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餐馆通古代 第383节
任小天也将刘彻给劝坐下道:“好了好了,这种事就别吵来吵去的了。
老刘啊,虽然李元吉的话说的难听了点,但是理也确实是这么个理。
你想想,如果把你代入到刘濞的身上,你的儿子莫名其妙被当朝太子杀了你会是什么心情?
就算是朱允炆,当年也没对入京为质的朱高炽三兄弟下过什么狠手吧?”
刘邦气不过道:“那还能怎么样?总不能让刘启向他自杀谢罪吧?
再说刘恒也肯定补偿过他了,难道这也能成为他造反的理由?”
任小天摆摆手道:“我刚才就说了,刘贤之死只是七国之乱的引子而已。
真正让刘濞下定决心想要造反的原因还是刘启着手削藩一事。”
秦始皇嘀咕道:“寡人就说分封制没有什么好结果。
寡人好容易推行的郡县制,刘季你非要开倒车再搞分封。
活该你们大汉受此磨难。”
刘邦面色有些难看。
难道他真的想重新拾起分封制吗?
他难道就想把到手的权力全部分封出去?
实在是当时的情形让他没办法不分封。
毕竟他的大汉建立初期除了他这个皇帝之外,六国贵族仍旧占据了不少的主导地位。
甚至可以说初期的大汉就是个联盟的形式,他刘邦充其量也就是个盟主。
如果他建国后不遵守诺言重新分封六国贵族和功臣的话,下一步就要再次经历一大波暴乱。
这显然是百废待兴的大汉不能承受的。
所以他也只能妥协分封了诸多的异姓王。
等到这十几年的国力恢复,他已经将异姓王收拾个差不多了。
但是他们的地盘还得有人管理啊?
于是刘邦别开生面的想出了一个结合郡县制和分封制的郡国制来。
把姓刘的皇室血脉全部分封到六国故地去搞管理。
直到当地的百姓能够接受了郡县制之后再逐步过渡也不迟。
他也没想到那么快就出来了刘濞这样造反的藩王不是?
任小天继续说道:“其实刘启削藩的想法也没什么错误。
毕竟以大汉藩王的权力来说,不削藩就是慢性死亡。
削藩或许会死的更快,但如果成功的话那就是一劳永逸的事情。
而且刘启他也确实是成功了。”
第508章 诛晁错,清君侧
“同样是藩王,大汉藩王和大明藩王最大的不同就是在手中的权力上。
明朝的藩王是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且不可参合四民之业,并能世袭罔替。
而大汉的藩王除了没有帝号之外,俨然和皇帝已经没什么两样了。
他们在自己的封地拥有征税、征兵、锻铸货币的权力,他们还能有自己的王后和后宫嫔妃,也可以任命地方官吏。
这和朝廷又有什么分别?
其中吴王刘濞由于封地靠海,他甚至还偷偷的煮盐、炼铁、打造兵器。
经过数十年的积累,刘濞手中掌握了大量的财富和武装力量。
我这么给你说吧,要是我四哥朱棣当初靖难的时候有这个条件,恐怕他做梦都要笑醒了。”
刘邦惊出了一身冷汗:“看来这个刘濞早就图谋不轨了。
这么多年的发展下来,他的力量难道可以抗衡朝廷大军了吗?”
任小天摆摆手:“那肯定还是不行的,毕竟刘启再怎么样也不会像朱允炆一样菜。
仅凭一个刘濞还是很难与整个大汉的军队抗衡,所以他就要拉拢其他的藩王一起造反。”
刘邦不解的问道:“拉拢其他藩王?这个想法倒是不错。
但是其他藩王又不跟他一样和刘启有杀子之仇,为何要跟他一块造反?
要知道造反可是诛九族的大罪,藩王们应该不会随便就下决定吧?”
任小天无奈的摇了摇头道:“老刘你还真是上年纪了记性变差了啊。
你忘了我刚刚说过的了?刘启已经决定着手削藩了啊。
你把手都伸到我地盘上来了,那我还能惯着你?”
刘邦猛的拍了一下脑门道:“嗨,真是老了,脑子不中用了。
刘启他好端端的怎么想起削藩来了?
若是他不削藩的话,刘濞也找不到几个盟友吧?”
任小天手指敲击着茶几说道:“不削藩还等着他们羽翼丰满之后推翻朝廷啊?
再说这些年过去,藩王也有些过于膨胀了。
他们很多人都不把刘启这个皇帝放在眼里。
往常应该上缴朝廷的税收,他们总是不按时交。
要么就只交很少的一部分,更有甚者直接哭穷一分钱都不出。
刘启面对这种局面也有些坐不住了。
正好这时他身边的御史大夫晁错向他进言。
晁错在奏折里写道:皇上你削藩他们会反,不削藩他们一样会反。
削藩之后造反影响小,随手可灭。
但不削藩等他们发展起来造反,到时候可就是大祸临头了。
刘启在看完了晁错的奏折之后终于是下定了削藩的决心。”
刘邦点点头道:“当断不断,必受其乱。
这个晁错说的也不为错。
如果藩王之事已经影响到朝廷乃至天下大计,那削也就削了吧。
毕竟我也是刚刚才铲除了那些个异姓王。”
任小天点点头继续道:“刘启在晁错的指点下,先是把目光对准了楚王刘戊。
他说刘戊在薄太后丧事时偷偷淫乱,于是削去了他的东海郡以示惩戒。
随即判定赵王刘遂有罪,削去其河间郡。
又因胶西王刘卬因为售卖爵位时舞弊,削减其六个县。
等到刘启觉得时机差不多了,于是开始和群臣商议削减吴王刘濞的封地。”
刘邦抬手打断道:“小天,你先等会。
我有点糊涂了。
刘启为何先要从其他的藩王开始削起呢?
直接对刘濞动手岂不是更好?
这样不仅不会引起其他藩王的不满,还能以雷霆之势将刘濞的势力削减。
嗯...这事怎么听着这么熟悉呢?
对了!朱允炆他当初削藩不就是从其他藩王开始削起的吗?最后才给了朱棣机会靖难成功了。
刘启他不会重蹈朱允炆的覆辙吧?”
任小天好笑道:“老刘你是不是弄错了?
朱允炆比刘启可要晚上将近两千年呢。
他俩谁重蹈谁的覆辙啊?
说不定朱允炆会这么做还是参考了刘启的做法呢。
至于刘启为什么没直接削刘濞的封地,这点我也不知道了。
一会他过来了之后你自己亲自问他吧。
但是有一点我是知道的。
与被逼起兵的朱棣不同,那就是刘濞早就做好造反的准备了。
无论刘启削藩还是不削藩,他最后都还是要起兵的。
只不过刘启突然削藩,正好给了刘濞联络其他盟友的机会。”
刘邦点点头:“小天你继续说吧,把他们造反的事前前后后都给我说清楚。”
“在刘启着手削藩之后,刘濞知道自己的机会来了。
因为削藩肯定会引起其他藩王强烈的不满,正是他拉拢盟友的好时机。
于是他派出使者先是找上了被削封地的楚王、赵王和胶西王。
三人正因为封地被削而恼怒不已,刘濞派人联络正中他们的下怀。
与三人约定好之后,刘濞又先后联络上了济南王刘辟光、淄川王刘贤(刘肥的儿子,不是刘濞死的那个儿子)、胶东王刘雄渠三人。
就这样刘濞仍旧放心不下,又派人与匈奴、东越、闽越贵族勾结约定共同起事。
最后七王联合打出‘诛晁错、清君侧’的旗号同时起兵造反了,史称七国之乱。
七国军队零零散散的加起来共有近五十万大军。
上一篇:特工:开局叛逆者,成为军统信仰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