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汉:从封狼居胥到千古一帝 第316节
卫宁的做法显然太激进了,好一些官吏纷纷上书汉武帝弹劾卫宁目无王法。
或许这一批人中有韩说的人,也或许没有,总而言之百官是不希望看到卫宁能越过法律之外去杀人的。
你卫宁可以使用阴谋、阳谋等等去算计韩说,让韩说无话可说,让大众知晓他该杀,光明正大的杀。
而不是像你这般动用私刑,直接将韩说杀了。
诚如韩说说的那样,你今天可以动用私权力去杀韩说,明天是不是可以去杀宰相,去杀六部尚书?
只要你愿意,这天下官吏哪个你不能随便杀?
故此,百官怎能不胆战心惊?怎能不纷纷上书汉武帝反对卫宁滥杀无辜?
今天能杀韩说,明天就能杀他们。
可汉武帝的回复却很简单,他对百官的回答是,韩说欺君,罪该万死。
至于怎么欺君,张汤已经替汉武帝找到了借口。
一个韩说而已,杀了就杀了吧,汉武帝根本不在乎,韩信的后人又怎样,就算韩信在世,天子还不是想杀就杀?
他的儿子杀人他反而更加高兴,这说明他的儿子不是一个仁慈的君主嘛。
……
年关前,田千秋从南疆来了一封信给卫宁,将南疆的事一五一十的告知了卫宁。
南疆安危后,卫宁也放下了心,在南疆,他只希望征西能安稳执政,相较于其他人来说,征西的性子和为人卫宁了解,因为了解就容易控制,若是换做其他人上台,反而不好控制。
这也是为什么卫宁要让田千秋保住征西的原因所在。
元狩三年末,大汉发生了两件事。
这个年关一定是令人欣喜的,因为秦子榆怀了身孕。
不但秦子榆怀了身孕,赵婕妤也怀孕了。
汉武帝很是高兴,两个孩子还没出生就给他们分别取了名讳。
给赵婕妤的儿子取名刘弗陵,给卫宁的孩子取名刘暄。
年夜饭吃完后,卫宁陪着汉武帝来到未央宫南城,俯瞰着繁华的长安城万家灯火,卫宁笑着对汉武帝道:“父皇,要是都没生儿子咋办啊?”
汉武帝道:“那就等以后生了儿子再取这个名字。”
这封建社会,定是重男轻女的,所以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后代是个儿子,越多越好。
母凭子贵嘛,这个成语被发明出来不是没道理。
“开春全国要进行科举考试了,都安排妥当了吗?”
明年开春,大汉的第一届科考正式开始。
为了科考,大汉已经准备了一年半的时间,卫宁早已让三省六部重点准备国家的抡才大事。
在察举制被科举制给代替的这一年多时间,大汉的官吏青黄不接。
许多衙署都出现大面积的空缺,原因还是因为人才没补充上。
明年这种情况就会缓解,科举制会招揽一大部分人才进入朝廷,弥补官吏的空缺。
“父皇安心,都安排好了。”
长安城灯火如昼,今晚卫宁陪着汉武帝在南城上过了美好的一个年关。
……
到元狩四年二月份的时候,各地方郡国县已经开始紧锣密鼓的准备科考。
各地方的小考都在举办,今年科举盛况空前。
三月末的时候,全国各地选拔出五千多名小考及格者,准备在八月份参加国试。
所谓的国试不过只是第二级考试,考完之后到元狩五年的二月份,才会举办中央考试,也是科举的最后一道关。
考完后这一批人才就具备为官的资格。
元狩四年秋,国试开始,各国考中者不过一千余人,几乎淘汰了五分之一的人选。
在明年元狩五年的时候,中央考试还会淘汰一大批人。
卫宁和汉武帝商讨过,打算这一批科考录用控制在一百五十余人。
换言之,还有十分之一的读书人要被淘汰,真正有资格为官的也不过一百多人。
元狩四年十月底,秦子榆和赵婕妤分别诞生了孩子。
汉武帝很高兴,因为秦子榆和赵婕妤分别生下了男婴。
礼部立刻张罗祭奠礼仪,汉武帝带着卫宁祭祀高禖,此前汉武帝就祈求过高禖降子,这个时候自然要还愿祭祀。
身为皇室人,祭祀是皇家人最日常的事,甚至比批阅奏疏还要重要。
总之不管发生什么,先祭祀一波是绝对正确的。
到元狩五年二月末,千余学子齐聚长安,准备今年的科举考试。
这一年时间,大汉的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商业如雨后春笋一般开始冒头,各地农业更是丰收。
除此外还有一则好消息,江充出使西域已经谈好了西域和大汉之间的国家商业贸易。
他没有辜负汉武帝的期望,如果说此前大汉和西域之间的商业贸易,都是丝绸之路之间的商人获利。
现在江充谈下了大汉和西域国家之间的贸易,那大批钱财都会进入国库。
江充绝对立下大功凯旋归来!
第380章 科举作弊
元狩五年,春二月末,科举结束。
阅卷官紧锣密鼓开始阅卷,今年科考前三名已被定下来。
这次考试对大汉来说意义非凡,卫宁在麒麟殿找到汉武帝,笑着道:“父皇,咱们不妨召见今年前三科举人才。”
给他们一份面见天子的荣誉,如此以后参与科举的读书人会更有积极性。
所谓光宗耀祖,也不过如此了。
汉武帝微笑道:“有道理,那就让礼部安排,今下午召见今年科举前三的人才。”
“好!”
下午时分,天朗气清,六部官吏拱卫在汉武帝左右,衬托出天子的无上威严。
卫宁站在汉武帝身旁。
三名科举学子一步步越上阶梯,来到汉武帝面前,拱手道:“臣,参见吾皇万岁万万岁。”
他们的声音在颤抖,第一次面见天子,说不激动是假的。
汉武帝心中也很是高兴,从开始督办科举改革到现在,已经过去快两年多的时间了。
现在终于见到成效,说不开心是不可能的。
这些人才,都是正儿八经科考考出来的,都身赋才学,未来都是国之栋梁啊!
汉武帝问金科状元,道:“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那状元一脸迷茫,显得不知所措。
汉武帝在等待对方的回答,可见半天迟迟不开口,不由好奇道:“你为何不说话?”
金科状元忙道:“回陛下,微臣学的很好了,没有不及呀。”
啊?
三省六部的堂官脸色顿变,卫宁脸色也黑了下去。
汉武帝面上更是阴沉不已,他道:“朕说你学如不及,犹恐失之!”
“臣回陛下,微臣学已所及了。”
“你放屁!”
汉武帝怒道:“伱告诉朕这两句话什么意思?”
那状元一脸踟蹰,小心翼翼的道:“陛下说学习若不如别人,则会担心失去竞争力?”
“你!”
汉武帝面色愈加愠怒。
“滚下去!”
礼部的官吏立刻带着这名状元离去。
汉武帝又问其他两名学子,这两名学子倒是应对自如。
“回陛下,此两句是出自《论语·秦伯》,意思是学习总怕追赶不上别人,赶上了又怕被甩掉,圣人希望学生们要自强不息勤奋学习,不至于落于人后。”
很显然,那名状元和这两名学生的回答南辕北辙。
这说明什么?说明大汉科举选出来的状元是实打实的草包!
一个草包究竟是怎么考上状元的!
这场科举究竟有多少人在配合他舞弊?
所以当那名状元回答汉武帝之后,六部尚书脸色才会那么惶恐,卫宁脸色才会那么难看。
这说明卫宁对这次科举的准备不足,六部有失职之罪!
等人离去后,汉武帝面色阴沉的看了一眼卫宁。
卫宁忙不迭抱拳道:“儿臣会处理。”
汉武帝点点头,道:“好好查!查出来多少就杀多少!”
这次科举改革,汉武帝和卫宁都寄予厚望,按理说科举应该是天下学生最公平的晋升渠道,如今却依旧出现不公平的现象,让一名草包考中了状元。
今日也幸好卫宁提议让汉武帝召了三名举子,若是没召见,那名状元用不了多久就会被授予官职。
这样的草包若是在国家为官,那对大汉来说无疑是巨大的耻辱!
汉武帝面带不悦的离去,六部官吏面面相觑,卫宁对张汤道:“你跟孤去麒麟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