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餐馆通古代

我的餐馆通古代 第324节

第444章 张居正

  朱高煦生于洪武十三年,在洪武朱棣这会还只是一个一岁多的小娃娃。

  所以洪武朱棣对面前这个比自己还大的儿子完全没什么认同感。

  朱高煦自讨了个没趣,但是面对朱棣那张脸还真是有怒不敢言。

  “喏,这是通往朱厚熜那会的令牌,辛苦你们二位跑一趟了。”

  任小天的话也算给朱高煦解了围,连忙上前接过了令牌。

  “看俺做什么?还不跟上?”

  朱高煦打开通道后下意识的看向洪武朱棣,洪武朱棣迈步就走了进去。

  朱高煦拿他这个年轻版的父皇还真是没辙,只能拽着朱厚熜跟了上去。

  三人走后宴席算是正式开始了,一时间觥筹交错的好不热闹。

  赵匡胤抿了一口酒后问道:“哎,小天,朕忘了问你了。

  赵煦现在怎么样了?”

  任小天笑道:“我前天刚去看过他。

  医生说他身体已经开始好转了,估计再有十天半月的就能出院了。

  到时候再吃上一顿时间的药,肺结核就能彻底的治愈了。”

  赵匡胤举杯道:“这段时间真是让你费心了,朕也实在无以为报。

  别的不说,朕敬你一杯!”

  任小天摆摆手道:“行了老赵,你的心意我领了。

  我酒量你不是不知道,再说我媳妇也在呢,我还是不喝了吧。”

  赵匡胤一副了然的神色,冲他眨眨眼道:“哦~朕懂你~”

  “你懂个屁啊!别把我想的那么龌龊。”

  任小天没好气的回了一句。

  皇帝们知道一会还要商议变法改革的事情,所以也都没有多喝。

  所以等到朱高煦带着张居正回来的时候,诸位皇帝们都吃饱了在沙发上消化食物呢。

  “啊?你们都吃完啦?”

  朱高煦饿的肚子咕咕叫,小声的抱怨了几句。

  朱棣不满的说道:“你小子怎么那么多事,看看哪个盘子里还有菜你对付几口呗。”

  朱高煦转了一圈后说道:“这哪还有菜啊?”

  任小天看不过眼道:“没事,我再让张成他俩去做几个菜。

  正好他们俩也还没吃呢,你正好跟他们一块吃点吧。”

  朱高煦不禁腹诽了两句。

  想他堂堂的汉王都要沦落到和太监同桌吃饭的份上了。

  不过他肚子实在太饿,也没时间多计较这些了。

  起身跟着张成二人就进了厨房。

  “你就是张居正?”

  朱元璋打量了一下朱高煦带来的年轻官员说道。

  张居正现在虽然已经是翰林院的庶吉士。

  但终究还是个初出茅庐的年轻人。

  与日后万历一朝的立皇帝可谓是天差地别。

  再加上刚才朱高煦拿朱元璋几人吓唬了他一路,张居正早就腿肚子转筋了。

  “回陛下,微臣正是张居正。”

  虽然不认识朱元璋是谁,但称呼一声陛下总不为错。

  “起来吧,不用这么拘谨。

  咱就是大明皇帝朱元璋。”

  朱元璋笑呵呵的说了一句。

  张居正战战兢兢的站起身来,但是依旧不敢抬头看向朱元璋。

  朱元璋也不在意,继续发问道:“听说你对变法改革很有心得?”

  张居正不知朱元璋话中的意思,还以为朱元璋对变法很不满意。

  毕竟大明很多的祖训和条条框框都是朱元璋亲自定下的。

  他连忙再次跪下道:“太祖,微臣并无变法的想法啊。

  微臣只是区区的翰林院庶吉士,绝不敢有僭越之举啊!”

  朱元璋皱眉看向任小天道:“这就是你跟咱说的变法之才?

  怎么咱一提变法他就吓成这样了?小天你不会是弄错了吧?”

  任小天哭笑不得道:“就您这个问法换谁谁不害怕啊?

  谁让您老的名头那么响亮呢?大明哪个官员敢在您面前大声说话啊?”

  说完之后任小天又对张居正说道:“你也不要害怕,太祖他是想问你变法的事。

  毕竟你应该也知道朱厚熜一朝现在存在的诸多问题,很多已经到了不改变不行的地步了。”

  张居正偷偷瞄了任小天一眼,他一时间也拿不准面前这人的身份。

  只是从穿着打扮上来看绝对不是大明的皇帝。

  任小天提醒道:“你不是刚给朱厚熜上了一份奏折叫《论时政疏》吗?

  那你现在再给你们太祖复述一遍吧。”

  张居正见朱元璋没有反驳,于是壮着胆子说道:“论时政疏是微臣效仿西汉贾谊写的一些建议而已。

  其中尚有许多不足之处,微臣恐惊扰了太祖的耳朵。”

  朱元璋不耐烦的说道:“让你说你就说,哪来这么多弯弯绕绕?”

  张居正心中一惊,连忙将《论时政疏》里的问题向朱元璋复述了一遍。

  朱元璋是听的饶有兴致。

  《论时政疏》内容虽然不多,但是却涉及到了大明的几个核心问题。

  分别是宗室、人才、官僚、军备与财政收入几大项。

  朱元璋听完后微微颔首道:“不错,很有见地。

  小天果然没有骗咱,你小子还真是有做宰相的材料。”

  张居正立马跪下道:“微臣绝不敢做宰相,能侥幸进入内阁已经是微臣毕生的梦想了。”

  秦始皇笑道:“朱老弟,你别拿宰相吓唬人家了。

  你也不看看你一朝的宰相有哪个落得好下场的?

  你这不是咒人早死吗?”

  朱元璋挠头嘿笑了两声道:“咱也就是那么比喻一下,谁知道他当真了呢。

  不过他的才华确实很不错,年纪轻轻的就能看出这么多问题来。”

  随即朱元璋再次说道:“你既然提出了这诸多的问题,那想必你也有了解决的对策了吧?”

  张居正有些为难的说道:“微臣现在只有初步的构想,许多地方还没有完善...”

  朱元璋大手一挥道:“无妨,你尽管说来,咱绝对不怪罪你。”

  张居正见朱元璋态度还算和蔼,于是把心中的想法简单的说了一下。

  当然最敏感的宗室问题张居正还是识趣的没有提及。

  任小天仔细听了一下。

  无论是清丈土地、统一赋役还是计亩征银都已经有了日后一条鞭法的雏形。

  看来张居正在翰林院也没有白学这几年。

  “不错,真是不错。

  咱真是越来越中意你了。”

  朱元璋抚掌大笑道。

  张居正谦虚的说道:“都是翰林院同僚和恩师少湖先生指点的功劳,微臣不敢贪功。”

  任小天看向雍正问道:“雍正,你觉得张居正说的如何?”

  雍正搓着脸颊说道:“张居正果然名不虚传。

  虽然其中尚有不少瑕疵,但在嘉靖年间来说已经很完善了。

  朕倒想和张大人好好请教请教。”

  随即雍正就将自己一朝实行的摊丁入亩、火耗归公、官绅一体纳粮等政策说给了张居正。

  张居正听的是如痴如醉。

第445章 张居正去大唐

  “喏,我这儿有纸笔,你先凑合拿着用吧。”

  任小天看出张居正对雍正这些新颖的想法求知若渴,但是脑袋里一时却记不住这么多内容。

  于是回身拿了纸笔交给了他。

  张居正也算是第一位用拿毛笔的方式拿中性笔写字的人了。

首节 上一节 324/4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特工:开局叛逆者,成为军统信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