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我的餐馆通古代

我的餐馆通古代 第77节

第121章 中兴之臣

  “好了,都别吵了!

  世民兄,你也稍微理解一下我四哥的情绪,换做是长孙嫂子差点被人打了,你可能比他还要暴躁。”

  任小天先是大喊一声制止了争吵的二人,随后又向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脸抽抽了一下,放眼天下又有哪个人敢打他的王妃?

  “好,本王可以让你参与进来,但是你得向本王保证不能杀了李隆基,他的性命只能由我李家的人自己处理。”

  李世民思考了片刻对朱棣说道。

  朱棣对李世民的提议自无不可,反正他也主要是想讨个说法,刚才也是话赶话的跟李元吉杠上了而已。

  “这次的事寡人就不参与了,明年开春寡人准备北征匈奴,此时还需养精蓄锐。”

  秦始皇听完摆摆手表示自己没有兴趣。

  朱元璋随即附和道:“嬴兄不去的话咱也不去了,这些事就让他们小辈自己处理吧。

  老四,你要手头上兵力不富裕的话咱倒是可以支援你一二。”

  任小天不禁翻了个白眼心想到:人家二凤可是比你早个几百年呢,您从哪儿赁的是人家的长辈了。

  李世民巴不得他们都不去才好,毕竟又不是什么光彩的事,白白让别人看他李家的笑话。

  这时朱棣拒绝道:“不必了父皇,您老的兵力还是留着打北元吧。正好俺的三大营上次没打过瘾,这次就让李隆基这个老货见识见识咱们大明火器的厉害!”

  秦始皇插话叮嘱道:“小天先生,虽然这次寡人是不去了,但是你还是要想个靠谱的战术才是。

  长安城不比汴梁,城高墙深可是易守难攻啊。

  上次咱们贸然攻城,差点就让赵匡胤的人马把咱们团灭了,要不是章邯拼死拦住了援军,咱们这会早就在地府喝茶了。”

  任小天尴尬的挠了挠头,他毕竟只是个温室里长大的现代人,从来没有接触过军事。

  人家赵括好歹还会纸上谈兵,他可是连一本正儿八经的兵书都没看过。

  上次也是头脑一热就去打了大宋,根本没想着什么战术战略的事情,差点就害的朱棣和秦始皇一块折在了汴梁。

  朱棣点头道:“嬴叔说的是啊,天弟你这次可得靠谱一点,最好是能把咱们直接送到皇宫门前,也省的咱们费力的攻城了。”

  “没问题,这次的通道可以直接开到皇宫门口。下面咱们商量一下战术吧。”

  任小天赶忙在脑海中向系统提问,得到系统肯定的答复后的他对众人说道。

  “不必,只要小天兄能确保把我们送到皇宫门前的话,剩下的就交给本王了。”

  李世民自信的笑着对任小天说道。

  朱元璋也笑道:“取李隆基的性命没什么难度,难就难在如何平定安史之乱和削减节度使权力上。”

  李建成点点头,这些个问题确实是颇为棘手。

  朱元璋又问道:“不知三位准备带谁去天宝年间?”

  李建成把自己的打算说给了几人。

  朱元璋听罢先是点点头,随后又缓缓摇了摇头。看的李建成是一脸莫名其妙。

  “这些人确有大才,但是相较于偌大的大唐来说他们几人也不过是杯水车薪罢了。不如唐太宗把你的凌烟阁功臣再送给李建成几个?”

  朱元璋说完还坏笑着冲李世民眨了眨眼。

  虽然李世民不知道朱元璋所说的凌烟阁功臣都有谁,但肯定都是跟随他多年的从龙之臣,像这般功臣送出去一个都得心疼的要命,更别说朱元璋一下让他送出去好几个了。

  朱元璋大笑了几声道:“哈哈哈哈,咱跟你开玩笑呢。其实天宝年间也有很多名臣良将,只要将这些人收为己用,他们未见的就比你手下的秦琼尉迟恭差。”

  “哦?还请劳烦这位大明皇帝为本宫介绍一下这些人才。”

  李建成听到这儿顿时来了兴趣,毕竟未来他要在天宝年间做皇帝,这些名臣良将可是不能错过的。

  “首先就是高仙芝,此人是高句丽贵族,自幼跟随其父在安西任职,天宝十四年被升任为密云郡公,如果不是李隆基瞎指挥的话,他一个人就能将安史二人挡在潼关外。

  其次就是哥舒翰,此人年轻时屡破吐蕃战功赫赫,接替高仙芝镇守潼关后也是贯彻了高仙芝死守潼关的战术,可惜他也是被李隆基催促出战,最后导致全军覆没的悲剧。

  最后不得不提到的一个人就是朔方节度使安思顺,此人虽与首恶安禄山是堂兄弟,但是却死忠大唐,屡次向李隆基进谏要警惕安禄山,但是都没有被李隆基放在心上。

  后哥舒翰掌握兵权后,因其二人素有嫌隙,故而哥舒翰向李隆基进谗言将安思顺杀死。”

  李建成听的一脸疑惑,怎么放在最后讲的这个安思顺如此平庸,这么容易就被哥舒翰杀了的人还值得被拿出来单独说一说吗?

  “不要着急,咱还没有说完呢。

  安思顺虽然没有亲临战场和安禄山交战过,但是他麾下出来的两员大将可是史书中赫赫有名的。”

  朱元璋也是看出了李建成的疑惑,于是笑着对他解释道。

  秦始皇这时候插话道:“朱老弟说的是大唐的中兴之臣郭子仪和李光弼吧?这二人的确是了不得。

  如果不是他们二人用兵如神的话,安史之乱恐怕还不知要持续多久,能被封为异姓王这一点足以说明二人的功绩。

  依寡人看来,整个大唐除了军神李靖之外,他们二人不输其他任何一员武将。”

  李建成可是知道李靖打仗有多厉害的,如今一下冒出来两个仅次于他的武将,又怎么不让他激动?他恨不得现在就冲到天宝年间将二人收归麾下。

  李世民摇了摇头轻声道:“没想到东汉末年李傕郭汜二人为祸长安,数百年后又来了个李光弼郭子仪拯救长安万民于水火中,真是天道轮回啊。”

  任小天这时候也说道:“我再补充一个人,虽然名声没有郭李那么响亮,但是他的功绩也是载入史册的,此人就是真源县令张巡。”

  听到任小天提到张巡,秦始皇、朱元璋这些知道内情的人都是长叹一声。

  张巡恐怕是安史之乱中最为悲壮的一个人了。

第122章 大唐张巡

  李元吉不屑的说道:“区区一介县令在面临规模如此庞大的叛乱时能有什么作为?你可不要夸大其词。”

  李建成斥责道:“三弟,休要胡说!”

  他当然不像李元吉那般头脑简单,自然明白能被任小天提起的绝对不是一般人。

  任小天冷笑一声道:“区区县令?我问你,换成是你能在其他县令望风而逃的时候迎难而上率军迎敌吗?

  你又能在睢阳城中仅有七千余士兵的情况下抵抗叛军十数万大军十个月吗?更遑论还能在这种情况下杀死二十余位叛军将领,歼灭叛军两万余人!!!”

  “本王...我...”

  任小天说到最后几乎是吼出来的,李元吉不禁被他的声音吓退了几步。

  李建成听着张巡的战绩不禁瞠目结舌,就连李世民都忍不住张大了嘴巴。

  他们也没有这个自信能在这么艰难的情况下苦守十个月。

  任小天叹了口气说道:“张巡的忠义被人夸了千余年,但他也因此被骂了千余年。”

  李建成怒吼道:“如此忠臣为何有人会骂他?!难道这些人都没有礼义廉耻了吗?!!”

  任小天摇了摇头道:“试想睢阳一城之地能有多少存粮?人吃马嚼几个月早就见了底了,士兵们因此每天饿死的比战死的还多。

  在这种情况下张巡被逼无奈的想到了一个办法,那就是效仿曹操的谋士程昱。”

  李世民顿时瞪大了眼睛道:“难道?!”

  任小天点点头:“没错,那就是杀人充饥。

  张巡带头杀了自己的爱妾,给将士们做成了肉汤。

  太守许远也杀死了自己的家仆充作军粮。

  但这些只不过是杯水车薪而已,张巡只能把屠刀伸向了城中的百姓。

  据事后统计,大约有三万多百姓因此被杀,这也是张巡的人生中最大的污点。

  后来的人也因此而攻击他丧失人性,哪怕是向叛军投降也不至于屠杀百姓。”

  “呕。”

  李元吉听到这儿捂着嘴,险些吐到了地上。

  随后他强压下心头的恶心说道:“他再怎么样也不能杀百姓啊!打不过难道还不能突围吗?”

  任小天冷冷看了他一眼道:“谁都有资格说这种话,但是唯独你们李唐皇室不行!

  如果不是张巡死守十个月,大大延缓了叛军的攻势,又怎么会给郭李二人的反攻争取到时间?

  也正是张巡的坚守,才让江南诸地免遭叛军的洗劫,让大唐的经济不至于崩盘。

  张巡的精神也感染了各地守军,抵抗的力量也越来越大,从而一举翻盘战胜了叛军。

  张巡固守十个月,城破之后也没有苟且偷生,而是选择了英勇就义。

  这样的忠臣你有什么资格站在道德的制高点谴责他?!”

  “这...”

  李元吉嗫喏了几声,没有再说话。

  李建成面色复杂的拍了拍任小天的肩膀道:“放心吧,本宫绝对不会让这一幕再次上演。”

  随后李建成对李世民说道:“二弟,你何时能把本宫要的人送来?李隆基的昏庸你也知道,安史之乱近在眼前,我们绝对不能再耽搁了。”

  李世民有些为难的说道:“其余人好办,但是王珪和韦挺远在巂州,罗艺则是在泾州,他们返回长安尚需几日的时间。”

  任小天插话道:“倒也不急这几天,正好世民兄和我四哥回去安排安排,等几日咱们再出发也不迟。”

  尽管李建成内心非常着急,但是任小天都这么说了,他也只能点点头同意下来。

  朱棣说道:“好了好了,那这事就这么定吧。小天你赶紧去做饭,你走这两天俺可是连口像样的饭菜都没吃上。”

  紧接着朱元璋一巴掌就扇到了朱棣头上:“咋?老四你嫌弃咱妹子做的饭了?你这是有了兄弟忘了娘了啊?!”

  朱棣头一缩道:“儿臣哪敢嫌弃母后做的饭?只是母后做菜时盐放的有点多,儿臣因此每天都要多喝两瓶水,实在是喝不下了。”

  朱元璋不耐烦的说道:“做菜不放盐还有什么劲?咱要的就是这个味道。要知道寻常百姓可是连咸盐都不舍得多吃呢!你有的吃就不错了,还这么多废话!”

  任小天笑道:“你们爷俩就别争了。叔你也别吃那么多盐,容易得高血压。我现在就去做饭,你们先坐下聊会天吧。”

  “哈哈哈,还是天弟懂俺啊。”

  朱棣高兴之下狠狠抓了任小天双臂一把,正巧抓在了任小天伤口上。

  “嘶~四哥你轻点,我这胳膊可是刚受过伤。”

首节 上一节 77/404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特工:开局叛逆者,成为军统信仰

下一篇:返回列表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