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第330节

  “此时若曹仁依旧坚守下邳,则有被袁绍断绝退路,变成一支孤军的可能。”

  “曹仁和这支两万人的兵马,对曹操来说何其宝贵,曹操自然是宁可放弃徐州,也绝不可能牺牲。”

  “那么为了保存实力,曹操自然就只能割痛割肉,提前召曹仁西退。”

  萧方不紧不慢间,将曹操所面临的困境点破。

  刘备若有所悟,略一沉吟后,再问道:

  “那依军师之见,这官渡之战,袁曹谁能笑到最后?”

  萧方轻呷一口酒,语气别有意味道:

  “曹操若想打赢官渡一战,就只能出奇制胜,火烧袁绍在乌巢的粮营,一举打垮袁绍军心。”

  “可惜啊,许攸被袁绍调往徐州辅佐袁谭,曹操这兵行招险的一步棋,未必就走得通了。”

  刘备也好,诸将也罢,听得萧方这番话,皆是神色一惊。

  自家这位军师,远在淮南,却竟已为曹操想好了扭转乾坤之计?

  还算定乌巢,乃是袁绍的屯粮之所?

  似乎他对官渡之战的掌控,比袁绍和曹操这两个当事人还洞若观火!

  这份纵览全局的实力,着实令老刘和众将心下啧啧赞叹。

  “火烧粮营,确实是以弱胜强的一出奇策,只是……”

  刘备先是点头称是,却话锋一转:

  “军师说许攸不在官渡,曹操就烧不了袁绍的粮营,这话备就有些胡涂了,军师此言何意?”

  众人皆是瞪大眼睛,眼神茫然好奇。

  “这个嘛…”

  萧方轻咳几声,却未作解释。

  世人也好,史书也罢,似乎皆认定,曹操官渡打赢袁绍乃是必然结局。

  在萧方看来,曹操取胜却完全是偶然结果。

  官渡的胜负手,在于火烧乌巢。

  袁绍不傻,乌巢粮营远离前线七十里,中间必会层层设卡,防范着曹操偷袭。

  除非曹操开了图,否则怎么可能带着一队人马,绕过袁军正面防线,避过层层哨卡耳目,深入敌后七十里,神不知鬼不觉的杀到人家袁绍的粮营?

  唯一的解释,就是曹操拿到了袁军布防哨卡机密,方才能避过袁军耳目,成功奇袭乌巢。

  而如此机密,袁营之中,定然只有少数的重臣才会知晓。

  许攸作为袁绍的老部下,最心腹的谋士之一,自然就是其中之一。

  正是许攸的叛逃,才将袁军的布防机密泄露给了曹操,才让曹操有了火烧乌巢的胜算。

  所以当曹操得知,许攸只身来投时,才会兴奋到连鞋掉了都顾不得捡,欢欢喜喜亲自相迎的尴尬。

  而现下的局面却是,许攸身在徐州,正辅佐袁谭。

  就算审配在邺城搞许氏族人,逼反了许攸,许攸也不可能千里迢迢跑去官渡投靠曹操。

  退一万步,就算许攸真如历史上那般,千里迢迢投奔了曹操,他手中也没有了官渡袁军的布防机密。

  没有这些机密,没有许攸这个带路党,曹操又如何顺利偷袭乌巢?

  “许攸不重要,官渡之战谁胜谁负也不重要。”

  “重要的是主公当尽快安抚淮南士,整编降军,恢复民生经济,让自己变的更强。”

  “所谓打铁还需自身硬,只要我们足够强,袁曹谁胜谁负又如何。”

  萧方将话头从许攸身上扯开,顺道给老刘灌了一碗鸡汤。

  刘备深以为然。

  “景略军师打铁还需自身硬这句话,辽以为所言极是。”

  “只是辽窃以为,袁曹谁能打赢官渡一战,对我们还是有极大影响的。”

  “袁绍实力本就天下最强,若再击败了曹操,夺取了两河,等于大半个北方皆为其鲸吞!”

  “其对我们的威胁,当远胜于曹操吧。”

  张辽却站了出来,抛出了自己的一番不同见解。

  萧方看向张辽的眼神,掠过几分欣赏。

  不愧是能入武庙的名将,张辽果然并非单纯的武将,更是颇有智计,不然怎能三番五次暴虐孙十万?

  就凭他适才这番话,不光是智计在线,还显示出相当实力的大局观。

  “文远言之有理,袁绍破了曹操,便雄踞两河,实力确实是冠绝天下呀。”

  老刘捋着细髯微微点头,眉宇间不禁掠起几分忌惮。

  “袁绍若胜,纵然雄踞两河,但其年势已高却是软肋。”

  “且袁绍宠幸幼子袁尚,却又令长子袁谭手握重兵,执掌数州,放任诸子争位,纵容麾下谋臣明争暗斗。”

  “故袁绍表面看起来强大到令人望而生畏,其内部却隐患重重,危机四伏。”

  “而曹操若胜,明面实力对主公虽没有优势,但其内部却上下一心,并无内斗,能将所有的力量拧到一个拳头上发出。”

  “故在方看来,无论袁绍胜还是曹操胜,对主公来说,都是有利有弊,不能一概而论。”

  萧方又是一番分析,尔后斩钉截铁道:

  “所以无论袁曹谁胜谁负,于我们而言都无关紧要,我们要做的,只有让我们变的更强。”

  “而现下最迫切之事,便是尽快抚定淮南士民,挥师北上用兵,在袁曹分出胜负前,尽可能的向北扩张,充实我们的实力!”

  听得这一席话,张辽恍然明悟,不禁面露折服之色。

  刘备微皱的眉头也松展开来,便欣然点头道:

  “景略言之有理,官渡之战谁胜谁负,于我们而言皆各有利弊。”

  “就依军师所说,我们尽快抚定淮南人心,抢在袁曹分出胜负前,将我们的兵锋插入中原吧!”

  众将轰然起身,慨然领命。

  大方略已定下,刘备遂不再多想,便与众将继续开怀畅饮,庆贺攻取寿春之功。

  入夜时分,酒宴结束,众将尽兴而去。

  萧方正要离去时,却被张飞和关羽两兄弟,拉到了一间偏堂之中。

  堂门关上,堂内只余下他三人。

  萧方正困惑茫然时,就见张飞变戏法似的,从怀中取出一物,捧在了萧方手中。

  “军师,你看这是何物?”

  张飞眼眸中透着兴奋,将那东西小心翼翼捧到萧方跟前。

  萧方打量了几眼,发现这玩意象是一枚印玺,拿起来再看,只见上面刻有八个字:

  受命于天,既寿永昌。

  “传国玉玺,这是传国玉玺!?”

  萧方眼眸陡然一聚,立时认出了此物。

  “军师也看出来了,这东西就是传国玉玺啊。”

  “这是俺昨日截击吕布时,从他一名被俘的亲卫身上搜出的,想来是那四姓家奴想带着一并突围,却没想到被咱们截住。”

  张飞讲过来胧去脉后,压低声音道:

  “俺得了这玩意儿,便先给二哥看了,原本是想交给兄长的。”

  “可二哥说先不要急着给兄长,不如先找军师你商量商量。”

  “军师啊,你说这传国玉玺,咱们该不该献给兄长?”

第259章 不过一傀儡,传国玉玺他守得吗?天子姓刘,刘备也姓刘!

  萧方把玩着手中这柄玉玺,再打量了一眼这两兄弟,他二人心中的那点小九九,便揣摩了个七七八八。

  这兄弟俩人,多半是不想把传国玉玺献给刘备,不然要献早就献了,何必藏到现在?

  还偷偷摸摸找自己商量,想让他拿个主意。

  萧方估摸着,关张这两兄弟,倒不是想把传国玉玺据为己有,而是怕把玉玺给了刘备,刘备转手就送去许都,给了那位傀儡天子。

  没办法,谁让你老刘姓刘,不姓曹也不姓袁呢。

  你这大汉皇叔刘氏子孙的身份,其实就是把双刃剑。

  好处自然不用多讲,刘氏皇族嘛,讨伐篡汉奸贼天经地义,天然就带有正义光环。

  弊端自然也不少,就比如这传国玉玺。

  孙坚也好,袁术也罢,吕布也好,拿到了传国玉玺,全都可以大大方方据为己有。

  诽议肯定是要遭受此诽议,对他们的影响却不大。

  老刘就不一样了。

  你刘备可是天子钦封的大汉皇叔,口口声声要讨伐汉贼,匡扶汉室,扶奉天子!

  你现下得到了传国玉玺,却据为己有,不去献还给天子,你想干什么?

  你想学袁术不成?

  这种舆论的诽议,对老刘威望声誉,对人心向背的影响,就不能忽略不计了。

  没办法,世人对好人的要求,往往要比恶人要苛刻得多,古往今来皆是如此,倒也不希奇。

  那么对于老刘来说,若是拿到了这传国玉玺,于公于私,自然都会毫不犹豫,送去许都献给天子。

  可咱们这帮将士,辛苦打下了淮南,拿到了传国玉玺,就这么白白送去许都,莫说关张两兄弟,就是其他武将心里边自然也会不甘心。

  “云长将军,翼德将军,那你们觉得,这传国玉玺,该不该献给主公呢?”

首节 上一节 330/6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餐馆通古代

下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