝道:“小人!休要侮辱家父!”

  卫宁淡淡的道:“我不明白你为什么要和你父亲学医,为什么呢?你为何要学医,你想过没有?”

  “你没有想过,你们都没有想过。”

  卫宁指着淳于意的这群亲传弟子。

  淳伯仁道:“悬壶济世!”

  卫宁嗤笑一下:“好一个冠冕堂皇的借口,悬壶济世,你们淳家配拥有这四个字吗?”

  “你知道孔子为什么能成为文圣,你们医家永远出不了一个圣人吗?”

第325章 伤寒杂病论

  卫宁盯着淳伯仁,丝毫不吝啬自己的嘲讽。

  “孔子说过有教无类,天下人皆可教化,他周游列国的时候,难道就没被各诸侯王拒之门外?”

  “他放弃自己的理想了吗?”

  “那个时候人类尚且处于半茹毛饮血的阶段,礼义仁智信尚且没有完善,各种骇人听闻之事在人类身上上演。”

  “孔子在教化万民,在厘定规矩,告诉他们至亲不可成婚,告诉他们偷盗是可耻败德之事。”

  “一次次被拒之门外,被权贵诸侯羞辱,若都如你医家这般自私自利,他不会成为圣人。”

  淳伯仁嘴角微微抽搐,牙关紧咬,双拳死死握紧。

  卫宁继续道:“你父亲是被权贵陷害过,伤害过,可他就不行医了吗?”

  “你们医家的气量就如此之小?天下医学依旧处于原始阶段,民间因疾病死亡,因野郎中随意用药而死多如牛毛。”

  “所以孤才建设皇医署,只希望医学能成规范发展,天下医学羸弱,尚且没有规划,以后这个行业想要成规范,朝廷不带头不行。”

  “孤需要人才,希望看到医学能盛大发展,所以才会将伱邀请来长安,孤知道手段不怎么光明磊落,但出发点未必不是好的。”

  “你莫以为你们淳家的医学就了不起,《脉书》、《上经》、《下经》主研究寒热之病,是你们淳家医学的方向对吧?”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卫宁早就调查过淳家的跟脚。

  他嗤之以鼻道:“脉何以知气血脏腑之诊也?”

  淳伯仁倏地一愣,呆怔的抬头看着卫宁,惊愕于对方明明是皇太子,为何也懂医术?

  卫宁自顾自回道:“脉乃气血先见。气血有盛衰,脏腑有偏盛……”

  淳伯仁只感觉额头冷汗涔涔,全身开始微微颤栗,脸色越来越难看。

  这是平脉,卫宁阐述的内容他自然知道,他父亲研究过,但理论并不完全,他自己都一知半解。

  “……病变百端,本原别之;欲知病源,当凭脉变;欲知病变,先揣其本。”

  淳伯仁倒吸凉气,他身后的那群淳家弟子们面色也开始剧烈变化。

  因为卫宁说的医学理论已经超过了他们认知的范畴。

  这一篇伤寒杂病论,卫宁早早用系统兑换出来,此时不过照本宣科,他只是知晓内容,但很多地方并不理解,他也不是郎中,这医书给自己无用,但给医家人却有很大的作用,它可以奠基大汉医学的根基。

  方才还一脸高傲的淳伯仁,此时竟如霜打的茄子,整个人开始萎靡。

  他一直桀骜不驯,以为他们淳家的医术在整个大汉首屈一指,可现在他才发现自己不过只是井底之蛙。

  今天听了卫宁的理论,他才知晓对方对医学研究究竟多么高超。

  他本可以不需要自己的,但他还是邀请自己来了长安,如实相告这些医学知识。

  要知道现在大汉的各家知识都是敝帚自珍,都将自己的理论当宝贝一样,真正肯教化人的有几个?更别提医学这种吃技术饭的活儿。

  什么是圣人,淳伯仁觉得卫宁此时就是圣人!

  他被卫宁这种宽阔的胸襟彻底打动,一时只觉得自惭形秽,羞愧的无地自容。

  寒风冷冽,他竟不觉得冷,浑身燥热不堪,起身抱拳弯腰行礼,恭敬的对卫宁道:“吾惭愧。”

  “太子殿下骂我好了,不要再羞辱家父,我没有医者仁心,我小肚鸡肠。”

  “殿下医学知识卓越,此吾不及也。”

  卫宁见他松动,也长舒了一口气,他没看错人,对方不是不讲道理的老古板。

  大汉的医学要发展,没有人才不行,淳家的这一群人全部都是人才,将会是未来的中流砥柱,卫宁需要这一批人才,好让他们能给大汉发展更多更多的医学人才。

  先兵后礼,卫宁搀起淳伯仁,道:“淳郎中还得原谅孤的无礼之举。”

  “孤知晓你们家族受过权贵的欺辱,但也请你相信孤,相信父皇,我们都在努力的让这个国家变的更好。”

  “让更多人能得到公平对待,让律法不仅保护权贵,也保护平民,让平民和权贵都变成一个样,受律法约束。”

  “国家依旧有很多黑暗的地方管不到,这不代表我们不想管,只是需要做的事太多,一点点来,给朝廷点时间,给朝廷点信任,相信我,这个国家会变得越来越好。”

  “孤也需要你们这样的人才,去保证大汉的百花齐放,让各行各业都能百家争鸣!”

  淳伯仁肃然起敬,他实未想到大汉储君的理想抱负如此之深远。

  有如此储君,大汉何愁不强盛也?

  淳伯仁恭敬的抱拳,道:“吾愿听候太子殿下差遣。”

  他身后的淳家医学弟子们也纷纷抱拳道:“吾等愿听从太子殿下差遣!”

  卫宁点点头,让东宫属官先带他们去进食喝水,稍后送去皇医署,官职他需去丞相府报备。

  ……

  未央宫。

  赵周前来觐见汉武帝,作为大汉预备丞相,赵周已经准备接替庄青翟上位。

  他忧心忡忡的告诉汉武帝,说临淄这群医者对太子殿下颇有微词,怕事情闹大,真出了几条人命,朝廷不好交代。

首节 上一节 278/4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骥行三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