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餐馆通古代

我的餐馆通古代 第102节

  朱棣摆摆手道:“此事以后再说,眼下也不是说这个的时候,想想该怎么处理朱祁镇这个混小子吧。”

  任小天眨巴眨巴眼道:“不是说了让我叔处理他吗?我都跟我叔联系完了,估计他很快就过来了。”

  朱棣大急道:“你小子动作那么快干什么!这不是让父皇看俺的笑话吗?赶紧给他老人家说不用他过来了。”

  “不用了,咱已经来了。

  老四,你有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不能让咱知道的?”

  这时朱元璋推门走了进来对众人说道。

  “这人是谁?他这是犯了什么大错,怎么脸被打成这样了?”

  朱元璋看到床上躺着的朱祁镇被吓了一跳,好奇之下凑上去打算仔细看一看。

  趁着朱元璋被朱祁镇吸引了注意力,朱棣赶紧捅咕了一下任小天低声道:“不是说等事情处理完了再把他送到父皇那儿去吗?你小子怎么着急的把父皇叫过来了?”

  任小天摊摊手道:“我仔细想了想,你要是瞒着我叔偷偷把这事处理了的话,以他的脾气还不得揍你一顿?

  倒不如把他交给我叔这个大家长处理了,这样跟你也没什么关系。

  更何况还有我在这儿呢,保证出不了什么事的。”

  朱棣就算还有别的什么想法,但是朱元璋来都来了,总不能哄他走吧?

  朱元璋回头皱眉说道:“你们俩在那儿嘀咕什么呢?咱都问了三遍了,这人到底是谁?

  还有小天你,这么着急忙慌的叫咱来干什么?咱可是正跟兵部和户部的官员们商议造船的大事呢,耽误了咱的事看咱怎么收拾你。”

  朱棣见状赔笑道:“父皇,天弟叫您来还真是有件小事想让您做主,这事跟这个人有些关系...”

  说完之后朱棣朝床上的朱祁镇指了指。

  话说朱祁镇刚才又挨了朱棣几脚,这会躺在床上正哼哼唧唧的低声嘟囔什么呢。

  朱元璋点点头道:“到底是怎么回事?这人又是怎么被打成这个样子的?”

  朱棣一五一十的说道:“他身上这些伤是儿臣打的。”

  朱元璋不满的说道:“咱是怎么嘱咐你的?遇到事情要冷静,别动不动就出手打人,多跟你大哥学一学。你看看把人家打成什么样子了?”

  朱棣讪讪道:“父皇教育的是,只是这人的身份有些特殊,所以儿臣才一时冲动下了手。”

  朱元璋瞪了朱棣一眼道:“什么人也不能下这么狠的手啊,你看他都伤成什么样了,赶紧给人家道歉。”

  任小天实在看不过眼说道:“叔,这个小子是朱祁镇。”

  朱元璋一时没有反应过来道:“就算他是朱祁镇也不能...

  等等,你说他是谁?”

  任小天又重复一遍:“朱祁镇啊。”

  “咱去你娘的吧!”

  原本还喋喋不休教育朱棣的朱元璋在听到朱祁镇的名字后,当即一蹦三尺高,然后狠狠的对着朱祁镇的头就踢了过去。

  可怜的朱祁镇连哼都没哼一声,就被朱元璋突如其来的一脚给踢昏过去了。

  “都别拦着咱,咱今天要打死这个孽障!”

  朱棣和任小天使了半天劲儿也没拦住朱元璋,朱元璋对着朱祁镇的身体又来了几下狠的。

  最后还是在李元吉和李建成二人加入后,四人合力才将将按住了朱元璋。

  任小天感慨道:“叔你这劲儿是真大啊,你要是再年轻个十来岁我是真按不动你了。”

  “快点松开咱,咱保证先不打他就是了。”

  朱元璋挣扎了几下没有挣脱,只好回头对几人说道。

  任小天这才放开了朱元璋。

  朱元璋活动了一下胳膊不满道:“你们有这力气去打这小子啊,拦着咱干什么。”

  任小天笑道:“再打下去就把他打死了,我们留着他还有用呢。”

  朱元璋冷哼道:“这王八羔子把咱大明的肱骨和精锐都给打没了,留着他还有个屁用,赶紧杀了他算了。”

  “这会他还没打瓦剌呢,一切还有挽回的机会,您听我给您说...”

  任小天把事情给朱元璋原原本本的说了一遍。

  朱元璋这才点头笑道:“做的好啊小天,这次咱真是要感谢你挽救了数十万大明军民的性命了。要是再晚上一段时间,到时候就算把这小子杀上一千遍也无法救回那些将士们了。”

  任小天正色道:“我和四哥商量着是让朱祁镇把皇位传给别人之后再把他交给您处置的,只是现在的继任皇帝的人选上有些犯难,所以现在想着让您给做个主,毕竟您是大明真正意义上的大当家。”

  朱元璋笑骂道:“什么大当家,说的咱跟土匪似的。

  你之前不是跟咱说过朱祁镇的弟弟朱祁钰干的不错吗?直接把皇位传给他不就成了?这事还需要犯难吗?”

  任小天解释道:“四哥觉得朱祁钰这人性格有些懦弱,而且对于谦也有戒备之心,不是一个好的接班人选,所以我又给他推荐了一个人选。”

  朱元璋好奇的问道:“哦?那你推荐的人应该错不了,这人是谁?”

  任小天指了指朱棣说道:“就是四哥的二儿子,汉王朱高煦。”

  朱元璋皱着眉头思考了一会后说道:“朱高煦?老四这个儿子咱倒是听说过,但是咱跟这个孙子还没见过面。

  小天你推荐他一定有你的理由,你好好跟咱说说他的事呗。”

  朱高煦的事说起来比较复杂,任小天索性搬来了几张椅子给几人坐下。

  如果不是朱祁镇还躺在床上昏迷着,几人围坐在一起的样子就很像朋友聚会讲故事一样了。

第161章 决定人选

  “朱高煦是四哥的嫡次子,自幼好勇斗狠,和他大哥朱高炽性格完全相反。

  靖难之役爆发后,朱高炽留守北平,而朱高煦则是跟随四哥南下出征。

  东昌之战中四哥遭遇大败,靖难第一功臣张玉战死,眼见四哥就要被建文帝军队俘获,朱高煦率军冲破防线将四哥救出。

  后来的浦子口之战中四哥再次战败,又是朱高煦率军杀到这才解了燃眉之急。

  四哥也认为他作战勇猛,很像年轻时候的自己。”

  任小天说到这,朱元璋微微颔首道:“不错,倒是有咱朱家儿郎的样子了。

  如此说来,朱高煦也不失为一个好的接班人选。”

  但是任小天话锋一转继续说道:“也就是在这个时候四哥的一句话为朱高煦的悲惨未来埋下了伏笔。

  因为朱高炽身宽体胖,四哥对其多有不喜;反观朱高煦因为作战勇猛,屡次救四哥于危难之中,四哥在战时摸着他的后背对他说出了那句话‘世子经常生病,你努力吧。’

  这句话让朱高煦看到了自己成为太子的希望,甚至为了这个希望葬送了自己的性命。”

  朱元璋皱着眉头,一把拽起了朱棣的耳朵怒道:“老四,你可知储君的位置不能随意许诺?

  大唐李家...历史上因为这种事而发生的宫变血案难道还少吗?你怎么还能犯下这种错误?

  高炽身为嫡长子,并且本身又没有什么过错,你有什么理由随意攫夺他的太子之位?”

  李建成幽怨的看了一眼朱元璋,这个老朱教育儿子为啥还非要捎带他李家的人。

  朱棣惨叫连连的说道:“父皇息怒啊,儿臣当时也是随口一说,谁知道这孩子就记在心里了。”

  这句话一出口,朱元璋的怒气更盛了:“这是能随便说的话吗?如果咱也跟你似的每天都随便把太子之位许诺出去,那等咱走了之后你们兄弟之间还不得打成一锅粥了?”

  朱棣把头一缩低声嘀咕道:“谁敢造大哥的反啊,别说是儿臣了,就算是二哥和三哥也没有这个胆子吧。

  高炽要是能有大哥三分的威严,儿臣也不至于说那种话了。”

  朱元璋见朱棣还敢犟嘴,当即就要发飙给他点颜色看看,任小天赶紧拦了下来。

  “叔,您别着急,听我把话说完。

  四哥登基之后,经过慎重的考虑还是把高炽立为了太子,封朱高煦为汉王。

  朱高煦对此极为不满,不肯去云南就藩,四哥觉得愧对于他,就让他留在了应天。

  他不仅不满足,还索取了天策卫作为自己的护卫,时常将自己比作唐太宗李世民。”

  这下一旁的李建成脸色更黑了,合着这是每个造反的人都要把自己拿出来踩一脚?

  任小天没有注意到李建成的脸色变化自顾说道:“朱高煦自此愈发猖狂,他还多次陷害太子朱高炽,冤杀解缙,违法之事更是多如牛毛。

  终于四哥忍无可忍将其囚禁准备贬为庶人,在朱高炽的极力劝谏之下四哥改徙封乐安,朱高煦在无奈之下只好去乐安就藩。

  但是到了乐安他仍然是不老实,心怀怨念的他积极策划谋反,朱高炽多次写信劝谏于他都无济于事。

  等四哥和朱高炽都去世之后,朱高煦终于按捺不住自己的情绪,选择了起兵造自己侄子朱瞻基的反。

  然而在朱瞻基御驾亲征之下,朱高煦兵败如山倒,很快就被朱瞻基给俘虏了。

  其实朱瞻基一开始也没打算杀死他,只是将他关在了牢里。

  结果朱瞻基在去牢里看他的时候,朱高煦伸腿绊倒了朱瞻基,朱瞻基大怒之下将他这位亲叔叔放进了铜缸里活活的烤死了。”

  朱元璋这次倒没动手,只是阴阳怪气的对朱棣说道:“老四啊,这真是天道轮回啊。

  你造自己侄子的反,没想到有一天自己的儿子也会造孙子的反吧?”

  朱棣铁青着脸说道:“这个不争气的东西,看俺回去怎么收拾他!没有那个本事还造反,这不是让人笑话吗?!”

  任小天摇摇头说道:“其实这事归根到底还是在四哥你身上,要不是你经常给朱高煦透露有换储的想法,恐怕他也不会走到那般地步。

  诚然朱高煦有很多性格上的缺点,但是如果不是四哥你对他的承诺,他未必就有那个胆子敢造反。”

  朱元璋疑惑道:“既然朱高煦性格不堪,那小天你为什么还要推荐他去做皇帝呢?”

  任小天说道:“朱高煦纵有千般不好也比躺着的那位强吧?

  最起码人家也是腥风血雨里杀出来的人物,打仗总要强过朱祁镇这个大草包许多。

  而且他好歹也是在四哥身边熏陶了这么多年,处理政事也不会太差。

  还有一点就是四哥已经诓过人家好几次了,总要给是补偿才是。”

  朱元璋哑然失笑道:“皇位事关天下百姓生计,怎么能是补偿给哪一个人这么儿戏?

  小天,你这么做可是有些草率了。”

  任小天耸耸肩道:“我就是给你们提个建议,最终决定权还是在你们爷俩手上。

  反正我觉得朱高煦真做了皇帝也未必就比高炽差到哪里去。

首节 上一节 102/4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特工:开局叛逆者,成为军统信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