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第473节
“国相,你到底是如何断定,二袁不会发兵来救邺城?”
刘备问出了众将心下好奇,众将皆是竖耳倾听。
萧方放下手中汤茶,却是不紧不慢道:
“袁绍诏令二子来邺城勤王,必是以世子之位相诱,既然他们袁家父子之间,已沦落到以利相诱的地步,那么二袁出不出兵,自然要掂量掂量,到底是否有利可图。”
“那么对袁尚和袁熙来说,最符合他们利益的,必是自己保存实力,让自己的兄弟率军来邺城与我军死战。”
“如此,既能消耗我军实力,又能削弱对方的实力,他们才好坐收渔利。”
“那么这就会形成一个猜疑链,袁熙想让袁尚来救邺城,而自己则按兵不动保存实力。”
“而袁尚同样会想让袁熙来救邺城,他屯兵南皮保存实力。”
“于是最终的结果就是,二人都等着对方来救邺城,却都按兵不动,无人来救邺城。”
“这便是臣判断的依据。”
萧方道出了理由。
刘备恍然明悟,重重点头:
“景略言之有理,父亲以利相诱,儿子自然唯利是图。”
“袁绍拿一个世子之位,先诱袁谭,又诱袁熙和袁尚,父子之间毫无情份可言,言必称利!”
“如今他这两个儿子,皆唯利是图,不肯来救他,正是是他自食恶果!”
众将尽皆也恍悟,无不言语讽刺袁绍。
张飞则一拍案几,兴奋叫道:
“咱们现下围营已设下,邺城已围成了水泄不通,既然袁绍那两个龟儿子谁都不来救他,那咱们还有什么好顾虑的。”
“大王,放心大胆的攻城呗,还等什么啊。”
众将斗志,顷刻间被张飞点燃。
大帐轰然炸裂,众将纷纷起身,尽皆慷慨叫战,巴不得即刻踏平邺城。
“大王,臣还有第三道情报没有说完呢。”
“据北面斥侯来报,张燕已于数日前,率军下了太行山,约有四万黑山军,正向邺城方向而来。”
“照这阵势,二袁虽不来救邺城,倒是张燕这个黑山寇,这是风急火燎的要来救袁绍呢。”
庞统却打断了众将慷慨叫战,泼了一瓢不大不小的冷水。
帐中沸腾的气氛,顿时稍稍熄弱。
张飞冷哼一声,怒道:
“人家亲儿子都见死不救,张燕这厮一个外人,却巴巴的来救袁绍,他是吃饱的撑的么。”
“大王,你给俺两万兵马,俺现下就北上灭了这股黑山军,把张燕的脑袋给你带回来!”
刘备不答,目光却看向萧方,寻求其意见。
萧方羽扇轻摇,却笑着反问张飞:
“翼德啊,你怎么就断定,那张燕南下邺城,是来救袁绍的呢?”
张飞先是一愣,尔后不以为然的反问道:
“那不然呢,他不来救袁绍,难不成还是来投降大王不成?”
话音方落。
陈到掀起帐帘,兴冲冲而至。
“启禀大王,营外有张燕使者到,想要求见大王,进献降表!”
第369章 救命稻草变成压垮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别自作多情,开城投降吧!
张燕使者?
献上降表?
这一刻,当听到这个消息时,大帐中一片静寂。
上至刘备,下至张飞,无不是眼眸瞪圆,满脸的难以置信。
所有人都以为,张燕率四万黑山军南下,乃是前来救袁绍。
谁曾想到,张燕竟是来归降!
众人猛然惊醒,目光齐刷刷的转向了萧方,激动与惊叹霎时间填满眼眶。
然后便是炸裂。
“我的嘴巴什么时候竟然这么灵了,说张燕来投降,他就真来投降?”
“张燕这厮,他是脑袋被驴踢了么,怎么就想起要降咱大王?”
张飞第一个炸裂,激动的嚷嚷大叫起来。
众将紧跟着炸裂,帐中一片惊喜哗议。
“三弟,这可不是你嘴灵验,是萧国相神机妙算,洞察人心。”
“是他早料到,那张燕会归降大王。”
关羽强压着脸上惊喜,出言提醒道。
张飞猛然省悟,急是惊奇的望向萧方:
“俺说国相啊,你咋就笃定,那张燕会来归降大王?”
萧方笑而不语。
张燕这个黑山军头领,在关羽张飞,乃至于老刘的眼中,确实不够亮眼。
哪怕是袁绍这个河北邻居,对张燕也了解不多,或者说是不屑了解。
萧方对此人的生平,却是了如指掌。
此人能在黑山群贼为官军征剿,群贼无首之时铤身而出,整合了各路贼军,称雄于太行山,在袁绍眼皮子底下活蹦乱跳这么久,可见此人所拥有的,不止是统军之能,还有相当的政治能力。
历史上的张燕,便曾在公孙瓒行将覆亡时,发兵往易京援救,企图阻止袁绍一统河北。
目的自然也很单纯,就是为确保河北不能统一,最大限度的维护自己割据太行的现实利益。
然在袁绍病死,袁家诸子争位,曹操杀入河北之后,张燕却敏锐的意识到,袁家覆亡,河北归曹,北方统一已无可避免。
于是这么一次,他没有选择帮袁家抵抗曹操,而是在袁氏未灭之时,就果断选择了率众归降曹操。
由此可见,此人虽有割据之心,却也有识大局之能,政治眼光相当了得,能看出大势所趋,更能顺应大势。
那么以老刘今日之势,远强于当年的曹操,张燕自然能看得出来,袁氏覆没已成定局。
那他做出如历史上一样的选择,率黑山军归降老刘,不也在情理之中吗?
何况在邺城未破的情况下,前来投降老刘,那就是雪中送炭,其收益远远大过于邺城已破,大局已定之下前来投降。
就连萧方心下也不得不承认,张燕这个人的政治嗅觉是相当的敏锐,站队的能力也是当世一流。
“袁绍困守孤城,二子心怀鬼胎皆不来救,明眼人都看得出来,袁家覆没已成定局。”
“张燕识得时务,顺应大势前来归降大王,不也在情理之中的么。”
萧方也不做过多的解释,只轻描淡写的翻过了这一篇。
尔后话锋一转,嘴角微微上扬:
“此时的袁绍,得知二子不来救,想必已是精神大受打击,城中守军亦是人心惶惶。”
“估计在袁绍和魏军眼中,张燕便是他们最后的救命稻草。”
“现下既是张燕来降,那大王何不就让这张燕,从袁绍的救命稻草,变成压倒他这只老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呢?”
听得萧方此言,刘备眼眸不禁一亮。
…
两日后,邺城王宫。
昏暗的大殿内,歇厮底里的骂声正在回荡。
“逆子!畜生!不孝之徒!”
“你们可是孤的儿子,如今见孤有难,竟然个个见死不救!”
“你们简直是畜生不如!”
袁绍是拐杖捶击着地面,脸色因怒火憋到发紫,口中是咬牙切齿,咆哮大骂。
殿中的魏国众臣们,一个个都灰头土脸,黯然叹息,绝望的情绪正在他们中间疯狂的蔓延。
“臣千算万算,却没有算到,二公子和三公子会利欲熏心到如此地步。”
“他们这都是想等着对方来救大王,好借刘备之手来消耗对方,自己才好坐收渔利。”
“我大魏都到了这般危急存亡之秋,没想到他们还在为了争世子之位,彼此勾心斗角互相算计,置我大魏存亡于不顾啊!”
沮授一声无奈的长叹,拳头紧握,言语间也不再掩饰悲忿之意。
袁绍心如刀刺,一阵钻心之痛,仰天悲叫道:
“苍天啊,孤到底做错了什么,怎会生了这些狼心狗肺,畜生不如的儿子!”
“孤做错了什么,你要这般对孤啊~~”
大殿之上,回荡着袁绍悲凉欲绝的质问声。
沮授沉吟良久后,一咬牙,拱手道:
“大王,三公子和二公子不肯来救,已成定局。”
“没有这两路外援,我们仅凭现有一万多兵力,怎么可能守得住邺城?”
“继续坚守邺城,与等死别无两样。”
“臣以为,不如趁着楚军围营刚刚设好,还尚未攻城之时,我们集中所有兵力,全力突——”
他想再劝袁绍弃城突围。
上一篇:我的餐馆通古代
下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