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第300节

  卫宁道:“什么?”

  桑弘羊沉默了一下,才忧心忡忡的开口道:“半两钱面临崩溃,朝廷的货币信用越来越弱,民间私铸钱财的贼人越来越多,屡禁不止,铤而走险,让货币开始泛滥。”

  大汉现在用的货币依旧是延续秦朝的秦半两,从汉初吕后亲政后就一直在组织货币改革制度。

  不过收效甚微。

  到汉武帝元狩三年,诸郡国私铸钱财的问题越来越严重。

  秦半两是圆孔方钱,一些投机商人们将秦制半两钱用剪刀剪两半,再用两半的青铜继续制半两钱谋取巨大利润。

  导致现在大汉的经济秩序越来越崩溃,货币也开始失衡,大量劣质钱财流通进入市场,导致通货膨胀越来越厉害。

  户部收不上来什么钱财也是正常的。

  当桑弘羊将这些问题告知卫宁的时候,抱拳道:“殿下,我们也该铸造新钱币维持市场秩序了,不然以后财政税收会更加麻烦。”

  汉武帝一直在认真听着桑弘羊的话,只是他没想到大汉的货币已经崩溃到这种地步了而已。

  长安的货币和经济秩序还算稳定,但地方就不同了,值得一提的是,汉朝具备铸币权的不仅仅是中央,诸郡国也有资格铸造货币。

  如此一来就会导致诸郡国和民间投机商们铸币竞赛,他们不懂经济规律,大量半两钱涌入市场,最终导致秦半两的货币信用快面临崩塌,市场经济一片混乱。

  户部收取的三十万钱,大部分都是从京畿收上来的,其他地方基本都收不到商业税收。

  当卫宁听到桑弘羊的分析,他也惊的不轻。

  他设想过许多商业富国的设想,却从来没从源头上发现过任何问题。

  长安的经济秩序正常,但地方他是不晓得的。

  桑弘羊说了之后,卫宁才陡然发现大汉的钱币市场已经到了不剔骨疗伤不得痊愈的地步!

  汉武帝语重心长的道:“确实该铸新币了。”

  卫宁打断汉武帝的话,道:“父皇,铸新币确实刻不容缓,但在这此前若不解决根本问题,新币就算铸出来也于事无补。”

  汉武帝不解的道:“什么问题?”

  桑弘羊也狐疑的看着卫宁。

  卫宁道:“将铸币权收回来!郡国不再有资格铸币!”

  他实在很难理解大汉让地方也有铸币权资格的原因所在,如此重要的事,只有收纳于中央,让中央有且是唯一资格铸造货币才行。

  地方若是参与铸币,势必还会发生这些事,即便铸新币了,也无法重新恢复货币信誉,那铸出来的新币有什么意义?还不如直接用秦半两。

  汉武帝眉宇微蹙,这是祖制,当初刘邦问鼎天下,给与诸王郡国许多优待,用他们来维系中央王朝在地方的统治,汉武帝若废除郡国铸币权,恐会引起郡国不满。

  汉武帝能考虑到这些问题,桑弘羊自然也行,只是他们都没和卫宁说。

  汉武帝盯了桑弘羊一眼,道:“听到了没有?去政事堂告诉三省,让三省下达政令给郡国,收回他们的铸币权!”

  “让兵部随时给朕监视诸郡国,但凡有不满者,杀无赦!”

  杀鸡儆猴!

  至于祖宗制度,汉武帝不管了,他已经臭名昭著,也不在乎多一个背弃祖宗的骂名!

第357章 铸造新币

  一石激起千层浪。

  当卫宁请求汉武帝铸造新币的事传入三省六部高层耳中后,立刻激起了激烈反应。

  小朝会上,工部尚书路充国一马当先抱拳反对,铸造新币不是一件简单的事,现在朝廷财政本来就不充裕,而铸造新币所需要的成本一定是远远大于货币本身的价值的。

  户部本就缺钱,国家的许多大财政支出都是勒紧裤腰带,不说别的,单单就江南水利工程的开支就够户部喝一壶的。

  一口气吃不了个胖子,教育、水利、军费、俸禄等四大开支都捉襟见肘,现在又要铸造新币。

  若是国家富裕一点自然不会有人反对,关键现在国家不富裕啊!

  不仅工部尚书出列反对,中书令丞相赵周也出列激烈反对,都希望卫宁叫停这次铸造新币的政策。

  唯独户部尚书桑弘羊没有说话,也没有反驳。

  他们不知道现在国家面临的货币崩溃的巨大困境,但户部和天子、太子太知晓不过。

  没有比这更重要的事。

  而卫宁面临的压力还不仅仅是朝廷本身,各郡国得知皇太子建议铸造新币,并且收回他们的货币发行权后,言辞反对的更加激烈。

  “太子殿下请三思啊!”赵周抱拳规劝卫宁。

  “铸造新币耗费成本巨大,收回郡国铸币权更是违背祖制。”

  “现在国家许多大工程项目都没推行完毕,江南的水利还没全面兴修完毕,黄河也在治理,一笔笔耗费都不菲。”

  “臣知晓殿下期望对大汉做点事,但凡事还需一步步稳扎稳打的来,治国若操之过急,则国有亡国之危啊!”

  赵周以为卫宁急切的想做出点政绩,稳固他的皇太子位置和声望。

  固然卫宁推行了许多政策,教育、科举、水利等等,这些政策项目,哪一个不需要投入大批量开支。

  国家财政已经入不敷出,若是现在再铸造新币,只会让大汉的财政雪上加霜。

  各郡国若是再心生怨恨,对郡国事物置之不理,最后埋单的都是平民百姓。

  三省六部的长官都在看着汉武帝,希望汉武帝收回成命。

  他们都知道汉武帝宠卫宁到了变态的地步,凡是卫宁发起推行的各种政策,汉武帝都无条件支持。

  但治大国如烹小鲜,若是火候太旺,那烹饪出来的食物就会变了味道,到时候大家都没饭吃了。

  汉武帝看了一眼卫宁,示意你自己去对他们说。

  卫宁沉思片刻,走到台前,开口对赵周道:“你三省发令,收回郡国铸币权。”

  “孤亲自主持工部随孤铸新币之事,此事无需再议!”

  听闻卫宁乾纲独断的话,群臣心都凉了。

  本以为卫宁的性子会比汉武帝要柔和一点,听得进去意见,可谁知道他们父子简直一个模子刻出来的,都这么强势,压根听不进去任何意见!

  不是卫宁听不进去意见,若是再不推进新币铸造,一旦市场经济和货币信用崩溃,那个时候朝廷将会面临更加严重的经济问题。

  是,卫宁当然知道现在户部难,但不能因为难就不去做事,而且铸币还是要事。

  短暂来看,会让朝廷面临巨大的经济压力,但长久来看,卫宁的这次决策是没错的。

  只是他们不理解卫宁罢了,不过卫宁也不需要他们的理解。

  卫宁继续道:“至于诸郡国有二心,那就令御史台派监察御史巡视各地,凡发现郡国治理不力,那就趁着这次机会再收回他们的治国权!”

  卫宁早就想改掉郡国制了,一个国家下面还有几个国家,这说出去好听吗?

  况且这些郡王还有独立自主的治理权,这不就等于将中央权力给彻底瓜分的七零八落?

  推恩令虽然发下去了,但短期还不能见效果,而且就算未来,诸王依旧有独立自主的兵权和政权,对中央依旧是巨大的威胁,若是这次郡国的诸王有异心,那就将他们的权力收回来!

  现在大汉国防力量强大,地方郡王就是砧板上的鱼肉,他们顶多只敢动用点小动作,现在绝对不会有郡王敢起兵造反。

  若是他们尸位素餐不尽心尽力治理百姓,卫宁也刚好有借口收回他们的政权,省的还要找其他借口了。

  收回他们的权力是迟早的事,若是这次能凭着机会收回来,何乐不为?

  沉默一下,卫宁再次开口道:“户部的财政紧缺,今年年底全国官吏先发一部分俸禄,余下一部分先欠着,国家有钱了再给,都体谅一下国家的难处。”

  赵周抱拳道:“可本不该有这个难处的。”

  卫宁还没开口,汉武帝便沉声道:“给你们钱的时候伱们一口一个替国分忧,少给钱了你们就不乐意了,自己在任上贪了多少,你们是不是以为朕不知道?”

  “你们都是清官,两袖清风,不拿一针一线是不是?嗯?”

  赵周:“……”

  汉武帝继续道:“他说不给你们钱了吗?国家有难处欠你们一点钱是不是不行?”

  赵周慌忙道:“这……臣不敢,臣不是这个意思,臣只是觉得铸新币完全不必要。”

  汉武帝嗤笑道:“不必要?你是百官首揆,衙门待着时间长了就出去走走,看看是必要还是不必要!”

  “按照皇太子命令执行,太子牵头工部尽快制造出新币给朕看看,若是可以就抓紧铸新币之事!”

  百官不得不抱拳道:“臣遵旨。”

  等退朝后,赵周还是满肚子疑惑,他主动去户部找到了桑弘羊求教。

  他实在不理解汉武帝最后那句话什么意思,为什么会说铸造新币乃形势所逼,是必要之举。

  当桑弘羊将京畿之外民间货币制度递近崩溃,郡国和商人私自剪裁秦半两再私制货币等事说出来后,赵周才大惊失色。

  作为百官首揆,这些事他居然不知道,还在朝廷顶撞皇太子,认为他铸新币乃好大喜功之举。

  只是这么想想,赵周就觉得惭愧不已,他实在不知道民间货币已滥觞到这种地步了!

  桑弘羊提醒赵周这些事不要乱传,防止传入民间引起不必要的恐慌。

第358章 棉衣问世

  元狩三年秋八月,卫宁亲自组织工部开始铸造新币。

  为此国策,工部单独开设一衙门,皇朝铸币司。

  卫宁在纸张上给出了自己铸造新币的设想,铜板不再用方孔圆币,以青铜圆币为模板,重五铢,轻重适中,正面用汉武帝带冠头像模形,背面刻元狩通宝,皇汉铸币司铸等字样。

  当卫宁将他在纸张上的钱币模板交给路充国的时候,路充国被卫宁这大胆的设计惊到了。

  这颠覆了以往大家对钱币的认知,他怕民间接受不了。

  卫宁反问路充国:“此前能用贝壳代替货币,你可想过为什么?”

  “货币只是一种价值体现形式,它可以是青铜,可以是金银,也可以是丝绸、甚至茶叶,只要能衡量价值,国家赋予它一般等价物的经济价值,什么都能成为货币。”

  “新钱重量适中,难以伪造,你先铸出来,然后我们再探讨。”

  路充国不再犹豫,抓紧让铸币司铸造新钱。

  ……

  御史大夫张汤找到了卫宁,对卫宁汇报了各地监察御史监察出来的结果。

  诸郡国自然激烈反对将铸币权限交给朝廷中央,诸如赵地、山东等民风彪悍的地方反对最为激烈。

首节 上一节 300/421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骥行三国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