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第220节

  五万啊,五倍的兵力优势,你拿头来扛?

  当然你可以抽调江东各郡镇兵,可你的江东本就人心不服,全靠着你的武力镇压各方豪杰。

  你把镇兵都抽走了,江东顷刻间各郡皆反,你死的岂不是更快?

  至于招募新军,招是可以招,但短时间内根本来不及训练,就算招来了也是乌合之众。

  仅仅一万精锐,加上一帮乌合之众的新军,焉能是刘备五万精锐的对手?

  故绝大多数诸将,不少人主张放弃虎林,一路退回金陵。

  尔后集中现有兵力,依托于金陵城的坚固,背靠江东三郡据守不战。

  “江东三郡怨恨主公杀戮太甚,对主公本就人心不附,当初主公雄兵数万,兵威盛极之时,尚还心存畏惧不敢有异动。”

  “一旦主公败退金陵,令刘备大军兵临江东,恐怕一夜之间,江东各方豪杰便要群起倒戈。”

  “介时人心皆向刘备,主公只凭一万兵马,如何守得住金陵?”

  一位国字脸的中年文士,沉声否定了退守金陵之计。

  那文士,正是江东文臣之首张昭。

  柴桑一战,其子张承陨命,闻讯后的张昭大为震惊,遂向孙权请命,星夜兼程赶来了虎林。

  孙策眉头一皱,此时他才意识到,自己当初平定江东时,杀人如麻是杀得痛快了,种下的恶果今日终于是显现了出来。

  当初你杀人杀得有多痛快,如今人家江东人,就能背叛你就背叛的多干脆。

  出来混总是要还的嘛。

  什么叫自食恶果,孙策总算是体会到了。

  “坚守虎林也不可行。”

  “我军兵少,倘若坚守虎林,势必会被刘备五万大军包围。”

  “主公身系江东存亡,如此千金之躯,倘若身陷于孤城之中生死不知,则江东必人心瓦解,不战而降!”

  沉吟良久的鲁肃,也是神色凝重的出声,否定了诸将坚守虎林,阻挡刘备进入江东的提议。

  众将的议论皆被否定,府堂内渐渐死寂下来。

  “子敬你说坚守虎林不行,子布你又说退守金陵也不行。”

  “这也不行,那也不行,你们说我该怎么办?”

  孙策被激怒,满脸的焦躁,拍着案几冲着那二人抱怨道。

  这时。

  鲁肃深吸一口气,起身拱手道:

  “主公,肃以为,主公想保住江东这份基业,只有一条路可走了。”

  话音方落。

  张昭也站起身来,拱手正色道:

  “主公,昭也以为,主公想度过眼前难关,除了一条路外别无可选!”

第172章 向刘备乞和?我宁愿去当儿子!杀子之仇,辱亡齿寒,拉他下水!

  孙策眼眸亮了。

  刚刚还正大发雷霆,为眼前困局的无解而恼怒,后脚两位谋臣都争相献计,这不就是瞌睡的时候有人递枕头嘛。

  “子敬,子布,尔等有可破局良策?”

  孙策精神大振,陡然间坐直了身子。

  鲁肃深吸一口气,拱手道:

  “我军经鄂山柴桑两役大败,已是损兵折将,江军无兵可调。”

  “刘备却手握雄兵五万,还有太史慈为之呼应,以其现下实力之强,我们正面交锋也好,据守不战也罢,皆不是其对手。”

  “肃以为,唯有向刘备请和,方能避免刘备继续伐我江东,主公才能保住这江东基业!”

  请和!

  这二字一出口,府堂内立时炸开了锅,众将无不为之哗然。

  孙策也勃然变色,脸色的惊喜与期望,霎时间变成了惊怒与愕然。

  原本以为,鲁肃会有什么奇谋妙计,原来是想让他去向刘备求和!

  “啪!”

  孙策一拍案几,怒道:

  “鲁子敬,你这是什么馊主意,你竟然想让吾向那大耳贼求和,让吾受他羞辱?”

  其余众将,亦是纷纷大表不满。

  堂堂孙坚之子,江东小霸王,威风八面,何等的骄傲气盛。

  如今鲁肃却叫他低下骄傲的头颅,以手下败将的身份,厚着脸皮去向刘备求降?

  这还不如直接杀了他来的痛快!

  “能屈能伸,方为大丈夫。”

  “当年勾践若非卧薪尝胆,焉能有后来的复国再起,成就霸业。”

  “主公乃当世雄主,如今若能忍辱负重,保住江东这份基为,将来未尝不能如勾践那般重整旗鼓,声威复起。”

  “恳请以主公以江东为重,以孙氏的基业为重,万不可为虚名所累呀。”

  鲁肃搬出了勾践的例子,语重心长的对孙策一番劝解。

  孙策却半个字没听去,反倒是越听越窝火,不由怒色满面。

  “够了,够了!”

  “我孙策乃霸王,我才不屑做什么勾践!”

  “大耳贼几次三番羞辱于吾,连杀我孙家两员老将,我孙策若是向他低头求和,我孙策的颜面何在?”

  “全军将士们,他们谁还肯服我?”

  “向刘备求乞和绝对不可能,这辈子都不可能!”

  孙策连连拍手,斩钉截铁的将鲁肃的献计否定。

  鲁肃被怼了回去,只得摇头一声暗叹,不敢再多言。

  “子敬此计,实乃昏招也!”

  孙策目光双转向张昭,眼中重新浮现期许:

  “子敬之计不可取,子布,你可有何良策?”

  此时的孙策,将希望又寄托在了张昭身上。

  所有人的注意力,也皆都集中在了这位德高望重,被孙策奉为文臣之首的名士重臣身上。

  张昭干咳几声,拱手正色道:

  “刘备不过一织席贩履之徒,又沾着我江东无数血债,主公自然不能向他求和。”

  “昭的计策是,主公何不重降于袁术,引袁军南下来对付刘备呢?”

  府堂内,又是一片哗然。

  不过这一次的哗然,显然比先前要弱了许多。

  毕竟孙策宣布与袁术决裂,前后也不到一年的时间而已。

  在此之前,孙策名义乃是袁术的臣子,他们这帮跟随孙策的武将,同样也算得上是袁术部将。

  他们跟随着孙策归降袁术,名义上也可以叫重归故主,比向刘备乞降要有面子的多了。

  众将的抵触心理,自然也就没那么大。

  哪怕是孙策,虽然对张昭此计,脸上流露出了失望之色,但反应却显然没有适才对鲁肃那般强烈。

  “子布啊,你的所谓妙计,就是让吾向袁术低头认错,重新向他伏首称臣吗?”

  孙策失望的目光,看向了张昭。

  只是,他话中却用了“低头认错”四个字,有种小孩子做错了事,向大人服软认怂的意味在内。

  张昭自然听得出这其中意味。

  “袁术素来待主公若子,对孙氏一族也是极厚,其治下各郡中,孙氏为太守者不少数。”

  “而主公先前与袁术决裂,一者是袁术僭越称帝,确实是有失大义,二来也是曹操借着朝廷名义,从中挑唆主公反袁。”

  “现下曹操拿下徐州后,转头却去兵围叶县,置袁术僭越于不顾,置汉廷的威信于不顾,主公又何必顾虑。”

  “何况主公只是名义上向袁术归降称臣,实则却仍据有江东,不过是引诱袁术发兵南下,配合我们南北夹击共抗刘备罢了。”

  “待击败刘备后,主公如何对待袁术,再从长计议也不迟!”

  张昭既是臣子又是长辈,最清楚孙策这孩子要面子,这一番规劝分析,自然是给孙策搭足了台阶。

  孙策沉吟半晌后,叹道:

  “就算吾用子布之计,只怕袁术恨吾当初反他,也不肯出手相救呀。”

  这话代表着孙策已然松了口,愿意采纳张昭献计。

  张昭暗喜,忙又道:

  “袁术失了汝南陈国梁国等大片豫州之地,吕布兵败后又等于失了徐州,其实力已是大损。”

  “主公若是归降,等于是令袁术重得江东,实力大增,袁术岂有不喜之理?”

  话锋一转,张昭接着又道:

  “何况据昭所知,当初刘备从徐州败逃汝南时,途经盱台曾杀袁术之子袁耀。”

  “这杀子之恨不共戴天,袁术岂能不报?”

  “再者若刘备得了江东,袁术便要陷入两面受敌的困境,所谓唇亡齿寒的道理,他又怎能不知?”

首节 上一节 220/6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餐馆通古代

下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