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第523节
原因有二。
这几十名中正官们推举上来的贤能,基本全为士家名士,出身寒门之人只有一人。
这无异于对天下人释放出了一个明确信号:
从今往后,我曹操只用士家子弟,不用寒门庶族。
大秦朝的大门,将只为士家倘开,寒门庶族休要前来自取其辱。
这同样也意味着,他奉行了十来年的“唯才是举”政策,就此为他自己全面否定。
“这些士子,皆乃豪杰俊才,既然是依九品官人法推举上来,尽皆量才任命吧。”
曹操将名录扔在了龙案上,微微拂了拂手,语气中似乎带着几分不情愿的意味。
接着,他重新拿起了另一份帛书,眉头转眼已凝成了一字宽。
那是来自于汉国的最新情报。
情报中将汉国首次科举,什么乡试会试,以及刘备主持殿试,钦点襄阳人马谡为状元的细节…
以及汉朝九州,士家寒门们参加科考的踊跃,对汉廷及刘备的拥戴爆涨…
诸般情报,皆详写其中。
这才是让曹操高兴不起来的真正原因。
看到这道情报的第一时间,曹操就知道,这场争夺人心的战争,自己是打输了。
自己这边推行的九品官人法,固然赢得了四州士家豪族的鼎力支持,代价却是彻底放弃了寒门庶族这支新崛起的力量。
大秦国的选官大权,也就此落入了士家手中。
反观刘备的汉朝那边,不可思议的整出一个科举制,与他的九品官人法针锋相对。
要命的是这科举制一推行,既赢得了士家们的支持,又笼络到了寒门庶族。
刘备竟用这科举制,神奇的调和了士家与寒门的矛盾,将他们的利益轻松的拧到了一根绳上。
这场人心争夺战,谁胜谁负,一目了然。
“这科举之制当真是远远优于九品官人法,连如此奇法都能开创出来,萧方这个乡野村夫,还有什么是他做不到的?”
“朕哪里比不上那大耳贼,为何朕之麾下,就没有如此绝世奇才!”
曹操是咬牙切齿喃喃自语,既有对萧方的恼恨,又有对萧方的赞叹。
又敬又恨,这便是曹操此时对萧方的心理状态。
众臣们彼此对视,皆是窃窃私议。
一旁侍坐的曹丕,听得曹操这番感慨,心下却不是滋味,更有种被打脸的尴尬。
九品官人法,可是他当初力主推行。
为了鼓动曹操实施此法,他甚至是将这九品官人法,吹成了能赢得人心,帮秦国以弱胜强,扭转乾坤的千古奇法。
谁能料到,那个萧方一手科举制横空出世,轻轻松松把他这九品官人法,衬托成了不堪入目。
这脸打的他是啪啪响啊。
“咳咳,儿臣倒以为,那萧方这科举制,倒似儿戏一般。”
“据儿臣所知,刘备选的那个什么头名状元,名为马谡,不过是襄阳马氏一黄口小儿。”
“其余什么榜眼,探花,还有那些个什么进士,虽不乏声名在外的名士,但碌碌无名之辈也甚多。”
“这样选出来的所谓人才,能有什么真才实学,怎比得过我大秦九品官人法,选出来的这些当世名士?”
“那萧方这科举制,虽为刘备笼络了士家寒门,却无法为其选出真正的贤能之才,若从长远计,定然是弊大于利。”
“儿臣还是以为,我大秦的九品官人法,才是选贤任能,令国家强盛的良制。”
曹丕滔滔不绝的对比了一番,将科举制一通贬损,力证自己所献的九品官人法更优。
曹操紧皱的眉头松展了些许。
儿子的话倒也不无道理。
那什么马谡之流,他听都没听说过。
什么阿猫阿狗,刘备都敢钦点为状元?
这样选出来的所谓人才,能有什么用处?
“嗯,子建所言倒也不无道理…”
曹操微微点头称是,脸色终于多云转晴。
曹丕则暗松了一口气。
“陛下,现今不是关注伪汉什么科举制的时候。”
“据我细作来报,刘备近月以来,不断向邺城,洛阳,宛城一带调运粮草,兵马也向这几地暗中增调。”
“种种迹象表明,刘备最多本月,必会起倾国之兵,对我大秦发动灭国之战!”
“生死存亡,近在眼前,我们必须有所准备啊!”
郭嘉神色凝重的进言,顺手将数道情报,呈奏了上去。
曹操打了个寒战。
第409章 憋了个大招?原来你不是废材,藏的够深啊!有我在,你必为太子!
什么九品官人法,什么科举制,什么人心之争,这些都是长远之争。
现实却是,刘备的进攻已迫在眉睫。
如何抵挡住汉国数十万大军来攻,才是当前重中之重!
“拿地图来!”
曹操将那些情报拿起,大喝一声。
典韦急令羽林卫拿来才图,铺展在了大殿之上。
曹操一边端详那些情报,一面审视起地图。
秦国众臣们的神经亦紧绷起来,纷纷围于地图前,指指点点议论纷纷。
“奉孝,以你之见…”
曹操正想询问郭嘉对策。
一旁曹植却抢先一步,指着地图道:
“父皇,儿臣以为,刘备此番攻我大秦,必会使声东击西之策!”
曹操心头微微一震,略感新奇的目光,立时从郭嘉身上,转移到了曹植身上。
自己这位儿子,文彩绝艳惊世,写得一手诗赋,连自己都要自叹不如。
原本在他看来,曹植的才华,仅限于诗文,于军事国政则是一窍不通。
不想这关键时刻,一直是门外汉的曹植,竟突然间开口了。
“大耳贼要怎么个声东击西,子建你说下去。”
曹操起了兴趣,便是拂手令道。
曹植便从容上前,指着地图道:
“我大秦之心腹在于关中,关中之心腹则在于长安,刘备欲灭我大秦,势必兵锋会指向长安。”
“而拱卫关中,拱卫长安的正面屏障,便为潼关天险!”
“刘备国力兵力虽胜于我大秦,但我大秦却有潼关这道天下雄关,地利上的优势,足以弥补国力兵力上的差距。”
“只要我们据守潼关不出,刘备纵然有百万大军,亦休想破关而入。”
“这一点,儿臣都能看出来,以刘备之雄略,以那萧方之智谋,又岂会看不出来?”
听到这里,曹操眼中的好奇之色,渐渐变成了刮目相看。
显然他是万没料到,自己儿子竟然有这般见解格局,着实令他大感意外。
众臣对曹植的眼神中,也平添了几分赞许意味。
唯有曹丕,却是眉头暗暗一皱。
“说下去,子建!”
曹操一拂手,继续催促道。
曹植便咽了口唾沫,手往黄河以北一指:
“故儿臣推测,刘备必会以主力佯攻我潼关,以吸引我大秦主力于潼关一线拒守。”
“实则刘备定将另遣大将,由冀州向西用兵,急攻我井陉关,壶等诸关口。”
“其目的,自然是为破我太行山防线,直取晋阳,顺势夺取并州,断我关中一臂。”
“一旦大耳贼拿下并州,大军便能移师河东,向西渡黄河从北部蒲坂一线攻入我关中!”
“河东与关中本为一体,虽相隔黄河,但其险要却远不及潼关,汉军由河东攻入关中的难度,自然要远逊于潼关。”
“儿以为,以刘备的雄略,以那萧方的智计,这才是他们攻我大秦,夺我关中的用兵方略!”
曹植吐着唾沫星子,越说越激动,言语神情间弥散着一股胸有成算之势。
曹操神色一震,恍然省悟。
他猛然回首,难以置信的目光,看向了曹植。
那震惊的眼神,显然不敢相信,曹植竟深藏不露到如此地步,平素看起来对军略战争之事莫不关心,竟是胸中藏有这般韬略。
众臣亦无不惊异,眼神中的除了刮目相看之外,更添了几分敬佩。
就连曹丕也惊到微微张大了嘴巴,看着自家大出风头的弟弟,拳头悄然握紧,忽然有种被蒙骗了的恼怒。
自己这个弟弟,平素看起来散漫不羁,除了饮诗作赋,附庸风雅之外一无是处。
没想到这小子的这么深啊,竟然选在汉军大举来攻的前夜,憋出这么一个大招,瞬间令曹操和众臣刮目相看。
“子建,看来你的城府,比我想象的要深啊…”
上一篇:我的餐馆通古代
下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