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第182节

  “瑜因此却得灵感,我军何不也以火攻强攻敌营?”

  “咱们数十艘火船,满载火油柴草撞入敌营,熊熊烈火势不可挡,顷刻间便能将刘备的水军战船,连同他水旱二营尽数烧成火海。”

  “介时刘备纵有百万大军,必定军心瓦解,只能由陆上向夏口仓皇而逃。”

  “我们便可以水军溯江而上,抢先一步登陆上游,于其撤往夏口的必经之路上设伏拦截。”

  “如此,何愁不能尽灭刘备四万大军?”

  “生擒斩杀刘备,未尝也没有可能!”

  周瑜越说越激动,腾的跳了起来,手往地图上一拍:

  “若生擒斩杀刘备,是其残兵败将必土崩瓦解,荆州传檄可定也!”

  “纵然刘备侥幸逃生,其主力已覆灭于鄂山,伯符趁胜追击,杀入荆州腹地,他拿什么来抵挡?”

  “江夏,荆南四郡,江陵乃至襄阳,我军岂不势如破竹,轻松可下?”

  “如此,荆州同样唾手可得也!”

  孙策眼眸亮了。

  他几步来到地图前,咀嚼着周瑜所说,眼神越来越兴奋。

  “好一个火攻!”

  “自古水战,还有什么是比火攻威力更强的战法?”

  “公瑾啊公瑾,我早说过那乡野村夫的智计,不可能在你之上!”

  “也只有你周郎,能想出这等毕其功于一役的奇谋妙计!”

  孙策拳头狠狠击打在地图上,整个人仿佛醍醐灌顶一般,对周瑜是赞叹之极。

  周瑜笑而不语,脸虽已俊朗不在,但那份掌控经纬的气度,却已重新回来。

  “主公,公瑾这火攻之计,确实是毕其功于一役的妙计。”

  “只是我军欲施放火船,就必须要抵近离敌营足够近的距离,否则距离太远,刘备便有足够时间派战船出营拦截。”

  “那么这个距离,至少要在一箭之内。”

  “可抵近到这么近的距离,我军船只便将暴露在敌方视野之下,还会遭遇到敌军哨戒巡船,这火船又如何顺利施放?”

  耿直人鲁肃,再一次习惯性泼起了冷水。

  孙策身形一震,脸上的兴奋立时褪色下来,眉头不由皱起。

  他精通水战,如何实施火攻自然是再清楚不过,鲁肃所提及的顾虑岂能不知。

  周瑜却早有所料,淡淡一笑:

  “子敬所提之顾虑,瑜又岂会事先没有想到。”

  “所以我们要在火攻计之前,还要再实施一道诈降计!”

  诈降计?

  孙策三人一怔,茫然的目光齐聚向了周瑜。

  “想要顺利施放火船,就要能在不被敌军哨船阻拦的情况下,顺利接近敌营施放。”

  “所以主公要择我军中一将,暗中诈降刘备,声称要窃了我军粮船,往北岸献粮投奔。”

  “介时刘备见有船来,以为是降将来投,自然便疏于防备,不会令哨船阻拦。”

  “如此一来,我粮船便可畅通无阻的接近敌营,趁其不备引燃粮船,一举发动火攻!”

  “这般措手不及之下,刘备还如何抵挡?”

  周瑜面带着自信诡秘的冷笑,将这第二步计策也诿诿道来。

  孙策恍然大悟,脸上喜色再起,连连点头道:

  “还是公瑾考虑的周密,不错,欲成功实施火攻,就先要用这一出诈降计!”

  赞叹过后,孙策忙又问道:

  “那依公瑾之见,派何人往北岸诈降,才能令那刘备深信不疑?”

  周瑜微微一笑,不紧不慢道:

  “瑜心中已有人选,放眼我军中,没有谁比此人更合适了。”

第144章 天衣无缝的连环大局!得此麒麟,天佑也!萧方:我静看你们表演!

  “不知公瑾所指,是哪一将?”

  孙策满腹好奇,迫不及待的问道。

  周瑜一笑:“这个人,就在帐中!”

  就在帐中?

  孙策四下扫了一圈,帐中就四个字。

  不可能是周瑜,更不可能是自己这个主公。

  那就只剩下了鲁肃和黄盖了。

  孙策回过头来,目光落在了那二人身上。

  “公瑾,你让我去诈降刘备?”

  鲁肃眼眸瞪大,吃惊的问道。

  周瑜摇了摇头,目光转向黄盖:

  “子敬你的份量还不够,我指的人选,正是公覆老将军。”

  所有人的目光,皆是转向了黄盖。

  黄盖面露惊讶,显然没料到,自己竟成了诈降刘备的最佳人选。

  “公覆老将军乃是孙氏两代老臣,在我军中的威望人尽皆知,只有这般份量的大将,才有窃取粮船的机会,方能不令刘备怀疑。”

  “此外,最关键的原因,则是公覆老将军乃荆州人,更是黄氏偏支。”

  “今刘备窃取荆州后,对黄氏一族极为重用,黄承彦被他奉为上宾,黄忠亦是他麾下虎将。”

  “那么公覆老将军做为一名荆州人,又身为黄氏子弟,倒戈投靠于刘备这个荆州之主,不正好是名正言顺吗?”

  周瑜面带微笑,不紧不慢的将理由尽数道出。

  孙策蓦的豁然开朗,方才想起来,黄盖这员老将,乃是荆州零陵人氏。

  汉时乡土情结重,地方豪强们不到万不得已,多不愿远赴他乡为官,除非是做一方封疆大使,或者是入朝为官,否则多是在本州内任职。

  虽说如今四方大乱,天下形势有变,各方豪杰们为谋一条出路,不乏背景离乡,投奔一方诸侯。

  诸如袁绍麾下的许攸,郭图之流,原本为颍川人氏,却皆往冀州追随袁绍。

  饶是如此,大多数的豪强们,还是多愿扎根于本州。

  就如徐州陈登,明明对刘备极为敬仰,当刘备撤离徐州时,却仍选择留在了家乡。

  那么黄盖身为荆州人,为求归乡为官,投奔刘备岂不顺理成章?

  “公瑾所言极是,公覆老将军确是诈降的最佳人选!”

  孙策重重点头,目光遂看向黄盖:

  “公覆老将军,这诈降刘备,施放火船的重任,你可愿担当?”

  此刻,黄盖也明白过来,周瑜说自己是最佳人选的深意所在。

  当下没有半分犹豫,黄盖慨然道:

  “盖受孙家厚恩,此战关乎孙家能否夺取荆州,成就霸业,盖自当义不容辞!”

  “这诈降重任,由盖担当便是!”

  眼见黄盖答应的如此痛快,孙策脸上不禁浮现几分欣慰。

  正要商议诈降细节时。

  沉吟思索的鲁肃,却忍不住提醒道:

  “公覆老将军虽为荆州人,却乃孙氏两代老臣,在我军中德高望重。”

  “肃只怕,以公覆老将军这样的地位的身份,前去诈降那刘备,反倒会令刘备心生怀疑呀。”

  孙策脸上的欣慰,立时消失。

  鲁肃说的没错。

  黄盖是荆州人没错,可更是孙家老臣,军中资历地位与韩当程普齐名。

  就因为自己是荆州人,就放弃了这样的地位,背负上一个背主骂名,去投靠刘备?

  “公瑾,子敬言之有理,光凭公覆老将军是荆州人这一点,似乎不足以令刘备相信呀。”

  孙策眉头皱起,目光看向了周瑜。

  周瑜脸上,依旧是一副早有所料的表情。

  面对孙策的质疑,只淡淡一笑:

  “伯符莫急,这一节我自然早已想好对策。”

  “所以,我们在用这诈降计之前,还需用一道苦肉计。”

  苦肉计?

  孙策三分,眼中不约而同的浮现疑色。

  这一次,连鲁肃也未能从这三个字中,就领悟出周瑜言外玄机。

  “说一句肺腑之言,瑜知道包括公覆老将军在内,江东军中不服我周瑜者甚多。”

  “如今瑜两次失算,致使伯符失了十万支箭矢,自己也反为刘备所伤,致使我军士气受挫,想来军中对我质疑的声音更多了。”

  “咱们就利用这一点,给那刘备演一出好戏。”

  “公覆老将军可于军议上,公然指责伯符用人失误,对伯符当众顶撞。”

首节 上一节 182/6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餐馆通古代

下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