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餐馆通古代

我的餐馆通古代 第400节

  朱棣的动作把赵昀彻底搞糊涂了,他摸了摸自己的脑袋道:“朕的头颅有什么不妥之处吗?”

  朱棣摆摆手:“没什么,朕就是看看你脑袋是不是真的适合做酒壶。”

  赵匡胤听到这话顿时眉头一皱,心下泛起一丝不喜。

  尽管赵昀不是什么好皇帝,但他好歹也是朕的子孙,你朱棣不能这么编排他吧?

  想到这儿赵匡胤不禁怒声问道:“朱棣,你什么意思?!”

  任小天拦住了有些生气的赵匡胤,开口解释道:“老赵你别生气,我四哥他没别的意思。

  刚才他说赵昀得好好感谢我叔,这话说的没什么毛病。

  要不是我叔的话,赵昀恐怕连死了都不得安宁。”

  赵匡胤追问道:“小天你快说清楚,别藏着掖着的了。

  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朕都搞糊涂了。”

  “事情还要从元朝的一个和尚说起。

  当时蒙古人已经攻入了大宋的都城。

  这个和尚名叫杨琏真迦,被忽必烈封为江淮释教都总统,掌管江南佛教。

  由于他擅长盗墓,于是他在时任宰相桑哥的支持下开始大肆挖掘南宋皇帝、皇后的陵寝。

  其中最倒霉的就是赵昀,杨琏真迦把他的尸体从棺材里取出倒挂在树上沥清水银。

  七日之后将他嘴里的夜明珠取出,又将他的头颅斩下。

  剩下的躯干被其焚毁,头颅则被做成器皿送到元大都当做饮器。

  就这样直到我叔他率军攻入元大都灭亡了元朝之后,才将赵昀头颅做成的酒碗送回了绍兴永穆陵重新下葬了。”

  原本已经站起身的赵昀顿时仰面跌倒,口中大呼道:“痛煞我也!!!”

  赵匡胤面色铁青,将手中的茶碗摔了个粉碎道:“妖僧安敢欺我大宋皇帝?!!

  真当我大宋无人了吗?!

  此仇不报,朕誓不为人!”

  宋朝极力推崇儒家思想,所以对身体部位看的都十分重要。

  更不要说赵昀贵为皇帝,头颅却被敌人拿去做成酒壶饮酒这种事了。

  这对赵匡胤来说简直是奇耻大辱。

  任小天去抢救赵昀暂且不提。

  赵匡胤用力喘息了几口之后对朱棣说道:“朱元璋的恩情朕记下了,等他来了朕自有报答。

  朱棣,朕还有一个事想要麻烦你。”

第526章 摆烂的赵昀

  朱棣哪能不知赵匡胤要说什么,他笑道:“不就是要去打蒙古嘛,你那点心思还想瞒着朕?

  不过朕现在不能答应你,因为朕要先解决了倭寇的事情。”

  赵匡胤点点头道:“此事不急于一时,君子报仇十年未晚。

  朕现在也抽不出手来去收拾蒙古人。

  还是等岳飞他们平定了金国之后再说吧。”

  赵昀这时已经清醒过来了,他听到赵匡胤的话后大喜道:“岳武穆将军还活着吗?

  若是能有他相助,小小的蒙古定然不在话下!”

  任小天给他泼了盆凉水道:“没你说的那么简单。

  蒙古人要是那么好收拾的话,那元朝也建立不起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了。”

  赵昀一脸疑惑道:“什么是欧亚大陆?”

  任小天拿出手机搜了搜元朝的疆域图递给赵昀道:“你自己看看吧。

  元朝巅峰时期的疆域足足有那么大宋七倍还多。”

  赵昀倒吸了一口凉气:“嘶~居然如此之大?那我大宋能打得过吗?”

  任小天失笑道:“你这自信心也太容易受挫了吧?也难怪你后期变成了个昏君呢。”

  朱棣不屑道:“蒙古人又不是天下无敌,如何不能战胜?

  若是他们真的天下无敌,又怎么会被朕赶到大漠深处去的?

  朕说句你可能不爱听的话,要不是你们大宋皇帝昏庸奸臣当道,元朝想要灭亡大宋恐怕都很困难。

  蒙古人遭遇的最惨痛的失利基本都是在南征大宋的途中发生的。”

  赵昀问道:“朕也是知道蒙古骑兵的厉害之处的。

  他们来去如风,射箭极准,兼之马匹耐力惊人。

  我大宋骑兵本就羸弱,对上他们十战九败。

  像他们这样的骑兵,朕又该如何解决呢?”

  “蒙古骑兵擅长长途奔袭和野外作战,攻城拔寨恰恰是他们的弱点。

  而你们大宋最有利的地方就是城高墙深,蒙古骑兵想要攻城也得付出几倍的伤亡代价。

  当初仅仅一座襄阳城就拖住了蒙古人三十余年。

  甚至在被蒙古大军围城的情况下,襄阳城仍旧是足足支撑了五六年之久。

  若不是贾似道这个奸贼不肯发兵救援的话,仅仅一个襄阳城就足以让蒙古人寸步难行。”

  说到这儿朱棣用力啐了一口,仿佛是提到贾似道脏了他的嘴一样。

  任小天摇头叹息道:“南宋并不缺少能打胜仗的名将,单说一个孟珙就多次在战场上打败了蒙古的骑兵。

  可惜就是他们这样的名将大多都不受重用,岳飞、辛弃疾、陆游等人皆是如此。

  反而是秦桧、丁大全、贾似道这样的奸臣能够平步青云掌握大权。

  这不得不说是你们大宋的悲哀啊。”

  赵昀面露尴尬的说道:这都是朕的不是,朕一定痛改前非。

  赵匡胤抬手打断道:“你先别忙着说场面话,你的事朕还没听完。

  小天,你继续跟朕说他的事,之后朕再决定怎么处置他。”

  任小天点点头道:“刚才我说到哪儿了?”

  朱棣提醒道:“刚说到赵昀被史弥远给扶上了皇位。”

  “那我继续往下说。

  赵昀当了皇帝之后,大权几乎全部落在了史弥远的手中。

  赵昀自己则是躲在后宫享乐,闲暇之余就是推行程朱理学。”

  赵昀有些坐不住的说道:“朕这么做也是无可奈何。

  想朕只是一个民间散落的皇族旁支出身,硬生生的被扶上了皇位。

  整个朝中不是史弥远的人就是杨太后的人,朕就算有再大的本事也施展不出来啊。”

  赵匡胤把眼一瞪道:“朕让你说话了吗?!下次再这样朕就打断你的腿!”

  赵昀立马低下头不吭声了。

  “他这么说其实也没什么毛病。

  其实赵昀这家伙还是有那么点小聪明的。

  当时史弥远和杨太后在朝中势力甚大,赵昀也是看出了这一点。

  于是他借机煽动杨太后和史弥远内斗,他在一旁坐等渔翁之利。

  终究还是史弥远技高一筹,杨太后的势力基本都被他给铲除了。

  赵昀见斗不过史弥远,也只能在他的影响力下蛰伏了起来。

  中间史弥远也担心赵昀会清算自己,于是在一次酒席上试探赵昀。

  史弥远说:听说最近有很多人弹劾与我,陛下可不要相信那些人的话啊。

  赵昀回答说:我知道,不知你还记得真宗年间发生的蝗灾吗?幸亏江南没发生什么事啊。”

  赵德昭挠了挠头道:“他这话是什么意思?简直和史弥远问的风马牛不相及啊?”

  任小天解释道:“赵昀这话深层含义是说,朕和你是一条绳上的蚂蚱,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这也确实是真实情况,毕竟赵昀要是否认了史弥远,就相当于否认了他自己皇位的合法性。”

  赵德昭似懂非懂的点了点头。

  “史弥远就这么又掌握了十年的大权,最终因病而死。

  赵昀也早就看出史弥远一党内部并不团结。

  果然,史弥远死后没多久他们就开始互相攻讦起来,赵昀借机将他们彻底铲除。

  他也开始实施自己心中埋藏已久的抱负,发动了端平更化。

  政治上他整顿吏治、限制官员权力、减少进士录取数量、控制升迁制度。

  文化上他大力推行程朱理学,将理学立为国学,理学大师周敦颐、程颢、程颐、朱熹等人先后入祀孔庙。

  军事上他选拔并任用了孟珙、余玠、赵葵、杜杲、王坚、张珏、吕文德等抗蒙名将,这些人在对蒙战争中均是大放异彩。

  他更是建立了世界上第一所官办孤儿院慈幼局,这一项创举实现了赵昀的愿望,也使得大宋在这方面遥遥领先于全世界。”

  听到这儿赵匡胤脸色缓和了不少,说话也没有刚才那么冲了:“如此看来,赵昀倒也不算是个彻头彻尾的昏君。”

  任小天点点头道:“确实如此,起码他确实努力想让大宋变好过。

  但是他这个有个极大的缺点,那就是经不起什么打击。

  端平入洛失败后没几年,他就觉得战胜蒙古无望了,于是他就开始重蹈覆辙的摆烂了。

首节 上一节 400/4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特工:开局叛逆者,成为军统信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