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军事历史 >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三国:卧龙姐夫,忽悠刘备抢荆州 第539节

  “如此我们两家,便结成了秦晋之好,共抗汉朝,岂不美哉?”

  曹仁骤然变色。

  于夫罗这是要逼曹操和亲啊!

第421章 黑锅你来背,我只做不粘锅!腰板硬了?那咱就灭了五万匈奴铁骑!

  曹仁脸色大变。

  曹植亦是吃了一惊。

  和亲!

  这叔侄二人的脑海之中,不约而同的迸出了这两个字。

  没错,于夫罗就是想逼秦国与他和亲。

  当年高祖初建汉朝,天下百废待兴,无力与正值上升期的匈奴全面开战。

  故不得已之下,汉朝对匈奴只能采取防御态势,同时不得不派公主和亲匈奴。

  直至汉武帝时,经过七十余年的休养生息,国力达到了巅峰,方才有了底气断绝和亲,对匈奴反守为攻。

  和亲,某种意义上已成了耻辱软弱的代名词。

  尤其是和亲于匈奴!

  现如今,这于夫罗是狮子大开口,五个郡和晋王的封号,都填不饱他的胃口,竟然还想逼曹操和亲送女?

  还一次性要曹操送三个女儿?

  欺人太甚,欺人太甚啊!

  就连曹植此刻也被激怒,拳头紧握,当场便想要发怒。

  “咳咳~~”

  杨修却及时几声轻咳,暗示曹植不可冲动。

  曹植只得压下怒火,抬头看了杨修一眼,立时会意了他的意思。

  已答应了向匈奴人割地,骂名已经背上了,何惧再添一笔?

  反正自作主张的是曹仁,黑锅有你这位叔父背,你瞎操心个什么劲?

  一切要以秦国的存亡为重啊…

  明白了杨修的暗示,曹植咽了口唾沫,只得将憋到嘴边的怒火,硬生生又咽了回去。

  他的目光,悄悄转向了曹仁。

  此时的曹仁自然是脸色铁青,眉头深锁,沉默不语。

  于夫罗的得寸进尺,显然也已将他激怒。

  “曹将军,难不成大秦天子看不起我这个匈奴单于,不肯将女儿许配给我不成?”

  “既然是看不起我于夫罗,又何必请我出手,助你们秦国对抗刘备?”

  于夫罗见曹仁犹豫,脸色也跟着阴沉下来。

  曹仁岂听不出于夫罗言语中的不满,紧皱的眉头立时松展了几分。

  “大局为重,大局为重啊…”

  杨修假意呷酒,嘴里却自言自语起来。

  看似在自己碎碎念,实则是在暗示曹仁,要以大局为重,向于夫罗做出让步。

  只是他聪明的紧,只是旁敲侧击的暗示,却不明目张胆的规劝。

  还是那句话,黑锅只能由曹仁来背,自己只能做不沾锅。

  曹仁心头一震,心中的忿怒犹豫,被杨修那“大局”二字,如泰山压顶而来,统统压碎。

  “唉——”

  一声无可奈何的暗叹后,曹仁只得赔着笑道:

  “大单于乃当世英雄,我家天子敬重已久,怎会不愿与大单于结为姻亲呢。”

  “放心,这件事我替天子答应下来了!”

  于夫罗这才心满意足,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当下他便端起酒杯,割破了手掌,要与曹仁歃血为誓。

  曹仁稍稍犹豫后,只得也心一横,牙一咬,也割破了手掌。

  两人便在这白波关内,歃血为誓。

  两家正式结盟。

  于夫罗心情大好,自然是纵情豪饮,喝到尽兴方自归营而去。

  曹仁则热情无限,亲自将于夫罗送下关城,送上了战马。

  直至于夫罗远去之时,曹仁脸上的笑容才渐渐消失,重新换回了阴沉森冷。

  “胡酋,我呸!”

  曹仁低骂了一声,啐了一口唾沫。

  “骠骑将军,咱们瞒着天子,擅自向匈奴人许以割地封王,已经是有欺君之嫌。”

  “现下将军你怎么还能擅作主张,又答应与那于夫罗和亲?”

  “这等有损国格,奇耻大辱之事,将来若是陛下知晓,可该如何收场?”

  于夫罗前脚一走,荀攸便一脸急切的提醒道。

  曹仁一声无奈叹息,反问道:

  “荀公达,你现在才想起来提醒我,适才为何不阻拦?”

  荀攸语塞。

  曹仁面露苦涩,接着又反问道:

  “若是吾不答应那于夫罗的条件,那胡酋翻脸率军离去,不肯助我对付大耳贼,吾当如何守住白波关,如何为天子守住这并州?”

  一连两个问题问下去,荀攸被问到哑口无言,只得一声无奈的叹息。

  气氛沉寂了下来。

  “其实,骠骑将军所为,也是为了守住并州,不得已而为之。”

  “然所谓兵不厌诈,这什么割地封王,乃至和亲的条件,皆是骠骑将军答应,天子却不必非得承认吧。”

  一旁杨修干咳几声,又是几句委婉的暗示。

  曹仁眼珠一转,蓦的眼前一亮。

  对啊,歃血为盟的是他,擅作主张的也是他,与曹操何干?

  到时借着匈奴人之手,守住了并州,击退了刘备,大势已定,曹操完全可以不认账啊。

  最多治他一个假传圣旨之罪,与守住并州之功功过相抵,你于夫罗又能怎样?

  你还敢向大秦兴师问罪,兴兵作乱不成?

  那时并州已转危为安,曹操完全可以翻脸不认人,腾出手来,将于夫罗和匈奴人给收拾了。

  “骠骑将军奉天子之命,都督并州之事,将军许下的承诺,便等于是天子的承诺。”

  “介时纵然将军可以诡辩称与天子无关,但世人的眼睛却是雪亮的,只怕是堵不住天下人悠悠之口,依旧会令天子背负上一个失信的骂名啊。”

  荀攸虽为谋士,用的是机谋诡变之术,但毕竟读的是圣贤书,于信义二字看的是极重。

  曹仁却已骑虎难下,到了这般地步,哪里还顾得了许多。

  “公达你迂腐了,匈奴人不习王化,形同禽兽,跟他们讲什么信义?”

  曹仁却不屑的一摆手,厉声道:

  “到了今天这般地步,只要能为我大秦守住并州,不择手段又如何?”

  “将来之事,将来再说,咱们先迈过眼前这道坎再说!”

  荀攸被怼了回去,只得默不作声。

  某堂内。

  “德祖啊,虽说有匈奴人助战,我们守住并州的希望大增。”

  “可子孝叔这又是割地封王给于夫罗,又是承诺和亲,还要将我三个妹妹全都许给于夫罗。”

  “如此有损国体之举,就算是迫不得已,我只怕将来父皇知晓了,定然也会雷霆大怒呀。”

  曹植一脸忧心忡忡,显然也怕被牵扯其中。

  毕竟他是来辅佐曹仁守并州,曹仁假传圣旨之事,从头到尾他也都是知晓并参与其中。

  虽是主责在曹仁,但曹操真要怪罪下来,他也难辞其咎。

  自己到底是来刷战功的,而非是来跟曹仁一起背锅的。

  “殿下乃是将来的太子,凡事要沉得住气呀。”

  杨修却为曹植添了杯酒,眼神玩味道:

  “所以,殿下当速速写一道密信,绕道西河上郡去向陛下禀明此事。”

  “殿下可在信心写明,你曾苦劝过骠骑将军,一再提醒他此举有损我大秦国格,有损天子的名望。”

  “可骠骑将军为保住并州,不听殿下劝告,仍要执意一意孤行。”

  “修的意思,殿下应该明白吧。”

  杨修眼神暗示,并未言明。

  曹植何其聪明,霎时间领悟了杨修深意。

  杨修此举,是要他暗中向曹操密奏,好将自己与整件事撇清关系。

  到时并州守住了,自然少不了他一份功劳。

首节 上一节 539/688下一节 尾节 目录txt下载

上一篇:我的餐馆通古代

下一篇:三国:关家逆子,龙佑荆襄

推荐阅读