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第163节
萧方送给他这计策时,早就知晓破解这铁锁计的手段,根本就不怕他用此计反过来对付自己。
甚至于,萧方连是蒯越在背后出谋划策,也算的一清二楚。
“此人的智计,当真是强到匪夷所思,让人恐怖!”
“蒯越啊蒯越,你在这萧方面前,也配称荆州第一谋士?”
“可笑,可笑啊~~”
黄射心中涌起深深的绝望,心理防线在这一刻崩溃。
于是,他颤巍巍起身,跪倒在了刘备面前。
“萧军师真乃神人也,玄德公得如此神人辅佐,我父子二人竟妄图与玄德公为敌,当真是不自量力。”
“射已输的心服口服,愿入城劝我父归降于玄德公,还请玄德公再给我一个机会!”
黄射跪了。
不用刘备主动开口,自己跪了下来,向老刘请降。
萧方不再多言,回头向老刘示意一眼。
刘备微微点头,遂正色问道:
“黄射,前番我已给过你一次机会,你父子却依旧与我为敌。”
“这一次,你当真愿劝你父归降?”
黄射直起身来,慨然道:
“射愿指长江为誓,若射有半句虚言,愿沉江溺亡!”
时人重誓,黄射都指江为誓了,以老刘的性情,岂有不信之理。
何况,他本来也有令黄射入城,劝降黄祖的用意。
“好,我就再信你一次。”
“你便即刻入城,去劝降令尊吧。”
“你告诉他,只要他能开城归降,免除两军士卒,满城百姓的死伤,我刘备麾下,必有他一席之地!”
刘备也是大度的开出了条件。
黄射当即拜谢,再三承诺之后,方才告退而去。
“主公,姐夫,亮有些许顾虑。”
黄射前脚走了未久,一直沉思的诸葛亮,却忽然开口:
“若是黄祖还活着,自然可令这黄射去劝降其父。”
“可若是黄祖重伤不治,死于了兴霸将军箭下呢?”
“这般一算,我们便与黄射有了杀父之仇,他还会归降主公吗?”
诸葛亮一句话,立时提醒了刘备。
“阿亮啊,你咋不早说,兄长都把黄射放走了你才说,总不能让俺兄长说话不算数,再把那小子追回来吧。”
张飞斜瞪了眼诸葛亮,抱怨了起来。
“这个,亮也是刚想到的嘛…”
诸葛亮微微苦笑,脸色略有无奈。
这时,徐庶却道:
“黄家父子现下除了降主公之外,便只能是降孙策。”
“纵然黄祖重伤不治,但其与孙策毕竟有杀父之仇,此人嗜杀成性,黄射若是降了孙策,就不怕被孙策秋后算账?”
“庶以为,黄射若是聪明的话,只能选择归降主公。”
诸葛亮却摇了摇头,说道:
“元直所说,固然不无道理。”
“只是人心难测,谁敢断定,黄射就不会做出有违常理的决断?”
“倘若他当真愚蠢到决心死守夏口,以待孙策率军前来,则我军就要面临内外受敌之困。”
“这般局面,我们不可不事先有所准备才是。”
徐庶语塞。
听得诸葛亮这番话,刘备眉头凝起,脸上不禁蒙上了层阴影。
“阿亮的担心,也无不道理。”
“既然如此,为防黄射犯蠢降孙策那杀人狂魔,主公何不就设下一道双保险呢?”
一直呷着美酒的萧方,忽然开了口。
第130章 救夏口军民于屠刀之下!大势已去,莫螳臂当车,咱降刘吧!
“双保险?”
刘备眉头松展,眼眸精光涌现,转向了萧方。
萧方的目光,却转向了甘宁:
“黄祖麾下有一员部将,名为苏飞,兴霸你可与此人有交情?”
甘宁先是一怔,旋即脸色为之一变。
当年苏飞往襄阳护粮南下,正遇上他率军劫船,两人于汉水上交锋,打得是有来有回。
甘宁难得遇上一位,能跟自己较量两下的对手,虽上据了上风,却欣赏苏飞的水战之能,便放其一马。
苏飞亦是佩服甘宁的实力和豪侠之气,便主动赠与了甘宁百余石粮草,双方便算不打不相识。
后来苏飞几次护粮,甘宁与之碰面,喝过几次酒,算是结下了交情。
只是这桩事,算是甘宁的一个秘密,未曾向任何人透露。
“这萧军师,又是如何知晓此事?”
“莫非他真是开了天眼,天下事天下人,无所不知吗?”
甘宁心中啧啧称奇,尔后才道:
“宁…宁确实与苏飞有些交情,前番汉水一战,我还劝他归降主公未果。”
甘宁不敢有所隐瞒,便索性将当日撞见苏飞之事,一并向老刘汇报。
“这就好办了。”
萧方微微点头,接着不紧不慢道:
“主公可令兴霸,借着与苏飞的交情,派人潜入夏口说降苏飞。”
“这苏飞在江夏军中,也算有些资历,我相信其影响力远胜于黄射那黄口小儿。”
“倘若黄祖当真重伤不治,黄射要犯蠢降孙策的话,我们便可利用苏飞做内应,强行破了夏口便是。”
刘备恍然明悟,方知萧方所说的双保险是什么意思。
令黄射劝降黄祖,是一层保险。
黄祖若死,黄射胆敢降孙策,则启动苏飞做第二道保险,确保江夏诸将不会跟着黄射倒向孙策。
“军师的意思,兴霸应该也听明白了,你意下如何?”
刘备欣然采纳,遂看向甘宁。
甘宁本就有劝降苏飞这个老朋友的想法,萧方此计是正中他下怀,自然没有不答应之理。
“主公,姐夫,亮以为我们除了说降这苏将军之外,还要对夏口城施展些舆论攻势才是。”
诸葛亮忽然又开口进言。
刘备兴致顿起,便示意诸葛亮说下去。
“孙策此人虽有英雄之气,却极为嗜杀,平定江东时,常常是看谁稍不顺眼,便扬起屠刀。”
“孙策的杀戮暴戾之名,想来江夏军民也是有所耳闻,必心存忌惮。”
“我们便可在夏口城中放出流言,就说孙策记恨于黄祖的杀父之仇,若得夏口必会屠城以泄愤。”
“如此一来,城中诸将畏惧于孙策的血腥残暴,纵然黄射犯蠢想倒向孙策,必定也不敢跟从。”
诸葛亮道出了心中想法。
萧方微微点头,对诸葛亮的表现相当满意。
这可是一道攻心计,以诸葛亮这个年纪,能想到攻心计这种极高级的计策,足见其天资之高。
小舅子对孙策的评价,萧方自然也相当认可。
孙氏的霸道嗜杀,那可是有遗传的。
孙坚当年做长沙太守,与上司荆州刺史王睿不和,找了个机会便把人家直接砍了。
后来北上讨董,路过南阳郡时,就因太守张咨不给借粮,二话不说直接又把人家砍了。
孙策相比其父,杀性那是有过之而无不及。
平定江东之时,那是杀得人头滚滚,不服者杀,看不顺眼者杀,抵抗者杀,投降者也杀。
最匪夷所思的是,当初孙策率军攻打会稽,守将严白虎心生畏惧,派其兄严舆向孙策求和。
孙策与之会面时,二话不说抄起铁戟就砍这严舆,这严舆吓的本能往后缩。
于是孙策嘲讽严舆胆小无能,竟真就把人家给砍了。
两国交兵,不斩来使,这是几百上千年来传下的默契。
何况那严舆是恭恭敬敬来向你求和,对你没有半点冒犯,你孙策竟以一个无厘头的理由,就把人家这个使者给砍了?
身为一方诸侯,嗜杀暴戾到如此地步,当真也是古今罕有了。
就连血洗过徐州的曹操,也曾评价孙策—猘儿难与争锋!
猘者,疯狗之意也。
上一篇:我的餐馆通古代
下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